您好,欢迎来到一二三四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灵隐寺的其他释义

灵隐寺的其他释义

来源:一二三四网

灵隐寺的其他释义是:1.在杭州西湖西北之北高峰下。晋咸和元年印度僧人慧理创建﹐慧理以为'佛在世日﹐多为仙灵之所隐',因建寺名'灵隐'。唐会昌年间曾毁﹐五代时吴越国王钱俶命高僧王延寿主持扩建﹐规模宏大﹐盛极一时。元至正十九年毁于兵事。后历经明清六次毁﹑建﹐清康熙时曾改名云林寺﹐现存大殿是清代遗物。解放后又经两次大修。该寺为我国禅宗十刹之一。寺前有飞来峰﹑冷泉亭等胜景﹐为西湖游览胜地。

灵隐寺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灵隐寺详细内容】

在杭州西湖西北之北高峰下。晋咸和元年印度僧人慧理创建﹐慧理以为'佛在世日﹐多为仙灵之所隐',因建寺名'灵隐'。唐会昌年间曾毁﹐五代时吴越国王钱俶命高僧王延寿主持扩建﹐规模宏大﹐盛极一时。元至正十九年毁于兵事。后历经明清六次毁﹑建﹐清康熙时曾改名云林寺﹐现存大殿是清代遗物。解放后又经两次大修。该寺为我国禅宗十刹之一。寺前有飞来峰﹑冷泉亭等胜景﹐为西湖游览胜地。

二、引证解释

⒈在杭州西湖西北之北高峰下。晋咸和元年印度僧人慧理创建,慧理以为“佛在世日,多为仙灵之所隐”,因建寺名“灵隐”。唐会昌年间曾毁,五代时吴越国王钱俶命高僧王延寿主持扩建,规模宏大,盛极一时。元至正十九年毁于兵事。后历经明清六次毁、建,清康熙时曾改名云林寺,现存大殿是清代遗物。解放后又经两次大修。该寺为我国禅宗十刹之一。寺前有飞来峰、冷泉亭等胜景,为西湖游览胜地。引唐孟棨《本事诗·征异》:“宋考工以事累贬黜,后放还,至江南,游灵隐寺。夜月极明,长廊吟行。”《警世通言·陈可常端阳仙化》:“当下郡王钧旨,分付都管:‘明日要去灵隐寺斋僧,可打点供食齐备。’”清陈维崧《满江红·寿武林徐世臣贤配邵孺人六十》词:“夜雨对眠灵隐寺,春帆竞掠雷峰塔。”

三、网络解释

灵隐寺(浙江杭州灵隐寺)灵隐寺,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年),占地面积约87000平方米。灵隐寺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南朝梁武帝赐田并扩建。五代吴越王钱镠命请永明延寿大师重兴开拓,并赐名灵隐新寺。宋宁宗嘉定年间,灵隐寺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清顺治年间,禅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灵隐,筹资重建,仅建殿堂时间就前后历十八年之久,其规模之宏伟跃居“东南之冠”。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时,赐名“云林禅寺”。

四、综合释义

在杭州西湖西北之北高峰下。晋咸和元年印度僧人慧理创建,慧理以为“佛在世日,多为仙灵之所隐”,因建寺名“灵隐”。唐会昌年间曾毁,五代时吴越国王钱俶命高僧王延寿主持扩建,规模宏大,盛极一时。元至正十九年毁于兵事。后历经明清六次毁、建,清康熙时曾改名云林寺,现存大殿是清代遗物。解放后又经两次大修。该寺为我国禅宗十刹之一。寺前有飞来峰、冷泉亭等胜景,为西湖游览胜地。唐孟棨《本事诗·征异》:“宋考工以事累贬黜,后放还,至江南,游灵隐寺。夜月极明,长廊吟行。”《警世通言·陈可常端阳仙化》:“当下郡王钧旨,分付都管:‘明日要去灵隐寺斋僧,可打点供食齐备。’”清陈维崧《满江红·寿武林徐世臣贤配邵孺人六十》词:“夜雨对眠灵隐寺,春帆竞掠雷峰塔。”

五、关于灵隐寺的成语

隐隐绰绰  鸿隐凤伏  匿迹隐形  探幽索隐  活灵活现  生灵涂地  

六、关于灵隐寺的造句

1、就在杭州西湖灵隐寺的边上,有一座山峰叫做月桂峰,据说便与这个掌故有关。

2、千年古刹灵隐寺首座继云长老示寂。

3、杭州灵隐寺方丈光泉大和尚认为,要加强和完善宗教立法,规范僧人的活动,不容假和尚横行,还佛门一个清静。

4、他曾投奔杭州灵隐寺,在高僧瞎堂慧远的门下,受具足戒,取名“道济”。

5、王、萧易子而教,萧隆山的开山门弟子,为王降祥之子王均,成字辈,王均有一弟子悟道为杭州灵隐寺方丈,帮中为佛字辈。

6、新的度假酒店毗邻著名的灵隐寺,拥有无可比拟的自然风景和独特的地理位置。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灵隐寺的详细信息

Copyright © 2019- howto1234.net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