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智能前线】第26期:理想高管访谈系列,畅谈Mega Home家庭特别版、理想i8、星环OS

2025-05-08 来源:一二三四网

2025423日,上海国际车展上,理想汽车推出Mega Home家庭特别版。理想汽车第一产品线总裁汤靖,主导Mega Home家庭特别版开发,重新设计座舱空间,二排座椅能实现零重力、旋转等新功能,增加前排电动门、加大二排屏幕尺寸。汤靖近期在北京顺义理想总部,接受媒体访谈,回忆Mega Home家庭特别版诞生背后故事,复盘Mega未达到销量目标原因,带给理想改变等。

2025年下半年,理想将发布首款纯电车型、大型三排SUV理想i8。理想汽车商业副总裁刘杰、第三产品线总裁李昕旸,在上海车展现场,接受媒体访谈,阐述理想纯电首发车型在i8i6取舍、最终选择首先发布i8原因、i8设计理念、理想护城河等。

2025327日,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宣布,将在4月底开源自研的汽车操作系统星环OS,与更多汽车品牌、产业链上下游厂商,共同建设操作系统生态。操作系统开源,是理想自202412月宣布转型AI公司后,交出的首份成绩单。理想汽车CTO、系统与计算群组负责人谢炎,近期在理想北京研发总部出席小范围媒体沟通会,重点介绍星环OS开源理念与未来发展方向。

本期智能前线,选择理想高管团队近期访谈,晚点Auto、电动星球、一见Auto发布,六合商业研选精校,分享给大家,Enjoy

正文:

全文19,677

预计阅读40分钟

对谈理想汽车汤靖:要有产品定力,让喜欢Mega的人更喜欢

时间:2025422

来源:晚点Auto

字数:6,230

敢与李想Battle的人,回来重新装修Mega

当敢与李想博弈的人,将精力放在建设流程与体系中,不是全力以赴为自己心中产品而战时,李想自然成为产品天花板。

这是2024Mega上市前,理想内部状态之一。理想汽车第一产品线总裁汤靖对我们说,当时Mega产品团队成员背景优秀,但没有跟李想一起打过胜仗,缺少对他说不的底气。

打过胜仗的老前辈,被调去负责组织建设、无暇顾及产品细节,导致后种种争议,比如理想L9配了零重力座椅、电吸门,却缺席旗舰车款。在空间更大的Mega上,延续L系列的设计,让对理想旗舰有更多期待的潜在用户感到失望。

2025423日开幕的上海国际车展上,理想汽车推出Mega Home家庭特别版,李想说这是带大客厅的移动空间。

汤靖主导Mega Home家庭特别版开发,重新设计座舱空间,二排座椅能实现零重力、旋转等新功能,增加前排电动门、加大二排屏幕尺寸。

2024Mega Ultra老车主,后续可通过付费升级旋转座椅。

李想之前极力反对主驾驶座椅后方设置小桌板,最终是汤靖说服他,给Home版加上。据了解,Home版这次升级的总BOM成本,增加了至少5万元。

正式上市前,汤靖在理想位于北京顺义的总部,接受我们访谈。他向我们回忆Mega Home家庭特别版诞生背后的故事,复盘Mega未达到销量目标的原因,带给理想的改变。

以下是与汤靖对谈内容,汤靖自述形式呈现,有部分删减,同时有我们做的信息补充。

座椅若不能旋转,将是一大遗憾

汤靖,湖南岳阳人,敢怒敢言;20184月,加入理想汽车,跟着李想做了理想ONE与理想L9,拥有超过15年汽车行业从业经历。

李想当时从微博上隐退后,网友戏称汤靖接过了话筒。汤靖微博个人简介是:主业负责理想汽车40万以上产品端到端经营,副业爱好徒手健身,40+年龄练出6块腹肌。

2024年负责第一产品线后,开始接手Mega车型。我就在思考Mega是一款非常好的产品,空间非常大,有没有给用户创造新的使用场景?

类似买房,卧室只有9平方米,会觉得很小,只能放一张1.1米宽的床。如果给30平方米卧室,也只能放一张2米的床,但可以把它调整成一个套间,有浴室、茶室或者衣帽间。要去一线沟通,也要把自己代入到不同使用场景里。

这次Mega Home二排座椅可以旋转90度,工程实现有挑战,但是有用户真实需求,即使可能有阻力,也要试。

有用户告诉我,他全家都很喜欢Mega,妈妈年纪大,下车时要先往前,再转90度下车,不是很方便。

产品专家问我,能不能做一个能够方便上下车的座椅出来。

还有一次,我开车带孩子在公园湖边草坪上玩。我坐在车上,把窗户摇下来,时不时要扭头看一下孩子有没有在我视线范围内。

当时我就在想,如果我座椅能够旋转90度,加上侧滑门,就会形成开阔的空间,可以很舒适的在车上泡一壶茶。

小朋友在河边玩,他不会离开我视线,他也可以随时看到我,我们都会很有安全感。

尤其是在座椅旋转180°后,Mega大空间可以形成直线距离17以上的空间,哪怕两个身高一米九的人,也可以舒展的坐在里面。

这次我觉得一定要做旋转座椅。

Mega Home座椅旋转90度状态

清楚产品逻辑后,我到李想办公室,跟他说,我觉得Mega一定要做旋转座椅,这么大空间,一定要给用户新的体验。最开始,他没有说不同意,我就当他同意。

大部分车内,大家看到的,都是前排人的背,导致空间感很差。

为什么市面上三排七座的车销量,都不是很好,理想ONE做过七座车,销量只占5%~7%。第三排的人,是被二排的人隔开,他们是坐在围栏里面。

如果是为家庭造车,就是移动的家,他们是可能真的有机会面对面,不管是坐着面对面,还是下车时面对面搀扶,还是座椅旋转90度时,我面对面看着小孩。

我先做了座椅不能旋转的Demo,把空间拉出来,看旋转座椅的可能性。它要在2024Mega上来实现,我们不可能改很多。如果重新设计车身,就不是Mega了。

我要思考怎么解决上下车方便的问题,如果单纯把原来椅子转过来后,会发现上下车是不方便的,二排座椅是有扶手的。还有另一个严重问题,旋转座椅下面有转盘,三排脚部空间会被牺牲掉。

我带李想试了一下Demo,最开始试的时候,感觉挺好,大家都觉得很好,真正落到工程时候会发现,安装转盘后,对脚部空间牺牲很大。

李想很犹豫,当时在现场坐完后,他说这脚部空间不行,牺牲太多。他当时观点是,旋转问题不大,零重力与多姿态大概率没戏。又要转,又要抬起来,两套机构布置不下去。

我告诉他,旋转座椅是一定要做的,请他相信我,脚部空间的问题,我来解决。

Mega当时安全问题,没有配备零重力座椅,与同价位车型竞争时,就被比下去,比如问界M9配备该功能。

Home版上,零重力成为必选项。同时带旋转与零重力的座椅,需要在座椅底部放两套结构。

其中,旋转的机构,是位于座椅底部的一块转盘,只负责座椅旋转。零重力座椅,需要额外增加一个机构,让座垫实现垂直方向移动,并通过多段式铰链机构,实现靠背与座垫之间128°±7°的躺角。

最难的是转盘,我要求转盘电动无极可调,随时可以锁止。当时市场上其他车型转盘,都不是无极可调。有些能转特定角度,比如旋转30°,锁止。如果不锁止的话,会抖,这是第一个风险点。

第二个难点是,转盘尺寸太大,会压缩三排脚部空间。我看了所有转盘的断面,把跟脚背相关联的断面做到最小,把里面做大、加厚。螺丝的位置,看能不能把螺丝打到侧面,或者换一种连接方式,一定要看细节。

PUA我们研发项目总监与座椅工程师,我说如果这个产品做出来,不说是你一生的自豪,至少可以让你吹牛很长时间,没有人做出来。如果做不到,有可能这个项目就黄掉了,这个产品就太遗憾了。

我理解工程师的逻辑,他不希望自己站在设计的悬崖边上,绝对不会掉到水里。如果要突破,一定要找到极致方案,意味着要冒很多风险,解决很多问题。

转盘机构没有侵占第三排空间

要做空间很小的转盘,要解决强度、碰撞、异响等问题。大转盘肯定牢,强度肯定足够,不会出问题。小意味着精细,设计要非常精细。要解决各种问题,还要面对出问题后,别人的吐槽。

如果说超越用户价值,每个人对这句话理解不一样,会有点虚。一个让自己自豪的产品,是很务实的目标,自己可以判断。聊完后,他们发自内心觉得我应该做一个小的转盘。

敢与李想Battle的人,回来做产品

我做产品有个特点,我自己做产品都会去买一台。汤靖最早参与理想ONE开发,买了两台理想ONE,后来做理想L9时,又买了L9

20243月,Mega上市时,汤靖没有第一时间提车。他当时精力已经不在Mega这款车上,而是更多关注流程与体系建设。

原来敢与李想Battle的人,比如刘杰、张骁等人,也走向新的岗位。

Mega遭遇危机后,理想汽车进行组织变动,原来CEO办公室部,更名为产品与战略群组,更加聚焦产品与战略,优化内部流程与提高决策效率。

这次变化,涉及到汤靖。他接到任命时第一反应,就是自己应该提一台Mega

2022年底,我在上海去常州路上,接到李想电话,大概聊了30多分钟。他说要我花更多时间去修路,搞能力建设,不要花时间在细节问题上。

Mega时,我几乎不参加评审。现场有研发经理,产品经理,我对产品职责就没那么重了。

Mega团队,以上海团队为主,他们过往背景都比我们这些人优秀。他们与李想之间,没有一起爬过草地,一起建立延安,没有一起打过胜仗。他们是不会跟李想Battle,他们很难想到要Battle,李想就成为产品天花板。

李想在2024年底AI Talk上做了类似总结,当时没有大几百亿、甚至上千亿运营能力,得先把路修好,车才能跑顺,不能靠大家背井盖、背树,那这个公司没法运作;最好方式是,让过去做产品、做业务最优秀的人主导变革,修研发领域的路,修销售领域的路,修管理领域的路;我们把最重要的人才,都调去提升运营能力;产品创造领域,缺少一些大将军。

类似Home版零重力这件事,假设是原来团队,如果老板说不要零重力,那就不做了。这样就没有办法做出超越用户需求的产品,最多做出满足老板要求的产品。

一个人,在公司里有两种角色。一种叫组织正当性,是岗位本身赋予人的权力。另一种叫权威性,是指组织岗位之外,由你过往的战功与经历,决定你在做一件事时,别人信不信。

公司有很多业务,特别是创新业务,有很多横向业务,它是没有办法被岗位职责完全覆盖,这时就要靠权威性来驱动。

你会发现,很多事,你不知道应该谁管,这时需要有人站出,说这个事你去做。如果你在公司有足够权威性,或者你过往经历,会让大家觉得,听你的可能大概率是对的。

一个新产品的开发,有项目经理、产品经理、产品开发团队Product Develop Team经理、项目总监,有各种各样岗位,每个岗位都被赋予一定权利与职责。

在这之外,比如一个子项目,按照道理来讲,工程的项目总监,应该接受产品给出来的任务,以最高效方式完成。

当他发现这个方案,这个产品定义不对时,如果只严格按照组织正当性讲,它不需要提出来,我是乙方,我实现就好了。如果他自己有权威性,他可能觉得这是不对的,他可以反过来影响这些人。

新来的同学,只是具备组织正当性,不具备权威性。

我不认为Mega是一次失败,失败是看你的目标。汤靖说,人心里的失败与成功,跟评价指标有关。Mega如果按照每月8,000台的销量目标算,1年就是10万台,那肯定是巨大失败。

公司当时做财务分析时,是按照15万台来做的,也没有达到目标,Mega 2024年交付量1.3万台。

汤靖认为,如果看50万以上MPV市场,Mega是第二名,仅次于丰田阿尔法。

我个人观点,Mega遭遇抹黑的影响是很大的。我自己到一线走访很多用户,很多人都是由于这个原因被劝退。

当时很多东西没有证明过,安全没有被证明过,NVH听不出来,底盘没有时间细细体会,健康环保的第三方认定没出来,充电网络桩没建得很好,我怎么相信,Mega不足以驱动他克服心理障碍。

很多用户是增换购,产品没有做出新的使用场景,还是在原来延长线上。类似原来已经是15平方卧室,现在又给我一个20个平方卧室,但你没有给到新的使用场景。

还有人跟你说,这个卧室风水不好,你还怎么买;但如果你告诉他,这是一个套房,很舒适,各种极致的舒适,有可能结局不一样。

铺天盖地负面,影响整个公司传播动作与内部士气,会让人觉得,理想不是战无不胜的。负面最集中的那段时间,包括我在内,很多人都挺丧。

但这也对我们是一次危机教育。

2023年,我管研发时,大家增的人力资源,都是50%以上增加。现在回想很可怕,如果没有Mega的事情,我们所有人都认为我们是顺风顺水,一点危机感都没有,每个部门都会变得非常臃肿。那时4月了,我已经招完一个季度的人,已经多招了15%的人。

2024Mega事件,我们没有按计划在20249月会发布更多纯电车型,我们因此能把充电网络做得更好。

对改款,有一点遗憾,不后悔

Mega Home家庭特别版外观,几乎没有改变,只是车顶更换了禾赛定制的ATL激光雷达,相较AT128的体积减小60%Home版没有专属尾标,没有专属车漆与轮毂,仅在座舱功能上进行升级。

这次Mega Home家庭特别版,汤靖还是觉得有点遗憾。对Mega这台车,我们会坚持它的外观。

他们Mega车主很开心,是独一份儿。如果推出一堆的小Mega出来,Mega车主不会开心。

在我们所有调研当中,Mega车主最满意的排名,最前面的是空间舒适,NVH,底盘舒适,第四是造型外观。

Mega车主们对外观都非常满意:我就是旗舰,我就是与众不同。

我们认为还是得让喜欢我们的人,更喜欢我们,我们要有自己的产品定力。

为什么Home,我没有去做一个标;我们觉得Mega HomeUltra,不是高低配,它是不同用户的选择,是面对不一样的用户群体。

家里有老人,小孩,经常一起出行,选择Home就好了,把它当成真正的移动的家。如果你没有这样需求,选择Ultra版本,辅助驾驶的芯片换成最新的Thor U

Ultra、与新Home,都是完整体,只是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不管是Ultra还是Home,他们有个最大变化,第一是有电吸门,这是must have的东西。用户不能接受从L9上的降级体验,改变他的使用习惯。第二是更大的电视,这是很重要的产品,家里客厅这么大,应该装更大的电视机。

2024Mega没有电吸门,在当时刚上市时,受到很多质疑。这次Mega焕新版,增加电吸门,Home版增加电动门。

Mega车头与L9差十几厘米,车头重量差了接近300公斤。我们碰撞成绩一定是要G+或者最高的,就是零缺陷。这样的话,L9只需要两条传导路径就能顶住,Mega不行,他中间需要有一条横梁。

其他的MPV,会发现它碰撞测试后的门框变形,就是中间没有那根梁。如果能有这根梁,电吸锁就装不进去,电吸锁体积比较大。

这个情况下,有两个选择,一个是选择保电吸门,接受碰撞的降级。我们做产品是更安全、更舒适、更便捷、更精致,更安全是排在最前面的,最后我们选择保证安全,保最高的碰撞安全等级。

这个选择有一点遗憾,不后悔。如果本来可以做,没有做,如果发生严重安全事故,可能会后悔终生。遗憾是,我这个功能做得不够好,没有超过用户需求,的确是我当时竭尽全力了。

Mega内饰,沿用L系设计风格。对新老用户,都缺乏新鲜感,这种新鲜感,不完全是由内饰设计、颜色或者用料决定。更多还是情绪价值上,没有增量。

李想认为L系列的东西是很棒的,体验非常好。大家会发现,这套内饰的确非常好,有无数的人在Copy。我们开玩笑,有个用户说以前有T型车,现在叫L型车。

Mega除了前排屏幕与L系列是一模一样外,没有一个模具是共用的。方向盘上的条纹都不一样,都是新开模具,它整体视觉体验是一样的。这套东西非常好用,它是不能改的。

当时我们改过一次,把杯架往后移了32毫米,我试驾时,发现杯架里杯子会挡手。投入大百万的模具,后来都废了。到Mega时,无论怎么改,都是负面优化。

Mega焕新版,二排屏幕尺寸,从17英寸升级到21.4英寸,屏幕材质从OLED更换为LCD

21.4LCD屏幕放到Mega上,当时李想是反对的。他个人更喜欢OLED,他跟我说不换,继续用OLED

截止到今天,还没有21寸车载OLED屏幕量产。目前,量产的21寸屏幕,只有LCD,我们行业里有友商用21.4 LCD屏。显示效果不足,亮度太低,亮度可能只有400尼特。我们要求是一定是3K800尼特,没有屏闪。

我们用1年时间,把亮度提高、改黑边。后来再给李想看,他觉得很好。

我记得很清楚,闭门的第一天,来了大概20个用户,我没给大家讲我们是LCD屏幕,他们都没有发现,3K分辨率,画质都弄好了后,效果非常好。我觉得21.4,应该是三排座车的最佳尺寸,没有之一。

当时理想L9发布时,李想曾说过,他反对在主驾驶座椅后加一块小桌板。,理想此前所有车型中,都只有二排右侧一个小桌板。

汤靖说,李想通常都是自己开车,他喜欢开车,不常坐车。汤靖就拿用户使用场景,最终说服李想,在Mega Home上,把左侧小桌板加回来。

我在上海、江苏、杭州与北京等地方,见过很多用户。用户说了一个场景,他有两个孩子,每次都要抢桌板,还会打架,用户需要给他这个选择。桌板在动态时,是不太可能会用的。我们智能驾驶能力提升了,在后面动动没关系,我觉得他还是能听得见用户需求。

有些用户可能觉得遗憾的事,是Mega这次焕新,并未增加后轮转向配置。

即使到今天,我们都不觉得后轮转向是必须有的东西。现在Mega转向半径,与L9是一样的,我自己又开Mega、又开L9,我觉得没有问题。

后轮转向最大问题是,要牺牲掉侧向、横向一些距离。三排是坐三个人,不是坐两个人,如果只是坐两个人,可能还好一点。

我认为一定是不牺牲三排空间时,才会有后轮转向,有对坐后,我就更不会牺牲,三排空间的使用场景,一定比原来更多,这时宽敞会更重要。

如果一定要我说遗憾的话,我没有把内饰重新装修,我只是在把家里沙发换套更好的,做出一个客厅,我没有把墙给扒了。时间不允许,1年时间,没有办法把家里重新装修,只能做软装。

当然我很自豪,我们把Mega从泥潭当中拉出来,让这么多用户相信我们,我觉得非常自豪。我们很少发现,历史上有这么贵的车,坠入深渊,还能够重新起来,几乎没有。

专访理想汽车刘杰、李昕旸:不要迷信护城河,i8会是家庭刚需产品

时间:2025423

来源:电动星球

字数:1,852

今天上午,理想汽车正式发布新款纯电MPV Mega Ultra/Home特别版,售价52.98/55.98万元;L6智能焕新版,售价保持24.98/27.98万元。

两款新车的三电领域均无更新。

新款Mega主要改进点,在于全车电动门、后排更大尺寸娱乐屏,Home特别版全新的旋转二排座椅。

L6智能焕新版,带来全新车身配色,四款全新轮毂,Pro版升级到激光雷达+地平线J6M芯片的配置;Max版本与Mega相同,将芯片升级到英伟达Thor U

今天在上海车展现场,专访理想汽车商业副总裁刘杰,第三产品线总裁李昕旸,听他们说法。

i8i6取舍

2025年下半年,理想将迎来20~50万价位纯电SUV新家族,定位30~40万元三排纯电SUVi8,将是首位选手。

i8竞品,不仅包括刚正式亮相的乐道L90,包括问界M8、腾势N9、长城高山等增程/插混车型。

理想如何说服家庭用户,放弃插混类的零补能焦虑,刘杰认为没必要刻意说服,i8代表的纯电三排座SUV,比起i6代表的纯电五座SUV,前者才是新一代大家庭用户的刚需车型。

他举例,理想有很多员工是Model Y车主,一方面是车子开了3~4年想换车,另一方面是买Model Y时还没孩子,现在有了更大家庭。

这时,老Y换新Y不能从本质上满足需求,一台有孩家庭的纯电主力用车i8,会成为满足刚性需求产品。

先出i8,还是i6,刘杰表示理想内部经历过激烈争论,原因很简单,i6理论上更能赚钱。

他进一步表示,2025Q1,中国20万以上新能源汽车总销量67万台,同比增长8%;而理想Q1同比增长11.5%,领先大盘增速。

另一方面,2025Q120万以上新能源车里面,20~30万车型占比达到2/3i6定位正好是20~30万价位段的纯电SUV

最终理想决定先推i8,刘杰认为本质上有点类似当年推出ONE一样,是为了打造一台可以解决用户刚性需求的车。

不仅是理想员工,理想团队在调研时发现,目前已经在使用一台新能源汽车的用户,不论是不是纯电,他们在面临家庭环境变化、新成员加入时,市场上没有一台很好的大空间纯电车。

问题来了,理想认为纯电是刚需吗?

刘杰提到他们调研过程中的结论,选纯电是非常坚定的,在纯电与增程之间摇摆的,从燃油车置换过来的,大概率选增程。

进入2025后,早期选择新能源的用户,逐渐进入第二轮换车周期,他们肯定选纯电,你跟他聊一聊就会发现。

更进一步,刘杰指出现在剩余的,从燃油车置换过来的用户,已经属于后50%的晚期大众,晚期大众,意味着新技术的普及,已经没有思想门槛,纯电已经成为足够成熟,可理解的能源形式。

以增程迅速成长的理想,开始进入发展曲线的全新一段,他们面临的是纯电市场的新考验。

i8会在7月,告诉我们理想是否准备好,另一个考验是,理想正在试图成为一家增程与纯电双线并存的新能源车企。

理想的护城河是什么

刘杰不避讳当年他说出那句Mega月销8,000辆,另一方面,他强调Mega销量在MPV里面是足够好的,高端MPV市场规模就是每月3,000~4,000辆。

他指出另一点:销量目标有没有达成,不影响用户是否满意你的产品。

理想团队复盘Mega受挫时,认为定下某一个销量目标,对用户没有意义,那是车企目标,用户只想要买一台有价值的车。

对纯电快速补能永远有价值。

2024年,Mega交付头1个月内,汤靖带领的团队,在全国做了10场左右见面会,收集问题,发现用户最大意见的反馈是,天天说5C,我们家附近又没有,我用不上。

这映衬2024年北京车展上,李想跟李斌诉苦的那句,高端纯电没有自建补能网络,真不好做。

截至目前,理想已建成超过2,100座超充站,官方目标是i8上市后达到2,500座,年底i6上市时,希望覆盖90%四线及以上城市区域。

如果说理想汽车的纯电家族,处于紧锣密鼓阶段;现金牛增程家族,正在面临源源不断挑战者。

2024年,问界M9成为理想L9最大竞品,实现现象级别销量;2025年,不仅有问界M8下探至35万价位,腾势、深蓝、领克、昊铂、长城,甚至包括小鹏,都有推出增程大六座SUV的计划。

面对日渐拥挤的增程战局,理想有没有专属于自己的护城河?

这是刘杰与李昕旸采访中被问到的一个尖锐问题,出乎意料,刘杰回应是不存在护城河。

他解释是,核心竞争力是慢慢积累出来的,不是认定这个东西是护城河,他就会成为护城河。

理想汽车内部,他透露会经常有同事问,我们护城河是什么,刘杰回答是千万不要迷信护城河,消费者不会说选择理想是理想有护城河。

比如目前增程赛道,不断卷高C快充、300甚至400纯电续航,刘杰认为如果别人上了理想就一定要上,那他们天天眼里面装的全都是竞品,不是用户需求。

李昕旸认为,很多时候用户看待竞品,最终不是真的要某个东西,而是某个车给了他价值感。

提供所有新功能是无穷尽的,提供所有的同时,是要付出代价,车最终是个平衡,要避免为了1%需求,让剩下的人都背上这样的责任。

理想汽车CTO谢炎:星环OS不想抢任何人饭碗

时间:2025415

来源:一见Auto

字数:6,780(有删减、调整)

327日,当李想官宣要对耗时5年、投入10亿元的操作系统开源后,行业最大疑问是,理想开源操作系统后,谁会用,理想靠什么赚钱?

在理想之前,开源整车级操作系统的公司,少之又少。

汽车行业,国外第一个自研整车级操作系统的车企是特斯拉;国内第一个面世的整车级操作系统,是蔚来天枢SkyOS,在20247月正式发布。

他们在理想之前,都未官宣开源操作系统。

目前行业内,已经在开源社区上线操作系统的公司,只有普华基础软件旗下的小满。

普华基础软件总经理刘宏倩曾告诉《21汽车·一见Auto》,赚钱是现阶段的困惑,开源不代表完全免费,我们不在源代码层面收费,也需要有商业模式,目前小满处于对商业模式的探索阶段。

理想汽车CTO谢炎,格外坚定。在近期小型闭门沟通会上,他表示,理想不希望通过开源直接获得回报,我们既不卖汽车操作系统,也不干涉使用者如何使用。

这一做法,与理想汽车过往的行事风格反差很大。

所有新势力中,理想汽车是最强调投资回报率ROI的那一个,尤其讲究一分钱投入,就要看到一分钱产出。

把钱花在刀刃上,理想最终成为国内第一家盈利的造车新势力,手握千亿营收、百亿现金流。

谢炎认为,理想星环OS商业模式与谷歌不一样,谷歌是服务商,开源后要求安卓商搭载他的服务,并从中获得商业回报。理想不是,理想开源目的,是希望大家加入进来,自由使用、贡献,跟理想在同一个路线上前行,这样走得更快。

20227月,谢炎正式加入理想。在理想汽车之前,他曾在阿里参与主导操作系统AliOS开发,是AliOS首席架构师,离开阿里后,又在华为管理操作系统鸿蒙相关业务。

谢炎称,自己过去做了很多移动操作系统,过程中最大发现是技术很难长期领先,特别是底层技术。即使我们一直是闭源,别人也会做出一套汽车操作系统出来。在他看来,技术没有绝对领先,没有绝对护城河。

近期,《21汽车·一见Auto》等媒体,就星环OS开源后的商业模式等关键问题,同理想汽车CTO谢炎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群访。

寻找终局

理想自研操作系统想法,萌生于2020年全球芯片荒。

1年,原来1个月芯片交货周期,拉长到6个月、单颗芯片价格暴涨5~10倍,同时头部车企BBA还拿走一半芯片产能,留给理想等新势力车企的芯片供应并不多。

如果更换短缺的MCU芯片,操作系统与全新芯片的适配、验证周期一般需要6个月以上,这会带来超过上百亿营收损失。

李想在20204月一次雪球路演直播上说,理想一定会自己做汽车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2021年,星环OS项目正式启动。起初,理想只是想解决芯片网络问题、实现芯片选择自由,这个想法后续发生变化。

20227月,谢炎正式加入理想,主管系统与计算群组,负责芯片、操作系统、算力平台、算力单元等部门。谢炎加入理想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实现自研操作系统上车。

他上任后第一件事,是扩充自研操作系统的研发团队;2023年时,操作系统部门规模便已经达到178人,该部门由谢炎自己直接管理。

招兵买马同时,谢炎表示刚开始,团队对汽车操作系统要做成什么样、提供什么样功能,大家都有些迷茫,最大挑战是寻找操作系统未来的愿景与地图。

如何通过一套东西解决更多问题,需要把这些问题总结在一起,看到终局,这步没有容易。

20229月,理想确定将AI作为公司愿景与目标,认为这是未来竞争的关键。

李想此前在AI Talk上表示,理想既不是一家纯粹的造车公司,也不是一家纯粹的硬件公司,理想应该像苹果、华为一样,做一家AI的生态公司。李想认为,实现这个目标,最关键的是要掌握软件能力。

谢炎补充道,我们现在想再往前做,变成一个通用的空间智能,要支撑一个足够智慧机器背后的计算一定是一个整体。

通用的空间智能,即能通过多传感器,对感知到的空间信息进行理解与推理,自主在三维空间中采取行动,与环境或其他智能体进行交互。这给操作系统研发带来的变化,是不能再执行固定逻辑,而是要原生支持动态、数据,持续学习各类智能决策。

四大矛盾

操作系统实现通用空间智能,光对车控、座舱、智驾内部进行单个域集中,是无法实现的,还需要进行跨域打通,这样一来对底层能力、技术要求更高。

比如,当软件算法,比如智驾算法在不断变化,硬件比如芯片、传感器等迭代又跟不上的时候,怎么才能在同样的硬件基础上,复用软件的积累,而不是把之前的软件积累扔掉?

AI技术爆发,车端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时,如何控制成本?

当很多地方都需要AI算力时,不同任务流同时出现、需要瞬时响应、做出相应的控制动作时,操作系统如何能对算力进行合理、有效分配?

当系统越来越复杂,中间环节越来越复杂,怎么才能防范系统性的安全风险?

这些都是理想在自研整车级操作系统时,遇到的问题。

以不断增长的算力需求,与可控成本之间的矛盾为例。

理想预测,到2027年,整体车端包含车控、智驾、座舱的算力需求,会达到超过3,000 TOPS算力。

以前大家在做域集中时,会习惯性通过加模块来实现功能增加。当车内AI算力的增长诉求呈指数级增长,这种做法,很不经济,也很不现实。

这种分离式加算力的方式,加起来是不高效的。

谢炎预测,AI时代,未来算力情况,是会汇集到一起,对算力进行池化。算力池化,顾名思义,是把算力放在一起,进行算力整合,再开放给所有的域,哪个域有需要,就开放给哪个域使用。

谢炎以AI算力为例,在高通的座舱新品上,有很大一片面积,都是被用来提供AI算力,英伟达、地平线的智驾芯片上,同样也为AI算力留出来很大一块面积,这些都是成本,为什么不放在一起?

将算力放在一起统筹、规划的做法,能够最大程度规划算力资源,降低硬件成本。

不是安卓

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汽车行业有一个普遍共识是,一套可以打通整车全域的操作系统不可或缺。

可供车企选择的路径,有四条,全栈自研、部分核心技术自研,与成熟的第三方汽车操作系统服务商合作自研、直接采买。

国内如吉利、上汽等第一梯队的主机厂,都选择自研操作系统。

上汽甚至早在2015年时,就与阿里成立合资公司斑马智行,双方斥资10亿元来研发汽车操作系统。

车企现有系统,更多聚焦在座舱与智能驾驶领域。聚焦座舱领域的操作系统,如小米澎湃OS、华为鸿蒙OS;聚焦智驾的操作系统,如小鹏XOS天玑系统等。

理想星环OS、蔚来天枢SkyOS,是整车级操作系统。

整车级操作系统,是应用层与硬件层一个中间层,向上为应用层车控、座舱、智驾提供一套稳定的接口;向下能够对底层硬件进行管理与抽象,确保物理硬件,感知传感器、存储单元、行车执行器等能够有机整合、高效运转。

很多人会用星环OS类比安卓,首先它不是安卓,而是一套智慧系统,它可以运行智驾、车控、底盘等很多应用。

谢炎补充道,星环OS是什么,会由它上面运行什么应用来决定。它与安卓没有关系,他也不想做替代。

共建社区

在理想正式上线开源社区前,普华基础软件旗下的小满,是唯一一个上线开源社区的操作系统。

普华基础软总经理刘宏倩介绍,小满对外开源的是智驾微内核操作系统、车控操作系统,暂时没有对外开放智驾的操作系统。

微内核系统,指的是将操作系统内核功能最小化,只保留最核心功能,比如进程管理、内存管理、与基本的IPC进程间通信。

没有开放座舱,是座舱域本身安卓与Linux已经是开源产业。

刘宏倩解释道,开源智驾的操作系统还在计划之中,目前不能对外发布。

与小满一样,星环OS没有开放座舱域,星环OS除了对外开源车控与通用中间件、信息安全系统之外,还会开源智驾系统。

开源智驾的操作系统,并不能等同于理想会开源当前智驾算法。

谢炎称,智驾算法属于应用层,操作系统属于系统层。

汽车操作系统,是底层平台化系统基础软件,可以支持各家不同的智驾。智驾,可以理解为是在汽车操作系统上的应用,类似APP,各家都会根据自己业务需求做智驾开发,通常不会开放,具有定制化属性。

谢炎补充道,理想智能驾驶算法,没有对外开源。

谢炎介绍,当前星环OS开源计划是,415日上线白皮书、423日上线星环OS 0.1.0版本,开放完整的智能车控系统、智能驾驶系统的基础能力;7月后,会开源完整的智能驾驶系统。

谢炎称,理想会把代码与技术文档开源,不通过开源收取费用,不干涉代码使用方式,不控制使用者的数据。

DeepSeek是很好例子,他们开放出来权重,使用者部署服务,不需要交任何费用,也不干涉与控制使用者,我们也会一样。

谢炎称,至于开源后,使用星环OS,不用担心会被控制,理想星环OS用的是由全球最大的开源软件基金会之一的Apache软件基金会Apache Software Foundation发布的自由软件许可证Apache License,该许可证允许用户自由使用、修改与分发软件,安全系数高。

理想希望构建关于操作系统的开源社区,大家可以一起协商后续版本,比如是否要加入什么新功能。

以下是采访对话精选:

提问:加入理想自研操作系统的3年里,你遇到最大挑战是什么?

谢炎:最大挑战,是逐步搞清楚操作系统的方向。

刚开始,操作系统要提供什么样功能,大家都有些迷茫。

一开始,你可能解决一个局部问题,后来发现问题越来越多,如何通过一套东西解决更多问题,需要把这些问题总结在一起,看到终局。未来的愿景与地图本身,是花了一定时间看清楚的。

提问:未来愿景与地图是指什么?

谢炎:通用的空间智能。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需要什么样功能,就加一个模块进去。

到后面大家发现,加的东西越来越多后,会越来越不可控,越来越不高效。

AI发展起来后,会发生巨大变化,AI计算会成为整体,我们看到操作系统未来会成为通用的空间智能。

提问:什么时候开始看到这个愿景?是2023年底理想智驾系统上了VLM架构后开始吗?

谢炎:更早就有这个感觉。

AI越来越成熟时,汽车越来越变成智慧化设备时,会发现车内原来这套架构,有很多地方是需要改变的。

提问:是否能用简单几句话概括一下星环OS

谢炎:很多人会用星环OS类比安卓,首先它不是安卓,而是一套智慧系统,它可以运行智驾、车控、底盘等很多应用。

星环OS是什么,会由它上面运行什么应用来决定,指的不是互联网行业说的APP,而是汽车领域相关的应用,如智能驾驶、车控等。它与安卓没有关系,他也不想做替代。

提问:星环OS能理解成超级AI Agent吗?

谢炎:汽车里有很多智能体Agent,理想星环OS不是Agent,而是服务这些Agent,让这些Agent更好运行在理想星环OS上。

提问:理想汽车之前推出针对智驾LiOS,星环OS包含智驾,这是整合到一起了吗?

谢炎:LiOS是一套智驾中间件,他属于专门应用于理想汽车的智能驾驶应用系统,我们并不会开放这一部分。它属于应用层,应用层的内容,大家都有自己考量,是属于自己商业利益,是与系统层解耦的。

提问:目前理想开源的深度,会涉及到芯片的底软部分吗?

谢炎:芯片的底软范围比较广,比如kernel内核我们会涉及到。具体到驱动与外设,还是由厂家提供。

提问:星环OS开源后的运行数据所有权,是归属用户、理想,还是其他使用的企业?其他企业会不会参与星环OS后续更新?

谢炎:开源后的用户数据,跟我们没有关系。这是一套大家可以用的系统,类似LinuxAOSP,使用者具体怎么用,是不被关心的,这个数据我们是不可能掌握的,我们也不想掌握。

我们希望构建操作系统的社区,大家可以一起协商后续版本,比如是否要加入什么新特性,或者要满足哪些功能的需要。

理想星环OS的开源社区,跟其他开源社区的运作方式非常类似,贡献的越多,可能越有讨论、决定理想星环OS未来发展方向的权利。

提问:汽车行业在很长时间内,可能更习惯项目制或闭源,这次理想汽车开源,对行业意义很大。在推动星环OS开源与生态建设过程中,能预想到比较大的挑战是什么?有什么应对举措吗?

谢炎:挑战是,我们系统如何能够被大家接受应用,对我们这是唯一的衡量方式。越多的人能加入进来,既说明系统做对了,也说明开源方式对了。

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天时。一件新事物出来,都需要一些变化的契机。汽车行业如果没有变化,大家使用以前东西就够了,不会想要改变,就不需要变化什么。

提问:开源好比班里好学生,把自己作业给差学生抄。商业的基本逻辑说,这么好的东西,如果自己用,对理想汽车增强竞争力更好,为什么让其他人来抄?

谢炎:技术没有绝对领先,没有绝对护城河,即使我们一直是闭源,别人也会做出一套汽车操作系统出来。类似iOS一直闭源,谷歌很快做出安卓,并开放。

我过去做了很多移动操作系统,这个过程中最大发现,是技术很难长期领先,特别是底层技术,只有不断往前跑。我们希望能跟志同道合的人,更快速往前跑,跑得越快,越有价值。

提问:作为一家企业,向竞争对手开源汽车操作系统,在大家看来不好理解。大家很关心开源,对理想汽车有哪些潜在利益?

谢炎:可能会有人认为系统开源,对理想汽车没有价值,但是有的。

一个真正的开源项目,类似是一张蓝图或者一份公共协议,大家会在这个蓝图上不断向前走,行业会减少很多重复建设,提高效率,我们会一起走得更稳、更快。

提问:用户收益在哪,是否会体现为整车价格下调?用户是否能感受到,理想星环OS与其他操作系统间有明显不同?

谢炎:星环OS是一套底层系统,不直接服务于用户,可能与Android类比不合适,AndroidWindows是用户操作系统。

如果我们把汽车比喻成机器人,星环OS这套系统相当于一个机器人内部一套底层大脑、小脑、神经网络系统。它不直接对你做出服务贡献,而是服务底层所支撑的能力。

再直接一点,大家能感受到理想汽车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从智驾到座舱,系统变得更智能,接下来迭代会更快。

如果一套系统比较好的话,硬件升级变得更容易。

比如用户买一台车,希望用10年,但今天技术发展这么快,他会担心过几年,这个车是不是哪里会跟不上。

如果操作系统足够好,不仅软件能更新,未来可能硬件也能更新。

要达到这种目的,底层是需要做一些创新的,我们在支撑这些迭代速度、安全性、效率。

提问:理想作为一家车企,其他车企选择使用理想星环OS,是相对敏感的事。如果角色互换,理想要选择一个开源的汽车操作系统,会看哪些要素?

谢炎:开源模式上,我们考虑到自己作为一家车企,如果有特别好用的东西,在什么情况下我会愿意用?

我觉得条件有三个:

第一、它能够解决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能够看到同样愿景或者未来,这是第一源动力。

第二、有没有自主权。

假如我们使用别的汽车操作系统是黑盒交付,我们看不到任何代码,就无法修改。

即使我们不一定需要修改,代码与解决方案也必须是开放、透明。

第三、考虑商业使用是否会有掣肘。

比如有一些开源项目,仅可以作为学习使用,如果用于商业必须付费,我觉得这不是真的开源。

我们从这三个方面做了考虑,我们不希望收费,也不希望限制任何人使用。

提问:现有开源操作系统,没有被行业广泛使用,你觉得原因是什么,理想如何避免这个问题?

谢炎:现在行业中,没有理想星环OS这样能覆盖车控、智驾的完整汽车操作系统。

提问:其他行业也有开源操作系统,大家不怎么使用。

谢炎:其他行业的系统,不一定适合智能汽车,直接拿来不一定就是好用的。

提问:不好用的原因,是什么?

谢炎:有两个原因。

第一、系统本身没有解决核心问题,有的开源项目,只是重复造轮子,没有解决太多问题,没有创造价值。

第二、系统可能已经过时,没有面向未来,解决问题。

我们在解决自己问题的同时,看到一些未来的问题。

操作系统开源,不是一锤子买卖,开源只是起点,我们希望能与行业共同解决很多问题,一起走得更快、更远。

提问:Open Harmony OS属于是不好用,还是过时?

谢炎:这个我不太好评价,两者并非相同领域的系统,无法比较。

提问:你前面提到希望跟行业共建,有更多人加入进来,帮理想一起把系统做好,理想最希望的是哪个领域、哪些角色的人加入进来?优先级排名前三的供应商,是哪些?例如做电子电气架构的供应商?

谢炎:欢迎所有汽车厂商与供应商一起来使用,一起来添砖加瓦。

行业里,有些我们共同要解决的问题,比如说实时性、安全性。

理想星环OS,用的人越多,成本越低。没有优先级,甚至欢迎非汽车领域企业使用。

提问:理想宣布开源后,行业接受度如何?

谢炎:随着我们把白皮书与代码放出来,大家看到实际系统与说明后,会真正开发与使用起来,那时才能知道行业接受度。

提问:我们看到近几年,有很多安全事故,我们如何把便利性与安全性做到平衡,在最底层系统上避免这些问题?

谢炎:便利性与安全性的平衡,是应用层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Agent本身。

比如自动驾驶是Agent,像一个驾驶员一样,安全的问题,自动驾驶要解决。

底层操作系统解决的是,如何让这些任务衔接、调度、通讯的时延,能够在更短时间内、更确定执行。

提问:这个操作系统,可以拓展到其他形态机器人上吗?

谢炎:目前我们没有直接针对机器人做操作系统,我认为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共通性,比如机器人与汽车都需要大脑、小脑、神经系统高效协同,实时、确定性完成任务。

现有理想星环OS,是不是直接能拿来做机器人操作系统,这可能要看使用者自己的偏好与能力。

提问:如果从3~5年视野看,理想希望星环OS能达到什么样阶段?

谢炎:被更多供应商与车企接受,越多越好。

转型AI公司后,理想交出首份成绩单

时间:2025415

来源:晚点Auto

字数:4,815(有删减)

谢炎说,理想不会通过开源直接获得商业回报,希望更多人加入完善它。

理想汽车希望成为全球领先的AI公司,意味着理想需要办成很多事。

最近一个动向,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327日在中关村论坛上宣布,将在4月底开源自研的汽车操作系统星环OS,与更多汽车品牌、产业链上下游厂商共同建设操作系统生态。

理想汽车CTO、系统与计算群组负责人谢炎,在理想北京研发总部出席一场小范围媒体沟通会,与包括我们在内十多家机构沟通约2小时,重点介绍星环OS开源理念与未来发展方向。

这是谢炎时隔2年半,首次公开露面。

操作系统开源,是理想自202412月宣布转型AI公司后,交出的首份成绩单。

与李想此前说法类似,谢炎告诉我们,理想自研汽车操作系统的直接动因,是数年前全球汽车芯片荒。

2020~2022年,疫情造成全球性汽车芯片短缺,多家国际汽车品牌受到冲击,宝马3系在德国市场取消HUD抬头显示配置;大众两条德国电动车产线一度停产;特斯拉暂时取消部分Model 3/Y新车的USB端口。美国市场分析机构IHSMarkit称,在缺芯最严重的2021年,全球汽车行业减产超630万辆。

当时理想ONE月销量破万,按照李想后来说法,作为一家初创企业,理想在芯片供应链分配中处于劣势,能够拿到的芯片非常有限。

谢炎称,即使能拿到芯片,理想要付出的价格,可能也非常高昂。在当时,原本13元一块的博世ESP芯片,在二手市场中涨至4,000元。

谢炎这次还说,理想当时如果要更换短缺的MCU芯片,操作系统与全新芯片的适配验证周期在6个月以上,若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营收损失甚至将超过100亿元。

包括理想在内,当时许多车企,都在采用基于汽车开放系统架构AUTOSAR标准的汽车操作系统。

Automotive Open System Architecture,是面向汽车行业内各组织的开发伙伴关系,由宝马、博世、大陆、戴姆勒等汽车产业链公司,20037月联合建立。

为应对这次芯片短缺,特斯拉一个关键做法是重写软件代码,使汽车能够使用其它类型的芯片替代原有芯片。

理想也用软件办法解决硬件问题,但做得更大,从零开始做车载操作系统。

2024年,星环OS首次上车。李想说,由于实现软件与硬件解耦,理想能够在4周内完成全新芯片适配与验证,比此前最多节约5个月时间。据介绍,理想已在这个项目上累计投入超200人研发团队,超10亿元的研发费用。

理想星环OS,由智能车控系统、智能驾驶系统、通信中间件、信息安全系统四部分组成,分别可以比作人的小脑、大脑、神经系统、免疫系统。

根据规划,理想将分三个阶段,完成星环OS初步开源,逐步把安全实时RTOS、通信总线Lite、智能车控、智能驾驶操作系统的代码,开放给全行业。

国产操作系统方案商普华基础软件副总经理、战略研究院院长张晓先,告诉我们,在AI时代,汽车操作系统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场景与技术需求,架构将发生重大变化,面向AI的架构将出现,初期可能作为局部与辅助,未来可能成为主导。

谢炎认为,理想有望通过与其他厂商合作研发,构建一套全新的整车AI操作系统,打造面向下一代智能电动车的软件基础设施。

星环OS开源后,能否吸引足够多的车企与零部件供应商参与?

谢炎回应称,他接触到的供应商都很兴奋,认为开放一个不错的操作系统,对供应商是好事。车企层面的接受度,有待进一步观察,需要等到各方看到实际系统与说明、真正开发与使用起来后,才能逐步明确。

沟通会问答环节实录:

提问:商业的基本逻辑看,这么好的东西如果自己用,对理想汽车增强竞争力更好,为什么让其他人来抄?

谢炎:汽车操作系统是很复杂的概念,包含车控、智能驾驶、整车通信系统,系统上面连接各种各样应用,系统下面硬件连接各种供应商,靠理想一家企业做起来很慢。

如果行业要迈向下一个时代,实现从智能系统到智慧系统跨越,实现未来的蓝图,就需要把系统开源,让更多人加入,我们才可能走得更好、更稳、更快。

比如我们跟某家芯片企业说,为了更好的安全性,需要在ECU控制器上加一个IP设计专利,如果我们没有把系统开源,芯片企业不愿意做。只有把系统开放出来,芯片企业才认为这个改动,不仅能让理想用到,其他厂商也可以用到,芯片企业更愿意做这件事。

技术没有绝对领先、没有绝对护城河,即使我们一直是闭源,别人也会做出一套汽车操作系统出来,比如iOS一直是闭源,Google很快做出Android,并开放。我以前做很多移动操作系统,我发现技术很难长期领先,特别是底层技术,只有不断往前跑。我们希望能够跟志同道合的人,更快速往前跑,跑得越快,越有价值。

提问:要争取更多供应商加入?

谢炎:供应商,还有车企。

使用理想星环OS的车企越多,供应商越会积极拥抱。

在手机行业,这个故事就在上演,比如Android发布后,很多手机厂商在使用,包括高通在内的硬件厂商,就在积极拥抱,这就是同频共振。

操作系统类似一个协议,类似大家遵从世贸协议进行交易,越多人加入,操作系统发展得越快。

大家可以在这套协议上看到未来前进方向,类似是看着一张共同的蓝图在向前走。

提问:从你的角度看,AUTOSAR问题出在哪?

谢炎:AUTOSAR是在上一个时代构建的系统,它非常匹配上一个时代需要的汽车技术。

现在软硬件迭代速度很快,需要它更高性能、更灵活高效,AUTOSAR在这方面做得不够。

我们不是为了自研而自研,决定自研,是我们发现一些问题,行业内没有方案能够直接解决,我们选择自己来做。如果行业有好用方案,在价格合适情况下,我们愿意使用。

提问:商业模式层面,理想星环OS有什么思考?是否考虑过投资回报率?

谢炎:我们不希望通过开源,直接获得回报,我们既不卖汽车操作系统,也不干涉使用者如何使用。我们只希望大家加入进来,自由使用、自由贡献,跟理想在同一个路线上一起前行,这样我们能走的够快,最终实现打造Intelligent智慧系统的愿景。

理想星环OS商业模式与Google不一样,Google是服务商,他开源后,要求Android厂商搭载他的服务,并从中获得商业回报。

理想并不是这样,我们只希望更快、更好与供应商、友商一起实现我们愿景。

提问:是否有具体模式,比如提供服务?

谢炎:没有,我们从开源直接获得商业回报。

开源只是起点,一个智慧系统,不管是叫它汽车、还是空间机器人,想要再往前走,这里面需要软件、硬件大量配合。

我们希望通过开源,大家一起往前走,这个需要很多人一起协同,大家能够看到一张未来的蓝图。

Android当时在智能手机里面做到了这样的事,但在汽车领域具体如何往前走,我们要提供什么样功能,大家都有些迷茫。

有了理想星环OS,大家可以在这张蓝图或者说这套协议中,看到未来前进方向。大家对前景形成共识后,可以毫无顾忌研发投入,不用担心硬件投入或软件投入后,没有人使用,这是开源操作系统很大的价值。

提问:理想星环OS后续上车节奏是什么?

谢炎:我们接下来发布的车型,都会搭载理想星环OS,有一些组件在之前车型上,已经得到使用。

理想星环OS不只涉及单个硬件,作为一套系统,它涉及到很多控制器,有些技术是可以被单独使用。

提问:过去车型,可以通过OTA,完成一部分技术升级?

谢炎:对,我们会通过OTA,升级一些可以使用的技术。

提问:如果星环OS成功普及,厂商添加很多自己功能与服务,做的不好时,用户会不会说星环OS卡、蠢、笨,而不是厂商能力问题?有没有跟其他厂商去签某种有限协议,比如不能在当前系统上做太多修改?

谢炎:我们不会阻止使用者做任何修改,类似DeepSeek,没有限制任何修改。

星环OS往前走的空间很大,我们做产品要实事求是,如果做得不好、是我们的问题,我们就要改;如果不是我们问题,慢慢的也会被澄清。

提问:理想希望跟行业共建,最希望哪个领域的哪些角色加入进来?

谢炎:欢迎所有汽车厂商与供应商一起来使用,一起来添砖加瓦。

行业里,有些我们共同要解决的问题,比如说实时性、安全性。

理想星环OS用的人越多,成本越低,没有排名,甚至欢迎非汽车领域企业来使用。

提问:没有排名,有优先级吗?

谢炎:没有优先级。

理想星环OS,是一套覆盖面很全、很大的汽车操作系统,涉及到通用计算、AI计算,涉及到以太网、硬件抽象层等,往上包含多媒体、摄像头等,都会有关系的。并不是说我们需要所有的模块都是全的,可以根据自己需要灵活选择,也能够很好工作。

提问:如果一家车企,把理想星环OS导入他们平台与车型,他们都需要做什么?理想能不能给出一些具体指导?部分车企可能担心理想星环OS开源,不提供技术支持,他们不会用。

谢炎:这是我们要做好的。

第一、我们会有白皮书,有技术文档。

第二、我们在推出理想星环OS时,会与比较积极的芯片公司合作,它们的硬件能够直接适配理想星环OS,我们能做到直接将操作系统下载到某一块开发板上可以使用。

我们不抢任何人的饭碗,Tier 1厂商可以选择使用理想星环OS构建自己系统,并服务他们的客户,我们不会通过开源理想星环OS收取费用。

提问:现有的开源操作系统,没有被行业广泛使用,原因是什么?

谢炎:现在行业中,没有理想星环OS这样能覆盖车控、智驾的完整汽车操作系统。

提问:其他行业也有开源操作系统,大家不怎么使用。

谢炎:其他行业系统,并不一定适合智能汽车,直接拿来,不一定就是好用的。

提问:不好用的原因是什么?

谢炎:有两个原因。

第一、系统本身没有解决核心问题,有的开源项目只是重复造轮子,没有解决太多问题,没有创造价值。

第二、系统可能已经过时,没有面向未来解决问题。

提问:理想何时决定把操作系统开源?

谢炎:我们从第一天做理想星环OS时,就在讨论,如果做得好,是不是能够开源。

对工程师来说,做得好的东西,会希望获得更多认可,这是技术层面的想法,无关商业。

这是早期粗略想法,只是停留在嘴边,后来我们越来越知道汽车操作系统下一个阶段应该是什么样,觉得行业需要这样操作系统。

我们开源理想星环OS,一方面希望获得大家认可,一方面希望帮助行业,让大家共同看到,并实现下一阶段的愿景。

提问:车载操作系统开源后,能力强的车企不会使用,那谁会用?

谢炎: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前没有人做过。

做成一件事,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之前天时没到,在上一个阶段,大家都是碎片化、分离式,没有这些需求,如果要做一个功能,只需要找个地方加上去就可以。

随着汽车从Smart系统变成Intelligent系统后,它更需要系统的集中化,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需要解决这些问题。

如果今天没有好的方案,大家就自行解决,现在有了更好方案,大家就都可以用。

以前没有统一的共识,我认为再往下走,可能会出现一些共识,就是我们说的,大家看到同一张图。

对有能力的友商,能够参考这个系统也是价值。

可能会有人认为系统开源,对理想汽车没有价值,但是有的。

如果我们看到一些功能,或者一些解决问题的方向,放到开源代码中,通过代码影响其它车企,大家都向同一个方向走,行业就会向这个方向走。更多的人会看到一个共识,慢慢聚焦。

我们不是希望开源第一天,就会被全盘使用,这是我们最高目标。

如果有一家Tier 1厂商,觉得这个东西挺好,全盘使用,我们非常欢迎,大家可以共同花时间来讨论。如果只是部分使用,我认为也很有价值。

提问:理想有向供应商调研过开源这件事吗?

谢炎:我所知道的供应商反馈中,大家都很兴奋,都觉得是一件挺好的事。一个不错的系统开放后,对供应商是好事。

提问:在推动星环OS开源与生态建设过程中,理想能预想到比较大的挑战是什么,有什么应对举措?

谢炎:挑战是我们系统如何能够被大家接受应用。对我们来说,这是唯一的衡量方式。越多人加入,既说明系统做对了,也说明开源方式对了。

实现这个目标不容易,之前没人做。除了做起来比较难,也存在天时问题。一件新事物出来,都存在一些变化的契机。如果汽车行业停留在燃油车时代,或者简单的智能化、网联化时代,只需满足用户联网听音乐这种需求,就不需要变化什么。

提问:对开源社区,汽车行业相对有些陌生,理想星环OS治理架构是怎样?

谢炎:治理架构与常规的开源社区一样,我们设想的是有一个委员会,活跃成员加入,共同制定版本、共同贡献;有一些维护者,负责审核代码,确保每个版本都可用。

汽车行业对开源比较陌生,汽车工程师很多也是软件工程师、硬件工程师,对开源不陌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