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丨 汽车·汽车咖啡馆
作者 丨 胡耀丹
截至2025年2月13日,自公布2025财年第三季度业绩(2024年4月-2024年12月)以来,汽车(美股)股价已下跌6.67%,跌回了财报发布前的水平,犹如坐了一趟过山车。
资本市场的这一表现,符合大众对丰田汽车的矛盾心态。
财报显示,丰田2024年4月-12月营收(Sales Revenues)上涨4.9%至35.67万亿日元;运营利润(Operating Income)下滑13.22%至3.68万亿日元;归母净利润(Net Income Attributable to Toyota Motor Corporation)上涨3.88%至4.10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938亿元);归母净利润率为11.5%,与去年同期相差不大。
看好丰田的观点认为,丰田的业绩表现已经超出了华尔街的预期。其前三财季营收、净利润双双增长,在一众财务指标纷纷下跌的汽车企业中称得上“安稳着陆”。并且,丰田还上调了2025财年(2024年4月-2025年3月)盈利预期,将年度运营利润预期从4.3万亿日元调高至4.7万亿日元,运营利润率预期也从9.3%上调至10%。
看空丰田的观点认为,丰田汽车的销量、运营利润双双下滑,资本市场用脚投票无可厚非。数据显示,丰田汽车2024年全年销量为1082万辆,同比下滑3.7%。其日本、北美两大市场贡献的运营利润大幅下滑,中国市场中合资企业利润暴跌近七成。
在“看空”“看好”之间,丰田美股股价完成了一轮小小的“倒V”。这轮“倒V”背后,丰田财报呈现了多个“异常之处”,包括丰田销量下滑,汽车营收反而上涨;汽车营收上涨,汽车运营利润反而下滑;运营利润下滑,归母净利润反而上涨。
在整个业务盘中,销量、运营利润双双下滑、中国合资车企利润暴跌68.95%的情况下,丰田为什么还能实现营收、净利润的双双增长,甚至上调全财年预期?车界“常青树”丰田的秘密,藏在财报里。
01 增长何处来:产品、金融、汇率
主营业务的销售、盈利情况,一般能为一家企业整体的财务指标“定调”。汽车业务是丰田汽车的主营业务,2024年4-12月,汽车业务在丰田的营收中占比高达88.72%。
2024年4-12月,虽然丰田的汽车销量下滑,但汽车营收反而出现增长。
数据显示,2024年4-12月,丰田汽车全球销量下滑4.06%,由约729万辆下滑至700万辆。但是,其汽车销售收入却逆势上涨了3.55%,由31.23万亿日元上涨至32.34万亿日元,带动总销售收入也上涨了4.85%。
简单计算(单车均价=汽车销售收入/销量)后发现,其单车均价从428.06万日元/辆(约合人民币20.37万元/辆)上涨至462.02万日元/辆(约合人民币21.99万元/辆)。
不考虑外部因素影响的情况下,这可能和丰田汽车的产品结构调整有关。数据显示,丰田+雷克萨斯品牌的销量占比在2024年上升至93.81%,比2023年的91.72%上升两个百分点。作为丰田旗下的豪华品牌,雷克萨斯2024年1-12月共售出851214台,同比增长3.3%。
同时,“副业”的增长也是重要因素。数据显示,在报告期内,丰田金融服务营收上涨20.53%,其他业务营收上涨6.43%,均超过汽车营收涨幅。
以当下竞争较为严重的中国市场为例,丰田的“生意经”比较与众不同。
2024年,在新能源智能化发展趋势下,中国自主车企攻城略地,合资品牌面临挑战。财报显示,2024年4-12月,丰田和雷克萨斯汽车销量为140.2万辆,同比下滑8.25%。同时,丰田在华合资公司利润为686亿日元,同比下滑68.95%;在华合并子公司的运营利润为1254亿日元,同比下滑9.52%。
粗略计算,丰田合并子公司、合资公司的营业利润/利润共计1940亿日元,共同比减少1655亿日元。但丰田在华的金融服务业务却取得了不小增长,其同期经营利润为5202亿日元,是丰田汽车业务的2.68倍。
此外,由于丰田的产品、产业布局的全球化程度较高,汇率变化对其财务的影响也在显现。日元贬值有助于丰田的财务改善,9个月内,汇率因素使丰田运营收入增加了接近5千亿日元。
02 仍存下滑趋势
并非只有利好消息。
2024年4-12月,丰田在汽车营收上涨、高端品牌销量增长的情况下,汽车运营利润率出现下滑,这对以“精益管理”闻名世界的丰田汽车而言较为罕见。数据显示,2024年4-12月,丰田运营利润率为10.3%,2023年同期则为12.5%。
丰田的官方解释称,这是销量下滑、成本增加、研发费用增加所导致。从总数据来看,这主要是因为成本和开支较大,涨幅为7.43%,导致运营利润率下滑。
财报显示,成本和开支包括销售产品成本、金融服务成本、销售和一般行政开支。汽车计算发现,成本和开支增长的大头来自销售产品的成本增长,该项指标占总成本开支增长额的51.89%,同比增长率为4.53%。此外,金融服务成本、销售和一般行政开支也分别同比上涨24.08%、23.92%。
未来,丰田的销售产品成本可能会进一步增长。2025年2月12日,丰田宣布,将在今年4月至9月提高汽车零部件的价格。丰田采购主管Kazunari Kumakura在一份在线简报中说,这是为了反映日本供应商更高的能源和人力成本。
不过,丰田的“精益管理术”可能会助其在“涨价”和“降本”之间做出平衡。丰田财报显示,其强化供应商基础/材料价格因素(Strengthening Foundation of Suppliers/Materials Prices)令其运营利润减少1500亿日元,但其又通过成本削减(Cost Reduction,一般包括精益生产、优化配置)等方式增加了2200亿日元的运营利润。
在宣布上调2025财年盈利预期时,丰田也解释称,上调预期得益于多管齐下的增效举措:减少促销让利、提高产品售价、稳定生产体系。
但即便是上调了2025财年盈利预期,丰田预期的财务指标仍然几乎全面下滑。
财报显示,其预测2025财年销量为940万辆,同比下降0.4%;营收预估47万亿日元,同比增长4.2%;运营利润为4.7万亿日元,同比下降12%;净利润4.52万亿日元,同比下降8.6%。
丰田提供的信息显示,运营利润下滑原因包括三方面:一是核心业务创造的利润下滑;二是对人力资源和增长领域的投资(调整预期后又增加了额外投资预算);三是一次性费用。
此外也有额外收入。这包括汇率影响和改善努力措施。其中,改善努力措施又包括价格调整、控制激励措施、增加价值链收益等。
总的来说,支出的大头是对人力和新兴领域的投资,收入的大头是“改善努力措施”,这印证了财报呈现的诸多信息。收支相抵下,丰田呈现了一个有下滑、但整体仍较为稳健的发展面貌。
03 丰田启示录:汽车制造如何抗风险?
2024年4-12月,全球销量下滑4.06%,营业费用上涨7.43%,丰田仍然实现归母净利润上涨3.88%,这反映出其有较好的抗风险能力,同时在企业治理层面经营有术。
而这,正被认为是“价格战”中的中国车企需要学习的能力之一。
“价格战”一词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常驻嘉宾。2023年3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文呼吁,理性对待本轮汽车促销,市场应尽快回归正常秩序。2024年9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向政府部门递交紧急报告,呼吁相关部门研究出台汽车经销领域阶段性金融纾困政策措施。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为106470.1亿元,同比上涨4.10%;利润总额为4622.6亿元,同比下滑8%。这是我国汽车制造业五年来首次出现利润同比下滑的情况。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2024年上半年,中国半数以上的汽车经销商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面较2023年扩大了7.8%。
增强抗风险能力有益于企业稳健发展。“制造领域很难,在这么复杂的竞争里,没有倚天剑或屠龙刀,这是一场长期、全面性的 PK。”2025年2月,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每三年一个门槛,要干三个三年,积蓄好多年的势能,最后自己把自己推上去。
何小鹏指出,如果只做几款车,企业崩塌的概率会提高。小鹏的产品策略是,不会只做三四款,也绝对不会做多车,但每一款车在各自领域要做到细分的精品。
“多面开花”能够有效防控风险,这也正是丰田的战略核心之一。产品方面,丰田的车型足够多也足够精,卡罗拉曾多次夺得全球销冠。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多元化业务的布局,也令其在新能源、智能化浪潮的冲击下能够保持稳定——至少,相对于其他跨国公司如通用、福特、大众而言表现较为优异。
不过,中国自主车企与丰田面临的情况仍有不同。后者已经建立起庞大的风险缓冲体系,其在中国市场价格战下仍然依靠金融业务扳回一城,同时全球成型的业务布局也分担了中国市场的竞争强度。而不少中国自主车企尚在成长阶段,难以规避价格战,必须杀出重围。
“老将”和“新秀”之间,正在取长补短。补足短板的速度,将影响未来全球的车市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