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七年级历史工作计划集锦

来源:一二三四网

  【学习目标】

  1.了解安史之乱的过程,掌握其背景、 时间和影响

  2.了解黄巢起义的相关史实。掌握唐朝衰亡的原因、灭亡的时间和标志

  3.知道五代十国更迭与分立的局面,辩证分析其影响

  【学习重点】唐玄宗后期统治的腐败;唐朝的灭亡

  【学习难点】唐朝的衰亡原因;五代十国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开元末年以后,_________追求享乐,任人唯亲,社会 尖锐,边境形势日益紧张。

  2.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_____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形成 的局面。

  3.755年,______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 ”。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被拥立为帝,即 。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 年被平定。

  4.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 。唐朝的 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 的局面。

  5.唐朝后期,统治腐朽,_____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严重,相互之间发生 。

  6.人民发动了大规模起义,在________的率领下,起义军攻入长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7.______年,朱温建立了 政权,唐朝灭亡。

  8.唐朝灭亡后,先后出现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____________”。

  9.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______局面的延续,虽然政权分立,但______始终是一个必然趋势。

  二、合作探究

  史称“得人者昌”,“失贤则亡”。试结合唐代前期百余年用人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并总结其经验教训。

  三、练习巩固

  1.唐朝朝政日趋衰败是在( )

  A.贞观初年 B.贞观末年 C.开元初年D.开元末年

  2.唐玄宗任人唯亲,此处人不包括( )

  A.高力士B.李林甫 C.杨国忠 D.魏征

  3.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内奸,和部下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 )

  A.安史之乱 B.七国之乱

  C.八王之乱 D.唐太宗对突厥用兵

  4.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这是( )

  A.黄巢起义军 B.陈胜吴广起义军

  C.钟相、杨幺起义军D.李自成起义军

  5.唐朝灭亡的标志是( )

  A.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

  B.朱温兼并了北方割据势力

  C.朱温建立后梁

  D.安史之乱的发生

  6.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评价错误的是( )

  A.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

  B.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

  C.南方地区受战乱影响较小

  D.政权分裂使统一成为不可能

  7.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什么?简述这一事件的经过及造成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

  1.唐玄宗 矛盾 2.行政 外重内轻

  3.安禄山 安史之乱 唐肃宗 763

  4.由盛转衰 中央权力 藩镇割据

  5.宦官 兼并战争

  6.黄巢 7.907 后梁

  8.北方黄河流域 五代十国

  9.藩镇割据 统一

  二、唐太宗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听取规劝,调整统治政策,出现“贞观之治”;武则天重视人才,任用贤臣,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在开元年间,重视官员的选用与考核,任姚崇、宋璟等为相,出现“开元盛世”。“开元”以后用人失当,任李林辅、杨国忠为相,酿成“安史之乱”。经验教训:完善科举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要用德才兼备、敢言直谏者;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危害严重。

  三、1.D 2.D 3.A 4.A 5.C 6.D

  7.安史之乱。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在灵武被拥立为帝;唐朝内调西北地区精兵,并在北方少数民族的援助下,在763年平定了叛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