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海省海西州特色农牧业发展调研

来源:一二三四网
海省海西州特色农牧业发展调研

作者: 卢成保

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第3期

摘要:海西州依托本地区资源优势,探索研究我省农牧业发展方式,大力加快建设柴达木枸杞、藜麦、柴达木肉牛产业培育,农牧行业成为海西州农牧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关键词:特色;农牧业;发展调研

中图分类号:S812. 5

文献标识码:B

doi:10. 3969/j. i ssn. 2096-3637. 2018. 03. 171

1基本情况

海西州位于青海省西部,总面积32 58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总面积45.17%。全州总人口63 91万人,其中常住人口48 93万人。海西州基本在柴达木盆地内,平均海拔3100m左右,属于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

青海省海西蒙古自治州属于我省西北部地区,天然牧草草地基本分布在柴达木盆地的东部、中部和祁连山以及昆仑山和唐古拉山等地区,受到内地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影响,牧草的生产力较弱。由于煤矿资源、盐湖等矿产的不断开发,海西州天然牧草生态遭到严重环境破坏。试验表明海西州天然草地设置为研究对象、草地类别为研究单位,对海西州牧草地区现状进行初步探索研究,为在海西州天然牧草地资源合理利用开发提供依据。

青海省海西州隶属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年气温平均在2~5℃左右,年降水量分布差异较大,海西州草原草地资源明显匮乏、环境严重污染、生态失衡等明显凸出。海西州天然牧草草地面积大约在9572hm2,可利用面积约为7098hm2,草地可利用面积占74.15%,中度退化草地草场面积为3077hm2,草地可利用面积占43.35%,退化草地分黑土滩型、毒杂草型、沙化型退化草地3种类型。

海西州使用土地面积30.09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 49万hm2,占O.1%;可利用草地草场面积1043.37万hm2,占32%;其它为石山、雪山、冰川、沙漠、戈壁、盐沼地等,占全海西州土地面积的67.75%。

2特色农牧业发展现状

2 1特色农牧业基地数量不断增加,发展规模逐渐扩大

海西州依托本地区资源优势,通过市场导向和产业结构调整,建成了牛羊肉产业基地、无公害果蔬产业基地、柴达木优质油菜种植和繁种产业基地、绒山羊产业基地、高原冷水养殖产业基地、中藏药材产业基地、饲草产业基地等7大类特色农牧业产品基地。

2 2特色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初具规模,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海西州枸杞子干果年总产量6.36万吨,年总产值26.8亿元,产值比例占海西州农牧业总产值的56%。枸杞子人工采集实现劳务年收入6.96亿元,年人均收入达0.72万元。新增加枸

杞子总面积0.26万hm2,现有的规模达3.07万hm2。近年来累计销售藜麦米500t,实现销售收入4000余万元。培育肉牛专业育肥养殖场5个、繁殖养殖合作社50多个,繁殖母犏牛累积存栏15608头。柴达术枸杞产业、藜麦产业、肉牛产业初具规模。

2 3龙头企业实力显著增强,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

海西州紧紧围绕柴达木枸杞、柴达木福牛两个百亿元产业体系,无公害果蔬、油菜种植等7大产业基地,现有的海西州农牧业加工企业45家左右萁中培育国家、省、州级龙头企业19家,发展现代特色农牧业龙头企业37家;共培育各行业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712家,农牧民成员总数大约34527名带动农牧发展有30812户。

3特色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 1特色农牧业发展水平不高,抵御各种风险能力不强

由于恶劣的自然条件及脆弱的生态环境,加之组织化程度不高、科技支撑能力弱,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致使特色农牧业发展水平不高,抵御各种风险能力不强。

3 2特色农牧业科技服务水平滞后

由于农牧区经济发展缓慢,特色农牧业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特色农牧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和多元化服务主体的培育尚未形成。

3 3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的长效机制不完善

特色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宣传服务不到位,生产者尤其是分散经营户生产随意性大,对合理用药、科学用药、规范安全生产意识不强等问题,与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刚性要求不适应。

4加快特色农牧业发展的建议

4 1强化基地建设,推进特色农牧业规模化经营

围绕特色产业,建立健全基地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发挥优势,重点扶持”的原则,围绕区域布局,推进特色农牧业规模化经营。

4 2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提高农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

特色农牧业产业化发展中,以加快龙头企业以强带弱和以大带小行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会直接影响到产业经营化的规模与成效。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以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攻方向,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壮大一批油菜、绒毛、牛羊肉、沙棘枸杞等特色优势产业领域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

4 3强化质量安全,推进特色农牧业品牌化发展

建立健全和完善质量安全监督的长效机制,通过基地建设和培育龙头企业,加强特色农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品,逐步培育形成省级或国家知名农畜产品品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