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卷第3期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6月 Vo1.26 No.3 Journal of Yan’an Vocational&Technical Institute June 2012 基于课程标准的高职教育质量标准体系重构 丁春莉,孙悦。梁娟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18)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快速扩大,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尖锐地凸显出来,为了寻求符合现代 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提出了基于课程标准重构高职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的教育改革思路。 【关键词】课程标准;高职;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198(2O12)0孓-0043—02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十年来,招生人数不断增 微观问题的深度研究。人们已经逐步认识到。“课程”是提 加.办学规模也不断的扩大,高职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 升高职教育质量的核心。 发展势头。如此快的发展规模和速度,高职院校的人才培 “课程”作为教育质量的源头,是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的 养质量问题就尖锐地凸显出来了,我们必须正视事实,在 核心。主要的影响课程质量的因素有课程的理念、课程的 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探索,寻求符合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的 资源、课程的设置、课程的实施、课程的管理、课程的评价。 质量标准。提高教育质量。 二、基于课程标准的高职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的确立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质量管理还停滞在对教学过程 (一)课程标准的提出 的管理和监控,主要体现对教师教学的监控,而没有从教 课程的标准是我们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执行人才培 育质量的源头“课程”进行管理。作为教育质量的“源头”, 养方案的重要保障。同时课程标准也是我们进行教学组 课程质量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因此,高职教育质量的 织、教材编写、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 标准首先应该落实在课程标准的制定与监控上。实现高 1、课程标准制定的指导思想 职教育的培养目标,达到教育培养的质量标准,重构课程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 的若干意见》,在课程标准的制定过程中我们要以提高教 一、“课程”是提升高职教育质量的核心 学质量为目标,创新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把握准课 人们对高职课程的关注度始于近几年,特别是自 程定位,充分确立课程标准在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中的支 2005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制 撑作用。 度文件: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十二五规划” 2、制定课程标准的原则 纲要明确指出高职必须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教育部、财政 在制定课程标的过程中要把握系统性、发展性、实用 部联合启动的以专业建设为核心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 性、可操作行的原则。系统性指课程标准的制定过程中要 业院校建设计划”;《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 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确立素质、知识、能力“三位一体” 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提出了 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设计;发展性指在课程标准制 要以提高课程质量为目标,以创新和改革教学内容、教学 定的过程中要紧跟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趋势, 方法为重点,准确把握课程定位,制定科学的课程标准,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实用性指在课程内容 优化教学的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人才培养目标的 的选取上要符合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接轨国家行业职 支撑作用。高职课程实践与研究的问题发生了重大的转 业标准。可操作性指在课程实施和考核的过程中要符合 变,由原来的集中在高职教育的定位与发展、类型与层次 易操作。这样才能把教学目标落在实处。 等宏观问题的探讨转向对课程与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等 (二)从课程资源上确立高职教育质量标准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规划课题,交通类高等职业院校教育质量标准研 究,课题编号:SGH0903030。 【收稿日期】2012—05-16 【作者简介】丁春莉(1963一),女,陕西西安人,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 ——43——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6月 在影响高职课程的诸多因素中,教学资源是其中最 直接的一个因素。教学资源包含人力资源、财力资源、教材资 源等。教师是教学资源中的人力资源。作为课程实施和评 价的主体,教师的素质是学校教育质量保证的前提.一个 优秀的学校首先要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近几年,随 着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得到 了普遍重视和加强。就师资数量来说已经基本能满足教 学需求,但是从质量来说离满足“优质教学”的需求还有 较大距离。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要求职业院校的教师既 要有相当的理论水平。更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过硬 的业务能力。 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载体,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依据。 一本好的教材是保证高职教育质量的基础,但是目前在高职 院校中教材资源存在的问题还较多.如教材内容陈旧、教材 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教材内容与职业缺乏衔接、配套的实践 教材不足,这对实施课程改革是一个制约的瓶颈。 (三)从课程管理和实施上确立高职教育质量 课程管理的主要内容是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和评价。 由于不少高职院校的课程管理不够规范。在不同程度上 造成了学校的课程设置有“本科化”的倾向.教师在实施 的过程中采用“应付’的价值取向,课程评价单一与封闭。 在课程实施中有些教师仍习惯在教学中一堂灌输。 也有些采用了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我们也欣喜的看 见,随着建构主义、批判主义等教育思想广泛进入教师的 视野,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是课程的开发者、 课程资源的整合者和课程实施的主导者,教师与学生相 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实施课程教学。 (四)从课程理念上确立高职教育质量标准 要保证课程的质量,首先要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 课程理念。课程的理念指引了课程实施的目标。在课程理 念上我们要准确定位高职层次,更新理念。“实践、技术、 技能”PK“理论、科学、知识”。在教学理念上要打破传统 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科学轻技术”、“重知识轻技能”的 局面。树立先进的课程理念反思和审视技术在高职课程 中的地位,在技能培养中认清高职培养技能的要求和层 次,明确切实有效的培养途径,保证教育质量标准, (五)从课程培养目标上确立高职教育质量标准 课程标准的制定要紧紧围绕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 标,依托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标准,坚持以职业为导 向,以技术和知识获得与否作为评价高等职业教育的标 准。培养企业“留得住、用得上、后劲足”的为生产第一线 和现场服务的管理和操作人才。 三、基于课程质量观的高职教育质量标准的构建 (一)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制定的方法 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主要体现在学生掌握职业 能力的水平上,在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生涯中掌握的职业能 一44一 力是否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我们需要一个职业能力标准进 行检验。而能力标准是依据一定的能力观开发出来的.不 能的能力观指导下,开发出的能力标准也不尽相同。质量 标准的制定的方法主要有任务分析法和功能分析法。 任务分析法就是根据岗位工作人员的任务,对职业 各工作任务、职责范围、技能要求进行定位,明确完成任 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根据岗位能力要求来设计人才培 养方案。功能分析法就是根据工作角色定位,在职业能力 的要求中要考虑非技术因素,即工作角色真实体现职业 情景中的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 (二)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制定过程 高等职业教育标准的制定过程主要有.人才培养目 标的确定;职业、工作任务及能力分析:课程质量的标准 方案的设计、对设计方案的评价与分析。每个阶段有若干 步骤,相互交叉、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反馈。每一个 环节都经过反复论证和修订。 高等职业教育标准的确定为高职教育的课程开发提 供了基础,质量标准的制定为课程设计与实施提供了指导 思想,课程作为教学质量的源头,是质量标准的具体化。总 的来说,有什么样的人才质量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课程模 式。高职教育的特点要求我们课程实施要以职业活动为导 向,采用工学结合模式,突出能力目标,强化学生的能力实 训,以实训为主轴,文化和专业并行,课程内容紧密结合企 业工作情境,所授知识和技能直接服务一线应用。 (三)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监控体系 教育质量在实施的过程中.应有一套管理和监控机 制,以达到巩固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监控体系应包括 教育质量的管理、竞争、激励、创新、约束机制、教学评价 体系、教学环境建设等结构。高职教育由于其自身的特 点,决定了高职教育质量的监控重点是在科学监控理论 教学的同时还要同样关注实训课程质量以及实训的效果 评价:在监控教师的时候要同时关注学生操作能力的合 理评价;在课程标准要进行监控和科学评价。 参考文献 [1]肖化移.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 大学,2004. [2]黄秋明.高职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研究[H].上海:上 海交通大学版社.2010,7. [3]余斌.试论高职教育人才质量标准[J]。宁波职业技 术学院学报。2003。(6) [4]华英.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嬗变[J].长春工业 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3) [5]姚小英.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体系的构建[L】].江 西教育。2009,(33) [6]任爱珍.基于课程质量观的高职教育质量标准体系 的构建[J].教育学术月刊,201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