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生问生答”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一二三四网


浅谈“生问生答”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在英语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因此,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主动学习的动力,感受民主、和谐的氛围,感受教师的愿望、同学的鼓励,体验成功的欢乐。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生问生答在学习过程中凸显了主体地位,让学生唱主角,从而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标签:情境;内容;表演;生问生答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英语教学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英语课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重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一、创设“看”的情境,活跃“生问生答”的气氛

“看”是一种感知活动,是感性语言材料。教师给学生提供鲜明、生动或真实的物、景、人或图画等直观视觉形象的语言材料,创设“看”的情景,让学生进行问答,活跃气氛。

看物、景、图问答。这里指的是教师对将要学的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问答。例如,教学方位介词时,可以在教室、课桌等地方设置物品让学生问答。他们

用What...Where...Whose...How many...Which is/are...

(stronger,more beautiful...)Are these ...句型提问,思维活跃。这是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当然,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将文字、图片、动画、声音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认真备课,查找相关资料,精心设计教案。如牛津教材7 A Unit 3 Let’s celebrate!我在教学时就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伴随着欢乐的节日歌曲,屏幕上呈现的是春节、中秋节、感恩节、圣诞节等节日画图,听音乐、看动画、猜节日,学生兴趣盎然,从而进入

到What’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 And why?的学习、

讨论中。

二、挖掘“听”的内容,培养“生问生答”的能力

语言教学理论认为,以理解内容为目的的语言输入是形成交际性听力乃至决定整个语言学习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应重视听力活动,挖掘听的内容。

1.纯听内容。如书上的听力练习及没有预习过的课文听力训练。这一类提问在听之前有教师预先将问题给指定的学生,由这位学生给出问题,让其他学生带着问题去听,然后回答。这样的提问只不过是老师给这个学生一个锻炼的机会,不能体现主动性与整体性。但是听课文问答若能让学生先预习,并向学生提出要求:每人根据课文内容的先后顺序提出10个左右的问题,用以测试其他学生对课文的了解程度,长此以往,学生就能根据所听内容层层提问、回答,问答的能力会不断提高。

2.兼听带看的内容。如值日谈。每节课安排两三分钟,让1~4个学生根据适当的内容、语法、词组等编写短文、对话或自选一些幽默小品。在学生看、听后,根据所听、所看内

容进行问答。中上等水平的同学会马上根据情节步步发问,让其他同学回答。即使有一小部分学生一时没听清楚或没听懂,通过其他同学的回答也能弥补。这样同时进行听、看、问、答的训练,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三、丰富“学”的内容,提高“生问生答”的质量

知识的获得是通过不断地复习、不断地丰富才得以巩固与拓展。在复习时通过学生的问答来丰富、巩固及拓展所学内容。如果说预习时的问题还有点主次不分、颠三倒四的话,那么复习时的提问质量则大大提高。以牛津初中英语7 B Unit 1 Dream home的复习课为例,教师可以留给学生5~8分钟的时间,抛给他们一个话题:In the future,if you have ten million,What can you do.由于没有固定的答案,学生积极思维,积极参与。一个说:“If I have ten million,I can buy a big house .”一个说:“If I have ten million,I can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另一个说:“If I have ten million,I can help others.”回答各种各样,争先恐后,有效地提高了思维能力和说话能力,拓展了所学内容。

实践证明,“生问生答”可以大大增加学生说话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有让学生唱主角的意识,学生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大胆、主动地参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在课堂中显示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掌握好所学的知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