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β-葡聚糖的测定

来源:一二三四网


ß-葡聚糖含量的测定

一、 原理

刚果红与ß-葡聚糖形成有色物质,当反应条件(如pH、缓冲液离子强度、刚果红试剂浓度)一定时,在ß-葡聚糖溶液中ß-葡聚糖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符合比尔定律。 二、 试验材料 1、仪器

721分光光度计、恒温水浴锅、pH计。 2、试剂及溶液配制

(1) ß-葡聚糖标样备用液:称取ß-葡聚糖0.005g,先用少量无水乙醇湿

润后转移到50mL容量瓶中,再加入少量蒸馏水于70℃水浴中助溶,冷却后定容至50mL,摇匀备用。 (2) 0.1MpH8.0磷酸缓冲液

A液:称取 Na2HPO4.H20 14.196克溶解于蒸馏水中并定容至1升。 B液:称取 NaH2PO4.H20 1.560克溶解于蒸馏水中并定容至100毫升。 用B液调节A液至pH8.0。 (3)100mg/L刚果红溶液:称取100mg刚果红溶解至1000mLpH8.0磷酸缓 冲 液中。 三、 测定步骤 1、ß-葡聚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7组试管,按下表将标准ß-葡聚糖溶液进行稀释。 编号 0 1 2 3 4 5 6 标准ß-葡聚糖液(mL) 0 0.1 0.2 0.3 0.4 0.5 0.6 (100ug/mL) 水(mL) 稀释ß-葡聚糖液 ug/2.0mL 吸光度A 2.0 0 1.9 10 1.8 20 1.7 30 1.6 40 1.5 50 1.4 60 注:初0号管外,每组为2只平行试管样品。 上述各试管中依次加4.0毫升刚果红(加入时开始准确计时),于20℃水浴中准确反应10分钟,550nm比色,以0号管中的液体作空白调零测吸光度A,以ß-葡聚糖浓度C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在曲线上求吸光度为1时相当的ß-葡聚糖微克数(即K值)。 2、样品的制备及稀释

普通麦汁:稀释10倍或20倍待测。 协定麦汁:稀释10倍或20倍待测。 啤酒:稀释10倍或20倍待测。 3、样品的测定

将稀释好的样品各2.0毫升分别加入4.0毫升刚果红准确计时,20℃水浴中准确反应10分钟,以2.0毫升蒸馏水代替样品作空白调零,测反应液的吸光度A。

4、计算

样品的ß-葡聚糖(mg/L)=(K/2)×吸光度A×稀释倍数n

5.麦芽样品的测定

按协定法制得协定麦汁,测麦汁的ß-葡聚糖含量X(mg/100mL),再根据麦芽的水份W、麦汁浸出物含量G、麦汁比重D计算麦芽的ß-葡聚糖的含量。

麦芽的ß-葡聚糖含量(mg/100g绝干麦芽)= X(800+W)×10

———————————— D(100-G)(100-W)

啤酒中β-葡聚糖测定

关键词:β-葡聚糖;刚果红显色法;啤酒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标准β-葡聚糖 刚果红 磷酸缓冲溶液(PH=8.0) 分光光度计 恒温水浴槽 PH计

1.2实验方法

1.2.1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根据要求浓度配置标准β-葡聚糖溶液,依次比色。以β-葡聚糖浓度C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在曲线上求A为1时相当的β-葡聚糖微克数(即为K 值)。其中,每组为3个平行样,图1中各点为3个平行样的平均值。

吸光度A0.40.350.30.250.20.150.10.05005101520253035浓度(μg/ml)y = 0.0108x + 0.01552R = 0.9937图1 β-葡聚糖标准工作曲线

当A=1时,代入公式求得K值为91.2μg/ml。

1.2.2样品的处理和制备

麦汁:稀释10倍;发酵液和啤酒:除气后稀释10倍

1.2.3样品的测定

取稀释好的样品2.0ml分别加入4.0ml的刚果红准确计时,20℃水浴中准确反应10分钟,以2.0ml蒸馏水代替样品作空白调零,测反应液的吸光度A。

1.2.4数据计算

样品的β-葡聚糖(mg/l)=K(91.2μg/ml)×A×稀释倍数(10倍) 2、 结果分析

3、 刚果红是酸性指示剂,变色范围为3.5到5.2,碱态为红色,酸态为蓝紫色

青稞β-葡聚糖概述

青稞β-葡聚糖是青稞籽粒胚乳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占细胞壁干重的75%左右。经研究发现,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调节血糖、提高免疫力、抗肿瘤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目前,生物医学界普遍认为β-葡聚糖具有清肠、调节血糖、降低胆固醇、提高免疫力的四大功能[3-6]。其中在医药、食品、护肤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开发和利用。 1.1 β-葡聚糖的定义 β-葡聚糖化学名称为:(1-3)(1-4)-β-D-葡聚糖,是一类非淀粉多糖,分为水溶性与水不溶性两类。β-吡喃葡萄糖是其基本结构单位,这与纤维素相似,不同的是它以β-(1→3)和(1→4)两种糖苷键连接而成。由β-(1→4)键连结形成许多纤维三糖和纤维四糖基,它们彼此间通过单独的β-(1→3)键相互连接成多聚体形式。1995年,Henri-ksson等分析证明商品化β-葡聚糖(分子量250,000)中(1→3)键连接占29%,(1→4)键连接占71%。1991年,Edney等研究了18个品种大麦水溶解性β-葡聚糖的结构组成,其中二糖,三糖,四糖,五糖,六糖,九糖组分比例不同。目前关于β-葡聚糖的分子量众说不一,差异很大,这主要与研究时所采取的原料和提取工艺有关。 1.2 β-葡聚糖的性质

溶解性 β-葡聚糖由于在分子结构上存在β-(1→3)键而能溶解于水,这与仅由β-(1→4)键连接的纤维素是不同的。但由于一部分的β-葡聚糖分子结构中存在少量连续的β-(1→4)键连接的葡萄糖,又使其难溶于水。此外,β-葡聚糖也溶于酸和稀碱,其溶解性受麦粒大小、β-葡聚糖酶活性、温度、pH值和介质离子强度的影响。 3 β-葡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

近些年来,β-葡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粘度法

该方法的测定原理是大麦提取液粘度主要由β-葡聚糖产生,通过测定大麦提取液粘度从而得知β-葡聚糖含量。但β-葡聚糖粘度同时与含量和分子量有关,分子量越大,粘度越大,所以该方法测定结果的误差往往较大。 3.2 沉淀法

该方法的测定原理是利用特定盐或有机溶剂沉淀提取液中β-葡聚糖。该方法测定结果局限性在于提取不能完全排除其它物质干扰,故也易引起测定误差。 3.3 酶法

该方法的主要原理是采用了特定β-葡聚糖内切酶得到寡糖,经酸解后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或过氧化酶试剂测定,计算出β-葡聚糖含量。该方法具有测定结果准确度高的优点,但测定成本也高。 3.4 荧光法

该方法的测定原理是利用了荧光物质可与β-葡聚糖特异性结合,而与其它多糖如纤维素、戊聚糖亲和力很弱,同时形成的复合物引起荧光谱散发强度与β-葡聚糖含量成一定的线性关系这一特性来进行测定。此法操作简单、实用性强。 3.5 苯酚-硫酸法

该方法测定的原理是单糖与强酸加热产生糠糖或糠醛衍生物,然后通过显色剂缩合成有色络和物,再进行比色定量分析。我国目前主要采用该法测定β-葡聚糖含量。 3.6 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β-葡聚糖含量,测定结果较好,但存在仪器设备贵、成本高的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