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 只有对当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有很好的认识并做出正确分析,才能紧跟新课标的教学方向,科学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在提升小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获得适应社会的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 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人们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目标之一就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即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评价及运用信息的综合能力。但是, 当前在我国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 存在着过于偏重技术能力的问题,学生的信息素养不容乐观。针对这样的情况, 教师必须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优越性有充分的认识,对于信息素养教学有很好的理解,只有这样, 才能更加科学地开展信息素养教学, 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什么是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是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于 1974 年在美国提出 的。简单的定义来自 1989 年美国图书馆学会,它包括: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技能三个层面。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
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则主要体现在“实践操作”能力上,即熟练运用信息化工具,对信息进行归纳、整理,分类,分析、评价和运用。同时,能有效地利用信息表达自己的思想,并在分享和互动中获取更多信息,形成学习能力。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一) 注重计算机操作能力,忽视信息素养培养
当前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主要是以计算机课程内容为主, 注重传授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目标比较模糊,没有明确的目标,过度注重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相关技能, 忽视了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在这样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可能会学会某些计算机或软件操作方法, 但信息综合能力的提升非常缓慢, 最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 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 缺乏学科综合的培养观念,教师自身信息素养尚待提高 由于受到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小学信息素养培养的过程中,许多教师没有树立学科综合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依靠信息技术课本。信息素养主要指的就是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对于信息的获取, 处理和利用能力。作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有全面的信息意识和素养, 能够收集其他学科中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实提升自身的信息综合素养。
(三) 对于信息技术教学不够重视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 学生的信息素养难以得到更加有效的提升,与学校和教师对于信息技术教学不够重视也有很大的关系。一些信
息技术教师认为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理解能力还不够强, 认识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是以后的事情。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只是教授学生一些最基本的知识, 但是忽略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其实,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应该从小开始, 应该抓住小学这个非常重要的阶段, 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观念,这样才能够为学生以后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意义
(一) 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 要想获得适应社会的能力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还应该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做好了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工作, 就能够帮助自身在开展教学的时候, 更加有效地实现教学的目标。同时,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 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 实现自身信息素养的提升。
(二) 为提升学习能力服务
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和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信息技术在给人们生活和工作提供便利的同时, 也会对于人们的生活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所以,为了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发挥信息技术的积极作用。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 必须保证小学生能正确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评价信息,运用信息,使得信息技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深入研读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优化教学目标
随着新课标实施的不断深入,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 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信息技术教学的效率, 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师必须深入研读课标,因地制宜,科学制定教学目标并不断优化目标。在这个过程中, 还应逐步完善教学主体的地位和作用, 培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相关学科的兴趣。这样才能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奠定基础, 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根据需要开发新的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课程的实用性和技术性比较强, 对于提升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 应该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 使学生的知识面能够得到有效的拓展, 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更加有效的培养。教师除了讲授教材中的内容, 还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创新性地开发一些新资源,如一些视频会议系统等的应用,这样对于促进小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 注重学科间的有效整合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 教师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 只有培养学生信息的技术的同时,使学生获得信息运用综合能力,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竞争。因此,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不能够局限于学科本身, 应该整合多种学科, 从多个方面有效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科的设置情况, 做好学科之间的联系和融合工作。例如, 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教会学生搜索引擎, 使学生能有效地收集信息的能力之后, 将其运用于语文课堂预习中,收集有关故宫博物院的相关资料,并在word 中制作成板报等,有效整理和归纳信息,能够使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且
在信息获取和加工的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
想要更加有效地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提升教师的信息综合素养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必须从思想上有所转变,充分认识信息素养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性,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给予充分的重视, 精心设计教学目标,科学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使基础学科知识和信息技术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只有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学生的信息素养会得到有效的提升。
小学阶段是学生的各项能力培养和提升的重要阶段, 因此, 在开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使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教师必须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有清楚的认识, 同时从思想上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科学开展信息技术教学,使学生各项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雪明.基于信息素养优化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J].小学生, 2018, (02) [2]侯凯.信息素养视角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 2017 [3]姚阳.信息素养视角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 2016
[4] 王铭锐.信息素养视角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 2015 [5] 蔡晓程.信息素养视角下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 20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