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县陈庄乡中学·导学案 年级:八年级下 学科: 语文
笔记栏 执笔:顾燕丽 审核: 授课人: 授课时间: 导学案编号: 班级: 学生姓名: 小组: 课题 :《藤野先生》 课型:预习展示课 课时:两课时 【目标导学】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并积累词语。 2、把握人物形象,学习以白描手法和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 3、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感。。 重点难点预设 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难点:(1)全文线索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暗线。 (2)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3)结尾部分的作用。 知识链接 一、1. 走近作者 请查找资料自行解决并交流 2.文体常识 散文是同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是指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神不散:是指中心必须明确,无论散文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如何灵活,都必须为中心服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 通读课文,辨清应掌握的字的形、音及词语。 2 、理清文章脉落、记叙顺序,分清课文中变换的几个地点。 3、 了解全文记叙的几件主要事情,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 【自主学习】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驿站( ) 教诲 ( ) 系住( ) ...芦荟( ) 瞥见( ) 畸形( ) ...匿名( ) 诘责( ) 绯红( ) ...杳无消息( ) 深恶痛疾( ) 油光可鉴( ) ...(2)解释词语。 宛如 绯红 油光可鉴 驿站 掌故 不逊 诘责 杳无消息 瞥见 (3)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4)依据时间的先后地点的转换将课文划分为三个层次并概括层意: 【问题探究】 方法指导:个人自学独立完成——两人对学补充——小组质疑——形成组内答案 1.默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边的题目并阐述理由。 (l)课文记叙了我与先生交往的那几件事,分别表现了先生的什么品格? (2)作者是如何描写先生的?结合上一题说说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3)本文题为“藤野先生”却写了清国留学生、途径日暮里和水户、自己受到的优待以及日本青年寻衅和看电影事件。这些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 2.小组抽签展示成果,其他组质疑评价,教师适时点拨。 3、总结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小组讨论竞答,教师明确。) 【反馈提升】 老师根据各小组的讨论情况,明确展示任务,或各小组提出学习中的疑惑,然后展开讨论。 【达标应用】 学习本文“写人抓特征 ”,几笔勾勒出藤野先生外貌的白描手法,写出自己的外貌或典型性格特征。 (教师收齐后打乱,再分发给同学,大家根据所写的特征推断这是哪位同学.) 【我的收获与心得】 第二课时 目标: 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感。 【自主学习】 迅速浏览课文先独立完成下列题目记录疑问然后组内交流。(抽组展示) 1、 作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又为什么要离开藤野先生? 2、作者为什么把自己受到的优待用“大概是物以稀为贵吧”来解释? 3、作者两次易地求学始终贯穿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如何理解? 【问题探究】 一、品味下面两句话回答括号中的问题。(小组讨论竞答展示) 1.也有解散辫子盘的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如何理解标致,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与态度?) 2.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先生是普通人作者为何说他伟大?) 二、试归结本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学生先概括然后其他学生点评教师明确 ) 【反馈提升】 老师根据各小组的讨论情况,明确展示任务,或各小组提出学习中的疑惑,然后展开讨论。 【达标应用】 一、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 1、其时进来的是一个很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 ) 2、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到:“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 3、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 二、品析下列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2、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三、 对下面两句中“他们”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1)“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2)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A(1)和(2)都是指日本的“爱国青年”。 B(1)指看电影的人,(2)指中国人。 C(1)指日本的“爱国青年”。(2)指闲看枪毙犯人的中国人。 D(1)指日本学生,(2)指闲看枪毙犯人的中国人。 【我的收获与心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