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河北卫生核心价值观 开创卫生改革发展新局面
自2011年以来,河北省卫生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河北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结合河北卫生工作实际,在推进河北省卫生系统“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的基础上,创新载体,深化内涵,深入开展“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主题实践活动,树立具有中国卫生特色和河北卫生特点的核心价值观,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最大限度调动河北卫生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河北省卫生系统的精神面貌和服务能力发生了巨大变化,老百姓切实感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也为河北省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不竭精神动力。
统一思想 凝聚共识 打造河北卫生核心价值观
修医德,就是加强卫生从业人员的道德修养。强医能,就是不断提高医疗卫生专业技能。铸医魂,就是发扬光大一代又一代医务工作者孜孜探索、默默奉献的行业精神。
为不断提高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广大医务工作者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在2011年7月份举行的河北省三级医院评审暨医院管理工作会议上,河北省卫生厅党组书记、厅长,中国医院协会常务理事杨新建强调提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广大医务工作者,要坚持做到“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不断提高为人民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修医德,就是要进一步树立“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意识和“一切为了人民”的群众意识,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强医能,就是不断强化专业技能培训和医学科研攻关,提高医、教、研整体水平,增强医疗服务能力;铸医魂,就是要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全面加强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
2011年12月17—18日,河北省“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暨海峡两岸医院管理论坛在石家庄举行。杨新建作了题为“开展‘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主题实践活动,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主旨演讲。杨新建指出,开展“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主题实践活动,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建立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现实要求,是实现卫生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杨新建强调,“修医德”,体现的是职业态度;“强医能”,体现的是职业技能;“铸医魂”,体现的是职业精神。“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对如何成为一名优秀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三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互相制约、缺一不可,只有实现三者的协调互动、共同提高,才能不断提高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怀瑾握瑜修医德
医德,是真心为民的职业态度,是高尚可敬的职业操守,是实现“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思想灵魂。河北省卫生厅通过强化服务理念,建立健全医德医风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广大卫生工作者的医德教育,树立卫生行业正气之风,更好地实现为民服务的理念。
河北省卫生厅在全省医疗卫生系统中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考评制度建设,建立医务人员不良行为记录、归档管理制度,并把医德医风考评结果作为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绩效工资发放的重要依据,严格执行民主评议行风一票否决制度;深入开展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针对开大处方、收红包、吃回扣、对患者态度生冷等百姓长期诟病的行为,制定长效考核机制;建立健全限时办结、代理服务、群众评议、监督问责、绩效考核等机制,努力形成一批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健
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深入扎实地开展基层调研、“志愿者服务在医院”、河北省中医院义诊等活动,同时加强正面宣传,弘扬行业正气。
河北省卫生系统将“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主题实践活动作为创先争优的重要内容和新的载体,结合卫生实际、突出活动特色、丰富阶段内涵,努力实现服务意识、服务作风、服务效能和服务能力新的提高。2011年8月,在中央和河北省省委召开的为民服务创先争优视频会议上,河北省卫生厅创先争优工作得到了卫生部和省委领导的进一步肯定,并在河北省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2012年卫生部先后两次在河北省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河北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
专精覃思强医能
医能,是精心为民的职业技能,是保障人民健康的能力和水平,是提高服务能力特别是农村基层基本医疗卫生技能和尖端医学科研技术能力的重要支柱。河北省卫生系统通过开展各项卫生技能比赛活动,增强防病治病所需要的医学理论功底和医药技术水平。
为切实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提高医务工作者医学理论和专业技术水平,河北省广泛组织开展“三基三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严格要求、严谨态度、严肃作风)训练和竞赛活动以及“三比”(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活动,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强河北省医学重点学科建设,不断提高重大医学科技项目公关能力;重点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培训、全科医师培训、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为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等项目,并通过创新激励政策和方式,为基层医务工作者提供特殊的补
贴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到基层工作。
大医精诚铸医魂
医魂,是倾心为民的职业精神,是为人民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坚守力量,是促进医患和谐的重要调剂。河北省医疗卫生系统积极转变工作作风,坚持“用力做事、用情做事、用心做事”,力争把工作做得更细、更深、更实。
原石家庄市第一医院内科主任刘琼芳,行医56年从不开大处方,视病人为亲人;风雨无阻,坚持家访;大医精诚,留下8000多份手抄病历。她以高尚的品质、道德,精湛的技术和无私的大爱,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被誉为“老百姓的好医生”。邢台市妇幼保健院医生我省援疆干部余文丽,带着突发脑溢血导致半边肢体瘫痪的丈夫坚持援疆,深刻诠释了我省开展的“善行河北”和全省卫生系统开展的“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主题实践活动的真谛。
河北省深入开展“争创白求恩杯竞赛优胜单位、争当白求恩式医药卫生工作者”活动和“三好一满意”活动;广泛开展创建“群众满意窗口”、争创“优质服务品牌”、争当“行业服务标兵”等活动。努力发掘河北卫生系统先进标杆,大力弘扬白求恩精神,着力加强广大卫生工作者的道德修养,努力打造一批影响力大、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先进个人、典型群体和服务品牌。
深化医改求突破 科学发展重实效
医改三年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卫生工作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河北省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健机制”的原则,秉承“加强体系建设是重点、完善保障措施是焦点、提高服务能力是难点”的理念,循序渐进,扎实推进,全省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
成效。
惠民医疗服务群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本药物制度——“三个基本”为河北百姓织就了一张从防到医、从药到保的惠民医疗网。河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深入开展,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等10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及乙肝疫苗补种、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等6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顺利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河北省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行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河北省统一采购配送的基本药物价格比国家指导价格平均降低了59%,比国家参考价格平均下降23%;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在完善新农合制度的同时,河北省提高儿童两病医疗保障水平试点工作全面推开,妇女两癌、重性精神病、终末期肾病等病种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试点范围。
强化基层便捷就医。 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为解决农村看病就医问题提供了根本保障。医改以来,河北省各级政府投入71.2亿元,新建卫生建设项目1594个,积极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加快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目前,90%的县(市、区)达到了标准化、规范化乡镇卫生院示范县要求,社区卫生服务街道覆盖率达到了98%以上,服务网络遍及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便利健康服务。
服务水平更进一竿。群众满意是评价医改成效的唯一标准。预诊诊疗服务有效缓解了百姓看病难问题;在医院诊区专设导诊人员,方便了患者就医诊疗;门诊按疾病系统分区,方便患者就医、优化了医疗流程。“服务更优了、态度更好了、技术更高了”,这是河北省医药卫生系统开展“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活动,带给广大群众最直观的就医感受。
河北省卫生厅正在深入开展的“修医德、强医能、铸医魂”主题实践活动,凝聚了政治、经济、文化各方力量,凝聚了人心、凝聚了共识,打造出具有河北卫生特色的核心价值观,深化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河北省卫生系统正在以一种崭新的姿态投入到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中,以“群众满意”为目标,极大地促进了各项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