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及习题)

来源:一二三四网
(一)温度

1. 温度的物理意义: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单位及其规定: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记为℃,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等分100份,每一份就是1℃。

3. 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 ①温度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有很多种,我们主要研究的是液体温度计。

②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当遇热时,玻璃泡中的液体膨胀,沿细管上升;遇冷时,液体收缩,细管中的液柱下降。因此,通过细管中液柱的高低,就可以显示出温度的高低变化。 ③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温度计在使用之前应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根据被测物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测量温度。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应把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温度计放入被测液体中要稍待一会儿,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要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

1. 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物态变化。 (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3)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4)熔化和凝固互为逆过程;汽化和液化互为逆过程;升华和凝华互为逆过程。 (5)物态变化中吸热的过程有:熔化、汽化、升华 物态变化中放热的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 2. 晶体的熔化

(1)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像的识别:

(2)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关键在于是否有熔点。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图中:

AB段表示固体升温过程。此时物质不断吸热升温,保持固态。

BC段表示熔化过程。此时,物质虽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物质处于固液并存状态。

CD段表示液体升温过程。此时,物质不断吸热升温,保持液态。

(4)图中B、C两点虽处于熔点温度,但并非固液并存状态,即不在熔化过程之内。 (5)处于熔点的物质可能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并存状态。 3. 蒸发和沸腾

(1)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汽化过程 相同点 不 同 点 温度条件 发生部位 剧烈程度 任何温度 蒸发 都是汽化现象、都是吸热过程 一定温度 只在液体表面 平缓 沸腾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剧烈

(2)蒸发可以吸热,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降下来。(蒸发致冷)

(3)加快液体蒸发的方法:提高液体温度,加快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4)液体的沸腾:

a.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b. 沸腾过程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c. 沸腾图像:

(5)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4. 液化的方法:降低气体温度和压缩气体体积。 5.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的成因。

(1)雨: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较大的水滴,从空中落下来。 (2)雪: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

(3)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悬浮在高空中。 (4)雾: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悬浮在地表周围。

(5)露: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附着于地表的花草树木上。 (6)霜: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附着于瓦片或地面上。 (7)冰雹:成因十分复杂,要根据不同情况判定。

【练习】

1. 煮熟后滚烫的鸡蛋为了容易剥皮,需要把它放在冷水中浸一会儿。这是为什么?

2. 现在给你一杯很烫的开水和一只空杯子,你能尽快将水冷却下来吗?为什么要这样做?

3. 热管是20世纪80年代研制出来的一种导热本领非常大的装置。 如图所示,热管是由一根两端封闭的金属管,管内壁衬了一层多孔的材料,叫做吸收芯,吸收芯中充有酒精或其它易汽化的液体,当管的一端受热时,热量很快会传到另一端,这是什么道理?

4. 请你解释一下俗语“下雪不冷,化雪冷”。

5.右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海波的沸点是48℃ 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 C.海波在CD段是气态 D.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6.下面哪项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慢水的蒸发 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C.将湿衣服撑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

7.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

A.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B.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C.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D.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8.物理学是人类探索自然、认识自然的有力武器,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A.有时江面弥漫的大雾 C.冬天早晨地上的霜

B.秋天花叶上的露珠 D.湖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9.长岛是个淡水严重短缺的海岛,海水淡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 施.图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海水淡化流程图,在这一过程中海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 A.液化、汽化 B.汽化、液化 C.汽化、升华 D.升华、液化

10.“炖汤”因味道好而深受茂名人喜爱。“炖汤”就是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

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如图1所示。在大煲内的水沸腾过程中,煲盖与煲的缝隙间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煲盖不断跳动,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汤____(填“会”或“不会”)沸腾。

图1

11. 清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形成

的,在阳光照射下这些露珠又会慢慢消失,是由于露珠发生了____的缘故。 12. 炸油条、炸土豆用菜油;煮玉米棒子、煮鸡蛋用水。这样可以对不同烹饪手段提供各自所需的______(选填“热量”或“温度”),这是因为油和水的______不同。 13、身处偏远海岛,按图所示方法可获取少量的淡水。阳光的照射使池内海水加快__ ,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塑料膜上______ 形成小水滴。

14、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沸点是 ℃,这表明当时的大气压强要比1标准大气压强 ;本实验中,要缩短加热时间使水尽快沸腾。请写出两种可行的办法: ① ; ② 。 三、实验探究题

15.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图16(a)、(b)所示的两种情景。 (1)你认为哪一种是水沸腾时的情景.

(2)实验中你还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

(3)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时的时间,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3)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时的时间,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4)、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水的温度 0 90 1 92 2 94 3 4 98 5 98 6 98 7 98 8 98 /℃

①、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②、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由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 ③、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④、分析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 (5)、小凡同学的操作如图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