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财政学试卷A(08)

来源:一二三四网
财政学试卷A

本部班级 专用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中国古老的“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寓言反映了下列哪种财政现象?( )

A 逆向选择 B 道德风险 C 信息失灵 D 免费搭车 2、下列各项不属于纯公共产品的是( ) A 高速公路 B 国防 C 公共卫生 D 灯塔

3、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是( ) A 社会保险 B 社会救助 C 社会福利 D 优抚安置 4、社会保障的主体是( )

A 社会公众 B 无法保障基本生活的社会成员 C 政府 D 慈善机构

5、英国经济学家皮科克和怀斯曼认为( )和替代效应促使政府支出水平登上新的台阶。

A 梯度渐进效应 B 检查效应 C 非均衡增长效应 D 棘轮效应

6、纳税人将所缴纳税款通过提高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方法,向前转嫁给商品与生产要素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担,被称为税负的( ) A 顺转 B 逆转 C 消转 D 混转

7、下列方法中不能用来衡量财政支出效益的是( )

A 部门预算法 B 最低费用选择法 C 成本—效益分析法 D 公共定价法 8、国家以社会管理者身份取得的收入主要是( )

A 上缴利润 B 税收C 专项收入 D 债务收入

9、从世界各国财政支出的历史演变来看,财政支出规模总体上的趋势是( ) A 不断减少 B 不断增长 C 相对稳定 D 随机变化 10、以下不属于应征消费税的项目有( )

A 燃料油 B 高档手表 C 有色金属 D 实木地板

11、下列税种中一般由纳税人直接负担,不易转嫁的是( ) A 个人所得税 B 关税 C 消费税 D 增值税 12、以下不属于财政政策的是( ) A 税收 B 预算 C 公开市场业务 D 财政补贴

13、国债最基本的功能是( )

A 筹集财政收入B 筹集建设资金 C 调节经济运行 D 弥补财政赤字 14、征税时间上的连续性与征收比例上的限度性是指税收的( ) A 强制性 B 无偿性 C 固定性 D 灵活性

15、下列各项不属于财政消费性支出的有( ) A 文教科卫支出 B 行政管理费 C 国防经费 D 支农支出 16、我国的税制结构是( )

A 以流转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B 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C 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双主体的税制结构 D以财产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17、在经济繁荣时期,政府一般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其通常做法是( ) A 增加政府开支,增加政府税收 B 减少政府开支,增加政府税收

C 增加政府开支,减少政府税收 D 减少政府开支,减少政府税收

18、政府教育投入的方式有多种,其中“对所有学生进行平等支出,而不去区分学生的智力状况如何”属于( )

A 定额补助B 经费补助C 收入补助 D 以上三种任选一种

19、以远期纵向平衡原则为指导的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模式是( ) A 现收现付制 B 部分积累制 C 完全积累制 D 组合式

20、商品的供求弹性如何变化,税负不容易转稼?( ) A 需求弹性越大,供给弹性越大 B 需求弹性越小,供给弹性越大 C 需求弹性越大,供给弹性越小 D 需求弹性越小,供给弹性越小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第四市场 2、外部性 3、转移性支出 4、零基预算 5、财政政策

三、计算(共10分)

张明2009年5月份的收入如下:工资收入7600元,劳务报酬收入2900元,稿酬收入8300元,国债利息收入600元,中奖收入800元,同时本月还交纳了“三保一金”共计900元。请计算张明本月应该交纳的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级数 1 2 3 4 5 6 7 8 9

四、简答(共36分)

1、为什么说“国防”是一种纯公共产品而家里的电视机是一种私人产品?(7分) 2、画图简述拉弗曲线。(7分) 3、简述政府克服和纠正各种市场失灵的必要性。(7分) 4、简述“内在稳定器”效应。(7分) 5、简述时间型态理论。(8分) 五、论述(共14分)

试论述财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职能。

参考答案(A)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D 2、A 3、A 4、C 5、B 6、A 7、A 8、B 9、B 10、C 11、A 12、C 13、D 14、C 15、D 16、C 17、B 18、A 19、C 20、C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不超过500元的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税率(%)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1、第四市场:是指各种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完全绕开证券商,相互间直接进行公债的买卖交易。

2、外部性是指某一个体在从事经济活动时,给其他个体造成了消极或积极的影响,却没有承担应有的责任或者没有取得应有的报酬的情形。

3、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的支出不直接形成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而仅仅是对企业或个人的单方面的货币或实物的授予的这类财政支出。

4、零基预算是指财政收支计划指标的确定,只以社会经济的预算发展为依据,不考虑以前的财政收支状况。

5、财政政策是指以特定的财政理论为依据,运用各种财政工具,为达到一定的财政目标而采取的财政措施的总和。 三、计算(共10分)

工资: 500×5%+1500×10%+2700×15%=580 劳务报酬:(2900-800)×20%=420 稿酬:(8300-8300×20%)×14%=929.6 国债利息:免税

中奖收入:800×20%=160

本月应交个人所得税为:580+420+929.6+160=2089.6元 四、简答(共36分)

1、从公共产品的特征入手分析,略。

2、拉弗曲线:(图略)它表示生产率与政府税收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税率可产生最大限度生产量和税收收入的点是m点(不可认为是50%),超过m点,生产和政府收入都会下降。m线以上是税收“禁区”,政府税率不应高于此线。

3、种种市场失灵状态,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如果任凭其发展,市场经济体系将无法存续下去,因此必须加以克服和纠正。这首先可以通过企业和个人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但都有着很大的局限性,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和个人是市场最主要的参与主体,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也基本上是通过市场途径,以市场方式进行的。这样,市场无法有效解决的问题,决定了企业和个人也难以有效地解决上述这些问题。因此,市场失灵需要有公共的或集体活动的介入,并且以市场机制的方式进行干预,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加以纠正。而公共活动又只能由作为社会生活组织者的政府来体现,这就决定了政府必须对市场失灵进行干预,以克服和矫正市场的不足与缺陷。

4、“内在稳定器”效应指这样一种宏观经济的内在调节机制:它能在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情况下自动发挥作用,使宏观经济趋向稳定。“内在稳定器”效应的表现一是累进的所得税制;二是公共支出尤其是社会福利支出。

5、时间型态论是指财政支出的增长不是按同一速度向前发展的,而是在不断稳定增长的过程中不时出现一种跳跃式的发展过程。

在正常的时期,居民的税收容忍水平是稳定的,政府的财政支出也是比较稳定的,从长期来看是一种渐进的增长趋势。当社会出现激变时,整个政府财政支出在渐进的过程中呈现出一个台阶式的增长形态。当社会激变过去之后,政府不会轻易容许已经上升的税收容忍水平降到原有的水平,因此,政府财政支出水平虽然会下降,但下降的幅度不会太大,下降后的水平依然会比激变前高,在此基础上财政支出继续以稳定的方式向前发展。社会突发性事件会造成三个方面的影响,导致了财政支出的增长,即替代效应;检查效应;集中效应。 五、论述(共14分) 1、资源配置职能:(1)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必要性: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进行财政资源配置的原因:一是许多社会公共需要和公共产品是无法通过市场来提供和满足,如行政、国防、

司法、公安、外交等。二是市场配置有一定的盲目性。(2)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一是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二是财政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三是调节全社会的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

2、收入分配职能:一是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二是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调节企业的利润水平和居民的个人收入水平。

3、经济稳定职能:一是经济稳定的含义: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二是财政经济稳定职能的主要内容:通过财政预算进行调节;通过制度性安排,发挥财政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4、监督管理职能:它是代表国家以政权行使者和资本所有者双重身份来实现其监督管理职能的,它在维护市场秩序、防止人为因素和反垄断行为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财政学试卷 B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税种中一般由纳税人直接负担,不易转嫁的是( ) A 个人所得税 B 关税 C 消费税 D 增值税 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基础是( )

A 政府 B 国家 C 市场 D 企业 3、国债最基本的功能是( )

A 弥补财政赤字 B 筹集建设资金 C 调节经济运行 D 筹集财政收入

4、中国古老的“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寓言反映了下列哪种财政现象?( )

A 信息失灵 B 道德风险 C 逆向选择 D 免费搭车

5、英国经济学家皮科克和怀斯曼认为( )和替代效应促使政府支出水平登上新的台阶。

A 梯度渐进效应 B 检查效应 C 非均衡增长效应 D 棘轮效应

6、纳税人将所缴纳税款通过提高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方法,向前转嫁给商品与生产要素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担,被称为税负的( ) A 顺转 B 逆转 C 消转 D 混转

7、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是( ) A 社会保险 B 社会救助 C 社会福利 D 优抚安置

8、政府教育投入的方式有多种,其中“对所有学生进行平等支出,而不去区分学生的智力状况如何”属于( )

A 定额补助B 经费补助C 收入补助 D 以上三种任选一种 9、商品的供求弹性如何变化,税负不容易转稼?( ) A 需求弹性越大,供给弹性越大 B 需求弹性越小,供给弹性越大 C 需求弹性越大,供给弹性越小 D 需求弹性越小,供给弹性越小

10、在经济繁荣时期,政府一般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其通常做法是( ) A 增加政府开支,增加政府税收 B 减少政府开支,增加政府税收 C 增加政府开支,减少政府税收 D 减少政府开支,减少政府税收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公共产品 2、转移性支出 3、复式预算 4、瓦格纳法则

5、第三市场

三、计算(共10分)

张明2008年5月份的收入如下:工资收入9400元,特许权使用费收入2600元,稿酬收入6600元,国债利息收入1000元,储蓄利息收入800元。请计算张明本月应该交纳的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工资、薪金所得适用) 级数 1 2 3 4 5 6 7 8 9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 不超过500元的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 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 超过100000元的部分 税率(%)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四、简答(共45分)

1、简述个人所得税纳税人。(6分)

2、如何对我国财政支出的增长进行控制。(6分)

3、什么是社会保险?不同社会保险项目的共同特征是什么?(9分) 4、简述“内在稳定器”效应。(9分)

5、与私人投资相比,公共投资具有哪些特点?(8分) 6、简述公债的功能。(7分) 五、论述(共15分) 论述财政与市场机制的关系。

参考答案B

一、选择题

1、A 2、C 3、A 4、D 5、B 6、A 7、A 8、A 9、C 10、B

二、名词解释

1、公共产品指的是一类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物品,比如国防、路灯等物品。

2、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的支出不直接形成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而仅仅是对企业或个人的单方面的货币或实物的授予的这类财政支出。

3、复式预算其做法是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的财政收入与支出按经济性质汇集编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从而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

4、瓦格纳法是则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 5、第三市场是指在柜台市场上从事已在交易所挂牌上市的证券交易。 三、计算

(9400-2000)×20%-375=1105 (2600-800)×20%=360

(6600-6000×20%)×14%=756 国债利息免税 储蓄利息为0

本月应纳税为2221元。 四、简答

1、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以及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只要达到我国税法规定的纳税标准,都是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2、财政支出总量的控制:政府的财政支出不应超过国民收入的一定比率,要求政府支出只能在一定的比率范围内波动。财政支出结构的控制:对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进行划分,明确双方的职权范围。对各类支出的比重、数量进行协调,对行政管理支出应实行严格控制。

3、社会保险指的是由国家依法强制实施,运用保险方式,对劳动者遭遇年老、疾病、失业、工伤等特定社会风险而暂时或永久失去工资收入的,提供一定程度的经济补偿,使他们仍能保证基本生活一种制度。 4、“内在稳定器”效应指这样一种宏观经济的内在调节机制:它能在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情况下自动发挥作用,使宏观经济趋向稳定。“内在稳定器”效应的表现一是累进的所得税制;二是公共支出尤其是社会福利支出。

5、公共投资的特点:公共投资侧重于社会效益。公共投资可以不盈利或低利,但一定要保证有较高的社会效益。公共投资具有开发性和战略性的特点。公共投资主要来源于预算资金或利用政府的身份融资,资金成本较私人投资资金来源为低,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 6、(1)从财政角度看,公债是财政收入的补充形式,是弥补南下赤字、解决财政困难的最可靠、最迅速的手段。(2)从经济的角度看,公债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是政府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五、论述

1、财政与微观经济运行

在市场经济中,财政已不再是社会资源配置的基本承担者,它主要是通过自身的收支活动,起着直接将原先由市场支配的部分社会资源和要素转而配置于非市场的公共产品的领域,并进而间接影响和作用于微观经济主体对资源的配置状况。

2、财政与宏观经济运行

财政作为政府手中直接掌握的一种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工具,必然要通过其政策措施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起着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作用。财政主要采取以间接性为主,直接性与间接性相结合的调控方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