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活 的教青"理论引领课堂文化重建 韩 明 摘要:在课堂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如东县实验中学以陶行知先生的“活的教育”理论引领 课堂文化重建。在学习方式上,倡导“自主”“合作”学习,构建生本课堂;在师生关系上,强调师生 平等,建立民主课堂;在学习内容上,加强课堂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创设探究课堂;在人文精神上, 鼓励实践。建设创新课堂,进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新突破。 关键词:陶行知:“活的教育”;课堂文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4—0013-04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深水区,怎样在 这“深水区”求得突破?如东县实验中学以陶行知 先生“活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重构课堂文化,走 出了一条具有校本特色的陶研之路。 一、加强研究设计。增强实践研究的前瞻性 用“活的教育”理论引领“协进课堂”教学模式的 完善和提升。突破深化课堂改革的瓶颈,形成生 本的、民主的、探究的、创新的文化形态,促使学 生逐步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思想品质和行为习 惯.建构“协进课堂”文化。 理论引领,科学规划。陶行知的教育理论蕴 含着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今天的课程文 对症实际,明确指向。课堂总是存在着某种 文化,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学生都在进行着某 种“文化适应”。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定程度上取 决于课堂的文化状态.课堂教学面临的核心问题 化重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启迪.陶行知丰富的教 育实践,成为今天课程改革的楷模。“活的教育” 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无论是生活教 育、民主教育,还是创造教育都是陶行知“活的教 育”思想的具体实践,其内蕴的教学相长观、学生 主体观、知行统一观、创新实践观以及和谐发展 观.对课堂文化的重构具有理论的引领和实践的 借鉴作用。 我校根据当前课改实际和学校实际科学规 实际上就是课堂文化问题.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 和终极目标就是重建课堂文化。然而在学校文化 建设中我们往往主要关注显性的环境文化、制度 文化,课堂文化总是被善意地忽略。在课程改革 不断深化的今天,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都实现了根本性改变,而课堂文化却相对滞后, 不能与之协调。因此.课堂文化的重建就成为课 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只有培育出优秀的课堂文化 江巷叙唷砑吨 划。以课堂文化的重建作为我们实践研究的重 点。建立起以“‘教学做合一’与课堂文化建设 的实践研究…‘中学生物课堂‘教学做合一’思 才能实现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性突破。 作为“江苏省陶行知研究学会实验学校”.我 校的“陶行知‘活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旨在 想的实践研究”等子课题支撑的课堂研究管理 模式。 收稿日期:2014—01—15 作者简介:韩明,如东县实验中学(江苏如东.226400)校长。 善于组创一个对学生来说相对完整的文化天地. 二、加强实践研究。积极改善课堂文化生态 积极组织学生投身于知识图景和人文图景的统 整之中,提高学生在课堂组织中对自己学习责任 的认识程度,帮助学生实现“角色”目标。基于此, 我校制定了《如东县实验中学协进学习小组评比 条例》,积极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文化形成, 引领学生以“主体”角色.诚心地、愉悦地融入到 合作学习过程中,对一些有一定难度或深度的问 题进行协同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实现个体学习的“最新发展区”。 2.在师生关系上,强调师生平等。建立民主课 堂 江荩叙唷 l 在学习方式上,倡导“自主”“合作”学习,构 建生本的课堂 陶行知指出:“智育注重自学。”“好的先生不 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I1‘‘先生教 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21他强调:“我们 教育儿童,就是要根据儿童的需要和力量为转 移。”【3J陶行知告诉我们,课堂文化是一种生本文 化,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首先基于学生的自主性 的发挥。 让“自主”成为课堂文化重构的基础。我校 “协进课堂”主要由自主学习、多元探究、引领提 升j三环节构成,“协进课堂学案”主要由前置学 习、自主学习、提升学习三部分组成。不论是学案 引领的预习,还是课堂活动的展开,“自主学习” 都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形式。通过强化自主阅读、 自主分析、自主实践、自主体验、自主总结、自主 积累,让学生处于良好的“自主”学习的状态.从 而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学生的课堂生态 民主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体系的重 要组成部分,陶行知提出:“师生共同在做上学, 在做上教,在做上讨论,在做上质疑问难。”I4]陶行 知认为:师生应该是平等的,教学也是相互的;教 师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创设师生的民主氛围。 打造平等的师生关系。平等、民主是课改的 核心.也是课堂文化的核心。但由于传统的教育 “共教共学共做” 影响并决定着学习效果,为促进学生的良好课堂 生态的形成,我校不仅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培育。 文化是一种控制性文化,教师文化是一种权威性 文化。课堂文化是一种重教不重学的灌输性文 化.课改以来在平等师生的建设方面形式上的突 破大于实质上的进展。协进课堂“多元探究”中的 而且制定了《如东县实验中学学生自主学习习惯 要求》,从主动确立目标、自觉预习新知、注意课 堂高效、科学完成作业、勇于自我评-b't五个方面 引领,并制定了《如东县实验中学学生自主学习 师生对话,是对传统教学的极大挑战。要求教师 将课堂还给学生,变“课堂”为“学堂”,真正把自 己当成学生、把学生当成朋友。与学生一起学习、 对话、交流,一起品尝失败、分享成功,真正建立 起民主的课堂。“引领提升”中,教师成为课堂活 习惯养成评比活动评价表》进行激励、推动.分别 在2012级初一和2013 ̄e.gt初一试行,效果良好。 使“合作”成为课堂文化重构的关键。我校学 案中的“协进学习”、“提升学习”一般在课堂“多 元探究”、“引领提升”环节中实现,其主要的学习 动中的“首席”,教师在课堂组织过程中放低教学 视角。充分尊重学生,让教学成为生命平等的对 方式为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旨在通过合作拓展 知识,启迪思维,深化理解,激发情感共鸣,提升 学生的思维品质,积极改善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 话交流。同时教师担负着应有的职责,进行精到 的点拨,精彩的引导,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 习品质。 力与习惯。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共同进行知识建 构、意义创造和情感体验的过程。 在课堂关系中,“合作”学习的有效实现不仅 建立融洽的生生关系。“协进课堂”生生关系 的建立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和表达的习 惯人手。在“多元探究”、“引领提升”环节中,倾听 和表达是主要的交流形式,也是建立融洽的生生 关系的重要途径。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 依赖自主学习的情状,更取决于每个学生对自身 角色的心理期待。每一个学生在课堂组织中必须 有共同责任认同:课堂没有观众席,每个人都是 主体:参与不是一种瞬问状态,而是一个持续不 用“耳”倾听,了解到更多信息;用“心”倾听,学会 接纳、理解、沟通,体验尊重、期待、分担和共享的 情感;用“脑”倾听,对倾听的内容进行理解、判 断、欣赏与扬弃,形成自己的看法和结论。表达 断、善始善终的动态过程;合作既要倾听他人,也 要表达自己:参与不只是行动上的呼应,更是积 极的思维碰撞、情感共鸣。在课堂组织中,教师要 时.不仅“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谈”I51,引导学 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已有的知识、体验、观念、情 感.表达出自己的内心世界,彰显出自己的个性, 而且.养成友好合作、乐于分享的习惯,努力创设 一陶行知指出:“做是发明,是创造………[91‘做” 是“创造的过程”,“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lOl “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 劳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人人在劳力上劳心,便 可无废人。”【n】“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 时.人人是创造之人。”『I2】陶行知“活的教育”的精 髓就是培育创造精神。 做字当头,先行后知。陶行知说:“人类和个 人最初都是以行动而获得真知,故以行动始,以 思考终.再以更高一级融会贯通之思考终,再由 此跃进真理之高峰。”【I3】“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 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l】 由 此看出:“在劳力上劳心”不是简单的“做”,而是 包括复杂的思想活动;不是就事论事,而是放在 个良好的交流氛围.形成以平等与尊重为前提 的融洽的生生关系。为推动这种课堂氛围的形 成,我校制定《如东县实验中学中学生形象要 求》,从站立、倾听、表达三个方面做出具体规定, 推动良好生生关系的形成。 3.在学习内容上。加强课堂学习与生活的联 系.创设探究课堂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 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 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 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 的教育。”【6J‘‘活的教育,能使我们有种种活的能 力。”l7J‘‘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 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 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f81“活的教育” 以“实际生活”为中心,以“做事”为教学内容和途 径。启发我们:课堂文化应更多地关注教学内容 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系统关系中思考问题。这种“做”是“思”,目的就 是在总结经验、揭示规律的过程中将感性认识上 升到理性认识,使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鉴 于此.协进课堂的自主学习、多元探究、引领提升 以“做”为中心,“思”为主线,先行后知。自然学科 让学生在边操作边理解中得到自己的见解与结 论.人文学科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认知特点创设 带着问题进课堂。协进课堂的“自主学习”环 生活情景,让学生多体验、多交流、多感悟,使实 践成为学习过程中的自觉的过程。 “知情意合一”,促进人格建构。“活的教育” 原则深入贯彻到协进课堂文化重构中,不仅引导 节.常常精心设计实践活动。紧扣教学内容,组织 学生开展调查、实验、小课题研究等活动,尽可能 多地向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带着生 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积极关注教育教学研究的 各类信息,注意积累和总结课题研究中的各类案 例。自觉思考课题研究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习、 实践、反思已成为一种工作常态。一年来,有88 位教师在省、市、县各类赛课活动中获奖,教师发 表获奖论文3o0多篇。…教学做合一’与课堂文 化建设的实践研究…‘中学生物课堂一“文化场”,在这个场域之中,课堂被赋予生活意 义和生命价值.每位学生和教师都具有积极、健 康、快乐的生存状态。幸福在每一个生命之间得 到传递。我校一年多的实践和积累仅仅是起步, 江苍叙 一 l_ 一 _ 一 一曩我们期待着“陶行知‘活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研 究”推动我校在课堂文化建设上走得更好、更快、 更远 ‘教学做合 ’思想的实践研究”在课题中期检查中获得专 爹考文献: 家好评 加强交流,推动提升。我校充分利用承办省、 市、县教育科研活动的机会,利用鲜活的研究资 [11[2111111121陶行知全集(第1卷)【M1.成都:l ̄uq教育出版社, 1991:21.21.129.129. 源.充分发挥课题研究的积极影响,促进自我提 升。每次活动我校都将其作为推进课题研究的途 径,作为展示学校课题研究成果的平台,作为与 主管部门、兄弟学校、协作单位进行研究、交流的 渠道。 【3119] ̄行知全集(第2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404—405.650. [4115][81 ̄行知教育名篇[MI.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1— 3.325.133. 【611711131114】陶行知全集(第4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1:428.9452.531. 以“活的教育”理论引领的课堂文化的理想 [1O】陶行知全集(第3卷)[MI.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533. 境界是形成一个生本的、民主的、探究的、创新的 责任编辑:丁伟红 Theory on“Live Education”and Classroom Culture Reconstruction HAN Ming (Rudong Experimental Middle School,Rudong 226400,China)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deepening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Rudong Experimental Middle School directs the reconstructing of classroom culture with Tao Xingzhi’S theory on “live education”. Learning styles favor autonomous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constructing student—based classroom;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s emphasize equality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establishing democratic classroom;learning content strengthens the link between classroom learning and life,creating exploratory classroom;and humanity spirit encourages practice,constucting creative classroom to make ra breakthrough in classroom teaching. Keywords:Tao Xingzhi;“live education”:classroom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