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等教育学8

来源:一二三四网
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 1、高校培养目标的定向作用是指( )。B

A.高校培养目标对教育活动起着支配、调节和控制作用; B.高校培养目标对教育的发展方向和人的发展方向起着一种制约作用;

C.高校培养目标是衡量和评价高等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D.高校培养目标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价值标准

2、对于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关系,应当理解为( )。C

A.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是两个不同层次的人才类型; B.学术型人才的劳动是高水平的,而应用型人才的劳动是低水平的;

C.学术型人才偏重于学术理论的创造,应用型人才偏重于知识的应用; D.高校应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

3、根据知识面和职业适应面,可以将人才划分为( )。C A.精英人才与合格人才; B.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 C.通才与专才; D.杰出人才与通用人才

4、对于高等教育阶段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一般认为是( )。D

A.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排斥; B.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两个独立的部分; C.以专业教育为主,通识教育为辅; D.通识教育是专业教育的延伸与深化

5、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性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类课程称为( )。B A.核心课程; B.隐性课程; C.显性课程; D.活动课程

6、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人际关系、校风、学风、班风是一种( )。B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核心课程; D.活动课程

7、主张大学要培养学问家和科学家,促使大学课程专门化的课程观是( )。C A.永恒主义课程观; B.改造主义课程观; C.科学主义课程观; D.结构主义课程观

8、高校课程的设置和组织超越以往对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过分强调,越来越重视与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相联系。这种倾向指的是( )。D A.课程内容综合化; B.课程实施多样化; C.课程方向人文化; D.课程性质职业化

9、学校的建筑、设备、诗墙、画廊等是一种( )。B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核心课程; D.活动课程

10、教学计划管理包括( )。A

A.教学计划的制订、执行、监督、评估等环节; B.教学计划的监督; C.教学计划的监督与评估; D.教学计划的执行、监督与评估

11、制定教学计划的前提是( )。B A.课程设置; B.培养目标和规格; C.教学环节; D.教学反思

12、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应是( )。C A.以教学为主; B.以科研为主;

C.教学与科研兼顾; D.按学校考核来取舍

13、目前我国高校普遍采用的是( )。C A.完全学分制; B.学年制; C.学年学分制; D.美国学分制

14、实施学分制的必要条件是( )。C A.过程管理; B.班组管理; C.导师制; D.百分制

15、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最显著的特点是( )。B

A.个体研究和集体协作的结合; B.教学和科研的结合;

C.科学研究和教育研究的结合; D.学术责任和学术自由的结合

16、最早确立并实践服务职能的是( )。D A.柏林大学; B.哥廷根大学; C.哈勒大学; D.威斯康星大学

17、教育的本质决定了高校的基本职能是( )。A A.培养人才; B.科学研究; C.服务社会; D.普及教育

18、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 )。A

A.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B.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C.高标准的教材建设; D.配备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19、运用教育理论对教育具体实践面临的调控问题提供方法和手段的研究即( )。B A.基础研究; B.发展研究; C.理论研究; D.应用研究

20、学校定位的核心是( )。A

A.办学特色定位; B.办学目标定位; C.办学原则定位; D.办学类型定位

21、高等学校战略管理的首要问题是( )。A

A.办学定位; B.战略制定; C.大学使命; D.大学精神

22、不属于我国北宋时期“天下四大书院”的教学特色的是( )。C A.教学与研究相结合; B.自由讲学; C.教师强调讲授法; D.自由听讲

23、老年大学的出现体现了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 )。B A.法治化; B.终身化; C.国际化; D.民主化

24、我国实施“985工程”的主要目标是( )。A

A.打造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B.推进“211”工程建设; C.尽快实现高等教育普及化; D.促进高等教育的多样化

25、与“赠地学院”的出现有关的院校职能是( )。B A.科研; B.社会服务; C.教学; D.知识创新

26、高等教育层次不包括( )。B A.专科教育; B.博士后阶段; C.本科教育; D.研究生教育

27、与柏林大学的诞生有关的院校职能是( )。A A.科研; B.社会服务; C.教学; D.知识创新

28、高等院校的类型结构不包括( )。A A.研究生教育; B.教学兼研究型院校; C.综合性大学; D.研究型大学

29、我国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必须进一步( )。B A.收归上级高等教育管理部门; B.扩大; C.保持; D.减少

30、大学教师的( )能力具有加速器或催化剂的功能,合理使用可以收到1+1>2的功效。D A.沟通能力; B.教学能力; C.研究能力; D.组织管理能力

31、专业人员要依靠专业组织制定的伦理约束其行为,是因为( )。C A.专业的服务性; B.专业的高深性; C.专业的伦理性; D.专业的教育性

32、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中不包含( )。D

A.专业意识; B.专业态度; C.专业品质; D.专业技术

33、教师专业角色的多样性不包括( )。D A.教学者角色; B.研究者角色; C.服务者角色; D.领导者角色

34、教师专业的基本特点不包括( )。D A.角色多样性; B.工作神怪性; C.劳动创造性; D.成效即时性

35、教师能与学生取得共同语言,并能使教育影响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的做法是( )。C A.操纵学生; B.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C.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D.监督学生

36、不属于大学生权益特征范畴的是( )D A.规则性; B.专属性; C.法定性; D.私有性

37、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本质就是解决( )。B

A.教师的尊重与被尊重的矛盾; B.学生的知与不知的矛盾;

C.师生之间的平等与不平等的矛盾; D.师生之间的民主与不民主的矛盾

38、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表现为一个怎样的过程?( )C A.自然发展的过程; B.被动发展的过程; C.自主建构的过程; D.被动生成的过程

39、下列选项中,属于影响学习的客体因素的是( )。B A.思维力; B.学习目标; C.记忆力; D.兴趣

40、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并不认为( )。D

A.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一致的; B.分工与私有制使人片面发展;

C.现代大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 D.生产劳动是造成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二、多选题(多选少选都不给分,每题2分,20题,共计40分) 1、 中世纪的一些著名大学主要出现于( )。 ABC A.意大利; B.法国; C.英国; D.希腊

2、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在( )。 AC

A.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 B.全面推行教育产业化; C.促进国际化; D.加强行政化

3、 与高等教育终身化相关的概念包括( )。 AC A.终身教育; B.学会生存; C.终身学习; D.学会生活

4、 我国高等教育的三个层次分别指高等教育阶段的( )。 BCD A.高职教育; B.专科教育; C.本科教育; D.研究生教育

5、 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以发展其( )。 ABCD A.素质; B.学习能力; C.研究能力; D.实践能力

6、 哈佛大学心理学斯登伯格(Sternberg)认为,优秀的教师与普通教师存在以下哪些判别特征( )。 ABD

A.知识的差别; B.效率的差别; C.态度的差别; D.洞察力的差别

7、 教学反思的具体方法有如下几种( )。 ABCDE A.反思日记; B.观摩教学; C.专业发展; D.行动研究; E.接触新知

8、 确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们应该( )。 ABD

A.增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B.发展大学生的主体能力; C.加强学校的严格管理; D.塑造大学生的主体人格

9、 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特征有( )。 ABCD A.多元性; B.开放性; C.实用性; D.迷茫性

10、 高校培养目标的作用包括( )。 ABC A.定向作用; B.调控作用; C.评价作用; D.引领作用

11、 以学科或专业为基础,分门别类地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是( )。 AB A.高等教育; B.专业教育; C.职业教育; D.基础教育

12、 我国高校课程表现出的基本形式有( )。 ABC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材; D.课程方案; E.课程目标

13、 高校隐性课程的建设应着重抓好哪几个方面的工作?( ) ACD A.优化校园物质环境; B.大量开设选修课;

C.加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结合,开发课堂教学中潜在的隐性课程; D.培养富有特色的、奋斗不息的校园精神; E.增设职业性课程或专业

14、 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主要表现在( )。 ABCD

A.以教师学生的多边活动作为出发点来设计教学方法; B.由重视传授知识转向重视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C.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上强调多样性和综合化; D.以发展非认知因素为手段,突出了教学的情感性

15、 关于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C

A.教学没有科研做底子,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教育; B.一个好教师应既是研究着又是教育者;

C.教学是必要的要求,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 D.教学与科研很难两全其美

16、 教育研究的意义是( )。 ABCDE

A.教育研究以理论作指导可使教育工作者明确日常教育教学实践的前进方向; B.赋予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尊重科学遵循规律的精神;

C.使教师从经验走向理论; D.揭示教学规律、改进教学质量; E.提高教育决策水平、培育良好师资

17、 科研管理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有( )。 ABCDE A.爱岗敬业; B.一专多能; C.团结协作; D.秉公办事; E.服从大局

18、 高校规章制度对学校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ABC

A.对学校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协调与规范功能; B.在思想与行动相互转化中具有中介功

能;

C.有助于促进高校科学管理; D.有利于高校领导发挥个人才能; E、有助于发扬学校民主

19、 高校战略管理具有以下特征( )。 ABCDE

A.在本质上,是对高校发展方向及未来环境适应性的把握; B.在过程上,具有连续性、决定性;

C.在作用上,具有纲领性; D.在空间上,具有系统性、全局性; E、在时间上,具有长期性、前瞻性。

20、 高等学校的组织特征是( )。 ABCDE A.学术性; B.分散性; C.模糊性; D.二元性;? E.复杂性

三、判断题(请在“对”或“错”选项前点选,每题1分,20题,共20分) 1、 国际性是中世纪大学的特征之一。 对 对 错

2、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学者创办的各类学术机构被认为是大学(university)。 错 对 错

3、 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是我国古代书院的办学特色之一。 对 对 错

4、 中世纪大学主要培养官吏、牧师、法官和医生等。 对 对 错

5、 多科性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划分依据的是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 错 对 错

6、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19世纪以来美国大学对世界高等教育的贡献,它已经成为各国高校普遍遵循的原则。 错 对 错

7、 实践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错 对 错

8、 “向师性”是指教师支配学生的一种倾向。 错 对 错

9、 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是两个不同层次的人才类型。 错 对 错

10、 教育目的就是教育目标,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对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所提出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错 对 错

11、 强调素质教育意味着淡化知识教学。 错 对 错

12、 教学计划越具体越好。 错 对 错

13、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对美国中小学课程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并不适合高校课程领域。 错 对 错

14、 加强高校教学管理就是增强质量管理意识。 错 对 错

15、 教学质量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首要目标。 对 对 错

16、 高校科研组织结构是由行政主导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二元结构。 错 对 错

17、 教育行动研究是立足本校收集、分析和报告事实性数据及信息的自我反思型研究。对 错

18、 高校的办学特色主要体现在高水平的教师和高质量的毕业生。 对 对 错

19、 事业激励法是高校管理中用得最多的基本激励手段。 错 对 错

20、 教师是大学最宝贵的资源,教师质量是大学生活的根本。 对 对 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