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游走在抽象与具象间——点、线、面与创意版式设计

来源:一二三四网
游走在抽象与具象间——点、线、面与创意版式设计

作者:李南

来源:《美术界》 2010年第1期

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人们文化程度普遍提高,对版式设计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版式设计被广泛地应用于不同媒体和不同的层面上,以起到准确传播不同信息的作用。版式设计是将视觉元素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视觉表现。版面设计需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需要表达“其他东西”如“体验”、“感受”、“情感”,既准确地表达,又能延伸内容的意象。所谓的“意象联想”,源自于人门对物象的理性及内在的认识,是对事物的内在精神、本质特性等其中的某一种因素而展开的联想。意象联想同时存在于设计师和受众的头脑之中。就版式设计而言,意象就是设计师进行版式设计时的情感表达和受众对于版式设计的情感体验。因此,若能了解用户对版式设计的感性意象,并在版式设计中合理运用,就可以使版式设计最大程度地符合受众的情感体验需求,这对于版式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人的意象是多维的,具有若干种发散思维联想,如某个意象可能既是时尚的、娇小的、浪漫的、唯美的,也可能是脆弱与神经质的。这意味着意象表述特别是造型意象的表述具有发散的多维性、神秘性,并且不具备完全的直观性。意象会随着受众的社会文化、感觉经验、价值判断等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如果一项设计不能激发受众的情感,便不能称为好的设计。除去本身的表述功能之外,它还必须能吸引和打动读者,要能触动读者的心弦,使之付诸情感和行动。企业商品设计的差别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商品仅仅是实惠已经不能说服受众者,设计的审美属性符号说服已开始引领设计新时尚,点、线、面在表现具象产品上就会变得具有相当的说服力。

版式设计的基本构成要素

点能够产生积聚力,造成一种节奏感;线能够产生方向感、流动感;面具有安定感、秩序感、稳定感。点、线、面是版面设计的基础元素,担负着表达意象的最主要的功能,而每个元素的存在与变化都可以确定由其所产生的作品的形式与风格的不同。包豪斯的最大成就是将图形设计带入国际主义风格,被称为“没有国界的设计语言”。它否定自然表现和浪漫主义包括民族主义,将一切设计归于“几何体”,使设计从点、线、面、色彩、材质的基础元素语言出发。

1.点的视觉心理作用

点是视觉中心,也是力的聚集中心。当版面上有一个点时,读者的视线就集中到这个点上。它有求心的作用,能够产生聚集的视觉效果。小则强,大则弱,大有向面的发展趋势。“小眼迷人”“画龙点睛”“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这个道理,如太阳、枪口、方尖碑的顶部、天坛、汽车的标志、圆顶建筑等都有向中间聚集的作用。

点有一种跳跃感,使人产生对球体的弹性联想;点有一种生动感,使人产生对星光、植物种子的联想;点还能造成一种音乐节奏感,如锣鼓中的鼓点。

传统中的铅字印刷由于工具的不方便等,点的运用受限。如今有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我们便可以在版面中随意增加点的运用。点是绘画的最小的元素,是视觉度中最强的元素。如果感觉版式设计中的版面过于平淡,如文本或图形进入版式中时都会形成面的形态,这时制造几个点,如首字放大,首字符号,说明文字加入的点,在段落文本中穿插负形圆点,在底图中画入圆点,将图形文件嵌入圆形中,都是制造点的方法。

点的重复:点重复有序的排列,在视觉上给人以音乐的、节奏的视觉感受。和线与面相比,点更富于热情与亲和力。

点的疏密:点的疏密排列,会带来模糊空间近大远小的视觉效果。日本设计师杉埔康平的《陷没地带》图书设计(见图1),就以点为设计元素,通过对点的集散、疏密以及空间排列,在整张版式中表现出了一种模糊的光感和神秘宇宙的视觉效果,是点设计运用的范本。

点也有不适宜表现的题材,如高档严肃,理性、男性化的内容等,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小丑的衣服,国际象棋的棋盘,赛车的车身和旗子等。

2.线的视觉心理作用

线是点的移动所构成的。自然界的物体原本没有线,线是物体面的压缩,是人类对自然界物体的概括。在版式设计中,线的形成往往是一排标题文字,是一排说明文字,是书眉线、分栏线,是分界线,是表格线,是底纹线,也可是人造的手画线,是文字行距加宽形成的线。水平线有平衡、安定之感,垂直线令人产生崇高、敬慕之感,曲线如行云流水,斜线有运动之感,曲折线有抑扬顿挫感,细线有灵性秀美之意,粗线有厚重和粗犷之美。线是流动的,是有方向的,在版面中有调动视觉流向的功能,如我们的习惯视觉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线可以加箭头,让视觉随线而动。

(1)直线的作用

直线具有男性化的特点,常与力度、稳定、理性、科技等相联。直线中的水平线平衡、寂静,使人联想到风平浪静的水面、远方轨道、地平线。水平线的意味是一个支撑的平面,而垂直线则使人联想到树、军旗、电线杆、罗马柱、耶稣、石碑和教堂等,有一种崇高的感觉。它们在版面表现中是最常见的形式。我们在版式设计时,应注重水平线与水平线的关系,垂直线与垂直线的关系,如建筑物的窗口一样应是左右、上下的对应。在设计水平版面时也应考虑跨页的设计。

(2)细线的作用

细线有精致、精细、纤细、神经质等的特点,常让人联想到女性、知识分子、才子佳人、诗人与散文、天线、电线、毛线、柳枝、杨柳细腰、狐狸等,在版面中适合于白描、工笔、年画、竹编、刺绣、发艺等题材的表现。用垂直线和平行线的迂回和穿插,可表现手工艺人的聪明、才情和敏捷的气质与风采。如一本介绍捷克国家的图书画册,全书的版式采用深色底加上白线方格的形式,版面上方部分由网格模块组成,在网格模块放入图片和文本。这样的细线版

面风格,传达出捷克的工业发达:无论是天上的航班线,还是地上的交通线、通讯线和地下的基础设施都是井井有条。这就是细线带来的意念表达。

(3)粗线的作用

粗线可以表达出厚重与粗犷感,让人联想草原、原野、老房子、老人、老墙、老枪、古董、儿时的记忆、高原的风与雪、红红的脸、泥泞的路、沙漠、沙石、锈蚀的金属等。以往的铅字印刷中难以实现粗线的设计制作,若是实现,主要靠人工画出,费时费力,效果也不大好;今天有了计算机辅助设计,就可以很容易实现。一般方法是:首先由人工在纸上画出粗犷的线形,再扫描进入Photoshop 中,矢量化后输入到CorelDRAW 中,在CorelDRAW中将所有的图形与粗犷的线形进行结合,使图形边都形成粗犷的线形,最后全部转成图形文件再导入书版软件中。这要求设计者具有较高的设计能力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制作水平,并且具有很强的想象力和艺术的创造力。

这几年来,对粗犷线型的运用已经越来越成熟,尤其在旅游类图书中,粗线更是大放异彩。有人将这种运用说成是“自由版式设计”,笔者认为称之为“形式符合内容版式设计”将更利于版式设计的发展。这种设计也是在网格版式设计下的一种新尝试,只是在设计中,多采用厚重与粗犷的风格,如“图形挖底”“文绕图走”“图片边缘不使用直线”等设计手段,使粗犷形式的图书风格在版式设计中大放异彩(见图2)。

(4)曲线的作用

曲线是最具视觉美感的设计,显得优雅而浪漫,给人以舒适与音乐感。曲线指示了位置和方向,在其平缓处又聚集起一定的能量,并且在各个转弯处加强能量,暗示加速度,并作用在其周围空间力场。它能让人联想人体、绳子、鸟巢、电话线、乡村小路、水田、长城、河流、山川、天上的云、欧式建筑房顶、植物、毛线、音乐、节奏、诗、散文和流线的跑车等。

曲线是一种视觉心理作用复杂的语言。对它的运用,设计师需要加倍的小心,细心的体会,要注意每一个细节,去“体验”“感受”个体的差异。我们以流线型的汽车设计为例。汽车厂家所生产汽车车身上的线条不同,其汽车的卖点就有不同。微弱的差别将能形成不同的“情感”意象,如:女式轿车,宝马的MINI、大众的甲壳虫、吉利的熊猫、奇瑞的QQ、本田的飞度、马自达2,这些车身的曲线是卡通式的流畅圆润的线条,自由,浪漫,充满优雅的情调。同样,版面设计也可以曲线自由分割,字体选细中圆体、幼圆体、花体、宋体等,色彩以选清新靓丽的色调为好。(见图3)

仍以汽车设计对曲线的运用为例,宝马的流线型曲线应还原到“斜线”的动感述求;现代汽车的流线型曲线属于“人体曲线”,是以人为本的述求;沃尔沃的流线型曲线应还原到“平行线”,是对安全的述求;马自达6 的车身流线型曲线是对“马自达标识”的图形的延伸设计,

属于形式与内容完美统一的设计。这一点和历史上的罗马柱头和罗马字体的设计如出一撤,如柱头和字体都是1:8 的比例,字体的造型和柱头又是惊人的形象一致。一些跑车设计的流线型曲线应还原到“刀锋”“晶体”“肌肉”及阳刚之气的述求。所以说曲线是一种视觉心理作用最为复杂的语言,设计时一定要感受到对象的内在语言形式,只有这样,内容和形式才能真正的统一。(见图4)

(5)曲折线的作用

曲折线可被联想为骚动、顿挫感,进而让人想到生活的挫折、上下的动荡、水波的荡漾、狂风暴雨、成功的喜悦、翻滚列车、海上冲浪、吉普车、SUV 赛事、壮志凌云、颠覆和动感世界等。如耐克和国内众多体育服装的标志,之所以选择曲折线,正是因为要表达青年人成长的烦恼、克服困难的喜悦以及情感的瞬间喷发。福特汽车的前脸造型X 型和东风雪铁龙的标志造型,都很好地诠释了这种线条的特点。运动是曲折线永久性的主题,SUV 前脸造型将向此造型靠拢。在设计汽车SUV、体育赛事、现代青年等类题材时,可选用这种曲折线样式,并可运用图片的前后层叠、黑体字和黑底色等效果,这样会更完整地表达题材的意象。

3. 面的的视觉心理作用

面是点的放大,是线密集的移动,往往会表现为不同的形。版面设计中的元素几乎都是以方形的面形态出现的,如图形、段落文字、表格、色块等。面的造型可在已往的网格版式设计中体会,如:正方形有平衡感;圆形具有运动感;三角形具有稳定、均衡感;垂直形显得灵秀;倾斜形具有动感;曲形显得阴柔,等等。面在版面视觉上有一定的重量感。经过近百年的网格版式进化,方形面、三角形面、垂直形面、倾斜面、圆形面,这些设计已经在前人的探索下特别成熟,所以本文不再叙述。曲形面意象与曲形线意象一样,只是曲形面更加稳定。下面讲偶然面的视觉心理作用。

偶然面自然,生动,没有任何框架约束力。实际上,它是一种打破网格版式设计的自由释放式设计。它给人的联想是自然、和谐、生动而具有亲和力,设计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其进行多种造型,也可形成一种文字回归图形化的感觉。

(1)文绕图走

方法是按照图形形象的外轮廓挖底,让段落文本、标题文字、线条等元素都随着这个图形的外轮廓而排版,形成文本元素围绕图形外轮廓造型的形态。图形是异型,文本元素也是异型,所以形成自然偶然面的形态。或者是偶然面图形冲出文本网格框架,而形成突出奇特的外型变化的特征。如设计长颈鹿与小老鼠的版面:一边是长颈鹿外轮廓,另一边是小老鼠外轮廓,中间夹的是段落文本。文字绕着图的外轮廓进行排列,就形成偶然面的版式形态,适合于儿童图书无拘无束的偶然面形态。

(2)画出心仪偶然面图形,嵌入段落文本方法是先画心仪偶然面图形,是和设计内容相适合的图形,如心型、偶然形、汽车形、人形、动物形等,将文本嵌入偶然面之内,这样便形成了文字的图形化,就能够按设计的原意表达内容的主题。另如在常规段落文本上放置心仪偶然面图形,让文本绕之,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其手法像图形创意的聚集图形方式。

结束语

点、线、面是抽象的,在与具象的内容如文本所描写的故事、图形的具象人物等相结合时,又是最能准确表达内容的最佳艺术手段。点、线、面是一种视觉感受,它们体现了人类文化进化中积累的从具象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象表达的心路历程。点、线、面构成元素往往是相互穿插运用而共存于版面中,又各自扮演着自己的角色。点、线的使用可以避免版面的呆板,面的使用则可以避免版面的零乱。

以上是点、线、面在视觉感受中的作用。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为人类的情感也是随着时代造型元素的变化而变化,更何况时代突飞猛进,个人又具有经历、感觉差异,文化差异,所以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去实践、丰富、感悟、创新,才能有效地运用点、线、面,并恰当地表达“其他东西”,才能延伸内容的意象,创作出既能够准确表达又能引起人们审美意象的设计作品来。

【李南,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