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8・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5 Jul,24(19) 辨证施护结合“静心散"穴位贴敷治疗胸痹心痛发作期的疗效观察 郭新娥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00) [摘要] 目的观察辨证施护结合“静心散”穴位贴敷治疗胸痹心痛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施以辨证施护+基础治疗+穴位贴敷;对照组施以普通护理+基础治疗。 以2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疗效。结果 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 照组(P<0.05)。结论的防复发作用。 辨证施护结合“静心散”穴位贴敷能有效改善胸痹心痛发作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具有良好 [关键词] 胸痹心痛;穴位贴敷;辨证施护 doi:l0.3969/j.issn.1008—8849.2015.19.037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15)19—2148—03 胸痹心痛《金匮要略》称其为“胸痹”,《内经》所述为“真 心痛”,以胸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轻者仅感胸闷、呼吸不 畅,严重者出现心痛剧烈,持续不缓解,伴有濒死感、大汗出、 院的胸痹心痛发作期患者共200例,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 诊断疗效标准》…、《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 和《中医心病诊 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 。寒凝血瘀证:遇冷则疼痛发作, 或闷痛,舌淡暗、苔白腻,脉滑涩。气滞血瘀证:疼痛剧烈多与 肢冷、面色苍白等症状及体征,属于内科急症、重症,可进展为 心肌梗死,甚至可能继发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心源 情绪因素有关,舌暗或紫暗、苔白,脉弦滑。患者胸闷胸痛一 般几秒到几十分钟而缓解;严重者可疼痛剧烈,持续不解,汗 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搏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象, 可发生猝死;多见于中年以上者,常因操劳过度,抑郁恼怒或 性休克等,预后不良,常需要接受中西医综合救治。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属此范畴。我院自2011年1月以来,将中 医“辨证施治”运用到护理工作之中,强调辨证施护,在常规 的治疗护理方法基础上,开展了中药穴位贴敷这一中医特色 治疗方法为辅助治疗手段,主要通过我院特色中药制剂“静 心散”贴敷在胸痹心痛发作期患者的特定穴位上,达到缓解 患者紧张情绪,扩张血管,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 氧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目的。2011年1月一2O14年1月 笔者观察了辨证施护结合“静心散”穴位贴敷治疗胸痹心痛 发作期患者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上述时期在我院心病科及急诊科收住 多饮暴食,感受寒冷而诱发。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试 验等可辅助诊断。根据病情可行心肌酶谱测定及心电图动态 观察。必要时行冠脉CT、心肌核素显像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明确诊断。西医诊断参照《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 南》 。排除经检查证实为冠心病心肌梗死以及其他疾病、 重度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症候群、颈椎病所致胸痛者,心痛缓 解期患者,拒不配合治疗的患者,有心、脑、肺、肝脏及肾脏等 重要器官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对所应用药物过敏者,有其他情 况而不能完成临床观察及治疗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 炼方式及内容,谨遵医嘱进行,切忌盲目 。 。 本研究显示:阶段护理组的假体脱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 节置换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18(1):35~38 照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与文献[8—9]相近。 提示针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预后康复,实施分阶段性 的护理干预,不仅有效降低了患者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率,而 且还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 综上所述,阶段性护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 [4]刘宝芸.髋关节置换术后防假体脱位的护理干预[J].中国校 医,2014,28(2):106—109 [5] 张雪珍.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医 学信息,2011,24(6):3858 [6] 龚启玉.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方法探讨[J].中 国保健营养,2012,22(11):4551—4552 [7] 李晓玲,王连英.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假体脱位的循证护理 后假体脱位有着理想的预防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参考 文 献 ] [J].中华全科医学,2011,9(8):1314—1315 [8] 石崛.16例高龄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5):346—347 [1] 王永红,孙建萍,张志峰,等.老年病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 预防假体脱位的综合护理干预[J].护理研究,2012,26(18): 1676—1677 [9] 许金枝.髋关节置换术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J].家庭护 士,2007,5(5):43—45 [2] 孙焕,王晶.高龄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假体脱位的行为护理 [J].全科护理,2012,10(32):3010 [收稿日期】2014—08—01 [3]林丽贤,章映丽,肖瑛,等.阶段性个体化护理干预对人工髋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5 Jul,24(19) 为2组:实验组100例,男5l例,女49例;年龄44.1~76.2 (62.6±2.1)岁;病程2.0—12.4(7.9±1.2)年;寒凝血瘀证 ・2149・ 上,每天贴敷1次,必要时可用防过敏胶布或贴膜再次固定。 一次6 h,10—15 d为1个疗程。贴敷过程中应随时询问患者 48例,气滞血瘀证52例。对照组100例,男57例,女43例; 年龄43.4—76.1(63.1±1.2)岁;病程3.6—11.5(7.8±1.3) 有无不适感,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或者摘除穴位贴。记 录症状改善情况、起效时间、患者对操作的依从性、满意度、贴 敷处有无皮肤改变等。注意事项:①凡用溶剂调敷药物时,需 年;寒凝血瘀证49例,气滞血瘀证51例。2组年龄、性别、证 候分型及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 随调配随敷用,以防蒸发。②贴药后不要过分活动以免药物 可比性。 1.2方法 1.2.1实验组予辨证施护、基础治疗及穴位贴敷。 1.2.1.1辨证施护①寒凝血瘀证:有感受外寒、过食生冷 病史,或素体阳虚、偏寒体质。症见胸痛,胸闷,心悸,乏力,面 色淡暗或苍白,手足厥冷,或出冷汗,畏寒喜热,疼痛虽如锥如 刺,但得温则减,逢寒则加甚,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质淡暗、 紫暗或见瘀斑,苔白润或滑,脉弦、紧、细、沉迟或涩。祛寒活 血,宣痹通阳是护理寒凝血瘀证的总原则。辨证施护依据 “寒则热之”原则宜温热调护。生活起居有常,避免风寒,冬 季病室宜安排在阳面房间,夏季少用空调或冷风不宜直吹;不 宜劳累,发作时应立即卧床休息。宜食温阳散寒、活血通络之 品,如桂圆、桃仁、羊肉、莲子、白木耳、韭菜、大蒜、山楂等,少 食苦瓜等生冷、寒凉之品,也可予生姜、葱白煎水热饮;中药宜 温热服,忌用寒凉。②气滞血瘀证:症见心胸满闷,隐痛阵发, 痛有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 胃脘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舌苔薄或薄腻,脉细眩。辨证 施护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解郁宣痹、通络止痛诸法为要。 根据“气行则血行”的原则施治。同时加强精神护理,保持情 绪稳定,避免不良刺激,鼓励患者表达内心感受,针对性给予 情志调理,防止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气滞血瘀;宜进食行气 活血之品如山药、山楂、当归、杏仁、白萝h等,可选用陈皮桃 仁粥、木耳汤等,少食红薯、豆浆等壅阻气机之品。 1.2.1.2基础治疗根据2002年ACC/AHA{慢性稳定型心 绞痛诊疗指南》 进行临床治疗,有伴发症者在治疗期间分 别予以控制血压、控制血糖、调节血脂等相应处理。口服硝酸 异山梨酯缓释片(青岛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 H37023441,5 mr,/片)5—10 mrVd;肠溶阿司匹林片100 ms/ 次,1次/d;酒石酸美托洛尔(苏州俞氏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 字H20067071,100 mg/片)50—100 mg/次,2次/d。 1.2.1.3中药穴位贴敷 主穴:心俞、膻中、内关、阿是穴。 穴位加减:气滞血瘀证主穴加血海、巨阙、足三里;寒凝血瘀证 主穴加足三里、关元、血海、至阳。将药物(当归10 g、白芍1O g、川芎10 g、丹参15 g、桃仁1O g、桂枝6 g、红花10 g、土虫3 g、 细辛3 g、檀香6 g、降香挥发油6 g、冰片1 g)烘干,研成细末, 以醋水、蜂蜜为赋形剂,把药粉调和成黏饼状,取适量药膏摊 在穴位贴上,厚薄要均匀,一般以0.2—0.3 cm为宜,直径约1 cm,并保持一定的湿度,这样可增强敷贴的粘着力,并能使药 物缓慢释放药效,延长药物的效果。要求现制现用,搁置时间 不可过长。根据医嘱选择穴位,采取适当体位,将贴敷部位洗 净擦干或用75%乙醇消毒,将备好的药物贴敷在选定穴位 移动或脱落。③注意观察药物的变态反应,一旦出现过敏现 象,应立即停用,并予以及时处理。④对穴位贴过敏者,可改 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⑤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药膏等,不可用 汽油或肥皂有刺激性物品擦洗,可使用植物油擦洗。⑥贴药 后应禁食生冷、肥甘、厚味、海鲜及辛辣刺激之品。 1.2.2对照组 予普通护理和基础治疗。 1.2.2.1基础治疗同实验组。 1.2.2.2基础护理①饮食护理:控制饮食,饮食且清淡,限 制食盐的摄入;饮食易消化,少食油腻、脂肪、糖类。要用足够 的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晚餐量少,不宜喝浓茶、咖啡。戒烟 少酒,吸烟是造成心肌梗死、中风的重要因素,应绝对戒烟。 少量黄酒、葡萄酒等低度酒可促进血脉流通,气血调和,但不 宜喝烈性酒。②情志护理:保持身心愉快,忌暴怒、惊恐、过度 思虑以及过喜。控制情绪。保证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最佳心理 状态。③健康教育:起居有常,早睡早起,避免熬夜工作,不看 紧张、恐怖的小说和电视。绝对不要抬举过重的物品。保持 心境平和,不要在饱餐后或饥饿的情况下洗澡,水温最好与体 温相当,38℃左右为好。在季节交替及气候恶劣时,要注意 保暖,少外出。 1.3观察指标采用胸痹心痛的相关标准对2组治疗的临 床疗效进行评价,随访1年复发率,统计2组患者治疗1个 月、6个月及12个月的临床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2组 临床有效率和复发率比较采用z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见表1。 表1 2组I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2组治疗后1年复发率比较实验组临床复发率明显 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后1年临床复发率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150・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5 Jul,24(19) (P均<0.05)。 2.3 2组治疗1个月、6个月及12个月临床满意度比较 治 疗后1个月时临床满意度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 “静心贴”是由我院传统院内制剂进行加工和改良而来, 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应用历史,此贴由桃红四物汤为主加减而 成。方中桃仁、红花、JiI芎活血化瘀;熟地补血养阴,改为生地 时间越长,患者的临床满意度越高,2组治疗后6个月、治疗 后12个月的临床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后各时段临床满意度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 论 中药穴位敷贴疗法是以中医传统理论为依据,把药物研 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等调成糊状,或将药 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用来治疗疾 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在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 汉墓出土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专著《五十二病方》,有“妩 ……以蓟印其中颠”的记载,即用芥子泥贴敷于百会穴,书中 还有创口外敷即有“傅”“涂…‘封安”之法,所载的酒剂外涂 止痛和消毒的资料,当为酒剂外用的最早记载,为后世所广泛 应用。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机制比较复杂,尚不完全清楚。 穴位贴敷疗法正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特定部位 药物吸收的直接作用和穴位刺激激发经气的间接作用来达到 治疗的目的 。 冠心病隶属祖国医学“胸痹心痛”“厥心痛”“真心痛”等 范畴。《素问・脉要精微论》日:“脉者,血之……涩者心 痛。”穴位贴敷疗法目前已应用于临床胸痹心痛的治疗,刘征 等 研究发现,采用自制“心痹贴”临床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 病心绞痛能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气滞血瘀证)患者的临 床症状,并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杨帆 采用穴位贴敷治疗 胸痹心痛6O例,并与采用传统单纯针刺疗法治疗患者进行比 较,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临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 明穴位贴敷对胸痹心痛患者效果良好。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髓,是不同于西医常规护理措 施的特色护理。通过对患者不同的证型,制订合理的护理措 施,并通过中医手段施以调理,从而起到辅助治疗,增加患者 满意度和依从性,提高药物疗效。目前,国内有多项研究对辨 证施护的原则及相关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但是相应的大样 本的随机对照病例研究较少 I9]。王晓丽 。 对60例胸痹心 痛患者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护士在穴位贴敷的运用上程序规 范,患者使用效果明显,显效率91%以上,无护理并发症。提 示护士运用正确的操作方法对患者实施中药穴位贴敷,可有 效缓解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疼痛程度,增进患者与护士 之间的沟通与信任,患者依从性较好,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时间越长,患者的临床满意度越高,实 验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的临床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可加强活血作用;当归补血养肝,活血止痛;白芍敛阴养肝,缓 急止痛;土虫缓消瘀滞;细辛、桂枝通阳散结,理气宽胸止痛; 檀香、降香调理气机,助心行血;冰片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 目,消肿止痛。全方活血养血,以活血为主,行中有补,则行而 不泄;补中有行,则补而不滞。诸药共奏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之功。心俞、膻中、内关、血海、巨阙、足三里、关元、至阳等穴 具为气、血或藏或行之要穴。将“静心贴”施治于人之体表, 使其通过穴位于奇经八脉和经络的循行,输送于五脏六腑,透 于全身,传达于病所,以运行气血,疏通气机,调整脏腑阴阳, 进而发挥其药理作用。即药物气味入于皮腠、腧穴,继之入于 孙脉、络脉,进而入经脉,随气血运行,内达于脏腑,散布于全 身,从而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 辨证施护与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是分不开的。依据医生对 胸痹心痛发作期患者的辨证分型,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从生 活起居、饮食指导、情志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辨证实施护理, 并与穴位、用药结合起来,对疾病的治愈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本研究证明,辨证施护结合“静心散”穴位贴敷能有效 改善胸痹心痛发作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具有良好的防治复 发作用,可促进胸痹心痛患者早日康复,提升患者满意度。 [ 参考 文 献 ]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北京:中国医 药科技出版社,2012 [2] 贝政平.内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1558 [3] 沈绍功,王承德,闫希军.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 [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122 [4]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 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3):1122—1125 [5] 张艳宏.穴位贴敷疗法的理论基础及目前应用现状[J].甘肃 中医,2007,20(2):1—3 [6] 刘征,李美华,孙忠人.心痹贴对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 床疗效观察及CRP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2):7—9 [7]杨帆.穴位贴敷治疗胸痹心痛6O例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 究,2014,6(2):56—57 [8] 乔东鸽.胸痹心痛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临床应用[J].中医l临床 研究,2012,4(11):60—62 [9] 田艳超.胸痹心痛的辨证施护[J].心理医生,2012(4):281— 282 [10]王晓丽.中药穴位贴敷应用于胸痹心痛病人的护理体会[J]. 中国保健营养,2013,11(1):6485—6486 [11]陶翠玲,赵桂枝,王晓惠.浅谈穴位贴敷给药法[J].针灸临床 杂志,2000,16(2):3 [收稿日期]2014—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