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来源:一二三四网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摘要:通过对水体污染形式、污染缘故、污染物来源及阻碍进行分析,进而探讨防治水污染的计谋,采取有效方法减少水污染的发生,从而有效的开展水体爱惜和废水处置,为社会进展及人民群众制造一个平安健康的环境。

关键词:水体污染,水体防治,防治计谋

(一)水体污染概念

水体污染是指必然量的污水、废水、各类废弃物等污染物质进入水域,超出了水体的自净和纳污能力,从而致使水体及其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群落组成发生不良转变,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从而降低水体利用价值的现象。造成水体污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向水体排放未通过妥帖处置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施用的化肥、农药及城市地面的污染物,被雨水冲洗,随地面径流进入水体;随大气扩散的有毒物质通过重力沉降或降水进程而进入水体等。其中第一项为哪一项水体污染的要紧因素。随着工业生产的进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废水排入水体,水污染日趋严峻。

(二)水体污染的要紧污染物分类及危害

1. 病原体污染物

生活污水、畜禽饲养场污水和制革、洗毛、屠宰业和医院等排出的废水,常含有各类病原体,如病毒、病菌、寄生虫。水体受到病原体的污染会传播疾病,如血吸虫病、姜片

虫病、阿米巴痢疾、钩端螺旋体病、霍乱、、副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历史上流行的瘟疫,有的确实是水媒型传染病。如1848年和1854年英国两次霍乱流行,死亡万余人;1892年德国汉堡霍乱流行,死亡750余人,均是水污染引发的。受病原体污染后的水体,微生物激增,其中许多是致病菌、病虫卵和病毒,它们往往与其他细菌和大肠杆菌共存,因此通常规定用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指数及菌值数为病原体污染的直接指标。病原体污染的特点是:(1)数量大;(2)散布广;(3)存活时刻较长;(4)繁衍速度快;(5)易产生抗药性,很难绝灭;(6)传统的二级生化污水处置及加氯消毒后,某些病原微生物、病毒仍能大量存活。常见的混凝、沉淀、过滤、消毒处置能够去除水中99%以上病毒,如出水浊度大于度时,仍会伴随病毒的穿透。病原体污染物可通过量种途径进入水体,一旦条件适合,就会引发人体疾病。

2. 植物营养物

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阻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发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衍,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沉积物不断增多,先变成沼泽,后变成陆地。这种自然进程超级缓慢,常需几千年乃至上万年。而人为排放含营养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现象,能够在短时间内显现.植物营养物质的来源广、数量大,有生活污水(有机质、洗涤剂)、农业(化肥、农家肥)、工业废水、垃圾等。每人天天带进污水中的氮约50g。生活污水中的磷要紧来源于洗涤废水,而施入农田的化肥有50%~80%流入江河、湖海和地下水体中。天然水体中磷和氮(专门是磷)的含量在必然程度上是浮游生物生长的操纵因素。当大量氮、磷植物营养物质排入水体后,促使某些生物(如藻类)急剧繁衍生长,生长周期变短。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生物分解,不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厌氧微生物所分解,不断产生硫化氢等气体,使水质恶化,造成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

3. 有毒污染物

有毒污染物指的是进入生物体后累积到一定数量能使体液和组织发生生化和生理功能的变化,引起暂时或持久的病理状态,甚至危及生命的物质。如重金属和难分解的有机污染物等。污染物的毒性与摄入机体内的数量有密切关系。同一污染物的毒性也与它的存在形态有密切关系。价态或形态不同,其毒性可以有很大的差异。如Cr(Ⅵ)的毒性比Cr(Ⅲ)大;As(Ⅲ)的毒性比As(Ⅴ)大;甲基汞的毒性比无机汞大得多。另外污染物的毒性还与假设干综合效应有紧密关系。

有毒污染物要紧有以下几类:(1)重金属。如汞(Hg)、镉(Cd)、铬(Cr)、铅(Pb)、钒(V)、钴(Co)、钡(Ba)、锌(Zn)、砷(As)、硒(Se)和铜(Cu)等,其中汞、镉、铅危害较大;砷、硒和铍的毒性也较大。重金属在自然界中一样不易消失,它们能通过食物链而被富集;这种物质除直接作用于人体引发疾病外,某些金属还可能增进慢性病的进展。(2)无机阴离子,主若是NO2-离子、F-离子、CN-离子。NO2-离子是致癌物质。剧毒物质氰化物要紧来自工业废水排放。

4. 酸、碱、盐无机污染物

各类酸、碱、盐等无机物进入水体(酸、碱中和生成盐,它们与水体中某些矿物彼此作用产生某些盐类),使淡水资源的矿化度提高,阻碍各类用水水质。盐污染要紧来自生活污水和工矿废水和某些工业废渣。另外,由于酸雨规模日趋扩大,造成土壤酸化、地下水矿化度增高。这儿涉及到酸雨,酸雨指的是在自然降雨的雨水中含有各类酸类化合物,即pH低于的各类形式降水。水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地面和海洋的水通过太阳能的蒸发进入大气层,然后在适合的条件下成为雨雪降回地面。这一蒸馏进程能够净化水中各类杂质,使得雨水是相当纯净的水源。但是,若是在大气层中存在相当的污染物,那

么,即便是通过蒸馏的水也会降落进程中将这些污染物带下来。在那个进程中起作用的污染物主若是地面上工厂和汽车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氧化氮气体,它们与水结合形成硫酸和硝酸。大规模的酸雨会对地面上的生物起专门大的破坏作用。地面水因此被污染而不能饮用,河里和水池里的鱼会失去繁衍能力或死亡。酸雨也会是土壤呈酸性,无益于庄稼生长,并有可能致使成片的丛林死去。酸雨还有很强的侵蚀作用,破坏地面上的建筑和汽车表面的油漆爱惜层。迄今为止尚未发觉酸雨本身对人的躯体健康有什么直接的损害。但酸雨可能给大气层带来更多的微粒污染,从而间接地阻碍人身健康。

5. 热污染

热污染是一种能量污染,它是工矿企业向水体排放高温废水造成的。一些热电厂及各类工业进程中的冷却水,假设不采取方法,直接排放到水体中,都可使水温升高,水中化学反映、生化反映的速度随之加速,使某些有毒物质(如氰化物、重金属离子等)的毒性提高,溶解氧减少,阻碍鱼类的生存和繁衍,加速某些细菌的繁衍,助长水草丛生,厌气发酵,恶臭。

(三)水污染的防治

水污染的治理包括内环境治理和外环境治理。前者是对污染源的治理,难度大,耗资多。后者是利用自然环境净化能力对水污染的治理。生物净化确实是外环境治理的重要手腕,由于地球上处处都有能参与净化活动的生物种属,它们通过本身特有的新陈代谢活动,吸收积存分解转化污染物,降低污染物浓度,使有毒物变成无毒,最终达到水排放标准。因此利用生物净化污水受到人们的重视。经常使用的方式有如下几种:

1.沉淀处置法

用于净化生活污水。在污染物还未破坏水域自净能力的前提下,采纳简单的格栅,通过水中滤食性和沉食性动物的活动与运动,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增进水体中悬浮物沉淀、并被埋藏在底质中使污水净化。

2.水生生物养殖法

用于生活污水和含有机污染物的工业废水。通过水生生物降解污染物,是避免水体富营养化的有效方法。

(1)放养水生维管制植物(简称水生植物)这种自养型水生植物对水污染有专门好的忍耐性,它不仅能行光合作用吸收环境中CO二、放出O2改善水体质量,而且能排除许多污染元素。目前已经发觉其中许多种类对有机污物、酚氰农药和重金属元素都有很强的净化能力。象茭白、慈姑对生活污水BOD去除率可达80%以上;香蒲、眼子菜、凤眼莲可去除石油废水有机污染物达95%,蓼属植物在水中DDT为时,体内浓度可达,富集系数为10万。凤眼莲在含3ppm的Pb水中,体内可蓄积5468ppm,为水中Pb浓度的1823倍,在含6ppm的Cd水中,茎叶吸收Cd可达700ppm,根的含量是茎叶的10~16倍,一亩水面凤眼莲每4天就能够从废矿水中取得75gAg。很多水生植物的生长速度快,能吸收大量N、P、K营养元素。每公顷凤眼莲每一年可吸收N1989kg、P 322kg、K 3188kg;放养水面60%的小球藻、绿藻、栅藻只需1天就可使水中的N、P、Fe、Na含量下降55%,9天就可使污染浓度几乎接近于零,完全能把生活污水变成饮用水。种养芦苇、菱、蒲草等能净化工业废水中有毒物。如氰在芦苇体内与丝氨酸结合成丙氨酸,继而转化成天冬酰胺和天冬氨酸而失去氰的毒性;As、Hg、Cd被贮积在水草体内,从而降低废水有毒物浓度。

(2)养殖水生动物用于净化生活污水。有人将鱼类、贝类饲养在放有1/5污水池中,

仍能正常成活,其增重率比净水饲养的高;污水养殖一些食草性鱼类,不仅能利用营养元素,还能以池中兰绿藻作为饵料,达到排除水体富营养化的目的,由于此法养殖的动物,往往具有异味或蓄积有害健康的物质,阻碍食用价值,故当前利用水生动物净化污水的应用和报导较少。

3.生物稳固塘法

国内外用来处置生活污水和石化、焦化、造纸、制药废水的传统方式。

(1)好氧塘

以天然水池、洼地、水坑中水草、藻和微生物吸收分解氧化功能净化污水,是典型的藻菌共生系统。靠藻菌共生关系在塘内循环不止污水得以净化。有毒物经塘中发生的物化、生化作用被去除;有机污物被微生物降解;悬浮物由于塘中物理因素产生聚凝沉淀而去除;病原菌由于不适应环境而死亡;N、P由于藻类增殖摄取而部份去除。有人证明30亩的浅藻池可处置2万人一辈子活污水,对BOD去除率可达80%~95%。

(2).厌氧塘

在无氧条件下,由厌氧细菌及兼气菌降解有机污物,一样由二步组成。一是水解,经芽孢杆菌、变形菌、链球菌的胞外酶,将不溶水的大分子有机污物降解成溶水低分子物氨基酸、单糖和有机酸类;二是经甲烷杆菌、产甲烷球菌将有机酸降解成CO2和CH4,使污水净化。此法可加大塘深至4m,因BOD去除率仅为50%~70%,故多用在工业废水的预处置上。

4.物膜法

用于净化食物工业、发酵工业废水。实践中较常应用的是生物滤池,该池利用滤料(花岗岩、无烟煤等)或转盘的吸附作用,使污水中菌、藻、微型动物阻留形成2~3 mm厚生物膜,其中原生动物吞噬细菌使膜不断更新,蠕虫吞食有机残粒,动物运动使粘状生物膜取得松动,在膜外层形成~ mm厚生态平稳小生境。当污水流经生物膜时有机污物被迅速吸附,成为细菌新陈代谢的物料,溶解性污物被微型生物降解吸收,转化成体内物贮存,难分解污物被滤池扫除生物分解去除,靠寡毛类线虫和昆虫幼虫的掠食作用清除多余老化的生物膜。为保证废水与矿化生物滤料充分接触,废水需在生物滤池停留30 min,污染物浓度便大幅度下降。

5.生物接触氧化法

用于生活污水和毛纺、化工、制浆废水的处置。此法兼备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特点。所采纳的工艺有:

(1).生物铁法 利用铁的物化效应和生物效应处置焦化废水;

(2).活性碳生物膜法 利用活性碳吸附作用,使微生物在碳表面繁衍来降解污物,净化氯基化合物工业废水;

(3).生物酸化还原氧化法 处置硝基苯化合物工业废水。

6.固定化细胞法

用于多种工业废水的净化。在废水中直接利用含有某种特殊催化功能酶的微生物制备成固定化细胞。此法必需挑选具有特殊分解能力的菌种形成一个平稳系统,实现强化型废水净化。包埋纯种微生物制备的固定化细胞作为吸附剂,可有效去除废水中重金属、酚等

芳香烃有毒化合物,有人从活性污泥中分离出热带假丝酵母菌,处置焦化废水酚的去除率达99%。此法净化成效最高,但因选育高产酶菌株困难,本钱较高阻碍进展。

在对这些新方式应用感到希望的同时,咱们还应该熟悉到这些治理方式都只是一些补救方法,仅有的少量可用水资源已经不允许咱们再对其破坏,咱们应该采取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方法,采取防治结合的战略方针,在源头上杜绝污染,在每一个人的意识中形成节水的概念,在实际中采取有效方法对已受到污染的水体进行治理。

生命之源——水是有限的,是宝贵的,是不可再生的。面对一次次惨重的教训,每一个人都要自觉树立节水意识,节约每一滴水,减少和杜绝人为的水污染。水污染是文明的污染,是时期的污染;水消失就意味着民族消失,意味着人类的衰亡!为了民族的振兴,为了人类的生存,为了所有生命的继续存在,珍爱水资源,从此刻开始,从我做起!

参考书籍:《》作者:方国华, 钟淋涓 - 《生态经济》 2004年8期

《》韦直林,王金龙,王嘉仪-《红水河》2020年2期

《》刘俊廷 - 《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 2020年11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