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型题:“贞观之治”出现对当时社会最主要的影响是() A.推动封建文化向最高峰发展 B.促进了民族融合
C.为唐朝盛事局面奠定了基础 D.有利于社会稳定 答案:C
变型题:“贞观之治”出现对当时的影响是() (1).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方面发展繁荣,封建文化达到最高峰 (2).促进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 (3).百姓“不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不闭户” (4).为唐朝盛事局面奠定了基础
(5) 生产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了雇佣关系 A.(1)(4)B.(1)(2)(3)(4)C.(2)(3)(4)(5)D.(2)(3)(4) 答案:D
封建文化达到最高峰是在宋朝
2、自编题: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1).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 (2).《九章算数》总结了周秦至汉代的数学成就 (3).最早关于火药的记载见于唐初孙思邈著的《丹经》, 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4).《齐民要术》的作者是南朝的贾思勰,书中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经验,
提出了商品生产的思想 A.(1)(3)(4) B.(2) C.(2)(3)(4) D.(1)(2) 答案:D
(3)应为千金方 (4)北魏
3原:下列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手工业发展表现的是
A.吴、蜀的丝织业闻名全国 B.建业、扬州是有名的造纸中心 C.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 D.青瓷制作技术日臻成熟 改: 下列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手工业发展表现的是
A.吴、蜀的丝织业闻名全国 B.建业、扬州是有名的造纸中心 C.发明了水排这种冶铁工具 D.青瓷制作技术日臻成熟 答案:c 东汉发明
4 关于隋朝统一的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加强 ②.北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为隋朝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 ③.隋文帝加强军队建设,作好渡江作战准备 ④.陈朝统治腐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改 关于隋朝统一的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 )
①.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加强 ②.南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为隋朝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 ③.隋文帝加强军队建设,作好渡江作战准备 ④.北周统治腐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答案:d ②北方 ④陈朝
5 “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管兵,内外族婚……刑家之子、工商殊类。”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唐朝科举制: ( )
①.有资格限制 ②.以门第出身为标准 ③.反映了重农抑商的观念 ④.代表地主阶级利益 A.①④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改 “考核资叙郡县乡里名籍,父祖管兵,内外族婚……刑家之子、工商殊类。”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唐朝科举制: ( )
①.有资格限制 ②.以门第出身为标准 ③.反映了重农抑商的观念 ④.代表地主阶级利益 A.①④ B. 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c
①资叙郡县乡里名籍 ③刑家之子、工商殊类 ④父祖管兵,内外族婚
6 唐朝实行募兵制和租庸调制的共同作用是: ( ) A.建立了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B.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C.政府的赋税收入得到保证 D.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改: 唐朝实行募兵制和租庸调制的共同作用是: ( ) A.扩大了统治基础 B.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C.政府的赋税收入得到保证 D.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b
a 科举制 d 募兵制
7. 下列关于均田制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均田制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B.均田制是府兵制和募兵制实行的经济基础
C.均田制就是国家强行把地主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 D.均田制下根本的受益者是农民 改 下列关于均田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唐朝中期以后,均田制不再实行,赋税制度发生重大变化,表明了土地和人口矛盾的不断加深
②均田制遭破坏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经济的发展
③西周实行井田制与北魏、隋唐推行的均田制相同之处是农民都要向国家缴纳一定的租税 ④北魏均田制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A.①②B. ①②④C.①②③ D.③④ 答案:b
西周实行井田制与北魏、隋唐推行的均田制相同之处是国家控制大量土地
8原题:
12.唐代诗人徐凝在《忆扬州》中写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奈在扬州”。这句诗突出反映了当时扬州的繁荣,这种繁荣直接受益于 B
A.东部沿海经济的发展 B.位于长江与大运河交汇处的地理位置 C.经济重心转移至南方 D.隋炀帝多次巡游 24.(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09届高三一次月考)“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奈在扬州”,这句诗突出反映了唐朝扬州的繁荣。下列有关唐朝扬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D A.江南的物产大多都在扬州集散 B.繁华的夜市是扬州的一大特点 C.大食、波斯等国商人在此云集 D.扬州是全国最繁华的政治中心 改编: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奈在扬州”,这句诗突出反映了唐朝扬州的繁荣。下列有关唐朝扬州的描述正确的是 B
①扬州的繁荣直接受益于扬州位于长江与大运河交汇处的地理位置 ②扬州是全国最繁华的政治中心 ③江南的物产大多都在扬州集散 ④繁华的夜市是扬州的一大特点 A.①③ B. ①③④ C. ③④D. ②④ 答案:b
②扬州是全国最繁华的经济中心
二.简答题。
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 材料一
唐朝沿用了隋朝开辟的大运河。唐高祖、唐太宗在位期间,每年从外地通过运河输送到长安的粮食约20万石,唐玄宗天宝年间增加到250万石。安史之乱后,唐朝还能再延续150多年,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靠运河转运的东南财赋支持。大运河把长安、洛阳,涿郡、江都(扬州)、余杭(杭州)等通都大邑联系起来。杭州在中唐以后日益繁华,“万商所聚,百货所殖,……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
图1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二
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又引河通于淮海,自是天下利于转输。四年,又发河北诸郡百余万众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这于河,北通涿县。自是丁男不供,始以妇人从役。
——《通典》卷十《漕运》
(通济渠和邗沟开通后)水面网四十步,通龙舟,…一自京师至江都,离宫四十余所。……(江南河开通后)八百余里,水面阔十余丈,又拟通龙舟,并置驿官草顿。
——《大业杂记》
将兴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运漕。
一一《隋书》卷六八《阎毗传》
材料三
隋唐时期,长安的对外交通发达,向东可到达今天的朝鲜,向西经陆上“丝绸之路”可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非许多国家……这时期,长安,洛阳聚集了各国的使节,商人、留学生。长安等城市设有“新罗坊”、“新罗馆”,接待新罗商旅,日本人吉备年轻时就来到长安,研习儒学,历算、军事等,长达17年。
隋唐两朝,长安和洛阳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国的商业大都会。长安城内有坊、有市、坊是住宅区,市是商业区,市坊分开。市有两个,东市和西市,东市有“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集。”唐代的长安城很大,面积比明清的北京城还大24平方千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最宽的街道有220米,东市的街道宽15米左右。西市内东西向和南北向各有两条街,将市内划分成9个区,每区四面都有街道,各种行业的店铺临街而开。一般的店铺铺面只有两小间,大的也不过三间。从出土的遗物看,西市有饮食店、珠宝店等,还附有用于加工的手工业作坊。
⑴.隋朝的大运河开通于何时?其中心和起讫点在哪里?它分为哪几段?沟通了哪几大水系?
(2)读图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大运河在唐朝的影响。
(3)隋朝开凿大运河除为加强对南方的控制外,还有其他目的,根据材料二加以概括。 (4)从材料三来看,反映隋唐的长安,洛阳是怎样的城市并析其原因?透过材料三你获得了唐代长安城规划方面的哪些重要信息?
答案:
(1) .开凿于隋炀帝时
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0.5分) 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0.5分) 连接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0.5分)
(2)材料: 为就师转运粮食财赋,对维持唐朝后期的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1分);有利于南北交通,城市商业繁荣,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0.5分) 所学知识 消极: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1)
(3)目的:沟通南北交通运输(0.5分),满足隋炀帝巡游作乐的奢欲(0.5分),运输军队和物资北征高丽(0.5分)。
(4)国际化大都市(或对外交流密切)(0.5分)。
原因:唐朝前期政治清明,经济文化发达,政治稳定,城市规划合理,对外交通发达,政策开明,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答出六点给3分,少一点扣0.5分)
信息:设计合理,功能齐全,基础设施完备。(答出两点或一点给0.5分,答出三点给1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