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运用色彩的冷暖知识,让学生感受到色彩的美。引导学生正确表达自己对色彩的感觉。提高学生画色彩画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请学生放置好学习水粉画的用具及美术书,师生互问好。 二、 导课:
在第三课时我们认识了色彩的明度对比。知道明度对比一幅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使画面色彩明快、效果突出,而且还能把物体的立体感和空间感完全表现出来,给人一种节奏的美感。那么同样在学习色彩画的过程中还有一种对比也是比不可少的,那就是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色彩的冷暖》。(出示课题)
三、讲授新课: 1、 启动激趣
引导学生回忆冷色和暖色的概念,然后出示许多色块让学生根据其概念进行分类,分为冷、暖两大类,用以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然后根据分类通过观察让学生自己总结冷暖色的特点:暖色一般偏红、黄;冷色一般偏蓝、绿。
2、质疑探究:偏红、偏黄的一定是暖色吗?偏蓝、偏绿的一定是冷色吗? 3、总结: 色彩的冷暖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4、质疑探究 :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冷色和暖色给我们的感觉不一样,那么由冷色、暖色组成的画面给我们的感觉是否一样?出示四组冷暖图片让学生仔细欣赏、讨论分析。
5、总结梳理 :先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后教师总结梳理。分别由冷色、暖色组成的同样两幅画面其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从而引出补色的概念,在次让学生大概了解补色的知识。
6、学生绘画:让学生自己用涂色的方法去感受色彩冷暖对比中的美感。分三种情况:
冷色——冷色之间的对比 暖色——暖色之间的对比 冷色——暖色之间的对比
7、评价总结把色彩运用好的作业展示给学生欣赏,让学生和教师一起评价,谈其感受。
线条的动与静 一课时
教学目的:1.体会线条带来的不同感受,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耐心细心的学习习惯。
2.学习用点、线、面进行排列造型。
教与学准备:水粉颜料、调色盘、水桶、排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欣赏点、线、面的抽象画来揭示课题。 1.名师名画
A.教材中德国女画家—--康定斯基的《绘画201号》 B.凡高----《向日葵》 C.《抽象画》
D.照片《故宫城门》、《现代城市》 2.日常用品 A.《时钟》 B. 《自行车》 C. 《雨伞》
1. D. 《建筑物》 二.教授新课
1体会线条的韵律美和音乐相同的地方。
2. 学习运用线条;认识抽象画给人们带来特殊的视觉美感,陶冶学生的 审美情趣。
三.布置作业实践活动的细则。 四.作业评价
美术的节奏 一课时
教学目的:1、认识重叠图案的艺术特点,增强学生审美感受能力。 2、发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想象力。 教学重点:学习多种形式的重叠排列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处理重叠的遮挡关系。
教学具准备:课件、彩纸、剪刀、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展示课题)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够看见物体互相重叠排列的现象,今天我们来试试看物体互相重叠会产生什么效果。 三、授课
1、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学生欣赏并提出问题,通过欣赏这些重叠的图形你有什么感觉?
师归纳:通过把大小、形状相同或不同的图案运用多种排列方式进行重叠排列,能产生不同的美感。
2、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你们在生活中看见什么物体重叠排列,具有什么美感?
3、师示范步骤:先构思设计好图形后画出或剪出图形再进行重叠排列。 4、启发学生进行创作设计。 5、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
四、作业要求:画出或剪刀动物、人物重叠排列。 五、教师巡视辅导。 六、作品展示。
变一变 一课时
教学重点:尝试使用平面设计中的切割的方法,将画面变形。 教学难点:尝试使用不同的切割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 课件展示作品,欣赏激发创作欲望 2、 讨论如何借助工具切割均匀。
3、 思考:横向、纵向的切割方法外,还有什么方法? 4、 讲解制作步骤 5、 注意安全 6、 作业展评 7、 收拾整理 四、课后拓展
色彩的对比 一课时
学习目标:1、 学习色彩的对比知识,理解色彩的要素。2、 掌握色彩对比的处理方法并能运用在绘画中,提高学生用色造型能力考、技巧。3、
掌握色彩对比知识、激发学生用色彩去创造美、表现美、培养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色彩对比的处理方法提高运用色彩的技能。 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实践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
1、 从色彩的色相环中(挂图)进行色彩比较P10示范分析单一颜色的明度变化处理(调节)方法,使学生知道对比色的来源。
2、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色相环找出对比色,并交流对比色的色彩感受。 3、试画一幅物画(老师示范提供铅笔稿画法),让学生讲讲自己用什么颜色上色,使画面具有明度变化的节奏感。并提示物体明暗的色彩处理。
5、 学生定稿后(可自己设计)上色,完成作品。 6、 作品评析。 7、 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运用对比色设计贺卡。
快 乐的 回 忆 两课时
教学目的:1.通过对纸版画工艺技法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并感受排列的美感。 2.使学生学习、掌握版画的工艺知识及技法。3.培养学生的整体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版画技法知识。
教具: 范画、版画制作步骤范画、颜色、剪刀。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歌曲导入)
导言:“同学们,生活中你有什么是最难忘却的经历? 三、讲授新课
1.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出示范画,启发诱导。
提问:“同学们,请看老师的范画,画中都有什么有趣的事?” “今天老师教你们用一种新的方法来制作这些形象一样的小鸟好吗?” 4.板书: 纸版画
5.那么什么叫版画呢?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制作过程。 四、作业步骤:
启发学生讲解制作过程。 1.设计。 2.制版。 3. 添加背景
4.剪、刻、品、贴。
五、学生作业:放轻音乐。
两人完成一幅作品,要求要有合作精神。 教师巡视指导。 六、讲评作业:
选取优秀作业,表扬造型美观、色彩鲜艳、整体看画面效果好的作业,表扬最佳搭档。
七、教师总结:
本课同学们学会版画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运用广泛,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运用这种方法,希望同学们多去发现、去探索、体会生活的乐趣。
登 山 游 戏 两课时
教学目的: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画一幅登山游戏线路图,在制作棋子,大家一起玩一玩。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重点:画一幅登山线路的游戏图,进行登山 游戏比赛活动。 教具准备:范作、彩泥、彩色笔等。 学具准备:彩色橡皮泥、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1、组织教学。
2、欣赏老师的制作的登山图,请个别同学上台和老师一起玩一玩。 3、揭示课题:登山游戏 二、探索新知
1、观察书本的图例,说说他们做的和老师有什么不同?
2、学生回忆,班级以前组织秋游登山活动,所走过的线路,或自己和父母出游所爬过的山,可以分为几个停靠点和终点。
4、 组织各小组讨论,怎样把登山线路图绘制成一张登山地图,制作初稿。 5、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进行交流。
6、教师结合学生的想法,提出几点意见和看法。
7、师按照个别学生的想法和学生共同在黑板上绘制一张登山游戏图,稍做示范。 三、综合实践
1、作业:学生分小组进行绘制一幅登山游戏线路图,同时用彩泥制作下棋必需的棋子。
2、要求:路线清晰、构图完整。 四、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练习制作。 五、总结:
1、 汇报游戏:学生以小组为主进行登山游戏玩一玩。 2、 展示作品,交流心得。
3、教师总结,布置下节课工具并要求同学整理好教室,做好保结工作。
校 徽 设 计 两课时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富有创意的运用各种类型的材料,体验标志设计的美感。学习设计基础知识,培养设计的思维方式,在设计与探索中,捕捉创作灵感,逐步形成创造性的构思,树立以创造意识为重点的设计观念。
2、指导学生运用各种瓶盖、纸、彩泥等材质,通过学生剪一剪、贴一贴、捏一捏,设计出各种带有学校象征意义的标志,学习和掌握美化自己和美化环境的能力,树立健康的审美观。
3、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启发,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讨论我们学校的特色,用各种材料设计、制作学校的标志,反映学校的特色。
教学难点:如何避免将标志设计得太多、太复杂,引导学生既要正确传达信息,又要简练美观。
教学准备:师:各种厚薄、软硬的纸、彩泥、剪刀、胶水、双面胶、羽毛、钮扣等材料。各类小学标志、建行、农行、中行标志。生:要求学生每人收集一些各种形状、大小的瓶盖,小的装饰物,所需工具:胶水、剪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欣赏分析
1、揭示标志存在的意义。 出示三个银行的标志。
引导学生欣赏分析总结这三个标志的设计意图。 引入中国钱币文化的介绍。 2、总结标志设计的特征。 3、讨论特色
同样是银行,标志设计却又有共性又各具特色。今天设计班级标志,你们能设计出学校的特色吗?我们学校有什么特色?
创作设计:你设计的学校标志,可以用什么材料来构成? 注意标志形式的多样性,选择材料的多样性, 图案色彩的运用变化。 三、巡回指导
肯定学生好的有创意的造型,对有特别符合班级特色的创作给予及时的表扬,给有困难的学生予以帮助。 四、收拾整理 五、总结激励
精 美 的 邮 票 (两课时)
教学目标:了解、掌握邮票特有的模式,设计一枚主题明确的纪念邮票。在设计与描绘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人民邮政,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邮票的设计,能绘制图案美丽、主题明确的纪念邮票。 教学难点:学生创造思维与艺术创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1、欣赏(传阅)各自带来的邮票,欣赏课本邮票范例,激发学生兴趣和创作热情。 2、 介绍邮票的由来(驿站传递)。
概括现代邮票的模式:中国邮政、面值图案、齿边(讲讲作用及其它:如出版年份、代号纪念字样等。
用投影、电脑模板演示、欣赏等手法,提高教学效果 3、提出邮票设计、绘制要求,学生开始设计。 4、 巡视、启发,指导定稿。
5、提示上色要求:细心、色彩鲜明、字体工整。 6、作品赏析、评讲。
做 年 历
(两课时)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便学生在回忆春节节日气氛的同时,无拘束地用绘画形式表达自己对节日之夜的感受。学会用各种材料来制作年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回忆过年的喜庆场景。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在选材时巧妙利用材料。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电脑、电视机 学具:彩色笔或毛笔、颜料、白纸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人课题: 1、年的来历故事
2、过年与平时有什么不同? 3、指导学生回忆回答。
4、过年又称春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在过年的日子里,人们吃团年饭、放烟花、走亲戚、玩花灯……一派红红火火、喜庆热闹的景象。 二、课件展示,直观感受 1、分析年历的组成部分。
2、学生回忆生活中年历制作的素材、画面的选择的巧妙性。 3、指导学生讨论根据手中的材料你准备做什么样的年历。 5、欣赏课本范图。 三、学生作业:
学生自由用绘画、粘贴、剪纸等形式制作年历。 四、小结下课。
星 座 的 联 想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道不同星座相应的图形及所代表的含义。初步学会运用不同的图形想象设计与之相应的星座。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设计能力,培养学生对美术设计的兴趣。
课前准备:教师和学生分别收集准备一些有关星座的图片、颜料。 学生课前收集各种彩色纸、广告纸或挂历纸,带好 水粉颜料、油画棒、水彩笔、剪刀、胶水。
课前教师收集几张不同星座的画,制作几张能够明显表现不同星座特点的范例。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引导学生对收集到的图片、资料进行观察、讨论,描述不同的星座的特点与所代表的不同的图形,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色彩和图形的联想。 (2)发展阶段
以小组为单位,对十二个星座进行图形和色彩的分析,讨论。训练学生掌握设计简洁的图形,独立完成一露能够恰当表现星座特点的作品。
(3)以小组为单位,在对各种星座的图形进行讨论、分析。提示学生仔细观察,大胆联想,寻找与各种星座有关的物体、图形或色彩。
(4)绘制画面时要注意图形的疏密安排、整个画面色彩的协调,鼓励学生画出不同形状的星座图形,不必全部具有具象的图形,可以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感受,进行大胆随意的创作。
(5)学生作业时,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由学生自由选择制作方法。 (6)教学拓展
使用各种广告纸、旧画报,采周碎纸粘贴的形式,产生马赛克式的画面效果。 制作各种具有表现不同星座图案的纸板(可以是凸版或凹版),采周纸版画的方法,完成作品的创作。
窗 外 的 景 色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利用彩笔或线性工具,表现自己窗口。 2、懂得用基本的画法,通过窗口景物表现美的窗口。 3、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与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去认识与表现窗外的景色。 教学难点:发现窗口的美,从中提炼组织画面,使画面层次清楚。 学生用具:多种表现工具、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教师带学生游览我市美丽的风光。(播放课件)我们就来学习《窗外的景色》这一课。 二、新授
1.看窗 老师:通过窗口可以看到景色,给人们美的享受,那么生活中窗户a.有哪些形状?b.有哪些部分组成?(投影展示2至3幅图片)。 学生:讨论回答。a.方形、方圆结合等。 b.窗框、窗页、窗帘等。(教师同时板书)。 2·忆窗
老师:请同学想想,刚才通过窗口a.看到了什么季节、时间的景物?b.还有描述哪些季节、时间的窗口?c.哪些物体上还有窗口?
学生:讨论回答:a.白天、春天。b.夏、秋、冬、夜晚、雨雪c.汽车、飞机、轮船等。 3,评窗
老师:a.展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中的各种造型窗口图片。 b.展示欧式建筑申窗户图片二、三幅。 c.展示我国雅罗申标《到处是生活》、美国罗志威尔《出游》的美术作品。 学生讨论回答:
a.这几幅画表现什么内容,有什么特点? b.您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4·画窗
老师:通过欣赏,我们可以发现
a.有直接表现以窗户造型为主的。
b.有表现有人物、景物的窗口。(插播两类较为典型的作品各一幅,并同时板书)
学生讨论回答:
a.自己想表现的窗口。
b.如有近、申、远景应怎样表现?(学生回答时,教师示范)
教学设计:学生在忆窗、评窗过程中获取的对窗口的经验,学生再次的讨论,让教师进行归纳,是启发学生逐步确立自己构思或构图的过程。对近、申、远的探讨,教师的示范则是学生获取造型、构图知识,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便学生的创作构想变成画面更容易。 三、作业要求 1·以线为主,创作一幅构思,构图妙巧且有新意的\"窗□》作品。 2·画面饱满,注意近、申、远景的表现。 1·教师巡回辅导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耐心帮助,特别是在近、中、远景有层次画 面的处理上。 2·鼓励学生依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间接体验,有目的,创造的想象。 五、欣赏讲评作业
请学生自己选择本组二、三幅作业展示,共同赏评。 a.先请作者说说自己的想法。
b.再请学生评优劣或提修改建议 (一句话)。 六、观察与思考 a.窗口有什么功能?
b.选择一幅打开窗户是一完整景物,关上窗户,窗档又把景物变成独立几幅小景的作品一幅。这幅作品有什么特点 (课件展示)你看后有什么的感受。
我 心 中 的 未 来 两课时
教学目的: 联系实际生活,想象未来生活变化,激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用多种绘画形式表现出想象中的未来. 培养学生的构图,造型,色彩等综合美术能力.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构思,想象,构图及造型的表现.
教学难点:构思,构图新颖,独特,能充分体现心中的未来. 教学具准备:录相,科幻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导 二讲授新课 一、提问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幻想过未来吗 你们幻想的未来是什么样的 谁来描述给大家听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都大胆想象,幻想出与众不同的未来.这节课我们要来表现的是我心中的未来。
二、引导阶段:
1)在小组内学生充分交流自己收集的科幻资料和图片,为想象创作提供素材,教师选择部分小组进行汇报,了解学生交流情况.2)教师放一些高科技在生活中运用的录像,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想象.
引导学生欣赏范图:欣赏教材范图,并详细说明作品:在构思,
构图,色彩上的独特应用;作品借助哪些因素幻想出对未来的向往你可以借助什么东西来好象对未来的向往 三、发展阶段: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构思,绘制我心中的未来的草图,然后集体讨论草图中表现的内容,明确未来的生活与科学的发展紧密相联,启发学生绘画出心中的未来.
表现技法介绍并作适当示范:油画棒,水彩结合法,刮蜡法等. 学生选择资料和表现形式进行创作.
四、课堂辅导:巡回指导,纠正问题及时展示有创新性作品. 五、引导观摩作业:
1、学生互相观摩作业,并选出较优秀作业进行欣赏. 2、师点评全班同学作业总体情况.
假 如 我 是 汽 车 设 计 师 两课时
一、教学目标:1、了解汽车的有关知识(种类、外形特点、用途等)。 2、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功能上设计汽车造型。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用不同的几何图形构画出一二种不同种类的的汽车。 难点:启发联想和想象的过程,逐步丰富想象后的造型特征。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几何图形纸片、各种纸盒、胶水、剪刀、小贴画。 教师:美术课件、 “迷你车”、“多功能车”、“皇冠车”若干个 四、教学过程:
(一)启发引导(激发创意) 1、组织教学,明确要求。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将是一位汽车设计师,要亲自为人们设计各种各样的汽车。
2、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大家都见过也坐过汽车,但是你知道汽车分哪几种吗? (文字板书)汽车按其功能可分为客车、货车和特种车三大类。 教师提问:这些车的主体形象有什么特点?
(简笔画板书)汽车都是由车头、车身和车轮组成。 3、游戏:组装汽车。
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用几何图形纸片进行汽车组装竞赛,看哪个汽车厂设计的种类最多。 小组汇报说说设计了哪几种汽车? (二)要点辅导(构思创意)
1、教师:汽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但有利必有弊。(课件演示撞车事件引起的交通堵塞,废气污染)你希望看到这些吗?(学生:不)该怎么办? 2、绘画活动:汽车设计师
教师:就让我们充当一回汽车设计师,请大家为人们设计一辆或几辆想象中的汽车。我们还可从哪些方面提高汽车的功能,使它的利大于弊? 提示:1、可以在原有汽车功能或色彩上进行改造。(如车能飞,车能在水中游……) 2、可以用你喜爱的动物、植物以及其它事物的外形进行设计。 3、还可以在设计的汽车旁写上功能或特征类的文字。 (三)创作体验(展现创意) 1、学生作画,教师辅导。(课件配乐)
学生根据提示直接在纸上创作。教师在巡视时对学生出现的问题,通过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提出参考建议;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作画,培养自己的耐心和毅力。
2、欣赏讲评作品“汽车展览会”。
(1)教师以主持人角色举办“汽车展览会”。
请小朋友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前边,大家一起来评出奖项。 “迷你车”:要求色彩鲜艳,形状美观大方。 “多功能车”:要求多功能,用途广。
“皇冠车”:要求既美观大方,又功能齐全。 (2)肯定小朋友精彩、生动的设计。对可以修改补充的作品,鼓励继续补充改进。 (四)、课堂小结
梦 幻 之 国 两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在游乐场玩过的游戏项目和游乐器材的造型。 2·用绘画等形式表现儿童游乐园的场景。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些立体游乐器材的作爵。 2)学生准备有关游乐场的照片和游玩文字说明。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教师把学生收集的有关游乐场的照片展示在黑板上,学生有选择的介绍部分游乐器材的玩法。
欣赏大型游乐场的录像,了解各类游乐设施的造型。感受游玩的乐趣。 (2) 发展阶段
小组活动:教师给每组提供一件立体游乐器材,让学生观察交流其造型和组成。
根据教师和同学收集的资料,每人单线勾画一种游乐器材的造型,集体展示交流。了解各种游乐设施的绘画方法。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创作过程,使学生明确创作要求。 (3)分工合作
学生自由组合(可以二至三人一组,也可以四至五人一组》绘画创作。学生可以把自己绘画的单个游乐器材剪下,拼贴成画面,再适当添画景物。 (4)·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利用纸工和泥工的形式制作立体的游乐场。
纸 带 穿 编 两课时 教学目的:1、学习用纸带进行穿编,编织成各种物品2、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用彩带编织成各种物品 教学难点:彩带编织的穿插
教具准备:编织工艺品\\彩条\\电教资料
学具准备:彩色纸条,(旧挂历纸.广告纸.各种彩条) 教学过程:
一. 欣赏各种编织工艺品(实物与电教结合)
1. 编织的材料:藤.竹.纸.塑料.铁.草芒.木片.毛 2. 编织工艺应用:实用.装饰.摆设 二. 欣赏少数民族.编织的工艺品
三. 出示教师编织的工艺品.1平面2立体 四. 介绍简单的编织方法:
1. 纸条经纬穿插一上一下
2. 不同颜色彩条的搭配形成不同图案 3. 图案的组织
五. 立体纸带的偏织,结合课文技巧图例 1. 先编织底部
2. 放入形状物体,向四边往上编织 3. 收尾及绑带 4. 完成
5. 回一,先编织底部,两头合拢,便成船形
六. 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所带材料,编织成各种物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创新 七.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辅导(注意刀具的安全使用,保持教室整洁) 八.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相交流 九. 整理教室
课题:电脑美术 1课时
教学目的:1、使学生能掌握画图程序上菜单的功能及画图工具的使用。2、指导学生运用画图程序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复制、粘贴和翻转。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电脑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在掌握运用复制和粘贴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运用翻转的功能进行花边图案的设计与制作。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能把握好画图工具的使用特点。 课前准备:准备若干电脑美术的优秀作品。教育学生要爱护电脑设备及各种教学设施。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组织学生有秩序地进入电脑室,并稳定好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二、引导过程
(1) 师通过电脑屏幕引导学生巩固认识画图程序窗口。
(2) 师打开有关花边的电脑美术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并请学生思考: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是运用了菜单栏中的哪项功能制作出来的? (3) 复习排列与重复的知识内容。 (4) 请学生按程序打开电脑进入画图界面复习复制和粘贴的操作过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 三、发展过程:
(1) 分析与讲解:
师通过电脑屏幕向学生进一步说明画图程序界面上的各种工具的用途并演示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2) 欣赏与思考:
指导学生欣赏教材作品,学生根据图示中的制作步骤思考:单独纹样是采用工具箱中的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一个单独纹样如何变成一条漂亮的花边图案,它采用什么方法制作出来的?(师通过演示使学生进一步巩固选取、复制、粘贴的制作要点)
师通过电脑屏幕向学生展示一幅花边图案,并提问:这组花边图案还有其它的排列方式吗?(导出翻转的功能)。师演示翻转的制作过程(复制—粘贴—翻转)。 请学生看书说说翻转后形成新的单独图案是如何继续制作花边图案的?(师通过演示进一步补充说明)
(3) 学生归纳步骤: 打开画图程序。(开始—程序—附件—画图)。打开工具箱的各种工具画出一个形象后上色,并打开编辑进行复制、粘贴、翻转、变化和排列。 (4) 布置作业:
让学生利用复制、粘贴、变化和翻转制作一副独特、有趣的花边图案。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作和绘制。作业完成后可让学生互评、互欣赏。 四、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按正确的步骤关闭电脑,有秩序地走出教室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会 走 的 玩 具 两课时
教学目的:1、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制作会走的玩具。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协作精神。
3、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设计和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种使玩具走起来
教学学具:师:旧挂历纸、包装纸、蜡笔、水彩笔、剪刀、胶水、彩色纸等各种绘画和手工材料。生: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二、 检查用具 三、 导入
1、 出示会走的玩具,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导出课题。
师:小朋友门,老师这儿有一个小玩具,同学们仔细观察和思考:小玩具和我们以前制作的有什么不同? 生:思考,讨论、回答。 四:授新
1、总结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的小玩具会走,可是它为什么会走呢,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让小玩具走起来么?仔细观察,四人小组讨论。 2、 示范说明集中会走的玩具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师:真好,通过同学们的观察,大家发现了,要玩具走动,必须是腹部贴地挪动身体。而我们今天制作会走的玩具的小秘密是什么呢?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非常好,知道了它,我们就能制作出会走的玩具了。 3、欣赏其他学生作品,开拓学生的思维。
师:可是,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制作呢,我们先去看看其他小朋友制作的玩具,想好自己要制作的玩具和制作方法。不同的玩具可是不同的方法制作的呢,还有不同的装饰方法。(画、撕剪啊、拼贴等造型手段进行美化。) 五、布置作业:
师:小朋友们,我们已经知道制作会走的玩具的方法,想不想马上动手制作玩具吗?拿出你们的材料,开动自己聪明的脑筋,做出一个和其他人不一样的会走的玩具。四人小组里的小朋友要比一比谁的玩具走的最好,最长。比一比谁的作品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 六、制作 七、拓展:
今天我们初步学习制作会走的玩具,而且我们把一些废品装饰后变成了一个个有趣的玩具,生活中还有许多的“废品”有待我们发现进行装饰,充分利用成为有用的物品。
我 们 的 生 日 聚 会 两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纪念册的设计制作。2·能够完成活动策划、照片资料收集、文字编写、具体制作和生日聚会整个活动过程。3·引导学生通过参与生日聚会活动,感受美术设计的乐趣和集体活动的喜悦。
课前准备:(1)与学生共同策划举办集体生日聚会的活动方案,确定学生各自设计制作成长记录本或其他纪念品的要求。2)教师准备成长记录本和其他纪念品的示范作业,以及生日聚会活动所需的物品。(3)学生收集照片、准备制作纪念册等物品的工具与材料。 教学过程: (1)引导阶段
根据师生策划的活动方案提出进一步的修改意见,完善活动方案。
教师可先让学生欣赏一些成长记录本和其他纪念品的示范作品,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2)发展阶段
教师讲述简单设计制作成长记录本的过程、具体要求和方法。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通过讨论。共同拟订和完威各自的纪念册的设计方案。
学生分头按设计方案进行文字撰写、版面编排、装饰美化等具体活动。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布置环境,举行集体生日聚会活动一课时,将设计制作的;成长记录本进行展示,互赠生日礼物,还可以小组表演节目、个人才艺展示等活动。 (3j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3、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积极地设计制作更有创意的生日纪念册或其他的生日礼物,进行设计制作实践,不断提高美术的应用能力。
漫画与动漫欣赏 一课时
教学目的: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组织课堂纪律。 二、谈话导入。
1。讨论:卡通画和漫画的区别?
谈话:卡通画是一种结合一定情节内容并与传播途径紧密相连、深受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及儿童喜欢的艺术形式。卡通画常常与“漫画”的艺术形式“纠缠不清”,它以连环画的样式出现的时候也很多。卡通作品,有时可以出现在电影、电视或者是各种读物上,有时又会高频率地出现在我们日常使用的各式各样的物品中.于是,不少中外优秀的卡通作品、卡通形象,走进了千家万户,深入人心。
2.读画:孙悟空、哪吒、金刚葫芦娃、三个和尚、渔童等卡通形象基本土代表了现代我国卡通艺术发展的历程。唐老鸭、米老鼠、爱丽丝、棒球小子等则是国外众多卡通形象的缩影。
一个经典的卡通形象往往离不开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背景←并代表着一定的价值取向。例如我国传统的卡通人物孙悟空的身上,就浓缩着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审美意趣郁善恶观念膏机智勇敢、忠贞不渝、疾恶如仇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所崇尚的美德。
3. 简介:卡通一词是缘于英文: cartoon
的音译。我们中国也称“美术片”。动画片,它采用“逐格摄影”(又称“定格摄影”)的方法,将一系列互相之间只有细微豪华而动作连续的画面拍摄在胶片上(电视动画片则摄录在磁带上),然后以一秒24格的速度放映出来,能获得形象活动自如的艺术效果。动画片,有短片,长片和系列片多种,题材和形式广泛多样,在世界影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在电视领域中更受重视,为少年儿童和成年观众所喜闻乐见。 4.卡通是怎么制作、拍摄的?
动画片用绘画方法来表现角色的每个动作,一般说,一部10分钟的短片,片长900英尺,等于1.44万格画面,以每张动画拍摄2格计算,大约要会制七千多幅图画。一部90分钟的长片,就要绘制六万多张图画,需几十个画家进行一两年工作。20世纪80年代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始运用电子计算机来完成动画的中间过程,大大提高了动画片的摄制能力。
动画片,最早诞生于法国。1877年。巴黎的光学家兼画爱E.雷诺根据“视觉暂留”的原理制成一种新的玩具活动视镜。1879年他利用一只饼干筒,发明了活动视镜影戏机。可以使连续画的画带无限地延长,能够表现更长的活动图画。雷诺绘制了《喂小鸡》,《游泳女郎》,《猴子音乐家》等二十多个动画小节目。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原始动画片。
1888年10月,雷诺运用幻灯机的技术,制成了光学影戏机。分绘制的动画片《一杯可口的啤酒》,成为在电影发明以前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动画片。雷诺以他非凡的创造,成为世界动画片的创始人。
电影发明以后,动画片随着电影技术的进步而发展。1906年,美国的J.S.勃拉克顿摄制了第一部拍摄在胶片上的动画电影《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从此动画电影首先在美国发展起来。W.迪斯尼可以称为美国早期最有代表性的著明动画艺术家,1923年,他拍摄了动画片《爱丽丝漫游仙境》,从此走人了动画艺术的道路。 5.卡通形象与漫画形象的艺术特点:
(1) 造型简洁,形象夸张,色彩鲜艳。 (2) 拟人化,活泼可爱。 (3) 变化丰富,引人入胜。
4.讲解课本上中国卡通形象和漫画形象。激发学生兴趣,也可让学生讲解自己喜欢的卡通故事。
5.放一段优秀动画片,激发学生兴趣。
四.课堂小结。
提问本节课所学知识,教师加以纠正,归纳,复述,巩固记忆。 五.课后小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