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高考·点点透 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考点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选题练——强化训练规范
(2021·山东省菏泽一模)张教授在我国辽东半岛野外考查,下图是其绘制的某地东西剖面上的植被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 图中能反映此区域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典型植被是( ) A. 落叶阔叶林 B. 草甸 C. 针叶林 D. 灌丛
2.洼地处生长着草甸而不是乔木,主要是因为洼地处( ) A. 气温较低 B. 土壤较薄 C. 土壤水分较多 D. 光照较少
【解析】第1题,该地位于辽东半岛,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能反映此区域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典型植被是落叶阔叶林,A正确。第2题,洼地易积水,洼地生长草甸而不是乔木的主要原因是洼地处土壤水分较多,C正确。洼地地势低,气温较高、土壤较厚,A、B错。光照对生长草甸或乔木影响较小,D错。 【答案】1.A 2.C
(2021·浙江省百校联考)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现象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的阿尔金山一祁连山东西延伸约1600千米,从季风区延伸至大陆内部,下图为阿尔金山一祁连山北坡部分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3.上述山体符合自东向西排列的是( ) A.④②⑤③① B.④⑤③②① C.⑤③④①② D.①③②⑤④ 4.影响①山体垂直分异最简单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量、海拔高度 B.热量、相对高度 C.降水量、相对高度 D.热量、海拔高度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④山体自然带的基带为森林草原带,而其他各山体基带为山地
荒漠带或者草原荒漠带,说明该山体降水相对较多,应位于阿尔金-祁连山东部,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多,排除CD。而⑤基带为草原荒漠带,较②山体基带的山地荒漠带降水相对较多,说明⑤较②山体位置偏东,A错,B对。第3题,阿尔金-祁连山为东西走向山脉,纬度大体相同,热量条件差异不大,①山体在各山体中垂直分异最简单,垂直带谱最少,与热量条件故选不大,排除BD。自西向东降水量增加,垂直带谱总体变得较为复杂。而①山体相对高度较④大,垂直分异简单,说明相对高度不是分异简单的主要因素,排除C。海拔高度较其他山体低,自然带谱简单,由于降水量少,且降水垂直变化不大,导致该山体形成以荒漠为主简单的垂直分异,A对。 【答案】3.B 4.A
(2021·福建漳州市一模)下图为北半球某山地南、北坡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图中线段分别代表南、北坡自然一带的分布海拔)。每年3—5月该山地都会迎来登山客的流量峰值。据此完成5~6题。
5.该山地( )
A.南坡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缺失甲带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C.南坡乙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分布较低 D.北坡自然带少和海拔高度小有关系 6.每年3—5月适宜攀登该山,其原因主要是( ) A.季风转向期,风雪较少 B.太阳高度大,气温较高 C.冰雪消融多,线路安全 D.白天时段长,用时充足
【解析】第5题,根据该山地的海拔高度和山地的基带可判断该山地为珠穆朗玛峰,山地垂直自然带的界线是相对稳定的,不会随季节变化而移动,A错误;甲带是山地针阔混交林带,珠峰北坡缺失甲带是因为北坡位于青藏高原,受海拔高度的影响,B错误;乙是高山冰雪带,珠峰南坡是迎风坡,降水较多,因而分布比北坡低,C正确;北坡自然带少是因为北坡基带海拔高,相对高度小,D错误。第6题,攀登珠峰的最大困难在于珠峰气象条件复杂多变,珠峰6月份开始受西南季风影响进入雨季,3-5月份正是雨季来临之前的时间,风力较小,降水少,多晴天,最适宜攀登,A正确;峰顶常年低温,气温并不是考虑的主要因素,B错误;冰雪消融会增加攀登的风险,C错误;此时不是白天最长的时段,D错误。故选A。 【答案】5.C 6.A
(2021·福建省连城一模)武夷山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区内森林植被茂密,植物种类繁多,保存着大量完整无损、多种多样的林带,自然带垂直分布明显。近几十年来,武夷山大量天然林被破坏,当地林业局启动了造林复绿工程。下图示意武夷山垂直自然带分布。据此完成7~8题。
7.甲处地带性植被可能为( ) A.积雪冰川 B.高寒荒漠 C.山地草甸 D.高寒灌丛 8.与武夷山基带相同海拔高度和坡向的天然林相比,人工林( ) A.土壤温度高 B.林冠成层性强 C.土壤湿度大 D.生长速度缓慢 【解析】第7题,由题可知,该地为武夷山,纬度较低,山体海拔与青藏地区相比较低,垂直落差较小,甲处山顶温度较高,无冰川和高寒植被分布,ABD错误。根据垂直自然带的分布,武夷山临近海洋,降水较多,甲处在苔藓矮曲林之上,最可能为山地草甸,C正确。故选C。第8题,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充足,基带多人工经济林,以茶叶、水果或用材林生产为主,与天然林相比,人工林树种单一,林冠成层性差,种植密度较小,生长速度快,地表光照较充足,土壤湿度小,土壤温度高,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答案】7.C 8.A
(2021·重庆质检)在一些较封闭的河谷中,从山坡到谷底依次呈现由乔木到灌木再到草甸的递变规律,这种现象被称为倒置的垂直地带性。下图示意金沙江(28°15′N)河谷两岸的植被垂直分布。据此完成9~10题。
9 金沙江河谷西坡雪线较高的原因是( ) A. 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 B.
位于阳坡,光热充足
C. 位于迎风坡,降水较多 D. 位于阴坡,热量较低 10. 图中③区域的自然带是( )
A. 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 高山荒漠草原带 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 寒温带针叶林带
【解析】第9题,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金沙江地区水汽主要来自西南季风,河谷东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雪线低;西坡为背风坡,焚风效应明显,降水少,雪线高,A正确,C错误;东坡和西坡光照条件相差不大,雪线主要受降水影响,B、D错误。故选A。第10题,读图可知,③自然带以上为高山灌丛草甸带,以下为暖温带半干旱灌丛及半湿润针叶林带;根据山地自然带的变化规律和材料信息判断,③自然带位于暖温带自然带之上且水分条件较好,因此最可能为寒温带针叶林带。故选D。 【答案】9. A 10. D
(2021·山东省三月大联考)某地理科研团队在我国某山地进行垂直自然带考察,沿途发现该山东坡垂直自然带在温带荒漠草原带(灰钙土带)的基础上共发育了五个垂直带层,其组成结构如表所示。据此完成11~13题。 自然带层 海拔(m) 带层内土地类型(地表植被) 侵蚀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草原) 侵蚀中山中性灰褐土(云衫、苔藓林) 侵蚀中山中性灰褐土(云衫、油松及阔叶林) 剥蚀中山灰褐土(落叶阔叶林) 低山灰钙土(荒漠草原) 冲积砂砾戈壁、洪积砾石戈壁 砾石河谷 亚高山草甸、草原带 3100—3556 云杉林带 针阔叶混交林带 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草原带 2600—3100 2000—2600 1800—2000 <1800 11.该山最可能是( )
A.武当山 B.武夷山 C.天山 D.贺兰山
12.推测该科研团队沿途考察过程中物种丰富度最高地区的海拔在( ) A.1600m附近 B.2000m附近 C.2600m附近 D.3100m附近 13.该科研团队对该山五个垂直自然带考察后得知( )
A.形成山麓基带的基础是热量 B.纬度决定垂直带谱数量 C.中性灰褐土物理风化最明显 D.影响森林分布的是降水
【解析】第11题,该山基带是温带荒漠草原带,位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区,武当山、武夷山位于湿润区,A、B错误;天山海拔较高,应有高山冰雪带,而该山地无高山冰雪带,C错误;贺兰山位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上,呈南北走向,东坡降水较多,山腰有森林发育,山麓有河流堆积地貌,未发育高山冰雪带,D正确。第12题,气候条件是影响物种丰富度的重要因素,主要考虑热量和降水。由上题可知,该山为我国贺兰山,低海拔地区气候干旱,水分较少,不适宜多数物种生存;高海拔地区气温低,也不适宜多数物种生存。东坡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海拔2000m附近的中海拔区域受地形抬升作用影响,降水较多,蒸发较少,湿润程度较高,形成森林,物种丰富度最高。故选B。第13题,该山地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受水分条件限制,山麓基带形成温带荒漠草原,A错误;纬度和海拔共同决定了山地的垂直带谱数量,B错误;低山灰钙土所在的荒漠草原地势起伏小、植被覆盖度低,物理风化作用最明显,C错误;在有降水的山腰地带形成森林,因此影响森林分布的因素是降水,D正确。
【答案】11.D 12.B 13.D
14.(2021· 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开学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泰加林原是指西西伯利亚带有沼泽化的森林。泰加林的分布从大陆的东海岸一直到西海岸,形成壮观的茫茫林海,几乎跨了半个地球。
材料二:乌拉尔工业区是俄罗斯典型的资源型重型工业区,重工业约占乌拉尔地区工业
产值的80%,其中仅冶金、机械两部门约占全区工业总产值一半。位于南乌拉尔山东坡的马格尼托哥尔斯克是俄罗斯最大的“钢城”。
材料三:区域图。
(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大部分地区比东欧平原降水少的原因?
(2)写出图中森林地区的自然带类型及其分布体现的地带性分异规律。说出导致泰加林在陆地上基本连续分布的影响因素。
(3)西西伯利亚平原年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小,但其北部为森林南部为草原,简析产生南北部地理景观差异的原因。
【解析】第(1)题,影响降水的因素有大气环流、洋流、地形、海陆位置等方面分析。据图可知,该区域位于60°N附近,受西风带影响,西风从大西洋带来水汽,西西伯利亚平原位于乌拉尔山脉的东侧,即西风带背风坡,水汽受乌拉尔山脉的阻挡,降水少,东欧平原位于西侧,为迎风坡,降水多;且与东欧平原相比,西西伯利亚距西侧的大西洋较远,到达的水汽较少,因此降水少。第(2)题,据纬度位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森林地区的自然带为亚寒带针叶林带,其分布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或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亚寒带针叶林带分布的地区纬度高,气温低,降水较少,沿海和内陆的水热条件差异较小,因此得以形成大致东西延伸带状连续分布的自然带。第(3)题,西西伯利亚平原年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小,但其北部为森林南部为草原,影响因素应从蒸发角度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读图可知,西西伯利亚平原由南到北跨纬度较大,与北部相比,南部所处的纬度位置相对较低,太阳辐射强,蒸发量相对较大,所以,南部较干,形成草原,北部为森林。
【答案】(1)该地位于60°N附近,受西风带影响,西风从大西洋带来水汽,与东欧平原相比,西西伯利亚距水汽源地远,所以降水相对少。(可答水汽来源于大西洋或答东欧平原较西西伯利亚平原距海较近均可)西西伯利亚平原位于乌拉尔山脉的东侧,位于背风坡,水汽受乌拉尔山脉的阻挡,所以降水少。
(2)亚寒带针叶林带;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气候;气温、降水、热量、海陆分布、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
(3)西西伯利亚平原由南到北跨纬度较大。
①与北部相比,南部所处的纬度位置相对较低,太阳辐射较强,蒸发量相对较大,相对较为干旱,形成了草原带。
②与南部相比,北部所处的纬度位置相对较低高,太阳辐射强弱,蒸发量相对较小,相对较为湿润,形成了苔原带、森林带。
(①或②均可,需表达清楚蒸发和水分状况)
15.(2021·湖北省龙泉中学、荆州中学、宜昌一中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的气温和降水一般随海拔升高而变化,从而影响自然带的多样性和分布。某山地自然保护区(118°05′~118°20′E,25°38′~25°43′N),主峰海拔1850米。保护区内年平均气温15.6℃~19.1℃,最冷月(1月)均温3.5℃~9.5℃,最热月(7月)均温23.0℃~27.5℃,年平均降水量1700mm~2000mm;山脉连绵不断,河谷剧烈下切,峡谷十分发育。下图为该山地自然保护区南坡植物属数量分布与海拔格局图。
(1)概括亚热带植物属数量的整体分布趋势并简析其形成原因。
(2)确定受人类干扰强度较大的植物属和海拔范围,并描述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3)分析海拔1700米以上,亚热带植物属数量少于温带植物属的原因。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亚热带植物属的数量从900米-1800米呈波动下降。根据材料“山地的气温和降水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自然带的多样性和分布”根据所学知识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亚热带植物对热量的需求较大,所以气温降低其数量下降;随着海拔的升高,山区面积减小,亚热带植物属在高海拔的竞争力较差,所以其数量减少。第(2)题,根据材料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亚热带植物属的数量逐渐降低,读图900-1100米之间的亚热带植物属数量随海拔升高而升高,表明该海拔范围内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海拔的升高,人类的干扰强度减弱。第(3)题,亚热带植物属对热量的需求量比温带植物属的大,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不利于亚热带植物属的生长,尤其冬季气温更低,不利于越冬;温带植物属对热量的需求比亚热带植物属少,较高海拔地区更适宜温带植物属的生长,冬季能够越冬,所以随着海拔的升高,亚热带植物属减少,温带植物属增多。
【答案】(1)趋势:随海拔升高而波动下降。原因:随海拔升高,气温逐渐降低,亚热带植物适应性较差,数量逐渐减少;随海拔升高,山地面积减少,植物生存空间减少,竞争力较差的亚热带植物数量减少。
(2)植物属:亚热带植物属。 海拔范围:1100米以下(900~1100米)。垂直分布特征:随海拔降低而升高(海拔越低,干扰越大)。
(3)海拔1700米以上,气温较低,难以满足亚热带植物的生长(亚热带植物生存困难);冬季气温较低,亚热带植物难以越冬(更适于温带植物越冬),温带植物适应性增强,温带植物属比重增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