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育资料】秋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5 孔乙己学习精品

来源:一二三四网
教育资源

5 孔乙己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阔绰(chuò) 羼水(chàn) 蘸(zhàn) ...

间或(jiàn) yíng(营)生 gé(格)局 .tuí(颓)唐 服biàn(辩)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D)

A.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辨的神气。 B.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藉纸张笔砚,一齐失踪。

C.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婉惜的样子。

D.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楚逸清不屑置辩,道:“那是,也不看看我是谁!” ....

B.他的故事我们早有耳闻,所以自我介绍时不用多说,大家自然就不言而喻了。 ....C.“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旧观念,在文化不发达的山区仍然根深蒂固。 ....D.武大靖2019平昌冬奥会男子500米短道速滑的冠军奖杯不是轻而易举得来的。 ....(解析:B.“不言而喻”是指不用说就明白了,形容道理很明显。这里用来形容熟知别人的故事不恰当。)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A.首批第一轮征集选拔的摄影发烧友,兴高采烈地登上湖南第一楼,抢先拍摄岳阳楼浩瀚的景象。

B.邵阳市新一轮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然存在产业项目不多、项目转化速度不快。

C.6月10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地纷纷开展了与此相关的宣传活动。 D.“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各国的支持、理解和认同,中国和这些国家之间的交流领域不断扩大。

(解析:A.语义重复,删去“首批”或“第一轮”;B.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等问题”;D.语序不当,“支持、理解和认同”应改为“理解、认同和支持”。)

5.课文中运用了不少省略号,化无声为有声。其作用分别有:表示话未说完,表示内容省略,表示说话时被人抢白,表示意思的跃进,表示话题转换等。下面句中省略号分别有什么作用?请填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表示话题转换)

(2)“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表示说话时被人抢白)

(3)“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表示意思的跃进) (4)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表示话未说完) 6.下列语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刻画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1)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肖像描写。写出了他尚有劳动能力但又不肯劳动、懒得出奇的特点,以及精神萎靡颓唐、生活穷困潦倒的现状。

(2)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 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动作描写。说明他穷困潦倒到极点,“摸”字表明了他悲惨的境地。

(3)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语言神态描写。说明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特点。 7.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B) ①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

②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③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④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⑤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A.④⑤③②① B.④③⑤②① C.③④⑤①② D.④③②⑤① 8.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C)

A.晓东对前来参加父亲寿宴的亲朋好友说:“非常感谢大家能抽空参加令尊的生日宴会。”

B.小明到同学家做客,离开时说:“今日光临寒舍,我很开心,感谢你盛情款待!” C.小欧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李奶奶,问道:“奶奶,您老身体真硬朗,今年高寿?” D.下楼时,小龙被别人踩了一脚,生气地说:“你走路不长眼呀,差点把我踩伤了!” (解析:A.“令尊”用于称呼别人的父亲;B.“寒舍”只能用于指自己的住处;D.语言不文明,语气生硬。)

9.下面两幅图是我们熟悉的名著中的插图,仔细观察两幅图,完成任务。

A B

(1)请从A、B两幅图画中任选一幅,将画面的内容描写出来,至少用上一个成语。(60字以内)

【示例一】A.几个小孩子举着手向孔乙己讨要茴香豆吃,一袭长衫的孔乙己惊慌失色,忙把碟子端起,向那几个孩子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

【示例二】B.武松一翻身骑在老虎身上,左手抓住老虎前额,右手握拳高高举起,使出全身力气打下去。不可一世的老虎被武松压在身下动弹不得。

(2)请任选画面中的一个人物,概括其性格特征。

【示例一】孔乙己:善良热心又迂腐可笑。【示例二】武松:武艺高强,胆大心细,嫉恶如仇。

02 课内精读

阅读从“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至文末,回答下面的问题。 10.概述这些语段的主要内容。

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主要记叙了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的事情。 11.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说说下面加点词语的含义。 (1)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 .

这里的“笑”是讥笑之意,孔乙己已经被人打成了残疾,掌柜还笑他,足见其冷漠。 (2)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摸”这里是慢慢取出的意思,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孔乙己的生活窘迫到了极点。 12.孔乙己好长时间没来酒店喝酒,人们是怎样想起他的?作者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中秋前两三天掌柜结账发现孔乙己欠十九个钱,人们才想起孔乙己。作者之所以这样安排,就是为了说明孔乙己丝毫没有社会地位,即使好久不见人们也不会想起他;十九个钱使掌柜想起了他,说明人们唯利是图。

13.“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写孔乙己的死用了“大约”“的确”两个词语,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大约”“的确”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大约”表示推测,因为“我”没有亲见孔乙己的死,也没听人们说;“的确”表示孔乙己必死无疑,因为从种种的迹象来看,孔乙己确实已经死了。

03 拓展阅读

(原创)

青云楼主 冯骥才

青云楼主,海河边一小文人的号。此君脸窄身薄,皮黄肉干,胳膊大腿又细又长,远瞧赛几根竹竿子上凉着的一张豆皮。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他能写能画,能刻图章,连托裱的事也行;可行家们说他——手糙了点儿。因故,天津卫的买卖没他写的匾,饭庄药铺的墙上不挂他的画。他于书画这行,是又在行里,又在行外。文人落到这步,那股子“怀才不遇”的滋味,是苦是酸,还是又苦又酸,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于是,青云楼这斋号就叫他想出来了。他自号青云楼主,还写了一副对子挂在迎面墙壁上:“人在青山里,心卧白云中。”他常常自言自语念这对子。每每念罢,闭目摇肩,真如隐士。再说他隔墙就是四季春大酒楼,整天鱼味肉味葱味酱味换着样儿往窗户里边飘。关上窗户?那管屁用,窗玻璃拦得住鱼鲜肉香,却拦不住灯红酒绿。一位邻居对他说:“你这青云楼干脆也改成饭馆算了。这青云楼三字听着还挺好听,一叫准响!”

这话当时差点叫他死过去。

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乾旋地转,运气有变。一天,有个好事的小子陈八,带来一位美国人拜访他。陈八说这老美喜欢中国的老东西,尤其是字画。青云楼主头一回与洋人会面,脑子发乱,手脚也忙,踩凳子挂画时,差点来个“人仰马翻”。那老美并没注意到他,只管去瞧墙上的画,每瞧一幅,就哇啦哇啦叫一嗓子,好赛洗屁股时叫水烫着了。然后,嘬起嘴啧啧赞赏一翻。最后老美中文一个字一个字对青云楼主说:“我、太、高、兴、了、谢、谢——我、太、高、兴、了、谢、谢——”他大概只学了这几个字,反反复复地说,一直到告辞而去。

青云楼主高兴得要疯。他这辈子,头次叫人这么崇拜。两个月后,他收到一封洋文写的信。他拿到《大公报》的报馆去找懂洋文的朱先生。朱先生一看就笑了,对他说:“你用嘛法子,把人家老美都折腾出神经病来了?他说他回国后天天眼睛里都是你写的字,晚上做梦也是你的字,还说他感到中国的艺术家绝对都是天才!”

青云楼主如上青云,身子发飘,一夜没睡,天亮时,忽来灵感,挥笔给那老美写了“宁静致远”四个大字,亲手裱成横批,送到邮局寄去。邮件里还附一张信纸,要求人家把字挂在墙上后,无论如何站在这字前面,照张照片寄来。他想,他要拿这照片给人看。给亲友看,给街坊邻居看,给那些小看他的人看,再给买卖家那几个大老板看,给报馆的编辑们看,最后在报上刊登出来。都看吧!你们不认我,人家老美认我!

他在青云楼中坐等三个月,直等到有点疑惑甚至有点泄气时,一封外皮上写着洋文的信终于寄来了。他忙撕开,抻出一封信,全是洋文,他不懂,里边并没照片。再看信封,照片竟卡在里边,他捏住照片抻出来一瞧,有点别扭,不大对劲儿,他再细瞧,竟傻了。那老美倒是站在他那字的前边儿照了相,可是字儿却挂倒了,全朝下了!

(选自《俗世奇人》)

14.仔细阅读选文,梳理文章内容。【梳理文章思路】 事件 发展 青云楼生 意惨淡 字画受到 洋人赏识 赠“老美” 字画,索 看到 “老美”的 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要照片 情感 又苦又酸 变化 高兴得 要疯 炫耀 自己 照片 傻了 15.作者为什么说“他于书画这行,是又在行里,又在行外”?【理解文章内容】

说他“在行里”,是因为青云楼主能写能画,能刻图章,连托裱的事也行;说他“在行外”是因为天津卫的买卖没他写的匾,饭庄药铺的墙上不挂他的画。

16.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赏析语句表达效果】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青云楼主受到洋人赏识后激动兴奋,难以抑制的心理感受。

17.“那老美倒是站在他那字的前边儿照了相,可是字儿却挂倒了,全朝下了”这一结果,前文中已做了铺垫,请把这个句子找出来。【前后照应】

他大概只学了这几个字,反反复复地说,一直到告辞而去。 18.请概括青云楼主的形象?【概括人物形象】【详见本课“学法点津”】

青云楼主是一个才艺平庸、造诣浅薄却自命清高、沽名钓誉、骨子里不无媚外因子的小文人。

04 写作创新

19.本文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孔乙己的外貌变化,以此来表现他生活状况的变化,使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文章中心突出明确。请你也运用对比的手法,写自己熟悉的某个人的外貌变化。

【课文片段在线】“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

【写法分析】选文运用对比手法,写了被打折腿前后的孔乙己的外貌,原来“青白脸色”,现在“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原来“穿的虽然是长衫”,现在“穿一件破夹袄”;原来“身材很高大”,现在“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通过这些对比,让我们看到孔乙己在被打折腿后,生活更加贫困、潦倒,从而更突显出封建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

科举制度对他的毒害和当时社会的无情、人们的麻木。采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外貌时,重在抓住某一点写现在,通过回忆插叙原来记忆中的印象。

【例文】明明是陪我跑步,自己却在偷懒,我不满地催促他,抓住了他的手,想拉着他跑。然而在肌肤相触的一刹那,我就像遭了雷击一样,怔住了。父亲的手是那样坚硬而粗糙,大茧清晰可见,掌纹深刻,无不体现着苍老的痕迹。很明显,这不是我记忆中那温柔厚实的大手。这双手曾经拉着我的手,在乡间土路和城市街道上尽情奔跑,而现在变成我拉这双手了。

分析人物形象

【典型例题】读第四自然段中对孔乙己的描写,分析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孔乙己是一个穷困潦倒、好逸恶劳、迂腐虚伪,经常遭受欺凌侮辱,死要面子的人。

【技法点睛】分析人物形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对人物的直接描写,包括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 (2)侧面描写。如《口技》中,观众的反应和道具的简单,这些侧面描写都表现了口技表演者技艺高超。

(3)人物所做的事情。如孔乙己把茴香豆分给孩子们吃,看出他是个善良、喜爱孩子的人。

(4)文中议论性的语句。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可知寿镜吾先生是个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习题链接】见“拓展阅读”T18。

教育资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