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新生入学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 (2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或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A )(2分) A、庇护bì 骸(hái)骨 枯涸(hé) B、哀号(hào) 水藻(zǎo) 应和(hè) ......C、匿(nì)笑 伫(zù)蓄 喑(yīn)哑 D、称(chèng)职 窸窣(sū) 狩(shǒu)猎 ......2.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2分) ( A )
A.嬉戏 点缀 踉踉跄跄 B、椭圆 缀学 昂首挺立 C.静谧 篡夺 更胜一畴 D、暄嚣 贪婪 惊慌失措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__________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__________,东一穗西一串__________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 A.、倚靠 稀落 伶仃 B.、倚靠 零落 伶俐 C、 依傍 零落 伶俐 D、 依傍 稀落 伶仃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2分) A、为了避免交通道路不拥挤,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B、这次比赛的获胜,将决定我们队能否进入决赛阶段。
C、针对“假羊肉”事件,全市公安机关进一步开展严打危害食品安全犯罪。 D、晚年的他,仍然经历充沛,充满创作激情,写出了许多优秀作品。
5、 结合语境,在下列文段中的横线处填写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平则门,拉大弓,过去就是朝天宫;朝天宫,写大字,过去就是白塔寺;白塔寺,挂红袍,过去就是马市桥;马市桥,跳三跳,过去就是帝王庙;帝王庙,绕葫芦,隔壁就是四牌楼。”年逾古稀的“老北京”常人春至今还记得儿时和伙伴们传唱的歌谣。这些歌谣中的建筑,________________。歌谣用“移步换景”的方法记录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体现了“老北京”的大智慧和独特的文化风俗。 ① 有一些则已经改头换面或被历史淹没 ②而“朝天官”已经在明朝天启年间烧毁 ③其中有一些是人们至今熟悉的
④如儿歌中的“平则门”是元代称谓,即今天的阜成门
A.、①③②④ B.、③①④② C.、③①②④ D、①③④② 6、 默写(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2)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 (5)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6)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泊秦淮》) (7)______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9)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过故人庄》) (10)___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7、名著阅读。(5分) 狗、公鸡和狐狸
狗与公鸡结交为朋友,他们一同赶路。到了晚上,公鸡一跃跳到树上,在树枝上栖息,狗就在下面树洞里过夜。 黎明到来时,公鸡像往常一样啼叫起来。有只狐狸听见鸡叫。想要吃鸡肉,便跑来站在树下,恭敬地请鸡下来。鸡( ),继续打鸣。狐狸说:“多么美的嗓音啊!太悦耳动听了,我真想拥抱你。快下来,让我们一起唱支小夜曲吧。”鸡( )回答说:“请你去叫醒树洞里的那个看门守夜的。只要他一开门,我就可以下来。”狐狸立刻就去叫门。狗突然跳了起来,把他咬住撕碎了。 (1)选用成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A、不加思索 B、 一本正经 C、信以为真 D、 无动于衷
(2)这故事说明的道理是:
二、现代文阅读 (35分) 阅读《心灵的平等》。完成第8——10题。(共15分)
心灵的平等 张鸣跃
①我的幼儿园刚建起,总共才收了7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孩子名叫岁娃,男孩,6岁,没爸爸了,他妈妈带着他进城打工,活儿是找到了,但找到的活儿不能带着孩子干,把孩子留在租来的房里又不放心,曾来问过我几次托儿的价钱,最后我起了同情心破例半价收下了他。
②岁娃和别的孩子明显地不一样,别的孩子娇贵伶俐,会乖会闹会撒娇,他像个小叫花子,洗不净的脏手脏脸,极不合群。才两天,我就觉得他是个大问题了,头也不抬,不和别的孩子坐一起,不和别的孩子玩,怎么哄都哄不动他,怎么逗也不行,一句话也不说。
③我灵机一动,就引导孩子们:小朋友都要从小有爱心,要关心别的小朋友,比如我们的小朋友岁娃,他家很穷,他的妈妈没钱给他买好衣服好吃的……我正说着,6个小机灵便抢着说话了:“阿姨我给他糖吃!”“阿姨我给他我的娃娃!”“阿姨我让我妈妈给他买好衣服!”“阿姨我没笑过他!”……我很感动,也为自己这种教育方法产生的效果感到得意;但再看一边坐着的岁娃时,我吓了一跳:他正抬起头来瞪我,我发现他一双大眼里也有别的孩子没有的东西,一股野气,甚至还有仇气,他紧咬嘴唇瞪着我,就像要打架时的那样子!我吓了一跳,过去问在他怎么了,不料他怪叫一声,推了我一把,扭头就跑出去了。我追出来,看见岁娃已到门口,犹豫着,勾头咬唇,随时要跑出去的样子。
④孩子们不敢再理他,都看着我。我做出笑脸,让岁娃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他一声不吭,坐在一边看天。我不敢再管他,就和孩子们玩在一起,不时对他笑一笑,思量着怎样才能让他入群,很发愁。
⑤玩了一会儿,一个女孩突然指着树上挂着的一串气球笑喊:“哇!谁能把那气球拿下来呀?”孩子们你看我我看你,都吐舌头摇头。树不大,树干不高,但这些城里小宝贝们根本就没爬过树,都不敢。我心里一动,就看着岁娃笑说:“谁能取下来,谁就是我们中间最勇敢的!”还特意把“我们”两个字拉长了音调。岁娃果然走过来了,大声说:“我能!”我笑说:“谢谢你!好孩子!”
2
⑥岁娃高兴极了,跑过去就爬,猴子似的,嗤溜嗤溜就上去了,将气球丢下来,嗤溜嗤溜就下来了。朝我昂着头,嘻嘻笑!我惊喜万分,亲他,夸他,别的孩子也又蹦又跳地喝彩,他手舞足蹈像个“孩子王”,孩子们都围了他,很快就玩在一起了。
⑦是我错了。我自以为是的“爱心”原来是一架倾斜的天平,从一开始就忽视了他们内心深处的需求。 ................8、 结合③④⑤段文字,概括“岁娃”和别的孩子在行为表现方面有哪些“明显地不一样”。(3分) 答:
9、结合全文内容,回答第⑦段中“自以为是的‘爱心’”和“内心深处的需求”各指什么。(4分) (1)“自以为是的‘爱心’”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2)“内心深处的需求”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 10、本文描写具体,情感真挚,请你以第⑥段为例,简要分析这个特点是如何体现的。(5分)
答: 答案:阅读《心灵的平等》。完成第18-20题。(共15分)
心灵的平等 张鸣跃
(二)(共12分)
8、答案要点:①有野气、仇气,②极不合群,③自尊心极强,④勇敢。
(评分标准:①②③点答对两点即得2分,言之有理即可,④关键词“勇敢”1分)
9、答案示例:(1)我认为以施舍者的心态面对贫穷与弱小是对他们的关爱。或“我当着岁娃的面向他施舍爱心,并为这种做法感到得意”。
(2)孩子们心里对心灵平等需要。或希望得以别人的尊重,保持自己的尊严。
(评分标准:前后各2分。(1)意思对即可。(2)有关键词“平等”“尊重”“尊严”等词即可) 10、答案示例:
第⑥段用比喻把岁娃比喻成猴子,用拟声词“嗤溜嗤溜”,形象地写出了岁娃爬树的动作灵活轻巧的特点,表达“我”对岁娃的欣赏喜爱之情。又运用了神态和动作描写“朝我昂着头,嘻嘻笑”“手舞足蹈像个‘孩子王’”,写出岁娃心灵需求得到满足尊重与满足时的快乐心情。 (评分标准:结合文章内容2分,分析人物情感2分,语言表达1分)
3
(三)阅读《爱如茉莉》,完成文后16—20题。(20分)
爱如茉莉
映子
那是一个飘浮着桔黄色光影的美丽黄昏,读过一本缠绵悱恻、荡气回肠的小说之后,我抬起酸胀的眼睛,不禁对着一旁修剪茉莉花枝的母亲出口说: “妈妈,你爱爸爸吗?” 妈妈先是一愣,继而微红了脸,嗔怪道:“死丫头,问些什么莫名其妙的问题!” 我见从妈妈口中诱不出什么秘密,便改变了问话的方式:“妈妈,那你说真爱像什么?” 妈妈寻思了一会儿,随手指着那株平淡无奇的茉莉,说:“就像茉莉吧。”
我差点儿笑出声来,但看到妈妈一本正经的眼神,赶忙把很是轻视的一句话“这也叫爱”咽了回去。 此后不久,在爸爸出差归来的一个晚上,妈妈得急病住进了医院。第二天早上,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本来我答应你爸爸今天包饺子给他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住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肚的。”
然而,爸爸没有吃我给他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他直奔到医院。此后,他每天都去医院。
一个清新的早晨。我按照爸爸特别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被跳入眼帘的情景惊住了:妈妈睡在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1)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和光泽里。 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2)他睡眼惺忪地抬起了头,轻轻放下妈妈的手,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到门边,把我拉了出去。
望着爸爸憔悴的脸和布满血丝的眼睛,我不禁心疼地问:“爸爸,你怎么不在陪床上睡?” 爸爸边打着哈欠边说:“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 爸爸去买早点,我悄悄溜进病房。把一大把茉莉花松松散散地插进空罐头瓶里,一股清香顿时弥漫开来。我开心地想:妈妈在这花香中欣欣然睁开眼该多有诗意啊,转念又笑自己简直是不可救药地“耍”浪漫。笑着回头,却触到妈妈一双清醒含笑的眼睛:“映儿,来帮我揉揉胳膊和腿。” “妈,你怎么了?”我好生奇怪。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么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却使我静静地流下泪来。泪眼朦胧中,那丛丛簇簇的茉莉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缕缕清香,袅袅娜娜地钻进我们的心中,萦萦而不去。
啊!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11、文章标题“爱如茉莉”,的含义是什么。(4分)
_______
12、文中(1)处划线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13、文中(2)处划线句子是对爸爸的动作描写,写出来“爸爸”(描写的作用)(4分)
14、文中(3)处是写妈妈说的话,请你根据文中的意思,想一想,“妈妈”此时此刻最有可能说的话是什
么?把它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如果说轰轰烈烈的人生是一种幸福,那么平平淡淡的生活更见人间的真情。只要你用心去观察,用心
去感悟,你会发现爱就在我们身边,对此你有什么感受?(4分)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三)《爱如茉莉》,16—20题。(10分)
11、平淡无奇的茉莉花代表着简单平淡但纯白洁净的爱情。正如平淡的生活是爱情的载体,平平淡淡才是真。(2分) 12、环境描写,(1分)渲染了一种安详,宁静的气氛,突出父母之间浓浓的爱。(1分) 13、动作描写,写出了父亲的小心翼和关爱母亲,突出父亲对母亲的爱。(2分) 14、范例:“你爸爸伏在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2分) 15、略(2分)
附加题(10分) (一)《两小儿辩日》(6分)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而日中远也 ( ) (2)及其日中如探汤 ( )(3)孰为汝多知乎( ) ....
2.两小儿能对这个复杂的自然现象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3分)
附加题(10分) (一)《两小儿辩日》(6分) 19.(1)正午 (2)热水 (3)你
21.表现了古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二)仿写句子。(4分)
金钱可以买来书籍,但买不来知识。
A.金钱可以 ; B.金钱可以 。
(二)仿写句子。(4分):金钱可以买来精致的钟表,但买不来宝贵的时间;金钱可以买来药品,
但买不来身体的健康;金钱可以买来有趣的玩具,但买不来快乐的童年;金钱可以买来神奇的化妆品,但买不来美丽的青春;金钱可以买来众多的书籍,但买不来丰富的知识;金钱可
5
以买来昂贵的钻戒,但买不来真正的爱情;金钱可以买来多样的礼品,但买不来真诚的友谊;金钱可以买来伪装的面具,但买不来伟大的人格……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1题 (12分)
妈妈的树
①春雨如丝,万物复苏,又是一个栽树的好时节。
②每到这个时候,我总会想起老家的那些树。老家的院子很大,正好适合栽树。每到春天,妈妈在劳作之余都会偷闲栽树,栽过榆钱树、桑树、桐树,还有好多我叫不出名字的树。我不知道妈妈到底栽过多少棵树,只知道妈妈对每一棵树都精心栽培,像呵护孩子似的呵护每一棵树。我们把这些树叫做妈妈的树。 ③离开老家多年,许多树都在记忆中渐渐淡去,唯有白杨树、香椿树和柿子树常常出现在我梦中,因为它们都是有故事的树。
④在我的记忆里,白杨树的叶子是我童年最好的玩具。过家家的时候,我们把叶子做成佳肴,用草茎把叶子串成项链。夏日寂寞的午后,白杨树银白色的树皮微微泛出淡青色的光圈。一阵风过,树叶唱起了轻柔的摇篮曲,让我安然入眠。秋天寂静的清晨,白杨树叶随风起舞,飘飘悠悠落了一地,脚踩上去发出“沙沙”的声音,我一圈一圈绕着树走,乐此不疲。
⑤弟弟最喜欢香椿树。香椿树长得很高,每年春天发芽的时候,采摘它就很费事,要爬得很高才够得着。而香椿树的树干又很光滑,爬树是一件很费力的事情。弟弟喜欢爬树,每到做饭的时候,不等妈妈采摘,他就小猴子似的哧溜哧溜上去了。这时,妈妈总要急急地从灶台边跑过来,站在树下大声叮嘱:“小心啊!可要踩实啦!”夜晚的饭桌上,在妈妈“不能上树啦”的絮絮叨叨中,我们快乐地吃着香椿炒鸡蛋,那滋味,太美啦!
⑥柿子树是我和弟弟都喜欢的一棵树。秋天来临的时候,满树金黄色的柿子挂在树上,黄灿灿的柿子在绿叶的掩映下是那样的美,一村的小孩都绕着我家院子咽口水。那场景,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简直就美得无与伦比。可是,有一年秋末,后邻的孩子为了摘我家的柿子,从院墙上摔了下去,送进了医院。那天晚上,妈妈 。第二天早上,柿子树倒在了院墙边,金黄的柿子滚落一地。 ⑦如今,妈妈老了,可妈妈依然栽树,家里的院子栽不下就往外栽。院子前的池塘边,院子后的斜坡上,村子边的小山上,都有妈妈的树的身影。妈妈在小山上栽的柿子树已经成林,每年秋天,那里就成了全村孩子的乐园。
⑧每次给妈妈打电话,妈妈总是爱和我们说她的树。我一边接着电话,一边望着窗外都市狭小的天空,眼前似乎出现了一片苍翠。在许多年前的春雨里,妈妈已经把她的树栽进了我们的心里。无论我们走了多久,走得多远,那些树,它们总在那里。
18、第③段中“唯有白杨树、香椿树和柿子树常常出现在我梦中,因为它们都是有故事的树”一句中的“故事” 有哪些?根据文意,分别用一句话概括。 (3分)
19.品味第⑥段“那场景,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简直就美得无与伦比”一句,请说说“美”的含义。(3分)
20.请在第⑥段横线上添加一段符合语境的细节描写。(可以从动作、心理、神态等方面写,50字左右)(3分)
6
21文章第⑧段写到了“春雨”,其作用是什么?(3分) 答案:
18.白杨树伴‘我’成长;弟弟爬香椿树采摘香椿芽;受大家喜爱的柿子树被砍了。
19.‘美’指满树柿子的美景,1分,也指‘我’看到‘一村的小孩都绕着我家院子咽口水’时的得意。2分 20.示例:(妈妈)紧锁眉头,在树下徘徊良久,憋出一句“砍树”,转身回到屋子,不顾我们姐弟俩的哭喊恳求,拎了一把斧子冲了出去。
21.照应开头,1分,表现了妈妈对我们的教育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2分
七年级答案 1、A;2、A; 3、D、4、略、5、5、(1)、D、B.(2) 聪明的人临危不乱,巧妙而轻易地击败敌人。6、言之有理即可。7.示例:第一句描绘了远处的山边横卧着一个寂静的小村庄,绿树掩映中零星的檐角翘起,其间正升起一缕袅袅的炊烟。第二句描绘了远处的高山云雾缭绕,与天相接的地方正静静地挺立着一株枝繁叶茂的青松。(2分,任选一句作答,意思对即可)
8.诗人向往恬静安闲的田园生活.也向往如颜回和陶渊明那样安于清贫的宁静生话。 (2分,能答出其中一是即可得满分)9、知 困 /然后 能 自 强 也;10、(1)甘美 (2)达到极点 。11、略。12、教学相长;13、(1)学习要能联系实际;(2)教(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锻炼、得到提升。13、谈判失败的原因是“我”没有在策划书上标上页码,对方怀疑我们的工作态度。14、插叙,交代了失败的原因,突出了做事要严谨认真的重要性。
15、老总让我反复排序的“良苦用心” 是让我亲身体验页码的重要性,从此养成认真细致的做事态度。16、“悠然”是悠闲、闲适的样子的意思。这里写出“我”自信、轻松的神态与心理。17、含义是:页码这样的细小之处,在做事时关注了,是一种认真仔细的表现,它往往也会对一件事的成败产生重大影响。
启示是:告诉我们做事要认真仔细,不要因为是小事,就随便或是忽略,小小的缺失往往导致大事的失败。
18.白杨树伴‘我’成长;弟弟爬香椿树采摘香椿芽;受大家喜爱的柿子树被砍了。
19.‘美’指满树柿子的美景,1分,也指‘我’看到‘一村的小孩都绕着我家院子咽口水’时的得意。2分 20.示例:(妈妈)紧锁眉头,在树下徘徊良久,憋出一句“砍树”,转身回到屋子,不顾我们姐弟俩的哭喊恳求,拎了一把斧子冲了出去。
21.照应开头,1分,表现了妈妈对我们的教育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2分 22、作文按中考标准评分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