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A版五年级下册《第13课 飞夺泸定桥》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一、基础知识达标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lú)________定桥 击(kuì)________
2. 解释下列词语。
水流(tuān)________急 千(jūn)________一发 ________想(wàng) 泥(nìng)________ 高山(jùn)________岭 (shà)________时 (1)关键 ________ (2)诡计 ________ (3)击溃 ________ (4)直泻 ________ (5)狼狈 ________
3. 解释下列成语。
(1)千钧一发 ________ (2)水流湍急 ________ (3)奋不顾身 ________ (4)浩浩荡荡 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二连担任突击队,二十二位英雄 拿着 冲锋枪、短枪, 背着 马刀, 带着 手榴弹 冒着 敌人密集的枪弹, 攀着 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 回答:
(1)在横线内填入恰当的动词,并写出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试卷第1页,总5页
(2)朗读这段话时应以怎样的语气?
(3)用上合适的动词,描写植树的场面。 接到植树任务后,同学们________ 三、课后能力提升。
阅读快车。
明星上的一粒微尘
那是在北京召开数学研究会的时候。
有一天,著名数学家华罗庚(gēng)收到了一位普通中学青年教师的来信。 信的大意是:我读了您写的《堆叠素数论》,觉得这本书写得真好,可是经过反复核(hé)算,发现有一个问题的计算错了,这好比在明星上蒙(méng)了一粒灰尘,希望你能更正。
华罗庚读完信,翻开书来看看,再一算,果然有错。他对那个青年教师赞不绝口:“真是太好了,他的意思完全正确,有着很高的才华!”
华罗庚在数学研究会上读了这封信,还把写信的青年人请来参加会议。这个青年人就是陈景润(rùn),后来他也成为了一位有名的数学家。 就这样,华罗庚从自己的错误中发现了一个难得的人才。 (1)找找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朋友。
著名﹣﹣ ________ 更正﹣﹣ 才华﹣﹣ ________ 正确﹣﹣
________ ________ 果然﹣﹣ ________ 赞不绝口﹣﹣ ________ (2)陈景润写信的时候,华罗庚是一位________,陈景润是一位________。这篇文章赞扬了华罗庚________的品质。
(3)上课时,如果你发现老师讲错了会怎么办?
试卷第2页,总5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语文A版五年级下册《第13课 飞夺泸定桥》小学语文-有答案-同步练习卷
一、基础知识达标 1. 【答案】
泸,湍,妄,峻,溃,钧,泞,霎 【考点】 看拼音写汉字 桥 【解析】 略 【解答】
泸定桥(lú) 水流湍急(tuān) 妄想(wàng) 高山峻岭(jùn) 击溃(kuì) 千钧一发(jūn) 泥泞(nìng) 霎时(shà) 2. 【答案】
指事物最关紧要的部位。,狡诈的计策。,打垮,打散。,垂直流下来。,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考点】 词语的分类 桥 【解析】 略 【解答】
(1)关键:指事物最关紧要的部位。 (2)诡计:狡诈的计策。 (3)击溃:打垮,打散。 (4)直泻:垂直流下来。
(5)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3. 【答案】
形容时间十分紧急。,水的流势非常急。,奋勇直前,不顾生命。,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考点】 词语的分类 桥 【解析】 略
试卷第3页,总5页
【解答】
(1)千钧一发:形容时间十分紧急。 (2)水流湍急:水的流势非常急。 (3)奋不顾身:奋勇直前,不顾生命。
(4)浩浩荡荡: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答案】
拿着 背着 带着 冒着 攀着;感受到英雄勇敢、不惜牺牲生命的顽强精神。 铿锵有力。
先把树坑挖好,再把小树苗放在坑里,最后埋上土浇上水。我们看到小树苗笔直地站在那里,心里美滋滋的。 【考点】 现代文阅读 桥 【解析】
语段选自《飞夺泸定桥》。课文主要记叙了红军战士为了夺取大渡河上的泸定桥而进行的惊心动魄的战斗,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学习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解答】
考查了按照课文内容填空以及对词语意思的理解。熟读原文内容可知,二十二位英雄拿着冲锋枪、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从所填动词“拿着”“背着”“带着”“冒着”“攀着”可以感受到英雄勇敢、不惜牺牲生命的顽强精神。
考查了朗读语气。因为本段主要表现了红军战士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所以读出铿锵有力的气势。
考查了学生写话的能力。要求用上合适的动词,用词准确,意思表达清楚。如:先把树坑挖好,再把小树苗放在坑里,最后埋上土浇上水。我们看到小树苗笔直地站在那里,心里美滋滋的。 三、课后能力提升。 【答案】
有名,改正,才干,准确,果真,赞叹不已
数学家,青年教师,华罗庚谦虚,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美德
不要在班级上用很得意的语调大声嚷嚷,最好找个机会,比如老师给时间大家思考问题的时候,上课时没有合适机会不行的话,留到下课私下提出也可以,我想老师会接受的。 【考点】 记叙文 桥 【解析】
考查了记叙文的阅读,短文写了短文主要写的是陈景瑞发现了华罗庚书中的一个错误,希望华罗庚改正,华罗庚在会上宣布了陈景润的来信并希望他参加会议的事。体现了华罗庚谦虚,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美德。 【解答】
试卷第4页,总5页
考查了写近义词,注意理解词语的意思,“著名”闻名,近义词“有名”;“更正”改正,近义词“改正”;“才华”才能,近义词“才干”;“正确”对的,近义词“准确”;“果然”和想的一致,近义词“果真”;“赞不绝口”不停地称赞,近义词“赞叹不已”。
考查了课文的中心,先读懂课文,再思考作者的目的,短文写了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收到了一位普通中学青年教师的来信。陈景瑞发现了华罗庚书中的一个错误,希望华罗庚改正,华罗庚在会上宣布了陈景润的来信并希望他参加会议的事,从华罗庚接受陈景润的意见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谦虚的人,也是一个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人。 考查了想象说话,注意思考上课时,如果你发现老师讲错了会怎么办,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来分析。
试卷第5页,总5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