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六年级语文教案

来源:一二三四网
第三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是以“科学家”为主题编排的。《知识改变了我》是著名科学家陈章良讲述的自己的成长故事。《科学家阿基米德》讲述了他勤于思考,为科学不惜献出生命的感人故事;在一个个故事里,一位位大科学家那种热爱科学,勤于钻研,勇去求真的科学精神令人备受感动,深受启发,为配合主题,“能说会写”安排了以“我敬仰的科学家”为主题的科学家的故事交流会,编排了“假如我是科学家”的想象作文。“语文七色光”安排了一些基础知识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科学精神。 设计思路: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具体叙事中感悟任务精神品质,引起学生对科学家的关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与品质的熏陶。注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5.知识改变了我

目标: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3个生字。

能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对知识的执著,对科学的热爱,学习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用具体事例,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执着追求的精神品质。

重、难点:朗读课文,从具体事件中体会科学精神,学习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具:搜集有关科学的名言警句。 教法:朗读法。 学法:自主探究。 流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学生汇报有关“知识”的名言警句,请学生谈自己对知识的重要性的体会,再板书“改变了我”。进入课文的学习。

三、初读课文:围绕三个问题进行阅读思考。

1.从陈章良童年时的经历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感受? 2.陈章良学成后取得了哪些成就,从这些成就中你感受到什么? 3.从陈章良的介绍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思考以上问题,并讨论和交流,汇报时结合文中的重要语句,教师相机训练朗读。 启发学生思考:1.你从科学家陈章良的身上看到了他们的那些品质? 2.作者为什么说“知识改变了我”是怎么理解的?

4.领悟写法:些生命科学时,先写了什么,接下来又是怎样写的?

5.鱼肚思考总结:读了这篇课文,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获得的最大启发式什么?你打算怎样对待眼前的学习? 第二课时 积累内化: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写下自己阅读课文后的感受。 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注意多音字“厦”,注意强调书写习惯的培养。 2.自选词句。

3.选词填空:

(1)人类渴望健康,更长寿,但又被很多疾病所( )。 (2)如果不是他们的付出,我可能就没有机会( )这个广阔的世界,更没有机会( )科学的美好与神奇。 4.实践活动:

让学生复述陈章良的故事和自己所了解的生命科学研究情况。 板书:

出生:入不敷出

知识改变了我 5、6岁,9岁上学,1978上大学 事业卓有成绩

小时候艰苦,到美国后

“我”感谢我的家人为“我”的付出

6.科学家阿基米德

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5个生字,写11个生字。 能力目标:体会作者具体描述事件,表现人物特点的。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对科学的热爱。 重点:体会阿基米德热爱科学的精神。 难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法:读中感悟 学法:自主探究。 教具:资料、图片 流程:

一、导入新课:由学生搜集的关于阿基米德的资料入手,教师总结,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强调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边读边把课文中的生词画出来,读。 3.通读全文后,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阿基米德的几件事。 三、深入精读:以学生自己朗读为主。

1.了解阿基米德爱动脑筋的特点。2.了解阿基米德热爱科学的特点。 3.回归全文,再读全文,说说从科学家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 第二课时

一、积累内化:

写一下自己的阅读感受。 二、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 2.写近义词:

反射( ) 奇怪( ) 平静( ) 专心( ) 发觉( ) 三、实践活动:

1.把阿基米德遇害时的情景变成课本剧演一演。

2.搜集其他科学家的故事,为本单元后面的交流做准备。 板书:

爱动脑筋想问题 科学家阿基米德

用镜子反射原理打败敌人

被侵略军杀害了

快乐读书屋三:

从杂货店走出来的数学家

目标: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2个生字,主动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能力:理解课文容

情感:激励学生从小刻苦学习,执着追求。

重、难点:体会华罗庚刻苦、勤奋、顽强的学习精神。 教法:读中感悟

教具:凑集的华罗庚资料 流程:

一、读题质疑,导入新课,汇报资料。 二、初步感知、了解大意。 三、自主阅读,体会。

1.读课文介绍华罗庚的部分,读了这部分你知道了什么?

2.读喜爱算数,顽强学习的部分,写了华罗庚的几件事?默读,并画出感受最深的地方。 3.华罗庚的人生经历,使你认识到了什么? 四、积累内化:

1.根据华罗庚的故事写一篇读后感。 2.自渎课文中的相关文章。 五、迁移练习: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六、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科学家的成长故事,谈谈感受。 板书设计:

中学时代“孙子定理”

华罗庚 在上海被夜校老师训斥 自学成材

失学回家,坚持自学成为数学家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儿

目标: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力:认识8个生字,主动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情感:感受生活中的爱因斯坦平易近人、谦和慈祥、虚心好学的品质。 重、难点:感受生活中的爱因斯坦平易近人、谦和慈祥、虚心好学的品质。 教法:读中感悟,自读自悟。学法:自主探究。 教具:资料 流程:

一、 谈话引入,读读交流

自由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爱因斯坦的一件什么事?

二、自读体会:

1.生活中的爱因斯坦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找出课文中描写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交往时的语言、外贸、神情的句子,体会到了什么? 三、总结课文:引导学生交流,从生活中的爱因斯坦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发? 四、积累内化:认识课文中的8个生字,自选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五、实践活动:

课外搜集一些爱因斯坦在科学研究发明和生活中的故事和鱼肚有关科学家的书籍。 板书:

相撞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儿 相遇 伟大 相邀 执着追求 夸小孩儿 能说会写: 我敬仰的科学家 目标:

知识:讲述自己了解的某位科学家的故事。 能力:训练讲述、交流的能力。

情感:受到科学家优秀品质的熏陶和感染。

重点:理解感悟科学家故事中蕴含的精神与品质。 难点: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讲述。 教法:交流、谈话

教具:搜集古今中外的科学家的故事。 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交际主题。

可选择一个科学家的一则有趣的小故事引入话题,导入新课,然后总结:没有科学家的发明,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现在的美好生活。 二、提供方式,组织交流过程。 1.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 2.选出小组内参加全班交流的人选。

3.交流讨论:科学家共同的品质和精神是什么?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 三、课外拓展:分小组,合作办一张《我敬仰的科学家》小报。

假如我是科学家

目标:

知识:激发学生想象,打开思路,激活思维i,丰富习作素材。 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情感:唤起学生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唤起学生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难点:做到有条理地叙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法:指导习作法 学法:自主探究。 教具:范文、实物投影。 课时安排:3课时 流程:

一、激发兴趣,引导阅读

二、组织讨论,揭示规律

1.课堂讨论:你度过的这类文章中,哪些人或事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

2.归纳小结:在组织学生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小结。 (1)根据自己的愿望选择自己理想中的人物来写。

(2)想象要打看合理,假设要有理有据,情节要具体生动。 3.相互交流,自主选才

(1)自由交流自己的选材和构思。

(2)引导学生求异思维,构思、选才要新、奇、特。 4.独立构思完成初稿。(40分钟) 5.指导修改,完善习作。

(1)四人小组互批互改,评语交流。 (2)说出自己修改的过程和理由。 6.交流欣赏,激发成就感

(1)优秀的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师生进行示范性评析。 (2)分四人小组互评互赏。 (3)小组推荐佳作。

(4)将优秀的习作变成册,班内传阅。 板书:

假如我是科学家

想象大胆合理 假设有理有据 选择自己理想中的人或事 情节具体生动

语文七色光三

目标:

知识:辨析字音和形近字,体会关联词语在准确表达上的作用。 能力:积累别送有关热爱科学、知识,尊重科学的名人名言。 情感:进一步感悟科学精神,激发对科学的热爱。

重、难点:关联词语的运用,积累有关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名人名言。 教具:凑集的名人名言。 教法:练习法 流程:

第一课时(练习,日积月累) 一、练:

1.完成练习(1)、(2)。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让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走进“语文七色光”。 首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练习(1)、(2)。教师巡视。 总结错误较多的题目,分析原因。 (2)纠错、订正。

a.指名汇报答案,师生共同判断、订正。

(3)巩固:反复读易读错的词语并分析错误原因。 (4)拓展:学生自己也试着出几个这样的题同桌互考。

2.完成练习(3)

a.读原句,体会关联词的用法。 b.说句子,用上加点的词。

c.写句子,请把自己想到的最满意的句子,再在横线上。 二日积月累: 1.反复朗读。 2.交流体会。 3.背诵。

4.拓展: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名人名言交流。 第二课时(知识窗,窗外事) 一、“知识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短文“尤里卡”。 2.与同桌交流阅读感受。 二、“窗外事”

1.交流有关科学精神的资料。

2.结合具体事例,写自己对科学精神的认识、体会、感受。 3.交流:

那位同学把自己写好的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注意听。可以补充,也可以提出不同的观点。 4.教师总结: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精神。

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祖国统一”为主题,选编的4篇课文以细腻,饱含深情的文字表达了中华儿女对祖国母亲的眷恋。除四篇课文外,教材还安排了一些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能说会写”安排了两项内容。“语文七色光”在“日积月累”中编入了读背有关家国的名言和学唱歌曲;“知识窗”介绍了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设计了搜集整理有关台湾资料的活动。 设计概念:

1.指导朗读,读出滋味,在读中受到感染,从字里行间感受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 2.引导体会和感悟,悟出深情,感悟作者是怎样用真情文字表达深沉的思想感情。 3.抓好阅读积累:

让学生运用课文的阅读方法阅读其他与祖国统一相关的文章,深化对单元主题的理解。

7.明珠回归

目标: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详略有叙的方法。

情感:了解香港回归的历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重点:在阅读中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民族深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难点:学习作者详略有效的表达方法。 教具:图片资料。

教法:读中感悟。学法:自主探究。 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从资料入手,请介绍自己就课前搜集的资料,教师战士课件,由观看、欣赏转入课文教学。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课文读熟,读流利。 2.勾画出课文中的生词。

3.通读全文后,找出文中详写回归仪式的几个庄严时刻。 三、深入精读:

1.引导学生重读课文中详细描写五个庄严时刻 2.诵读10~11自然段,体会香港回归的时刻。 3.引导学生理解句子,体会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四、回归全文: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并填表。 时间 月 日 6 30 时 23 事件 分 30 你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积累内化:

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2.在课文空白处写下自己阅读课文的感受。 二、迁移练习: 1.认识写字.

2.课后思考题要求根据课文内容填写,并体会所填词语的意思。 三、实践活动:

课外搜集有关香港的文字、图片资料,了解香港,并于同学交流。 板书:

7.明珠回归(香港) 沧桑的历史:

一国两制”的构想 主权交接仪式:

明天更美好教学反思:

8.淸炒小螺蛳

目标: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学做方法。

情感:读懂译文内容,体会文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在读中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学习作者巧妙地使用关联词语。 难点:文章既紧凑又能抒发情怀的写作方法。 教具:搜集资料 教法:读中感悟 第一课时 流程:

一、组织教学。

二、激趣导入,奠基情感

学生说自己最喜爱的菜肴,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三、诵读课文,潜心会文。 1.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2)把课文中的词语画下来。

(3)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用简短的话语概括出来,并理清文章脉络。 2.品读词句,触摸情感。

(1)默读课文,在心灵被触动的地方读几遍,并写下自己感受和体会。 (2)集体交流,分享感受。

(3)带着感受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 四、出文抒情 倾吐移情 五、揣摩语言,学习写法。

在学生充分感悟的基础上,紧扣课后习题2组织学生讨论,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第二课时 一、积累内华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指导生字读音和书写。 “炒、奢、馋、侄”是巧舌音。 “姜”是后鼻音。 “津”是前鼻音。 2.比一比,组词语。

湾——弯 暮——墓 遗——遣 裕——俗 3.找出课文中的四字词语并抄写下来。 三、实践活动

推荐阅读《梅花魂》、《一面五星红旗》等文章。 板书: 淸炒小螺蛳 寄情于物:

期盼——观赏、扫墓

记忆模糊 回味无穷(对比) 鲜美无比 津津有味

伴父独酌 猜谜语(插叙) 魂牵梦萦——大陆、故乡

快乐读书屋四:

诗二首

目标: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诗,认识生字。 能力:理解诗的内容,想象是的意境。 情感:体会诗歌中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朗读、背诵这两首诗。

难点:体会诗中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相关资料、课件。 教法:读中理解感悟。

流程:

一、读熟诗句 1.读准字音。

2.把诗句度通顺、读流利。 二、读懂诗意:

1.学生可对照诗后注是,结合课文查找的资料,理解两首诗的意思。 2.把不明的地方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 三、体会诗情。

读诗句,向画面,悟感情。 四、朗读抒情。

五、把握阅读,让学生从课外书中搜集台湾诗人的其他诗歌。 六、实践活动

模仿《乡愁》试着写一两首诗。

两岸民众亲如一家

目标: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读懂课文内容,感受两岸同胞间的亲情。 情感:体会两岸民众渴盼统一的热望。 重、难点:体会台湾同胞的亲情和友爱。 教具:图片、资料。 教法:读中感悟。 流程:

一、组合教学

二、自由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把课文读流利。 2.自由朗读,感受台湾同胞的热情与关切。 3.重点词句品味与理解。

(1)“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更加浓厚”。怎样理解这句话?

(2)“亲不亲,一家人。……共同的未来。”从这四个“共同”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积累内化

抄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实践活动

阅读介绍两岸关系方面的文章。 板书:

两岸民众亲如一家: 让人感动的事 台湾民众的好奇 海峡情深 亲情隔不断

能说会写:我所了解的澳门

目标:

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重、难点:能有条理的讲述。

教具:图片 教法:讨论法 流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阅读课文有关文字,明确文字要求。 1.向课外延伸,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独自整理搜集的资料。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说话时要注意以下要求: 1.说普通话,发音准确。

2.要有中心,表达出盼望祖国统一的感情。 3.要注意倾听。 四、总结

你想对澳门的同胞说些什么?

给台湾小朋友写信

目标:

知识:同过书信,进一步巩固书信格式 能力:提高语文的表达能力

情感:乐于习作,能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生活。 重、难点:指导小朋友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教具:一封给台湾小朋友的信。 教法:个别指导。 课时:3节。 流程:

一、导入习作,激发兴趣。

1.回顾本单元的主题,向台湾小朋友表达一下你的心情。 2.板书课题,想一想:你想写哪些内容。 二、拓宽思路,指导选材

回顾课文内容,你想对台湾人民说什么? 三、明确要求,提示写法。 1.读习作提纲,互相讨论。 2.明确要求。 3.弄清注意问题。 4.师生一起总结。

四、动手写信,表达心声。 1.学生动笔写信。 2.写真实的事。

3.说真心的话,搭动别人。 五、指导评议,互改互评。 1.交流评改要求。

2.出示例文,评出优缺点。 3.同桌互议。 4.独自修改。 六、抄写作文。

语文七色光四

目标:

知识:读准字音,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了解与台湾相关的资料。 能力:积累以“爱国”为主题的语言材料。 情感:准确拥词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重、难点:

1.体会如何准确拥词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培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课时:2课时。 教具:课件、图片 教法:练习法。 流程: 一、练

1.划掉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练习时要求学生以认准字音,注意区别普通话和方言。 2.“按课文填标点符号,并想一想理由” 教师适当补充一些练习。

3.体会如何用词语表达真情实感。 二、日积月累

1.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名言,仔细体会每句话的含义。 2.学生联系实际,交流体会,背诵并默写下来。 3.交流爱国的其他名言警句 三、知识窗

1.学生读短文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事件。 2.交流与台湾相关的历史资料与图片。 四、大家一起来:

学生对搜集的资料分类整理成册在班内展出。

第五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渴望自由”为主题,编排了主体课文《飞吧!你飞吧》,诗人两篇《在自由和力量中飞翔》和《无题》“快乐读书屋”中的两篇课文又从不同角度让我们感受到自由的可贵和争取自由的勇气和决心。本单元课文的特点表现在:一是体裁丰富,有小说、有诗歌、有散文、有戏剧;二是意蕴深远,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对自由的深切渴望。此外,教材还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安排了“能说会写”、“语文七色光”等内容,让学生在对本组课文的深入阅读中感受自由,在畅所欲言中追寻自由,在奇思妙想中书写自由。 设计思路:

要充分体现教材的特点和编写意图。将课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阅读、口语交际、习作和综合性学习等语文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1.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继续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2.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留心课文的内容对人物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的描写。 3.将“能说会写”“语文七色光”有机整合起来。

9.飞吧,你飞吧!

目标: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一个生字,写9个生字。

能力: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小萝卜头在监狱的痛苦生活。 情感:体会革命者对自由和解放的渴望与向往。

重、难点:抓住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和“空笔”,体会革命者对解放对自由的渴望与向往。 教具:有关小萝卜头的课件。 教法:读中感悟。 流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激情导入新课,播放课件。

三、了解股市背景,汇报收集的资料。 四、初读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熟读流利。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 五、精读体验细节:

1.先阅读课文,说说自己的深刻印象。

2.仔细默读细写,想想从细节中能体会到什么。

3.小组交流,最后班级交流,教师在交流中相机引导理解。 4.指导朗读。

六、诵读拓展升华。 第二课时

一、积累内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一只长着光亮的翠绿翅膀的小虫”一段。 二、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 (2)书写生字

2.造句:若有所思。 3.抄写课文第9自然段。 三、实践活动:

同学讲一讲有关小萝卜头的故事。 板书:

飞吧,你飞吧: 踮起脚

发现并捉住一只小飞虫。 放飞小飞虫,飞吧,你飞吧! 解放了,我们也坐飞机回去。 渴望自由。

10.诗二首

目标: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体会诗文中所表达的诗人的理想和情感。 情感:教育学生树立人生的理想。

重、难点:朗读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课件

教法:资助探究、品读。 流程:

一、组织教学

二、激情导入,板书课题 三、诵读课文,把握节奏。 1.把全诗读通顺。 2.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3.品读诗句,体会诗情

引导学生抓住诗中关键诗句,玩味体会。 四、再读诗歌、抒发豪情。

让学生用自己的朗诵,把诗人的情感充分地表达出来。 五、拓展诵读,升华情感 六、迁移练习

七、仿写练笔,试着仿照课文的写法,写几句诗,表达自己的理想。

无题

目标:

知识: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理想信念。

情感:让学生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知道什么是一个革命者的尊严。 重、难点:

1.读懂诗句,理解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教具:课件、图片。 教法:读中感悟。 流程:

一、组织教学

二、1.简介本诗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的生平,揭示课题。 2.初读诗歌,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诗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三、激累内化 1.背诵诗歌

2.找来《革命烈士诗抄》中其他的诗歌读一读,交流体会。 四、识字写字

1.认识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 2.认识自形。 五、指导书写。

六、练习:书写生字,背诵诗歌。

快乐读书屋五

鸟音

目标: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8个生字。 能力:读懂课文内容,理解爷爷话语的含义。

情感: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重点:体会爷爷与“我”的对话,感悟爷爷话语的内涵。 难点:同上。 教具:课件。 教法:合作交流 流程:

一、组织教学

二、从默读课文入手,然后放手让学生释疑,师生共同梳理。 三、学生自读,尝试解决问题。 四、组织交流:

1.在自读的基础上以小组形势交流。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交流。 五、回读全文:

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语言。 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重点句: “它不为求得人们……自由地活着”

七、升华:作者仅仅是为了给我们讲述这样一个故事吗?你从故事中获得了哪些感受和启发?

八、回扣课题:课文为什么以“鸟音”为主题?

引导学生体会,要学会倾听自然的声音,倾听生命对自由的渴望与呼唤。 九、迁移练习:

1.认识课文的8个生字。

2.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摘录在本子上。 板书: 鸟音:

笼中之鸟:哭诉、忧愁、向往自然 林间之鸟:清脆、甜美、自由自在

奴隶英雄

目标:

知识: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从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情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奴隶制社会的黑暗和奴隶起义反抗的必然性,感受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 教具:图片。 教法:朗读法。 流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教师先板书课题,解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画出不解的地方。 2.检查自读情况,提出问题。 四、自由讨论,解决问题 五、再读课文,感情自由 六、组织表演、升华情感

七、积累内化 1.比赛表演课本剧

2.把自己学完此课后的认识和感想写在笔记上。 3.汇报自己搜集的课外资料。 八、迁移练习。

1.认读课中生字,摘抄文中的精彩对白。 板书: 奴隶英雄: 斯巴达克出场 空手打死狮子 向奴隶发出号召

奴隶们夺到武器,杀了出去。 为人的权利而战。

能说会写: 讲争取自由的故事

目标:

知识:通过搜集整理故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 能力: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和汇报交流能力。

情感:感受自由的珍贵和人们为争取自由而斗争的勇气与决心。 重、难点:培养热爱文学的情感,深刻感悟自由的可贵。 教具:课件。 教法:汇报交流。 流程: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来举行一场将故事比赛,讲一讲人们为争取自由而斗争的故事。 二、选择故事,个人准备

1.现在先请同学们自己把读到的或者在电视、电影里看到的故事 试着讲一讲。 2.学生自由练习。 三、组内练讲:

请同学四人为一组,轮流讲自己准备的故事。 四、班级讲故事比赛。 1.推荐参赛选手,评委。 2.讨论制定评分标准。 3.讲故事比赛。 4.评奖、总结:

(1)根据评委的评分,评出一、二、三等奖。

(2)教师从“争取自由”的主题及学生的讲解、点评,倾听等方面做简单总结。

写一篇童话

课时:3课时 目标:

知识:展开联想和想象,想象动物们为了自由而发生的故事。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重、难点:想象与现实紧密相连,紧扣“自由”主旨,完整生动的记叙故事的经过。 教具:动物图片,课件。 教法:探究、想象。 流程:

一、组织教学

二、激发兴趣,导入习作: 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导入。 三、放飞思维,构思故事

播放课件,出示动物图片,想象一下,动物王国的这些朋友会告诉你怎样的故事呢? 四、小组交流,畅所欲言。

1.练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讲述故事的过程,注意具体生动。 2.指名讲述。教师适时指导,重点强调人物对话的情境。 五、动笔习作,教师指导 讨论应该注意什么。

六、典型引路,自主修改。

1.习作大致完成后先自我修改,再小组交流。 2.利用实物展台,展示典型习作。 3.教师和学生边读边改,以激励为主。 4.小组推荐习作上展台展示。 七、总结。 板书: 写一篇童话 要求:

1.展开联想和想象 2.想象与现实紧密联系 3.叙事完整

语文七色光五

目标:

知识:读准字音,认识生字。 能力:辨析形近字,积累词语。 情感:感受奴隶起义的壮举。

重点:学习打比方,背诵景点古诗。 难点:背诵景点古诗。 教具:课件、图片 教法:练习法 流程:

一、组织教学 二、练:

1.给加点的字注音:特别强调词“翅、蝉、颤、娱”的读法。 自由练读,知名度,学生评议并正音。 2.选字填空

(1)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字意辨析字形,识记字形。 (2)扩展补充练习课件出示。

3.按课文内容填空:

(1)先请学生动笔填写。

(2)学生朗读句子,体会句子运用的表达方法。 (3)想一想,说一说自己在阅读中见到类似句子。 (4)补充练习,课件出示。 三、日积月累 1.练习朗读。

2.根据古诗下面的词语注释尝试说说诗意。 感受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知识窗 1.自由读短文。

2.交流课外搜集的资料,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 五、开心一刻

采用“读读、说说、讲讲”的方式进行。 1.读读幽默故事。

2.说说幽默在哪里和自己的感受。 3.讲解自己度过的幽默故事。 六、总结:汇报这节课的收获。

第六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祖国山河”为主题,编排了主体课文《黄河之水天上来》和《古诗三首》。“快乐读书屋”中选编了《黄山云海》和《五岳之首》两篇课文,“能说会写”板块紧扣主题,情感上一脉相承,畅言谈感受,倾笔诉真情,从读到谈感受,再到写真情,构成了吸纳、内化、倾吐的学习过程。 设计思路:

1. 教学本单元,要紧紧抓住“祖国山河”这一主题,既心有全局——整体性,又要注意单元各部分内部间的关联和在达成目标中的侧重,特别要关注“主体课文”、“快乐读书屋”、“能说会写”、“语文七色光”间的协同作用。在主体课文教学中注意为后面内容的教学做好知识、方法、情感的铺垫和准备。如阅读写景类文章的方法,谈感受的方法。做读书笔记的方法等。

11.黄河之水天山来

目标:

知识:通过朗读和品味,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力:学习摘抄这种读书笔记的方法,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情感: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重、难点:

1.读通课文,从文中形象、优美的语言中体会黄河磅礴的气势和作者的感受。 2.学习品读和摘抄课文优美的词句,段落,并积累下来。 教具:课文挂图、课件。 教法:读中感悟 流程: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课:

让学生交流课前手机到的关于黄河的图片资料和诗歌,从感性上认识黄河,顺势揭题。

三、初读、读通课文 1.自主学习,读通课文:

人能够学舌根自由练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交流难读的生字和多音字。 2.小组帮学,理解生词。 3.再读课文,梳理脉络:

(1)整体感知,全班交流,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默读课文,理出课文脉络,与同学合作完成表格。 4.精读课文,体会感受 (1)确定作者的写作重点

(2)围绕课后第1题,细读课文。 (3)梳理成果,填写表格。 5.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和方式精读课文,强化感受,体会黄河的磅礴气势,感受祖国河山带给人们的美感和启示。 2.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第2课时 一、积累内化

(1)归类积累词语 如:描写天气的: 描写黄河的: 描写山峦的:

连词成段,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看谁选用的词语最多,最恰当。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迁移练习

1.认读生字:注意“舷、挞、峦、哺”难读的字音。 2.练写生字:注意“眺、魄”等笔画。

三、仿照课文描写黄河的写法,写一个片断。 四、时间活动:

搜集关于黄河的诗歌、资料,背一背,记一记。 板书:

黄河之水天上来:

刘家峡:兰州段、刘家峡

飞机上:忽明忽暗、纵横奔驰、长风一拂

12.古诗三首

目标:

知识:借助注视和插图等感知三首古诗的大意。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三首古诗。 能力:想象诗歌描绘的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景色。 情感:体会诗人的情感。

重、难点:借助注释知道三首古诗的大意,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具:课件。

教法:读中感悟,自学法 第一课时 流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生自学:

1.指导学生制订自学提纲,确定自学形式。

2.回顾总结学古诗的一些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学。 3.教师巡视做适当指导。 三、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

1.初读先感知:先整体阅读古诗,初步感知诗歌表现得画面情景。 2.朗读晓诗韵:

(1)利用注释、字典和同学帮学等方法读准生字、多音字和古诗中一些生僻的字。 (2)在读准的基础上通过出声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感,达到上口入身。

(3)研读诗意:通过看注释提示,插图等联系学过的古诗和知道的成语推想把握古诗大意。 (4)美读感悟诗意:在把握大意的基础上,想象古诗的情境,体会表达的情感。 (5)品读抓诗意:完成课后第二题。 第二课时

一、全班交流:让学生们竞赛作答。 竞赛题目:可由教师课前准备好。 竞赛办法:由每个小组选派一名学生作为打分评委,根据得分评出古诗学习优胜组合古诗学习能手若干名。 二、识字写字

1.认读生字:注意多音字“由、鲁”发音。 2.练写6个生字。 三、迁移练习:

选择其中的一首古诗,结合插图,展开合理的想象,改成一篇写景的文章。

快乐读书屋六 黄山云海

目标:

1.能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体会黄山云海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祖国的情感。 2.用摘抄的方法积累,内化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3.认识6个生字和多音字“攒”

重、难点: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体会黄山云海神奇和作者的感受。 教具:黄山云好的图片和音像资料。 教法:欣赏法。 流程:

一、通读课文,摘抄名句。

1.让学生读课文,反复练读,通过学生互测等形式促使读通课文。

2.精心默读,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自己认为好的词句,段落和不能理解的地方。 二、精读名句,交流体会:

1.学生标记出的词句、段落展开教学。

2.体会词句体现出来的黄山云雾的特点和作者的感受。 3.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形象。

朗读体会: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以语气的轻重缓急来体现云雾的变幻不定。

想象体会:让几名朗读好的同学倾情朗读,其他学生闭目现象,把文字变成画面。 画画体会:画出云海的“风平浪静”“气冲霄汉”。

推敲词句体会:去掉原句中的“四个时而”可以吗,为什么? 拓展体会:让学生谈谈自己所见的云雾。

3.积累内化:摘抄自己认为好的名词佳句,积累下来。 4.识记生字

三、作业:自读课文。

五岳之首——泰山

目标:

1. 读通课文,东课文中了解、体会泰山的雄伟壮丽和独特的文化景观。 2. 认识10个生字。

重、难点:联系上厦门理解课文中引用的名句、谚语的意思。 教具:相关资料及音像制品。 教法:品读、欣赏。 流程:

一、通读课文,标记课文。

1.自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达到读通课文。 2.理解名句、游览景点。 3.摘抄名句,积累内化。

摘抄自己认为好的词句,段落,背一背,积累下来。 4.识字生字。 5.语文实践:

搜集整理关于泰山的诗篇名作,图片等资料。

能说会写: 谈印象说感受

目标:

1.假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优美诗文的情感,培养学生因美丽景色和优美诗文等美好事物所产生的美感。

2.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进行心理体验,获得感受和体会。并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重、难点:培养学生因美丽景色和优美诗文等美好事物所产生的美感,通过阅读获得心理体验和感受。

教具:挂图、资料 教法:讨论、交流 流程:

一、 激情导课,引入话题

通过播放歌颂祖国河山的音像制品,让学生听音也谈感受,观画面谈感受,使学生在描述祖国壮丽河山的音乐和画面中放松身心,增强印象,生发感受。 二、 明确要求,指导方法

1.自读文字说明,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2.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谈印象,说感受。 3.小组学习,全班交流。

(1)小组交流,先自主学习,选出自己认为印象深刻的句段诗文,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谈感受,在小组中交流,最后评选出最精彩的,推荐参与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

摘抄

目标:按照要求联系摘抄,掌握一定的摘抄方法,养成习惯。 重、难点:养成摘抄的好习惯。

教法:写作交流 教具:小黑板 流程:

一、激发摘抄兴趣。

讲述名人勤于读书,善于摘抄的故事,激发学生在阅读中摘抄的兴趣。 二、练习摘抄方法

阅读课文,学习摘抄的方法,联系摘抄 (1)有选择,有目标的摘抄 (2)摘抄在一个专门的笔记下。 (3)通过圈点等符号标记好的词句。

(4)简要地写出摘抄的词句的好处和自己的体会。 三、交流摘抄体会,相互借鉴和促进。 四、养成摘抄的习惯。

黄山云海

目标:

1.能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体会黄山云海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祖国的情感。 2.用摘抄的方法积累,内化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3.认识6个生字和多音字“攒”

重、难点: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体会黄山云海神奇和作者的感受。 教具:黄山云好的图片和音像资料。 教法:欣赏法。 流程:

一、通读课文,摘抄名句。

1.让学生读课文,反复练读,通过学生互测等形式促使读通课文。

2.精心默读,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自己认为好的词句,段落和不能理解的地方。 二、精读名句,交流体会:

1.学生标记出的词句、段落展开教学。

2.体会词句体现出来的黄山云雾的特点和作者的感受。 3.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形象。

朗读体会: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以语气的轻重缓急来体现云雾的变幻不定。

想象体会:让几名朗读好的同学倾情朗读,其他学生闭目现象,把文字变成画面。 画画体会:画出云海的“风平浪静”“气冲霄汉”。

推敲词句体会:去掉原句中的“四个时而”可以吗,为什么? 拓展体会:让学生谈谈自己所见的云雾。

3.积累内化:摘抄自己认为好的名词佳句,积累下来。 4.识记生字

三、作业:自读课文。

语文七色光六

目标:

1.在词句训练中,抓特点,找规律,培养语感。

2.积累关于描写祖国山川的词语,养成摘抄的好习惯。 3.了解上水诗人王维,积累短文中的诗句。

4.用学生喜欢和擅长的方式开展“赞美祖国河山”的主题活动。 教法:练习法

流程:

一、迁移练习。

1.“读词语,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先让学生按照题目要求独立完成,订正校对,通过反复朗读巩固读音。 (2)把意思相近的词语用线连起来。

学生按照题目要求独立完成,谈自己的理由和方法。

(3)“仿照句子”让学生多读几遍例句,体会意思,看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3.知识窗

自己阅读短文,了解诗人王维及其山水田园诗的风格特点。也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所知道的王维及王维的诗,结合具体的诗句理解田园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 4.“赞美祖国山河”主题活动。

指导学生采取以下步骤组织,参与这次主题活动。 (1)明确活动主题 (2)活动筹备

(3)举办展示活动:分朗诵、写诗、唱歌。 (4)活动总结: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

第七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社会公德”为主题,编排了《钓鱼的启示》、《野菊》两篇主题课文,“快乐读书屋”中选编了《最富有的时刻》《悠悠的小河》两篇课文,这几篇文章文质兼美,给人以教益和启示,是培养学生趋善美,追求真善美,遵守社会公德的好文章。“能说会写”和“语文七色光”栏目秉承单元主题,让学生在讨论交流,评论和习作中更进一步认识社会公德,反思、明理、笃行。 设计思路:

教学中要掌握做事的梗概,抓住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激发学生喜欢、崇敬、向往等感受,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处理好与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13.钓鱼的启示

目标:

1. 概括课文的故事梗概,抓住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体会钓鱼的启示。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主动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重、难点:课后1.2题 教法:朗读、交流 教具:课件 第一课时 流程:

一、 组织教学 先板书“钓鱼”,让学生谈谈所经历过的或者耳闻目睹的关于钓鱼的趣闻故事;再板书“启示”,顺势质疑:课文讲了关于钓鱼的意见什么事,又会有什么启示呢? 二、读通课文,梳脉络,抓梗概

1.自由轻声读课文,难读处多读几遍。

2.根据课题的提示,把课文划分为“钓鱼”和“启示”两部分。

3.概括课文梗概,用自己的话简要的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精度课文,品细节,抓言行

默读课文,标记出自己感兴趣或者印象深的场景,细节,通过多种方法体会这些地方。 (1)朗读体会:在反复朗读中,揣摩情感,读出更多的东西。

(2)句式对比:通过删减、甑、缓、吊灯方法来体会课文原句遣词造句的准确,既是一种理解课文的方法,又是一种学习写作的方法。 四、 联系生活,悟哲理,修品格 围绕课后1.2题进行教学

1. 课后1题,先组织学生围绕课文进行讨论,在拓展来谈。

2. 课后2题,要抓住带点的关键词,让学生谈自己的体会和理解,教师做适当的补充和引导。

五、问题拓展

父亲要“我”把到手的大鲈鱼放掉,态度那么坚决,是不爱“我”吗?她做的对不对? 第2课时 积累内化:

一、自选词语,由学生独立完成:简单说说自己选择的理由。

二、片段仿写,仿写一个人物言行片段或叙事文中的景色描写片段。 三、迁移联系

1.认读生字:唠、姥、澄(多音字)

2.指导书写13个生字:注意生字“皎、绪、纽、扶”和形近字的区别。 较、胶、绞、狡、饺、皎、跤 ( )( )者 比( ) ( )猾 水( ) ( )洁 ( )水 ( )刑 摔( ) 决 决 抉

( )择 ( )定 口( ) 扭 纽 忸

枢( ) ( )打 ( )捏 13.钓鱼的启示 钓鱼的启示:

起因:我和父亲钓鱼 经过:面对抉择

结果:获得勇气和力量 难忘经历,永生启迪

14.野菊

目标:

1. 抓住课文中描写人物动作、声音、神态的词句体会人物的特点,能过被人物的美好品质所感染。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3. 主动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重、难点:课后1.2题 教法:读中感悟 教具:课件 流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 揭题导课,激发阅读兴趣

三、 围绕课后1题,整体感知抓情节

1.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时通过哪几件事写野菊热情为“我”服务的,围绕“捶腿解围”,“缝补裤子”,“追退茶钱”这几件事。

2. 整体感知:野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四、 围绕课后2题,重点体会抓细节。

默读课文,把文中描写野菊的动作、声音、神态的词句画出来。、 五、 问题拓展

课文多次写到“野菊”“如菊花香查”“菊花簇拥的小屋”“菊花丛”等,这些与课题和作者表达的情感又关系吗?

六、 抓描写方法,放些片断

学习课文抓住人物动作、声音、神态的词句,仿写一个片断。 第二课时

一、 积累内化

1. 自选词语,由学生独立完成。 2. 简单说说自己选择的理由。

3. 可以连词成段,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看谁选用的词语最多最恰当。 一、 迁移练习

1. 认读生子,注意校对“鳃”的发音,不要读成“思”。 2. 知道书写11个生字。

重点知道:“撞”字中“重”的四横的长短变化和笔顺。 注意“兜”的笔顺 撞:共11笔 兜:共11笔。 3. 实践活动:

课外搜集有关遵守或者违背“社会公德”的事例。 板书: 14.野菊

“我” 野菊

四肢无力 “卖茶哩!” 躺在石凳上 双手捧茶 掏出一元钱 一分不许多

(感谢、激动) (热心、诚信)

快乐读书屋七 最富有的时刻

目标:

1. 读通课文,能够联系课文和生活阅历理解“做事光明磊落,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和课题的意思,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2. 认识4个生字。

重、难点:理解“做事光明磊落,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和课题的意思。 教法:自学、指导 教具:课件 流程:

一、 组织教学

二、按照本单元学习写人叙事类文章的方法组织自主学习 1.抓情节:自由练读,读通课文

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抓细节: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默读课文,标记出课文中描写人物动作、对话、神态、心理活动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品质特点。

3.抓启示:抓住课题和“做事光明磊落,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等关键词句,结合生活中的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事例谈谈启示。 三、总结:学生总结全文。

幽幽的小河

目标:

1. 读通课文,抓住文中描学人物动作,神态等词句,体会人物和品质特点,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2. 认识4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

重、难点:抓住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等词句体会人物的形象和品质特点。 教法:读中感悟 教具:课件 流程:

一、 组织教学

二、读通课文,认识生字。

1.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拼音和语境认识生字。 2.把握梗概,复述情节。

整体感知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样的事,写了一个什么样的人;课文讲述的故事一波三折,可以让学生复述情节,进一步熟悉课文。 3. 紧扣细节,体会人物

运用本单元学习写人叙述类文章的方法,品读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神态、声音的词句,体会人物的特点和品质,相互交流。 4. 联系生活、畅谈体会 5. 总结:学生汇报收获。

能说会写: 从一点一滴做起

目标:

1. 进一步深入单元主题,提高学生对遵守社会公德的认识,并形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

2. 通过交流和谈感受,提建议,使学生能够思考遵守社会公德方面的做法。 重、难点:交流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遵守社会公德的认识,并形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习惯。 教具:挂图、音像资料。 教法:交流、讨论 流程:

一、 激情导课,引入话题 二、明确要求,指导方法

1.自读文学说明,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2.先引导学生谈谈对社会公德的认识,可以结合本单元的课文来谈。 3.小组学习,全班交流

(1)先在小组内交流

(2)推荐生动典型的发言在全班交流。 (3)评选“最深感动奖”和“最有创意奖”。 三、小结:学生汇报这节课的收获。 板书:

从一点一滴做起 要求:

1. 谈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和现象 2. 谈感受 3. 提建议

评说社会公德

目标:

1. 按照要求完成习作,把事情写具体,写出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和希望。 2. 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有感触、有启示、有符合道德标准的正确看法。 重、难点:把记叙的事情写具体,并对事情有自己的单发和美好的希望。 课时:3课时 教具:课件 教法:讨论法 流程:

一、 激发习作兴趣

讲述名人勤于读书,善于摘抄的故事,激发学生在阅读中摘抄的兴趣。 二、习作前指导。 1.明确习作要求 2.讨论写法:

(1)选择什么样的事来写——重在典型。 (2)怎样来写这件事——重在具体。

知道学生联系本单元课文的写法,说说怎样把一件事情写具体,使学生对抓场面、抓细节、抓严兴等把事情写具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 (2)是怎样来写看法和希望——重在启示。 引导学生通过将心比心,角色换位,想的更远一些,站得更高一些等方法深入思考,得启示,获感触。 三、学生习作 四、习作讲评

可以采取学生自评,同桌互评,小组推荐,全班点评等形式进行讲评。 五、修改誊抄作文。 板书:

评说社会公德 写法:

一、 选材——重在典型 二、怎样写——重在具体

三、写看法,希望——重在启示。

语文七色光七

目标:

1. 在词句训练中,抓特点,找规律,培养语感

2. 积累关于美德的名言,养成摘抄的好习惯。

3. 对社会公德有正确的认识,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模范遵守 4.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重、难点:见目标1.2 教具:课件 教法:练习法 流程:

一、 组织教学 二、迁移练习: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1)先让学生按照题目要求独立完成,订正校对。 (2)学生根据本单元学过的生字设计组题 (3)互相测评。

2.比较每组句子中两句话的表达效果。 (1)学生反复品读

(2)结合课文内容,自读自悟,体会课文原句的准确、形象和表达意思完整。 3.回顾课文,完成练习

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完成这道题目。 二、日积月累:

自主阅读课文,了解社会公德的基本知识和内容。 三、知识窗

侧名言的教学可先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交流对名言的理解和体会,最后熟读成诵。 一、 窗外事

指导学生采取以下步骤组织,参与这次语文实践活动。 二、 小结:汇报这节课的收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