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六年级上教案

来源:一二三四网


教学目标优化的策略研究案例

课题 2—1 贴春联 课时 2 总节数 1.正确流利地朗读对子歌,争取背诵下来。 教学目标 2.初步了解对联中对仗的特点。 3.感受对子歌中的情趣。 内容 生僻词的意思。 教学重点 解析 牛女:牛郎、织女二星。 河,银河。 参商:二星名。《左传•昭元年》载,传说高辛氏有二子,长阏伯,季实沉。兄弟不睦,日寻戈矛。帝迁阏于商丘,主辰;迁沉于大夏,主参,使之永不相遇。 斗:北斗七星。 戍旅:守边塞的兵卒。 内容 教学疑难点 对子歌中的古代情趣。 《对子歌二首》选自《中国蒙学精选赏析》中的“声律启蒙”,内容都解析 与大自然息息相关,风霜雨雪、春夏秋冬、莺歌燕舞、绿竹苍松„„情境极其优美,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同时语言精炼,读起来朗朗上口,利于学生了解对子,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 引入课外资源 作家作品介绍:《对子歌二首》选自《中国蒙学精选赏析》 同课异构 教学过程 自我反思及修改

构建策略之一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设计方案一 对联是汉语家园的一种特有的文学样式。学习对对联的基础是古代蒙学的对子歌,我们上学期已经接触了《对子歌》,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二首。 二、利用多种方式熟读课文 1.范读课文。注意其中的字音。2.学生自由练读。3.指生朗读并正音。4.齐读课文。做到正确。5.上下联对比接读。(男女生或小组间) 三、学习对子歌(一) 1.利用工具书结合书下注释用自己的话还原古文。2.注释 牛女:牛郎、织女二星。 河,银河。 参商:二星名。《左传•昭元年》载,传说高辛氏有二子,长阏伯,季实沉。兄弟不睦,日寻戈矛。帝迁阏于商丘,主辰;迁沉于大夏,主参,使之永不相遇。 斗:北斗七星。 戍旅:守边塞的兵卒。 3.交流互补。 四、当堂积累1.齐读,齐背。2.同桌互相考:我出上联你对下联。 五、留作业1.熟读课文。2.抄写《对子歌》(其一)并背诵下来。3.预习《对子歌》(其二)。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内容 1.指生背诵《对子歌》(其一),检查作业完成情况。2.提问《对子歌》(其一)中的个别对联。 二、继续学习《对子歌》(二) 1.齐读课文.2.用自己的语言还原《对子歌》(其二),边默读边标记。3.小组交流学习所得。 三、教师点拨 四、总结全文1.你喜欢哪几句?为什么?2.做课后题 五、留作业1.抄写《对子歌》(其二)并背诵。2.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对子歌 牛女二星河左右 参商两曜斗西东 对仗工整 )同课异构 自我反思及修改

构建策略之二 ( 一、导入新课 设计方案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言: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已经学习过《对子歌》了。谁还记得对联有什么特点呢?2.师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 1.老师慢一点示范朗读课文,为学生订正字音。2.齐读两遍课文,做到正确、流利。 三、研读课文 1.默读《对子歌》思考哪些读懂了,还有哪些没有读懂。圈圈画画。2.小组交流学习体会。+3.汇报交流。 四、老师点拨 五、留作业1.生字。2抄写《对子歌》并背诵下来。.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对子歌》 ⒈指生背诵课文,检查作业。⒉教师随机出上联,请学生轮流对出下联。 二、赏析对联,发现规律 1.课文中对联的字数不同,有一字联二字联,三字联,还有多字联。你喜欢哪几副对联?为什么? 2.学生沉思后汇报。3.教师点拨:对仗工整,有的化用经典的诗词或典故。 三、做课后题 1.拓展与运用:填空后指导对联中一般下联的最后一个字用“平声字”。 2.欣赏积累中的两副对联:感受前一副回文联的妙处。第二副是写“长白山”的。可以让学生猜一猜。增强对家乡景观的热爱。 四、学写对联 1.请你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试着写写属于自己的对联。2.可以小组为单位合作,也可以自己创作。3.教师也参与其中。4.汇报交流。5.鼓励优秀的同学将自己写的对联工整地写在黑板上。 五、布置作业1.收集古今名联,准备召开一次“名联赏析”的主题学习活动。2.做一份手抄报。3.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对子歌 对仗工整 化用经典的诗词或典故 学写对联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