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备人:单汉如 2011、6、19
Ⅰ、学习目的:
1、掌握区域的概念、区域的主要特征。
2、记住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记住乡村区域和城镇区域的特点及其变化。 3、记住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特点。
Ⅱ、学习重点和难点:
1、区域的主要特征
2、区域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及其变化特点
Ⅲ、课前预习
1、区域的主要特征: , , , 。
2、区域的空间结构是指: 。 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主要有: , , , , 。 3、乡村地域一般面积较 ,呈 状,以 生产活动为主。 城镇地域一般面积较 ,呈 状,以 生产活动为主。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 和 ;城镇地域的发展会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持久的 作用。
4、区域是汇集 等产业,由 相结合的 综合体。
5、区域产业结构是指 。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有: 、 、 、 等。 6、一般而言,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区域、或传统农业区域, 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工业化推进过程中的区域, 产业的比重较小(且不断变 ), 产业的比重较大(且不断变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 产业的比重较大。
Ⅳ、课堂导学
导 学 板 块 板块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活动1: 阅读课本第2页课文,归纳: 1、区域的概念。 2、区域的主要特征。 活动2:判读课本第2—3页的四幅景观图,说出四地自然特征。 地 点 景观特点(气候 、地形、土壤、水文、植被等) 热带沙漠 热带雨林 热带草原 高山地区 学习笔记与心得 导 学 板 块 板块二:区域空间结构 活动3:阅读课本第4页课文,归纳: 1、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 2、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3、填表: 区 域 乡村区域 城镇区域 项目 农业 交通运输线路 城市和工业 形状 结论 面积 空间分布形式 主要生产活动类型 学习笔记与心得 城市群和工业群 活动4:完成课本第4—5页活动。 活动5:阅读课本第5页 “阅读”。完成: 1、区域空间结构是由 、 、 共同组成。 2、外围空间是相对于 而言的,它的 、 、 等,都会受到 、 的制约。 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空间结构会 。 板块三:区域产业结构 活动6:阅读课本第6—7页,归纳: 1、什么是产业结构? 2、三大产业的划分。 3、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 4、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有什么差异? 5、随着区域的发展,一般情况下,区域的产业结构会出现怎样的变化? 活动7:完成课本第7页的“活动”1、2、3题。 Ⅴ、课题巩固:
1.下列关于区域主要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区域都具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C.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相关的地区
读下图,回答2—3题。
2.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划分为三 大自然区的主要依据是( )
A. 气候、地貌 B.地貌、植被
C. 植被、土壤 D.土壤、气候
3.A区与C区的大致界线是( )
A.800mm年等降水量线 B.400mm年等降水量线 C.昆仑山一阿尔金山一线 D.3 000m等高线
4.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 ) ①冬小麦与春小麦主要产区的分界 线 ②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分
布的界线 ③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与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的界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关于区域空间分布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①农业表现为面状 ②交通运输线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
③城市和工业表现为岛状 ④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点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大产业的就业构成。读下图,回答6-7题。
6.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7.四个地区中工业化程度最低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我国某省三类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图,完成8~9题。
8.该省可能是( C )
A.辽宁省 B.江苏省 C.台湾省 D.云南省
9.从该省的产业结构变化来看( A ) A.区域经济已达到较高的水平
B.第二产业的产值不断下降
C.农业产值一路下滑
D.产业比重波动太大,对经济发展不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