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9年江苏高考文言文解析和翻译

来源:一二三四网


2019年江苏高考文言文评析和试译

江苏省如皋中学 陈春

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临川汤先生传

邹迪光

先生名显祖,字义仍,别号若士。豫章之临川人。生而颖异不群。体玉立,眉目朗秀。见者啧啧曰:“汤氏宁馨儿。”五岁能属对。试之即应,又试之又应,立课数对无难色。十三岁,就督学公试,补邑弟子员。每试必雄其曹偶。庚午举于乡,年犹弱冠耳。见者益复.啧啧曰:“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蹀躞康庄也者。”

丁丑会试,江陵公①属其私人啖以巍甲而不应。曰:“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公虽一老孝廉乎,而名益鹊起,海内之人益以得望见汤先生为幸。至癸未举进士,而江陵物故矣。诸所为附薰炙者,骎且澌没矣。公乃自叹曰:“假令予以依附起,不以依附败乎?”而时相蒲州、苏州两公,其子皆中进士,皆公同门友也。意欲要之入幕,酬以馆选,而公.率不应,亦如其所以拒江陵时者。

以乐留都山川,乞得南太常博士。至则闭门距跃,绝不怀半刺津上。掷书万卷,作蠹.鱼其中。每至丙夜,声琅琅不辍。家人笑之:“老博士何以书为?”曰:“吾读吾书,不问

1

博士与不博士也。”寻以博士转南祠部郎。部虽无所事事,而公奉职毖慎,谓两政府进私人而塞言者路,抗疏论之,谪粤之徐闻尉。居久之,转遂昌令。又以矿税事多所蹠戾②,计偕之日,便向吏部堂告归。虽主爵留之,典选留之,御史大夫留之,而公浩然长往,神武之冠竟不可挽矣。

居家,中丞惠文,郡国守令以下,干旄往往充斥巷左,而多不延接。即有时事,非公愤不及齿颊。人劝之请托,曰:“吾不能以面皮口舌博钱刀,为所不知后人计。”指床上书示之:“有此不贫矣。”公于书无所不读,而尤攻《文选》一书,到掩卷而诵,不讹只字。于诗若文无所不比拟,而尤精西京六朝青莲少陵氏。公又以其绪余为传奇,若《紫箫》、《还魂》诸剧,实驾元人而上。每谱一曲,令小史当歌,而自为之和,声振寥廓。识者谓神仙中人云。

公与予约游具区灵岩虎丘诸山川,而不能办三月粮,逡巡中辍。然不自言贫,人亦不尽知公贫。公非自信其心者耶?予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选自《汤显祖诗文集》附录,有删节)

[注]①江陵公:指时相张居正,其为江陵人。②蹠戾:乖舛,谬误。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每试必雄其曹偶 .

雄:称雄

B.酬以馆选 .

酬:应酬

2

C.以乐留都山川 .

乐:喜爱

D.为所不知后人计 .

计:考虑

解析:选项为B。考点为“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酬”的意思应为“酬报”“报答”, 清朝毛宗岗对关羽的赞誉为“拼将一死酬知己,致令千秋仰义名”,是称赞关羽华容道上放走曹操,违反立下的军令状,以死报答曹操的知遇之恩的高义。而“馆选”的意思为“进入翰林院”,明代进入翰林院是出任高官的重要资质和履历,进入翰林院后往往出任重要职位。联系语境,是说当时首辅大臣张四维和申时行两人拉拢汤显祖进入自己的圈子中担任幕僚,回报是让汤显祖进入翰林院,然后提拔重用。“而公率不应,亦如其所以拒江陵时者。”说明这是拒绝仕途上的利诱。与“应酬”没有关系。“应酬”是以今解古,望文生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汤显祖持身端洁,拒绝了时相张居正的利诱,海内士人都以结识他为荣幸。

B.因为上书批评当权者徇私情、塞言路,汤显祖被贬官至广东,做了徐闻尉。

C.汤显祖辞官回家后,当地官员争相与他交往,而汤显祖不为私事开口求人。

D.汤显祖与邹迪光相约三月份到江南一带游玩,但没准备好粮食,因而作罢。

解析:选项为D。考点为辨析文句意义,理解作品内容。错误类型是歪曲文意,选项D中“三月份”“没准备好粮食”是望文生义。《逍遥游》中说:“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3

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文本中是说不能筹办到千里之外的盘缠,是说汤显祖的清贫。这道题考查了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和应用迁移的能力,是一条好题。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见者益复啧啧曰:“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蹀躞康庄也者。”

答案:见到他的人越发啧啧称赞道:“这个年轻人(好比)是汗血宝马,能日行千里,不是那种只能在大路上小步行走的马。”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啧啧”为赞叹声。“此儿汗血”,应该翻译为判断句。“致”本义为“到”,《劝学》中有“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汗血宝马应该是日行千里,喻指能力极强的少年人才。“蹀躞” 小步走路的样子,“康庄”是大道大路之意。“非仅仅蹀躞康庄也者”是否定性判断句。本题中字词较为常见,只要翻译时比较严谨,得高分不难。

(2)然不自言贫,人亦不尽知公贫。公非自信其心者耶?予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答案:但他自己不说穷,别人也不都知道他穷。汤公不正是信从自己内心的人吗?我即使为他执鞭驾车,也是乐意和向往的。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贫”解释为贫穷,是指前文中汤显祖无力备办到作者处的路费。“公非自信其心者耶”较难翻译。“自”“其”都指汤显祖自己。“信”要翻译为信从。“心”翻译为“内心”,指汤显祖不贪恋官位向往归隐之心。“虽”

4

是表示假设,要译为“即使”。“执鞭”, 举鞭为人驾车,表示景仰追随。“忻慕”,高兴而仰慕。“所忻慕”为所字结构,可以翻译为“……的事情”。最后两小句化用了《史记·管晏列传》中的句子“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8.请简要概括汤显祖读书为文的特点。(4分)

答案:读书不为功名,乐此不疲;于书无所不读,尤精《文选》;诗文无所不能,直追汉唐;戏曲创演结合,超迈元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首先审题,把握概括的要求“汤显祖读书为文的特点”和“简要概括”;然后确定答案来源区域是文本的三四段,剧本创作也是“为文”;再切分层次合理分点,提取信息准确表达。答案第一点来自第三段,其余三点来自第四段。答案要全面,如第二点就不能遗漏“精通《文选》”,第三点中不能遗漏模仿汉唐大家之意,第四点中不能遗漏“创演结合”汤显祖自己实际演唱之意。另外,答案的语言要简明扼要,不能照抄原文,要归纳概括。

译文

临川汤先生传

邹迪光

江苏省如皋中学 陈春 试译

先生名叫显祖,字义仍,别号是若士。是南昌的临川人。先生出生后就聪慧过人,出

5

类拔萃。他体态修美,眉目俊朗清秀。看见的人都啧啧称赞说:“汤家有这样好的孩子啊。”先生五岁时就能对对子。人们考他他能立即应答,再考他他又能应答,立刻完成几个对子没有为难的神情。十三岁,参加督学主持的考试,补入县学生员中。每次考试他都在自己同辈中称雄。庚午年乡试中举,年龄才刚二十而已。见到他的人越发啧啧称赞道:“这个年轻人(好比)是汗血宝马,能日行千里,不是那种只能在大路上小步行走的马。” 丁丑年会试,张居正(想录取)自己的亲属(派人)嘱托他,用录取科举高第进行利诱,但是先生没有答应。说:“我不能像处女失身一样(失节)。”先生虽然是一名老举人,但是名声越来越大,天下的人更加把能够见到汤先生作为自己的荣幸。到了癸未年考中进士,而张居正亡故了。那些依附他的权势的人,很快就消失殆尽了。先生就自我叹息说:“假如我因为依附权势而被举用,不也会因为依附权势而败落吗?”而当时内阁首辅张四维和申时行两人,他们的儿子都中了进士,都是先生的同学。(张申两人)想邀请先生作为幕僚,用进入翰林院回报先生,可是先生一概不答应,也如同他用来拒绝张居正时的理由一样。

先生因为喜欢南京一带的山水胜迹,(向朝廷)求得了南京太常寺博士一职。到职后闭门不出,绝不向达官显贵投送半张名帖(指结识权贵)。床上屋里随意摆满万卷之书,他就像书虫一样钻在这些书中。每至三更深夜,读书声响亮不断。家人笑着问:“老博士(是说汤显祖年长而官职低微)为什么还要这样发奋读书呢?”先生回答道:“我读我喜欢的书,与博士不博士无关。”先生不久以太常寺博士的身份转任南京礼部郎官。南京礼部虽然无所事事,但先生奉行职事小心谨慎,认为南京北京的当权者任用依附于自己的人,堵塞进谏者通道,上书皇帝直言谈论此事,被贬为广东徐闻典史。过了很久,先生转任遂昌县令。又因为矿税的事情有很多谬误,考核官员的时候,先生就向吏部尚书请假回家。虽然吏部司官挽留他,掌管选拔人才的官员挽留他,御史大夫挽留他,但是先生无所留恋一去不返,辞官隐居之意最终也不能挽回。

6

闲居在家,巡抚惠文,地方县令以下(来拜访),仪仗常常布满小巷附近,但先生大多不接待他们。即使有最近发生的大事,不是引起民愤的事情他就不说话。有人劝他用私事托请别人,他说:“我不能用自己的脸面和言辞换取钱财,做不知道为后人考虑的事情。”指着床上的书给他们看:“有了这些就不算贫穷了。”先生对于书没有什么不读的,特别深入研究《文选》一书,熟悉到合上书背诵,一字不错。先生对于诗歌或文章没有不摹拟的,而特别精于摹拟西汉六朝李白杜甫的作品。先生又用剩余的时间创作戏剧,像《紫箫记》《牡丹亭》等剧本,实际上超出元朝人之上。每谱出一个曲调,先生就让书童根据伴奏唱歌,自己跟唱,声音嘹亮震动天空。有见识的人说他是神仙一样快乐自在的人。

先生和我约定游太湖灵岩山虎丘等山川,但是不能筹办到千里之外的盘缠,徘徊不前中途停止。但他自己不说穷,别人也不都知道他穷。汤公不正是信从自己内心的人吗?我即使为他执鞭驾车,也是乐意和向往的。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