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九年级物理功教学设计

来源:一二三四网
《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的概念,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单位; (3)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理解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理解功的原理; (2)能利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其有浓厚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 点:力学里的功的含义;利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难 点:通过探究理解功的原理;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分组讨论法 【实验器材准备】

直尺,物理教材,钩码,弹簧测力计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字吗?(出示“功”字)你们认识这个单词吗?(出示“work”)这个单词和功有什么联系呢?你们想知道“work”在力学中更深一层的意义吗?让我们从“work”入手共同探讨吧! 新课:1.力学里的功

功究竟是什么呢?大家和老师一起来感同身受吧!我这里有2个方案,大家选择哪个呢?方案一:推动;方案二:搬起

我们用物理书作辅助器材来完成这两个过程,大家比较一下这两个过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1)都受到力的作用(2)都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

小结: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这个物体做了功。 思考:你能举几个做功的例子吗?

小结:做功的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2.力学里的“劳而无功”-----费力不讨好

出示3幅图片,请同学们分析讨论:按照做功的2个必要因素,图片中的这3个例子做功了吗? 小结:力学里不做功的3个方面:(1)有力而无距离(2)有距离而无力(3)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移动方向垂直。

由以上所学的内容可以看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移动的距离越远,这个力的成效越大,所做的功越多。 3.功的计算

(1)功的定义: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2)功的计算公式:w=fs

(3)功的单位:焦耳 1J=1N×1M

例题:质量为50Kg的雪橇上装载了350Kg的货物,一匹马拉着它将货物匀速运到了3000M外的货场。如果雪橇行进中受到的摩擦力是800N,求马运货时做的功。( g=10N/Kg) 请同学们解答这个问题,并思考下列问题:(1)解决这个问题,哪些条件是没用的? (2)匀速运动给了你什么启示?(3)你能用一句话不改变题意把原题改编吗? 4.功的原理

使用简单机械可以省力,如果还能少移动距离不就可以省功了吗,那么使用简单机械到底省不省功呢?

探究:使用斜面是否省功。

器材:物理教材、墨水瓶、胶带、弹簧测力计 小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附:板书设计

增大有益摩擦

摩擦

减小有害摩擦

1.增大压力 2.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1.减小压力 2.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4.加润滑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