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等物质的量的N2YM3粉末和NXYM3粉末分别与等浓度的盐酸反应,后者反应速率要快
2013年1月襄阳市普通高中调研统一测试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
高三理科综合 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
的或不答的得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l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14.在力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
P:31 Fe:56 Cu:64 Zn:65 Br:80 Ni:58.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第Ⅰ卷(选择题 共126分)
B.开普勒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顼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C.最早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科学家是牛顿 1.下列叙述中,不属于RNA功能的是
D.伽利略和笛卡尔对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A.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 B.作为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
15. 一个质量为0.3kg的物体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图线C.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D.参与核糖体的组成
a表示物体受水平拉力时的 v-t 图象,图线b表示撤去水平拉力2.下列有关生物遗传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后物体继续运动的 v-t 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无子番茄的无子性状不能遗传,无子西瓜不可育但无子性状可遗传
A.水平拉力的大小为0.1N,方向与摩擦力方向相同 B.单倍体的体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其植株比正常植株弱小
B.水平拉力对物体做功为-1.2J C.转基因技术是通过直接导入外源基因,使转基因生物获得新性状
C.撤去拉力后物体还能滑行7.5m D.家庭中仅一代人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若几代人中都出现过才是遗传病
D.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3.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16.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E,内阻为r,C为电容器,R0为定
A.乙肝疫苗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开关S闭合后,灯泡L能正常发光,把滑动
B.接触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活化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效应T细胞)
变阻器的滑片向左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 D.当抗原侵入宿主细胞时,细胞免疫才开始发挥作用 A.灯泡L变暗 B.R0上有4.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自右向左的电流
A.研磨苹果碎屑、研磨剪碎的绿叶都要添加少许SiO2和CaCO3 C.电容器C的电荷量增大 D.电源的输B.摩尔根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用了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 出功率变小 C.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制作的步骤是取材、解离、染色、制片 17. 如图所示,一架在500m高空以200m/s的速度水平D.用纸层析法来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匀速飞行的轰炸机,要用两枚炸弹分别炸山脚和5.李斯特氏菌的致死食源性细菌会在人类的细胞之间快速传递,使人患脑膜炎.其原因是该山顶的目标A和B.已知山高180m,山脚与山顶的水平距离为600m,若不计空气阻力,g取
2
菌的一种InIC的蛋白可通过阻碍人类细胞中的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10m/s,则投弹的时间间隔应为 利于细菌的转移.下列叙述正确的 A.6s B.5s C.3s D.2s A.与乳酸菌一样,该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18. 有密度相同的两颗行星A和B,已知A星的表面重力加速度是B星表面重力加速度的2倍(忽B.该菌使人类细胞发生变形,说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略行星自转的影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该菌进人人体细胞的方式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胞吞作用 A.两行星A、B的质量之比为8∶1 B.两行星A、B的半径之比为2∶1 D.Tuba蛋白和InIC蛋白的合成均需要内质网的加工 C.两行星A、B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1∶2 D.两行6.右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星A、B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2∶1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19. 一交流发电机的线圈电阻为1Ω,将其输出端接在电A.由图示得知,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阻为10Ω的电阻丝上,其输出电压从某时刻开始随时B.DNA解旋酶能使双链DNA解开,且需要消耗ATP 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C.从图中可以看出合成两条子链的方向是相反的 A.线圈转动的角速度为100rad/s D.DNA在复制过程中先全部解旋,后半保留复制 B.交流发电机的电动势最大值为200V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C.电阻丝的发热功率为2kW A.少量的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少量白磷通常保存在水D.若将此发电机接在匝数比为1∶2的理想变压器上 中 可使输出频率提高1倍 B.能使润湿的淀粉KI试纸变成蓝色的物质只能是氯气、20. 水平面上有一边长为L的正方形,其a、b、c三个顶点上分别放置了三臭氧、二氧化氮等气态物质 个等量的正点电荷Q,将一个电量为—q的点电荷q分别放在正方形中心 C.要将溶解在CCl4中的碘分离出来,可以用蒸馏法,因为碘易升华,先分离出来 点O点和正方形的另一个顶点d点处,两点相比,以下正确的叙述有
2- D.某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含有SO4 A. q在d点所受的电场力较大 B. q在d点所具有的电势能较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大 A.硅主要以单质、氧化物、硅酸盐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 C. q在两点所受的电场力方向相同 D. d点的电势高于O点的电势 B.青铜是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钢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泛的合金. 21. 超导体的电阻为零,如果闭合的超导电路内有电流,这个电流不产生焦耳热,所以不会自
C.漂白粉、漂粉精可用来漂白棉、麻、纸张,不能用作游泳池及环境的消毒剂 行消失.有一超导圆环于图示位置,此时圆环中没有电流.将一根条形磁体沿圆环的中心
/
D.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轴OO移到P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9.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磁体移近的过程中,从左向右看圆环中产生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A.分子总数为NA的S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B.磁体移近的过程中,圆环受到磁体的吸引作用 B.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氢原子数为4NA C.磁体到达P点停止后,圆环中电流立即消失 C.常温常压下,92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氧原子数为4 NA D.磁体到达P点停止后,圆环受到磁体的排斥作用
机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D.标准状况下,22.4L氧气与足量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三、非选择题(本题为试题卷第Ⅱ卷,共13题.考生将答案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卷上,10.乙烷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理论上得到的氯代物最多有几种 答在本试题卷上的无效.)
A.5种 B.6种 C.8种 D.9种 22.(6分)用自由落体法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 11.下列各组单质中,前者能将后者从化合物中置换出来的是 实验完毕后选出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其中O点为电磁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A、B、 ①Al、Fe ②C、Si ③Mg、C ④H2、Cu C为三个计数点,打点计时器通以50Hz的交流电.用刻度尺测得OA=12.41cm,OB=18.60cm, A.只有①③ B.只有②④ C.①②③④ D.只有①②④ OC=27.21cm,在计数点A和B、B和C之间还各有一个点,重物的质量为1.00kg,取
-1
12.25℃时,在1.0 L浓度均为0.01 mol·L的某一元酸HA与其钠盐组成的混合溶液中,测g=9.80m/s2.某同学根据以上数据算出:当打点计时器打到B点时重物的重力势能比开始
+-
得c(Na)>c(A),则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下落时减少了 ▲ J;此时重物的动能比开始下落时增加了 ▲ J.(结果均保留
-
A.该溶液的pH<7 B.HA的酸性很弱,A水解程度较大 三位有效数字) .实验中产生系统误差的原因是 ▲ .
--1--+
C.c(A)+c(HA)=0.02 mol·L D.n(A)+n(OH)=0.01 mo1+n(H)
A B O 13.五种短周期元素X、Y、Z、M、N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Z、M是组成蛋白质的基础23.(9分)小明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器
元素,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N2M2可用于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材测量某种电阻丝材料的电阻率,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用电阻丝的电阻约为20Ω.他首先把12.41cm A.与Y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可与强碱反应生成氢气 电阻丝拉直后将其两端固定在刻度尺两端的接线
18. 60cm
B.X和M形成的化合物分子中可能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柱a和b上,在电阻丝上夹上一个与接线柱c相连
27.21cm
8NA 3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74分)
1
α
的小金属夹,沿电阻丝移动金属夹,可改变其与电阻丝接触点P的位置,从而改变接入量浓度最小是 ▲ . 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可供选择的器材还有: (5)某学生用石灰石为原料,设计了另一种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案,其流程图如下: 电池组E(电动势为3.0V,内阻约1Ω); 电流表A1(量程0~100mA,内阻约5); 电流表A2(量程0~0.6A,内阻约0.2Ω); 电阻箱R(0~999.9); 与前一方案相比较,该方案的优点是 ▲ . 开关、导线若干. 27.(15分)恒温恒容条件下,硫可以发生如下转化,其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1所示.
-1
小明的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已知:2SO2 (g)+O2(g)2SO3(g) △H=-196.6 KJ·mol ) A.用螺旋测微器在电阻丝上三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量电阻丝的直径; B.根据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设计并连接好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 C.调节电阻箱使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较大,闭合开关;
D.将金属夹夹在电阻丝上某位置,调整电阻箱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使电流表满偏,记录电阻箱的电阻值R和接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L;
E.改变金属夹与电阻丝接触点的位置,调整电阻箱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使电流表再次满偏.重复多次,记录每一次电阻箱的电阻值R和接入电路的电阻丝长度L; F.断开开关.
①小明某次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电阻丝直径时其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这次测量中该电阻丝直径的测量值d= ▲ mm;
②实验中电流表应选择 ▲ (选填“A1”或“A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能表示硫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 . 30 A (2)ΔH2 = ▲ R/ (3)恒温恒容时,1molSO2和2molO 2 充分反应,放出热量的数值比∣ΔH2 ∣ ▲ (填 25 R0 “大”、“小”或“相等”) c 20 b a P (4)将Ⅲ中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 ▲ ,若溶 0 液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则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 ▲ . 15 (5)恒容条件下,下列措施中能使n(SO3)/ n(SO2 )增大的有 ▲ . O L0 L/m b.充入He气 ③小明用记录的多组电阻箱的电阻值R和对应的接入电路中电阻丝长度L的数据,绘出 a.升高温度;
甲
c.再充入1molSO2 (g)和1molO 2 (g) d.使用催化剂 乙 丙 L0,再结合测 了如图丙所示的R-L关系图线,图线在R轴的截距为R0,在L轴的截距为
出的电阻丝直径d,可求出这种电阻丝材料的电阻率= ▲ (用给定的物理量符号和 (6)某SO2 (g)和O2 (g)体系,时间t1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外界条件,反应速率
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2所示,若不改变SO2 (g)和O2 (g)的量,则图中t4时引起平衡移已知常数表示);
动的条件可能是 ▲ ;图中表示平衡混合物中SO3的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 ▲ . ④若在本实验中的操作、读数及计算均正确无误,那么由于电流表内阻的存在,对电阻
.其中甲为淡黄色固率的测量结果是否会产生影响?若有影响,请说明测量结果将偏大还是偏小.(不要求分28.(14分)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有的反应可能在水溶液中进行)
体化合物,乙为金属单质,G为酸,乙在G的浓溶液中发生钝化,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取析的过程,只回答出分析结果即可)
化合物A、G的浓溶液并使它们接近,有大量白烟生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答: ▲ .
24. ( 14分)频闪照相是研究物理过程的重要手段,如图所示是某同学研究一质量为m=0.5kg的
小滑块从光滑水平面滑上粗糙斜面并向上滑动时的频闪照片.已知斜面足够长,倾角为α=37°,闪光频率为10Hz.经测量换算获得实景数据:sl=s2=40cm,s3=35cm,s4=25cm,s5=15cm.取g=l0m/s2,sin370=0.6,cos370=0.8,设滑块通过平面与斜面连接处时没有能
量损失.求:
(1)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并说明滑块在斜面上运动到最高点后能否自行沿斜
请回答些列问题: 面下滑;
(1)写出甲的电子式是 ▲ . (2)滑块在斜面上运动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2)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 ▲ . s5 s4 s3 s2 s1 α 25.(18分) 有一匀强磁场分布在以O为中心的一个圆形区域内,磁场 -1-1
方向垂直于xy平面(磁场未画出).某时刻起一个质量为m、电荷 (3)A溶于水得到得到溶液X,在25℃下,将a mol·L的X与b mol·L的G溶量为+q的带电粒子,由原点O开始运动,初速为v,方向沿x轴正液等体积混合,溶液显中性,则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用含a和方向.最终粒子到达y轴上的P点,此时速度方向与y轴的夹角为b的代数式表示出该混合溶液中X的电离平衡常数 ▲ . 30°,已知OP的距离为L,如图所示.不计重力的影响. (4)工业上采用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是:保持污水的pH在5.0-6.0之间,通过如图(1)求磁场区域的半径R及磁场的磁感强度B的大小; 装置处理污水. (2)求带电粒子从O运动到P点的时间t; ①电解池阳极发生了两个电极反应,其中一个反应生成一种无色气体,则阳极的电极(3)若在P点的上半部存在一与水平方向成30°的匀强电场E,反应式分别是:Ⅰ. ▲ ;Ⅱ. ▲ . 则带电粒子再次到达y轴上的点Q点(未画出)时,距O点的距离S. ②为了使该燃料电池长时间稳定运行,电池的电解质组成应保持稳定,电池工作时必26.(14分)碳酸钙常用作牙膏的摩擦剂.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制备碳须有部分A物质参加循环(见上图).A物质的化学式是 ▲ .
酸钙的方案,其流程图如下:(所用石灰石含有杂质SiO2) 29.(12分)下图是有关棉花成熟绿叶组织的相关图解,其中图1是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 过程图解;图2表示某光照强度和适宜温度下,光合作用强度增长率随CO2浓度变化的情 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回答下列问题: (1)充分煅烧110吨石灰石得到固体66吨.标准状况下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为 ▲
L,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 %. (2)假设第①步反应完全进行,则第②步反应过滤后得到的不溶性滤渣的成分为 ▲ . (3)第③步反应一般不采用通入CO2的主要原因是 ▲ ,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 ▲ .
-9
(4)CaCO3是一种难溶液物质,25℃时其KSP=2.8×10.现将等体积的CaCl2溶液与Na2CO3
-4
溶液混合,若Na2CO3溶液的浓度为2.0×10mol/L,则生成沉淀所需CaCl2溶液的物质的
2
③ ▲ . 33.【物理——选修3-3】(15分)
(1)由图1可知,甲、乙分别代表的物质是 ▲ 、 ▲ ,要想使叶绿体内C3的(1)(6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选对一个给3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含量快速下降,可以改变的环境条件是 ▲ ,光反应中产生的O2扩散到邻近的线粒对3个给6分.每错选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体中被利用至少要经过 ▲ 层生物膜. A.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中固体分子的运动 (2)图2中限制D点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C点和D点相比,叶绿B.热机可以把内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 体中[H]的含量 ▲ (较低、相等、较高). C.知道某物质的摩尔质量和密度可求出阿伏加德罗常数 (3)从生长状况相同的棉花叶片上剪出大小、部位相同的若干圆叶片,抽取叶片细胞内D.内能不同的物体,它们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可能相同 的气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置于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相同的一定强度E.物体吸收了热量,其内能不一定增加 光照,测量圆叶片上浮至液面所需时间,其记录结果绘成曲线如图3.请据此回答. (2)(9分)一水银气压计中混进了空气,因而在27℃,①该实验的目的是: ▲ 外界大气压为758毫米汞柱时,这个水银气压计的读数为②从图解分析,b点比a点细胞内的C5含量 ▲ ,bc段曲线平缓的限制因素可能738毫米汞柱,此时管中水银面距管顶80毫米,当温度降是 ▲ 而c点以后曲线上行,其原因应该是 ▲ . 至-3℃时,这个气压计的读数为743毫米汞柱,求此时的30.(8分)生物兴趣小组为研究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植物激素间的共同作用,进行了相关实验. 实际大气压值为多少毫米汞柱? (1)右图为去掉其顶芽前后,侧芽部位生长素和细34.【物理——选修3-4】(15分)
胞分裂素的浓度变化及侧芽长度变化坐标曲线图,据(1)(6分)如图所示为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绳上传播在t=图分析: 0时刻的波形图,已知甲波向左传,乙波向右传.请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激素甲代表的是 ▲ . ( ▲ ) (选对一个给3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每错选一个扣3分, ②高浓度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对侧芽萌动分别起最低得分为0分)
的作用是 ▲ .
(2)为研究根的向地生长与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该兴趣小组又做了这样的实验:将该植物的根尖放在
含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做能源.发现在这些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乙烯的浓度也越高,根尖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 ①该实验的因变量是 ▲ .
②为使实验严谨,还需要另设对照组,对照组的处理是 ▲ .
③据此实验结果可推知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重力生长的原因是:高浓度的生长素诱导产
生了乙烯,从而 ▲ .
31.(8分)突触是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在神经系统正常活动中起着
A.两列波的波长一样大
十分重要的调节控制作用,根据对下一级神经元活动的影响,可以把突触分为兴奋性突触和
B.甲波的频率f1比乙波的频率f2大
抑制性突触.下面图1 和图2 是分别表示这两种突触作用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C.由于两波振幅不等,故两列波相遇时不会发生干涉现象 D.两列波同时传到坐标原点
E.x=0.2cm处的质点开始振动时的方向向-y方向
F.两列波相遇时会发生干涉且x=0.5cm处为振动加强的点 (2)(9分)如图所示,折射率n=2的半圆形玻璃砖置于光
O A B 屏MN的上方,其平面AB到MN的距离为h=10cm.一束单色光
h 沿图示方向射向圆心O,经玻璃砖后射到光屏上的O′点.现
N M (1)递质合成后首先贮存在 ▲ 内,以防止被细胞内其它酶系所破坏.当兴奋抵达O′ 使玻璃砖绕圆心O点顺时针转动,光屏上的光点将向哪个方
神经末梢时递质释放,并与位于突触 ▲ (前/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在图1 中,当向移动?光点离O′点最远是多少? +
某种递质与受体结合时,引起Na大量内流,使后膜的电位逆转成 ▲ ,从而发生兴35.【物理——选修3-5】(15分) -奋,而在图2 中,当另一种递质与受体结合时却使Cl内流,由于抑制了突触后神经元 ▲ ⑴(6分)关于下列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 ▲ (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产生,所以无法产生兴奋.
(2)氨基丁酸(GABA)是脑内主要的抑制性递质,突触释放的GABA 在体内可被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而失活.研究发现癫痫病人体内GABA 的量不正常,若将氨基丁酸转氨酶的 ▲ (抑制剂/激活剂)作为药物施用于病人,可抑制癫痫病人异常兴奋的形成,从而缓解病情.试分析其原因 ▲ .
(3)不同麻醉剂的作用机理不同:有些麻醉剂属于递质拟似剂(能与受体结合,并且结合后产生与递质作用时类似的效果),有些麻醉剂属于受体阻断剂(阻碍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结合)那么,递质拟似剂类的麻醉剂主要作用于 ▲ (兴奋性突触/抑制性突触). 32.(11分)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课本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后,想进一
步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CO2时,哪种条件下消耗葡萄糖较少的A.原子中的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转时,运行轨道的半径是任意的 问题.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将无菌葡萄糖溶液与少许酵母菌混匀后密封(瓶中无氧气),B.光电效应实验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 按下图装置实验.当测定甲、乙装置中CaCO3沉淀相等时,撤去装置,将甲、乙两锥形瓶C.电子束通过铝箔时的衍射图样证实了电子具有波动性 溶液分别用滤菌膜过滤,除去酵母菌,得到滤液1和滤液2.请分析回答: D.发现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说明原子的质量绝大部分集中在很小空间范围
36.【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15分)
近年来,为提高能源利用率,西方提出共生理念——为提高经济效益,人类生产活动尽
可能多功能化.共生工程将会大大促进化学工业的发展.
(1)由于共生工程的应用,利用发电厂产生的SO2制成自发电池,其电池反应方程
式为:2SO2+O2+2H2O=2H2SO4,该电池电动势为1.06V.实际过程中,将SO2通入电池的 ▲ 极(填“正”或“负”),负极反应式为 ▲ .用这种方法处理SO2废气的优点是 ▲ .
(2)以硫酸工业的SO2尾气、氨水、石灰石、焦炭、碳酸氢铵和氯化钾等为原料,可以
合成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硫化钙、硫酸钾、亚硫酸铵等物质.合成路线如下: (1)甲、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 ▲ ,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 ▲ . (2)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是 ▲ .
(3)利用提供的U型管(已知滤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过U型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质
能通过)、滤液1和滤液2等,继续完成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①将 ▲ 的滤液1和滤液2分别倒入U型管的A、B两侧并标记;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 ▲ 的变化.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如果 ▲ , 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
②如果 ▲ ,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3
(2)分离酵母菌应使用 ▲ 培养基,固定化酵母细胞常采用 ▲ 法,若想使这些酵母细胞能反复使用,实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 ▲ .
(3)在酸性条件下,可用 ▲ 来检测发酵产物中是否有酒精产生.若想进一步检测所
①生产中,向反应II中的溶液中加入适量还原性很强的对苯二酚等物质,其目得果酒中酵母菌的密度,可采用 ▲ 法. 的是 ▲ . (4)发酵完成后,该班同学制作的果酒品质非常好,为方便后续年级使用,可将菌液 ▲ ②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保存. A.反应Ⅰ中需鼓入足量空气,以保证二氧化硫充分氧化生成硫酸钙 (5)另一个班的同学用葡萄制做的果酒酒味醇正,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果酒带有明显的
酸味,请分析出现酸味的原因 ▲ .
B.反应II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SO4+4C CaS+4CO↑
40. 【生物——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15分)
C.反应IV需控制在60-70℃,目的之一是减少碳酸氢铵的分解
D.反应V中的副产物氯化铵可用作氮肥
③ 反应V中选用了40%的乙二醇溶液做溶剂,温度控制在25℃,此时硫酸钾的产率超过
90%,选用40%的乙二醇溶液做溶剂的原因是 ▲ .
④(NH4)2SO3可用于电厂等烟道气中脱氮,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氮气,同时生成一种氮肥,
形成共生系统.写出二氧化氮与亚硫酸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37.【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VA族的氮、磷、砷(As)等元素在化合物中常表现出多种氧化态,含VA族元素的化合物在 研究和生产中有许多重要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磷单质的中P原子采用的轨道杂化方式是 ▲ ;
(2)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是指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 需要的最低能量,N、P、As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
(3)As原子序数为 ▲ ,其核外M层和N层电子的排布式为 ▲ ;
(4)NH(填“高”或“低”),原因是 ▲ .PO3-
3的沸点比PH3 ▲ 4离子的立体
构型为 ▲ ;
(5)H、K-3-8-13
3PO4的K12、K3分别为7.6×10、6.3×10、4.4×10.硝酸完全电离,而亚 硝酸K=5.1×10-4
,请根据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解释:
①H3PO4的K1远大于K2的原因 ▲ ; ②硝酸比亚硝酸酸性强的原因 ▲ ;
(6)NiO晶体结构与NaCl晶体类似,其晶胞的棱长为a cm,则该晶体中距离最近的两
个阳离子核间的距离为 ▲ cm(用含有a的代数式表示).在一定温度下NiO晶体可
以自发地分散并形成“单分子层”(如图),可以认为氧离子作密致单层排列,镍离子填充其中,列式并计算每平方米面积上分散的该晶体的
质量为 ▲ g (氧离子的半径为1.40×10-10
m)
38.【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
已知烃B分子内C、H原子个数比为1︰2,相对分子质量为28,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分子中只有一种化学环
境的氢原子,且有如下的转化关系:
(1)B的结构简式是 ▲ . (2)反应①是D与HCl按物质的量之比1︰1的加成反应,则D的分子式是 ▲ .
反应②可表示为:G + NH3 → F + HCl (未配平),该反应配平后的化学方程式是(有机
化合物均用结构简式表示): ▲ . 化合物E(HOCH2CH2Cl)和 F [ HN(CH2CH3)2 ]是药品普鲁卡因合成的重要中间体,普鲁卡因的合成路线如下:(已知: )
O 还原 O CH3 NOC 2 OCH2CH2Cl NH2
C OCH2CH2 N(CH2CH3)2
浓HNO3 氧化
甲乙 E 还原
F
浓H2SO4
③
丙
④ NO2
NH2
(普鲁卡因)
(3)甲的结构简式是 ▲ .由甲苯生成甲的反应类型是 ▲ . (4)乙中有两种含氧官能团,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是: ▲ . (5)普鲁卡因有两种水解产物丁和戊.
①戊与甲互为同分异构体,戊的结构简式是 ▲ .
②戊经聚合反应制成的高分子纤维广泛用于通讯、宇航等领域.该聚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③D的红外光谱表明分子内除C—H键、C—C键外还含有两个C—O单键.则D与F在一
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丁的化学方程式是 ▲ . 39.【生物——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某班同学用新鲜苹果榨取果汁并制作果酒,其简要流程如下:
(1)实验过程中,该小组同学发现榨取的果汁非常浑浊,解决的方法是 ▲ .
4
生态农业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方向,它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不危及后人发展为前提,在人类生产活动干预下,用科学的发展观,获取生物群体共生,生态和谐,质量安全,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载体,也可称为人工生态系统.生态农业建设的核心是: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增效.面对整个国土进行科学规划;协调农业各业并使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整合、生产与加工并重,销售与市场对接;循环是投人与产出及生产过程中物质、能量的良性利用;再生是向附加值递进;增效是指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应的可持续发展. (1)植物池中,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共同组成了 ▲ (生
态系统、群落、种群).在植物池的食物网中,植物位于第 ▲ 营养级.植物池中所有蛙类获得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所固定的 ▲ 能. (2)生态工程应在 ▲ 、 ▲ 、 ▲ 等方面取得最佳效果并达到预期目标.
(3)生态农业以 ▲ 理论为依据,以 ▲ 协调发展为前提,在一定区域内,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开展多层次、多功能的农业生产.生态农业以保持生态系统内的 ▲ 为主导思想,促进物质在系统内循环和重复使用,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4)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 ▲ 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
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2013年1月高三理科综合生物部分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题6分
(5)C(2分)
(6)升高温度(2分);t3~t4(2分)
28. (每空2分,共14分) A A D D C D
(2分) (1)29.(12分。除注明外,每空1分)
(1)CO2 [H]和ATP (写全才能得分) 不提供CO2或增强光照(回答一个方面即可) 4
4NO+6H2O (2分) (2)4NH3+5O2
(2)光照强度 较高 (3)①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2分) b10-7++——
(各2分,共4分) ②低 光照强度 NaHCO3浓度太大,导致细胞失水,从而影响细胞代谢(2分) (3)c(NO3)=c(NH4)>c(OH)= c(H) ; k30、(8分) (1)①生长素,②生长素起抑制作用,细胞分裂素起促进作用
(2)①乙烯浓度和根的生长情况(2分) ②取等量的根尖放在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2分)
③抑制根的近地侧生长(2分)
31.(8分)
(1)突触小泡 后 外负内正 动作电位 (2)抑制剂 抑制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活性,使GABA 分解速率降低 (2分) (3)抑制性突触
32、(11分)
(1)有无氧气 温度、PH、培养液量、培养液浓度等 (2)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①等量
②(两侧)液面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A侧液面上升,B侧液面下降(2分) ②A侧液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2分) ③A、B两侧液面高度相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一样多(2分)
39.(15分)
(1)用果胶酶处理(2分)
(2)选择(1分) 包埋(2分) 无菌条件(避免微生物的污染) (2分) (3)重铬酸钾(2分) 稀释涂布平板(2分)
(4)转移到甘油中,与甘油充分混匀后,放在-20℃的冷冻箱中(2分) (5)密封不严,其他微生物进行有氧呼吸,将果酒转变成果酸(2分) 40. (15分)
(1)群落 一 生产者 太阳(每空2分) (2)经济、社会、生态环境
(3)生态学、环境与经济、生态平衡
(4)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环境)
2013年1月襄阳市高三调研统一测试
理科综合化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7、A 8、B 9、D 10、D 11、C 12、A 13、C 二、必选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43分)
26.(每空2分,共14分) (1)2.24×107L ; 90.0 (4分) (2)CaSiO3 (2分)
(3)通入CO2的量不易控制,使生成的碳酸钙在CO2过量的条件下溶解 (2分)
CaCO3+CO2+H—
2O=Ca2++2HCO3 (2分)
(4)5.6×105
mol/L (2分)
(5)不需要加热,操作简单,减少来自燃料的污染(2分) 27. (共15分)
(1)S(s)+O 2(g)== SO-2(g) ΔH=-297 KJ·mol1
(2分) (2)-78.64(2分) (3)大(2分)
(4)2mol(2分);2SO2 +O 2 +4OH-==2SO42- +2H2O(1分)
ab(4)①Al-3e—
= Al3— ; 4OH- - 4e-= 2H2O + O2↑ ②CO2 (各2分,共6分)
36. (共15分)
(1) 负(2分) SO-2+2H2O-2e=SO42-+4H+
(2分)
利用上述电池,可回收大量有效能,副产品为H2SO4,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能质)共生。(2分)
(2) ①防止亚硫酸铵被氧化(1分) ②ABCD(4分)
③ K2
SO4
在有机溶剂乙二醇中溶解度小,能充分析出(2分)
④ 4(NH4)2SO3+2NO2=4(NH4)2SO4+N2(2分) 37.(共15分) (1)sp3 (1分) (2)N>P>As(1分)
(3)33(1分) 3s23p63d104s24p3(1分)
(4)高(1分);NH3分子间存在较强的氢键,而PH3分子间仅有较弱的范德华力(1分); 正四面体(1分)
(5)第一步电离出的氢离子抑制第二步的电离(2分) 硝酸中N呈+5价,N-O-H中O的电子更向N偏移,越易电离出氢离子(2分)
(6)
22a(2分) 74.7-36.021023(21.4010-10)2Sin6001.8310(2分,列式1分,计算结果1分) 38. (共15分) (1)CH2=CH2(2分)
(2)C2H4O(2分) 2CH3CH2Cl + NH3→NH(CH2CH3)2 +2HCl(2分) (3) CH 3 (1分) 取代反应(硝化反应)(1分) NO2
(4)
COOH COOCH2CH2Cl
(2分)
+ HOCH2CH2Cl + H2O
NO2
NO2
(5)① COOH (1分)
NH2
O
酸或碱
O
② n H2N—
C OH
H—N— C OH +(n-1)H2 △
nO H
③ CH — CH
22
+ HN(CH2CH3)2 一定条件 HOCH2CH2N(CH2CH3)2
O (每个方程式2分,共4分)
2012年12月襄阳市高中调研统一测试
5
高三物理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14 D 15 AB 16 B 17 B 18 ABD 19 C 20 BC 21 D 22(6分)1.82 (2分) 1.71(2分)
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受摩擦阻力、空气阻力(2分)
23.(9分)(1) 0.728—0.732 (2分) (2)A1 (2分)
(3) πd2R0/4L0 (3分) (4)不产生影响 (2分)
24.解:(1)由题意可知,物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且设速度为v0 ,则
s133 (1) (6分) ABC v0s1f4.0m/sT „„„„„„„„ (2分) (2) (9分)分别写出两个状态的状态参量:
在斜面上物块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为a ,则 p1=758-738=20mmHg
22
由公式有s4 - s3=aT 解得a =-10m/s „„„„„„„„(2分) V1=80Smm3(S是管的横截面积)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α -μmgcosα=ma T1=273+27=300 K „„„„„„„„(2分) 联立以上方程解得μ =0.5 „„„„„„„„ (2分) p2=p-743mmHg 因mgsinα >μmgcosα ,所以滑块在斜面上运动到最高点后能自 V2=(738+80)S-743S=75Smm3 行沿斜面下滑„„„„ (2分) T2=273+(-3)=270K „„„„„„„„(2分) (2)设滑块在斜面上能上滑的最大距离为sm ,则对滑块在斜面上上滑过程将数据代入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1V1/T1=P2V2/T2 „„„„„„„„ (2分) 应用动能定理有 解得 p=762.2 mmHg „„„„„„„„(3分)
1 2(mgsinμmgcos)sm0mv0 2
34 (1)ADF (6分) 解得Sm=0.8m „„„„„„„„ (3分)
(2)解:光屏上的光点将向右移动„„„„„„„„(3分) 故滑块在斜面上上滑和下滑运动的全过程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
设玻璃砖转过角时光点离O′点最远,记此时光点位置为A,此时光线在玻W克f = 2(μmgcosα) Sm =3.2J „„„„„„„„ (3分)
璃砖的平面上恰好发生全反射,临界角为C.
1 siCnn „„„„„„„„(2分) 25.(18分)解:(1)画出磁场区域及粒子运动的轨迹,设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由折射定律有
由几何关系知,全反射的临界角C==45° „„„„„„„„ (2分) 由几何知识可得:
h1xAOh10rLtan光点A到O′的距离cm „„„„„„„„ (2分) 3 „„„„„„„„ (2分) r2rL,即:
3R3rL
3 „„„„„„„„ (1分) 35.(15分)⑴BCD (6分) 2v(2)弹丸进入靶盒A后,弹丸与靶盒A的共同速度设为v,由系统动量守恒得 qvBmr可得: mv0(mM)v „„„„„„„„ (3分) 由
3mv靶盒A的速度减为零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由系统机械能守恒得 BqL(2分) 1EP(mM)v22 „„„„„„„„ (3分) 2R23L(2)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 „„„„„„„„(2
m2v3v2EPv0分) 2(mM) „„„„„„„„ (2分) 解得
123L设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t1,则:t1T „„„„„„„„(1代入数值得 EP2.5J (1分)
39v分)
粒子从A到P做匀速直线运动,设AP距离为d,所用时间为t2,则:
d3r,
t2d3Lv3v
„„„„„„„„(2分)
23L3L3L(23) „„(19v3v9v粒子从O到P所用时间为t,有:tt1t2分)
(3)粒子从P点飞出后,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设所用时间为t3,则: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