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设计思路
把探究性学习与基础知识的教学统一起来,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增加感性认识,建构概念、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章按照被子植物的生长发育顺序,依次讲述 “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本节课中“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重在训练学生的测量方法。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植物的几种组织的学习中接触过根尖的纵剖面图,对根尖的结构有过初步的了解。但到底是哪一部位生长快,是学生好奇的。通过实验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潜能。
四、活动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⑴了解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
⑵培养学生观察、测量、解读实验数据的能力 及动手实践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实验的艰辛与持之以恒的重要性感受成功的快乐。
五、活动重点:
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收集、记录实验数据的方法 六、活动难点:
在探究实验中,耐心、细致、准确地完成测量数据和处理数据。。 七、活动准备:
(一)教师准备 ,
, 1、设计“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实验提示 (1)、为了便于测量,应选择什么植物的幼根?
前面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探究种子的发芽率用的分别是绿豆和小麦种子,学生自己准备材料往往准备这两种的幼苗。但绿豆的幼根根毛不明显,在划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有一定的困难。小麦的幼根比较弯曲,也不容易操作、测量。玉米种子的幼根直且根毛明显。因此,应该用玉米的幼根最好。并且要选健壮且比较直的。
(2)怎样对根进行标记才最好呢?
教材中的实验方法,虽然容易操作,但自根尖端向上等距离划分,没有区分根的各个部位,无法说明根的各部位生长情况的差异,许多学生得出错误的结论是分生区生长最快。提示报告册中经验之谈的标记方法。
2、做好实验方案的诊断。
作分组实验前,自己提前做几次,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弄清原因,便于解释学生实验过程中的疑问。
3、材料用具:培养皿、坐标纸、尺子、生长健壮的玉米幼根、饱蘸墨汁的细线
(二)学生准备
1、复习根尖的结构
2、预习探究活动报告册中的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实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