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07533044 U(45)授权公告日 2018.06.26
(21)申请号 201721580628.9(22)申请日 2017.11.23
(73)专利权人 洛阳三轩金研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471000 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开元大
道333号炎黄科技园F4-303(72)发明人 周玉国 刘杰 芦美堂 (51)Int.Cl.
B01D 53/78(2006.01)B01D 53/56(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7533044 U(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用于氮氧化物处理的复壁式吸收塔(57)摘要
一种用于氮氧化物处理的复壁式吸收塔,包括两层吸收塔壁、上层塔板、下层塔板和设置在吸收塔下部的吸收液储槽;两层吸收塔壁分别为吸收塔内壁和吸收塔外壁,吸收塔的顶端设置有锥形封头,吸收塔内壁和吸收塔外壁的上端均密封连接在锥形封头上,两者之间设置有气流通道;锥形封头的上端设有排气管口;所述上层塔板和下层塔板分别设置在吸收塔内壁的中部及下端;吸收液储槽设置在吸收塔的底部,与吸收塔底部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与目前采用的装置相比,安装连接方便,使用效果好,在不增加设备费用的基础上,使用了一个装置可以完成二级吸收,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达到了国家环保要求。
CN 207533044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用于氮氧化物处理的复壁式吸收塔,其特征是:包括两层吸收塔壁、上层塔板(15)、下层塔板(11)和设置在吸收塔下部的吸收液储槽(8);两层吸收塔壁分别为吸收塔内壁(3)和吸收塔外壁(4),吸收塔的顶端设置有锥形封头(2),吸收塔内壁(3)和吸收塔外壁(4)的上端均密封连接在锥形封头(2)上,两者之间设置有气流通道;锥形封头(2)的上端设有排气管口(1);所述上层塔板(15)和下层塔板(11)分别设置在吸收塔内壁(3)的中部及下端;吸收液储槽(8)设置在吸收塔的底部,与吸收塔底部相连通;上层塔板(15)的上方设置有上层吸收填料(16),上层吸收填料(16)的上方设置有上层吸收液喷淋装置;下层塔板(11)的上方设置有下层吸收填料(12),下层吸收填料(12)的上方设置有下层吸收液喷淋装置;上层吸收液喷淋装置和下层吸收液喷淋装置通过吸收液循环管(5)并联连接,吸收液循环管(5)通过吸收液循环泵(6)与吸收液储槽(8)内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氮氧化物处理的复壁式吸收塔,其特征是:所述吸收塔内壁(3)的下端四周还设置有吸收塔内壁支撑架(1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氮氧化物处理的复壁式吸收塔,其特征是:所述上层吸收液喷淋装置包括上层吸收液喷淋管道(19)和设在上层吸收液喷淋管道(19)上的若干个上层吸收液喷淋头(18);下层吸收液喷淋装置包括下层吸收液喷淋管道(14)和设在下层吸收液喷淋管道(14)上的若干个下层吸收液喷淋头(13);上层吸收液喷淋管道(19)和下层吸收液喷淋管道(14)通过吸收液循环管(5)并联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氮氧化物处理的复壁式吸收塔,其特征是:所述上层吸收填料(16)和下层吸收填料(12)均为鲍尔环和/或多面空心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氮氧化物处理的复壁式吸收塔,其特征是:所述吸收塔内壁(3)的上端还设置有旋流板(20),旋流板(20)与排气管口(1)的距离为500mm以上。
6.如权利要求3述的用于氮氧化物处理的复壁式吸收塔,其特征是:所述上层吸收液喷淋管道(19)与下层吸收液喷淋管道(14)均为“米”字排。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氮氧化物处理的复壁式吸收塔,其特征是:所述吸收液循环管(5)上还设置有控制阀门(7)。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氮氧化物处理的复壁式吸收塔,其特征是:所述吸收塔外壁(4)上设置有人孔(21)。
2
CN 207533044 U
说 明 书
一种用于氮氧化物处理的复壁式吸收塔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有色金属冶炼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氮氧化物处理的复壁式吸收塔。
背景技术
[0002]金银铂等贵金属的湿法冶金中经常使用硝酸作为氧化剂(例如:王水法处理氰化金泥、王水法精炼黄金或铂族金属、银电解硝酸溶银造液等工序),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的含有高浓度氮氧化物的废气,损害工人的身体健康,污染大气环境。采用还原转化法治理黄金精冶厂的黄烟废气,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新技术。[0003]治理高浓度氮氧化物废气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尿素还原法是国内外贵金属精炼行业使用较多的有效处理氮氧化物废气的工艺。根据国内几家已经应用该工艺的厂家经验,处理后的尾气中的氮氧化物浓度可以达到国家环保部门规定的二类地区排放标准。吸收氮氧化物使用的最主要的设备是填料吸收塔,根据目前的现有专利CN05412609U中提到的吸收塔,废气直接从下部进入吸收塔,通过一级喷淋后,通过上部的捕沫器后排出。通过实践存在气体从下部进入后,不能有效分散,存在废气短路现象,不能够被吸收剂充分吸收;另外,通过一级吸收,存在吸收不彻底的现象,不能达到目前的环保排放要求。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近年国家对环保排放的要求,充分体现了保障职工和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因此,通过我们的工业化实践,发明了一种复壁式吸收塔,克服了上述吸收塔的不足,通过气体从吸收塔内壁和外壁间隙进入吸收塔,使气体能够分散进入吸收塔,采用两级喷淋吸收,使氮氧化物和吸收液充分反应,然后通过吸收塔上部的旋流板,使洗手液和处理净化后的气体分离,避免气体带走吸收液,造成吸收液的损失,增加处理费用。
[0005]为了实现所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氮氧化物处理的复壁式吸收塔,包括两层吸收塔壁、上层塔板、下层塔板和设置在吸收塔下部的吸收液储槽;两层吸收塔壁分别为吸收塔内壁和吸收塔外壁,吸收塔的顶端设置有锥形封头,吸收塔内壁和吸收塔外壁的上端均密封连接在锥形封头上,两者之间设置有气流通道;锥形封头的上端设有排气管口;所述上层塔板和下层塔板分别设置在吸收塔内壁的中部及下端;吸收液储槽设置在吸收塔的底部,与吸收塔底部相连通;上层塔板的上方设置有上层吸收填料,上层吸收填料的上方设置有上层吸收液喷淋装置;下层塔板的上方设置有下层吸收填料,下层吸收填料的上方设置有下层吸收液喷淋装置;上层吸收液喷淋装置和下层吸收液喷淋装置通过吸收液循环管并联连接,吸收液循环管通过吸收液循环泵与吸收液储槽内部连接;
[0006]为了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吸收塔内壁的下端四周还设置有吸收塔内壁支撑架。
3
CN 207533044 U[0007]
说 明 书
2/3页
为了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上层吸收液喷淋装置包括上层吸收液
喷淋管道和设在上层吸收液喷淋管道上的若干个上层吸收液喷淋头;下层吸收液喷淋装置包括下层吸收液喷淋管道和设在下层吸收液喷淋管道上的若干个下层吸收液喷淋头;上层吸收液喷淋管道和下层吸收液喷淋管道通过吸收液循环管并联连接。[0008]为了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上层吸收填料和下层吸收填料均为鲍尔环和/或多面空心球。
[0009]为了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吸收塔内壁的上端还设置有旋流板,旋流板与排气管口的距离为500mm以上。[0010]为了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上层吸收液喷淋管道与下层吸收液喷淋管道均为“米”字排。
[0011]为了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吸收液循环管上还设置有控制阀门。[0012]为了进一步改进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吸收塔外壁上设置有人孔。[0013]使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可以产生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用于氮氧化物废气处理的复壁式吸收装置,使用在贵金属精炼过程中氮氧化物处理。当使用硝酸分银时或制取银电解液时,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黄烟,通过风机将氮氧化物抽至复壁式吸收装置中,使用专用的氮氧化物吸收液,通过氧化还原处理后,吸收液同氮氧化物反应生成N2、H2O和CO2无害成分后排放,不产生二次污染。本发明的氮氧化物废气处理的复壁式吸收装置,制作成本低,安装操作简单。采用复壁装置,可以使气体进入吸收塔后均匀的从吸收塔下部进入吸收装置中,可以防止气体短路,吸收效果好。采用两级喷淋吸收,可以使气体进入吸收塔后有效的被吸收处理,处理后氮氧化物含量可以降至180mg/L以下,优于国家环保要求的240mg/L标准。吸收塔上部采用旋流装置,可以使处理后的气体和吸收液有效分离,降低吸收成本。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氮氧化物废气处理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15]图2为图1的俯视图。[0016]图中:1、排气管口;2、锥形封头;3、吸收塔内壁;4、吸收塔外壁;5、吸收液循环管;6、吸收液循环泵;7、控制阀门;8、吸收液储槽;9、排污口;10、吸收塔内壁支撑;11、下层塔板;12、下层吸收填料;13、下层吸收液喷淋头;14、下层吸收液喷淋管道;15、上层塔板;16、上层吸收填料;17、进气管口;18、上层吸收液喷淋头;19、上层吸收液喷淋管道;20、旋流板;21、人孔。具体实施方式
[0017]通过下面的实施例可以详细的解释本实用新型,公开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实用新型范围内的一切技术改进。
[0018]一种用于氮氧化物处理的复壁式吸收塔,包括两层吸收塔壁、上层塔板15、下层塔板11和设置在吸收塔下部的吸收液储槽8;两层吸收塔壁分别为吸收塔内壁3和吸收塔外壁4,吸收塔的顶端设置有锥形封头2,吸收塔内壁3和吸收塔外壁4的上端均密封连接在锥形封头2上,两者之间设置有气流通道;锥形封头2的上端设有排气管口1;所述上层塔板15和下层塔板11分别设置在吸收塔内壁3的中部及下端;吸收液储槽8设置在吸收塔的底部,与
4
CN 207533044 U
说 明 书
3/3页
吸收塔底部相连通;上层塔板15的上方设置有上层吸收填料16,上层吸收填料16的上方设置有上层吸收液喷淋装置;下层塔板11的上方设置有下层吸收填料12,下层吸收填料12的上方设置有下层吸收液喷淋装置;上层吸收液喷淋装置和下层吸收液喷淋装置通过吸收液循环管5并联连接,吸收液循环管5通过吸收液循环泵6与吸收液储槽8内部连接;所述吸收塔内壁3的下端四周还设置有吸收塔内壁支撑架10。所述上层吸收液喷淋装置包括上层吸收液喷淋管道19和设在上层吸收液喷淋管道19上的若干个上层吸收液喷淋头18;下层吸收液喷淋装置包括下层吸收液喷淋管道14和设在下层吸收液喷淋管道14上的若干个下层吸收液喷淋头13;上层吸收液喷淋管道19和下层吸收液喷淋管道14通过吸收液循环管5并联连接。所述上层吸收填料16和下层吸收填料12均为鲍尔环和/或多面空心球。所述吸收塔内壁3的上端还设置有旋流板20,旋流板20与排气管口1的距离为500mm以上。所述上层吸收液喷淋管道19与下层吸收液喷淋管道14均为“米”字排。所述吸收液循环管5上还设置有控制阀门7。所述吸收塔外壁4上设置有人孔21。
[0019]所述的用于氮氧化物废气处理的复壁式吸收塔,由排气管口1焊接在吸收装置的锥形封头2的上部,用于连接排气管道锥形封头2同吸收塔内壁3和吸收塔外壁4的上部焊接在一起,并且将外壁和内壁之间形成一个气体的通道,使进入吸收塔的废气能够分散进入内层处理吸收系统;吸收液循环管5下部同吸收液循环泵6相连接,并且通过控制阀门7控制进入喷淋系统的吸收液的流量;吸收液储槽8安装在吸收装置的下部,同吸收塔底部相连通,用于盛放吸收液;排污口9用于排出吸收后的废液和清理排污用;吸收塔内壁支撑10焊接在吸收塔内壁3下部四周,用于支撑吸收塔内壁3;下层塔板11焊接在吸收塔内壁3下部,用于支撑下层吸收填料12;下层吸收填料12采用鲍尔环和多面空心球,用于使气体向上运行时能够充分同吸收液发生反应;下层吸收液喷淋头13焊接在下层吸收液喷淋管道14上,下层吸收液喷淋管道14采用“米”字排列,下层吸收液喷淋头13分散的焊接在“米”字的管道上,使吸收液喷淋时能够覆盖到吸收塔的每一个角落,不会出现气体短路现象;上层塔板14焊接在吸收塔内壁3上部,用于支撑上层吸收填料15;上层吸收填料15采用鲍尔环和多面空心球,用于使气体向上运行时能够充分同吸收液发生反应;上层吸收液喷淋头18焊接在上层吸收液喷淋管道19上,上层吸收液喷淋管道19采用“米”字排列,上层吸收液喷淋头18分散的焊接在“米”字的管道上,使吸收液喷淋时能够覆盖到吸收塔的每一个角落,不会出现气体短路现象;旋流板20焊接在吸收塔上部,并且同排气口保持500mm以上的距离,目的是气体经过充分吸收净化后,通过旋流板20后吸收液能够有充分的距离降落在吸收塔底部的吸收液储槽8中,处理后的合格气体通过排气管口1排放到烟囱中。[0020]本实用新型未详述部分为现有技术。
5
CN 207533044 U
说 明 书 附 图
1/2页
图1
6
CN 207533044 U
说 明 书 附 图
2/2页
图2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