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2013)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 __________学科课程指导专家团队工作计划
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 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文件精神和山东省教师教育网《“国培计划(2013)”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_________学科课程专家团队指导工作计划。
一、项目目标
1.通过“基于学生学习的课例研究”,研究和解决____学科教师贯彻课标遇到的实际教学问题,提高教师面向学生学习设计和实施新课程的水平与能力,促进新课标的全面贯彻。
2.学会利用网上结构化e流程做混合式课例研究,探寻教师日常有效的学习和研究方式,促进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
3.针对高端培训居高难下、校本研修封闭无援、教师研训分离隔断等问题,运用技术的连结、管理的协同和项目的整合实施,贯通教师教育场景和现实教学场景,提高教师教育资源效益,探索网络研修常态化、社区化、校本化、专业化的有效途径,培育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的典型经验与成功案例.
4.通过本项目实施和协同作业评优,为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混合式课例研究,生成和积累一大批高质量的课例研究案例资源.
二、项目要求与研修方式
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以混合式课例研究为载体,循着“理解—迁移—创建”学习序列,“学什么、设计什么、做什么”,实现当年所学为当年所用,能够转化为教师个性化、规模化教学行为。
第一,为理解而学。专家视频课程的理解学习,要以研修组自主协同开展课例研究任务为驱动,在对各自教学问题的思考和研究中促进理解具体深化。
第二,为迁移而学.用学科课例研究案例作为支架,开展行动导向学习。所谓行动导向,就是把应该做的做出来,把怎么做的过程展示出来,用行动引导行动。所学案例是理念方法运用到真实课例研究的行动示范,是由知到行的桥梁。课例研究案例学习要求教师在分段视频课程引导下,循着磨课各环节,经由课例研究的计划学习、备课学习、课例学习、观课学习、应用学习和评价学习,知会专业规范的课例研究。
第三,为创建而学。教师以研修组为单位,做真实的课例协同研究,亲历混合式课例研究全过程。在网络研修阶段,教师要完成校本课例研究的设计(研制磨课计划),进入校本或校际研修后,要跟进教学过程,开展真实场景的课例研究.完成2到3课时的课例协同研究。
本项目从专家引领专题开始,经由课例研究案例的行动导向和混合式课例研究的协同参与,让老师从囿于原有经验到像专家那样思考(学习专业的思考),再到像优秀教师那样行动(学习专业的行动),再回到自身教学实践协同磨课,学会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解决自身的教学问题,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把课上好.
本项目更大的期待则是,在课例研究e流程支持下,揉合在同一研修过程的三类学习,能够帮助老师实现技术与自身研修学习的融合和研修学习方式习惯的无痛改变,让混合式课例研究,对提升区域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广泛持久地发挥作用。
三、项目时间与任务
专题 模块 全员网络研修(42学时) 2013年9月11日至10月30日 1、学习活动特点及对教育的启示 (曾琦) 2、混合式课例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蒋敦杰) 3、XX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习活动设计与生成(学科专家)此处替换成学科专家的报告题目及专家姓名 4、课例学习导引(学科专家姓名) 5、课例研究案例学习与平台操作(1)。 6、课例研究案例学习与平台操作(2)。 校本或校际研修(48学时,个人选学30学时) 2013年10月31日至2014年6月底 1、以研修组为单位学习研讨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撰写和征集师德和教师专业发展案例。 2、学校讨论制订纳入国培项目的校本研修试点计划. 3、学校或校际研修组设计并开展混合式课例研究. 4、课例研究自评、互评和学校与区域评优。 5、试点县校总结经验,制订今后三年借助课例研究e流程常态化开展校本或校际课例研究计划. 专家 课程 12—18 学时 案例 课程 12 学时 7、学习教师司(2013)39号文件附件:创建 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项目学习 指南。 6~18 8、研制校本课例研究计划并上传至学时 研修平台. 说明 ♦ 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课时总数控制在120学时内.120学时包括网上和线下、组织研修与自主修习的学时。 四、课程指导专家团队工作计划
(一)课程专家总体工作思路和指导措施
1.建立有效联系方式。建立课程团队成员之间有效联系方式以及课程团队与项目区县指导教师团队联系方式:QQ群、QQ讨论组、新闻公共邮箱(投诉、举报)、飞信群、YY语音频道等。
2.定期集中在线会议.
建立课程专家团队定期集中在线会议及课程团队与本学科项目区县指导教师定期会议制度。
✓ 原则上要求每次课程专家团队集中在线会议全部专家都要参加,指导教师会议根据分工由部分专家主持。与指导教师的在线会以时间要提前发公告。
✓ 两种会议在网络研修期间每周一次,校本研修期间每月一次,每次会议历时1个小时,然后给予半小时的答问和自由讨论时间,具体时间段设
置要考虑到专家和指导教师的工作周期和上线可能。建议与课程简报的制作上传时间吻合起来.
✓ 会议前,主持专家要认真准备话题,就本周以来的工作进行总结,尤其是对指导工作中的问题进行集中梳理反馈,商讨下周工作方案及问题对策。 ✓ 两种类型会议记录要指定专家负责整理后发布学科资讯或者在课程简报开辟专门栏目.
建议本周、本月的专家会议主持人和内容整理人就是当周、月的值班专家. 在线会议计划样表(两种会议也可以设置不同的主持人和整理人: 研修阶段 期次 1 2 网络研修 3 4 5 6 1 2 3 校本研修 4 5 6 7 8
具体日期(时间) 专家会议 指导教师会议 会议主持人 内容整理人 (二)网络研修指导工作计划
1.确定学科管理员
主要任务是:
✓ 发布学科首页资讯、公告;
✓ 维护完善课程资源如发布作业、上传拓展资源等; ✓ 创建在线研讨话题、房间等。 2.确定问答区栏目设置
✓ 栏目宜精不宜泛,但要涵盖本学科课程标准实施的主要领域; ✓ 要设置一个开放栏目,比如:其他话题; ✓ 栏目设置要能反映本学科教师的关注焦点.
3.确定长期开放的在线研讨话题和集中在线研讨计划
话题要包含项目主题的关键领域:课标贯彻、面向学生学习的学科教学设计、磨课计划制定、问题追踪的课例研究、学科专业观课的设计与操作。
确定集中在线研讨的时间和话题。网络研修期间开展一次集中在线研讨,历时两个小时,根据网络研修过程中出现的焦点问题设置话题,对后期要进行的网络研修内容也要进行预先探讨。
建议把集中在线研讨时间安排在网络研修中期或者稍偏后的周次.为避免访问并发量过大造成网络堵塞,项目办会对各学科提交的集中在线研讨时间进行调整确认,避免学科重复,确认后发给各学科专家团队。集中在线研讨的时间、话题和专家分工要提前至少一周时间在学科首页发布公告。
4.审定专家视频课程专题作业,确定本学科两个课例研究的学习园地协同讨论话题。
5.校本课例研究计划模板(网络研修期间作为课程第二模块——混合式课例研究的操作体现性作业,为校本研修做准备).
学科课程团队可以根据学科特点以及对本学科基于混合式课例研究的校本研修的指导要求修改增删模板栏目中的说明文字。
_____________学科“国培计划(2013)”项目校本课例研究计划
学校名称 群组名称 课例研究模式 基本式 说明:根据上课人所在学校在国培项目校本研修时间段(2013年11月-2014年6月)内的正常进度选择课题,建议选择2014年春季学期3月份的课,注明教材版本、册数和单元名称.研修组教师使用教材不统一的,以上课人所用教材为准。 学 科 研修组长 课例名称 目标任务 填写:研修组教师通过本次协同参与的课例研究,期望在与所选择课题有关的、促进本学科课标贯彻的理念、意识、行动方面产生的变化,以及研修组教师对开展混合式课例研究模式和操作的理解,对基于混合式课例研究的常态化校本研修参与意识和能力的提升。注意:课例研究目标任务不是本课的教学目标,应是研修组通过本次课例研究要达到的目标.目标任务不宜大,应能够为本次课例研究所承载。 研究问题 填写:实现上述目标任务需要解决的问题。注意:问题要具体、要可研究、可观察、可预设、可检测。问题不宜多,要能够通过一节课的课例研究得以基本解决或改善。问题要是教师贯彻课标、面向学生学习进行学科教学设计中的问题,而不是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课例研究全过程要一以贯之地追踪所确定的研究问题。 填写:确定研究问题的缘由,问题存在的归因分析,问题解决的预设措施和在磨课各环节中做好问题追踪研究的方案。 说明事项 上课人 选择本研修组中的上课人,上课人一旦选定不要更换, 填写:研修组全部教师名单 填写:本次课例研究预期成果. 1. 课例研究目标任务达成情况;2。研究问题解决情况;3。 其他成果期待. 参与教师 校本课例研究 预期成果
6.专家团队工作分工
(1)志愿者专家管理与分工(8月底志愿者专家招募完毕,9月5日前提供给专家团队,此次计划可以不予考虑).
(2)指导区域分工(专家点评要覆盖到所有项目区县研修组,也就是要保证每个区县的某些研修组得到专家的浏览、点评或推荐)
✓ 作业点评、退回、推荐 ✓ 校本课例研究计划点评推荐 ✓ 学习园地话题点评、退回、推荐 ✓ 文章(随笔、感言)点评推荐
根据项目办提供的区域研修组和指导教师对应关系表(excel)制作分工表. (3)简报制作分工(主编副主编、栏目设置及负责人、责任编辑、技术制作与上传等)。
参照样表:放大显示比例更清晰(word界面右下角)
(4)问答区分工
(5)在线研讨分工:长期开放话题分工;集中在线研讨话题分工。 (6)作业及发帖退回审核组成员.(建议由组长加两名专家组成) 7.专家团队工作细化表
以周为单位列举专家工作的清单。
(三)校本研修指导工作计划
1。 课例研究选题指南
根据本学科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和本学科面向学生学习的教学
设计的典型问题,分教材版本、学段、课型提供若干个选题供本学科研修组开展校本课例研究选题参照,选题数量不受限制。
参照样本(不考虑磨课形式):
磨课形式 基本式(三个组) 同课异构式(两个组) 行动导向式(一个组) 山东小学英语高级研修课题选择建议 教材 课型 年级 主要解决问题 人教、外研、活动课 5、6主要解决从新知识学习到新知识运用的支架搭建问山东三种主年级 题,如提供语句框架、语篇案例、词库,或者先少数要教材各一个人展示,再进行小组活动等等。 个组 基于学习优势,设计支架,建立支架资源库,形成支架搭建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各种教程的知识呈现过程不同,支架亦有很大不同. 人教教材、山新授课 3、4主要解决语言知识教学的语境设计问题。 东教材 年级 基于教材语境但不限于教材语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生活、认知水平、内在优势的新知识呈现语境、新知识训练语境、新知识运用语境. 外研教材 任务 2年主要解决教材中的任务的本地化的问题. 教学 级 根据学生学习优势,分析教材任务是否可行,然后根据需要,选择、调整、重新设计任务。 2.专家团队分工
(1)区域指导分工(可以和网络研修同)
(2)简报制作分工(设立磨课计划栏目,推荐点评好的磨课计划) (3)问答区分工(如果栏目不变,可以和网络研修同)
(4)确定长期开放在线研讨话题(可以和网络研修同,也可以修改)。确定两次集中在线研讨时间、话题和专家分工.提前发布公告。
3.课例研究“标杆”树立计划.集中专家的力量进行指导,然后在课程简报集中呈现,专家要做好分工。
4.校本研修期间各角色工作细化表。(参照样表)
附件1:2013年山东省小学教师校本研修助学团队职责细化表
阶段 时间 学员学习内容 研修组长 工作任务 指导教师工作任务 专家组工作任务 温习课程内容 修改完善并发布磨课计划 2013年10月8日~20日 1.登陆远程研修平台,温习集中研修课程内容; 2。在学习园地参与协同话题讨论; 3。参与线下磨课计划讨论,修改完善磨课计划 4.登陆磨课平台了解磨课计划中自己承担的任务,熟悉磨课流程和操作。 5.在问题研讨区参与磨课计划研讨; 6。浏览校本研修课程简报第一期并发表评论 1.根据磨课计划分工完成相关课例研究任务。 2.参与校本研修学习园地第二期、第三期的协同话题讨论; 3。浏览校本研修课程简报第二期、第三期并发表评论; 4。参与群组互评 1.督促教师温习集中研修课程; 2.组织教师再次进行磨课计划研讨,完善磨课计划; 3.登陆磨课平台(http://mk。qlteacher。com)发布磨课计划; 4.组织教师在问题研讨区进行磨课计划研讨; 5.组织教师在学习园地开展协同话题讨论; 6.组织教师浏览校本研修课程简报第一期并发表评论 1.了解各组温习集中研修课程情况,在问答区回答教师提问;浏览集中研修期间学习园地协同话题讨论的新发帖并作出回应; 2.创建校本课例研究学习园地第一期;设置话题-—“磨课计划研讨”。 3.督促、指导研修组长及时发布磨课计划; 4.浏览校本研修课程简报第一期并发表评论 1. 创建校本研修课程简报第一期,主题是“磨课计划研讨”; 2. 浏览校本研修学习园地第一期话题讨论并回帖指导; 3. 指导所负责区域的研修组完善磨课计划; 4. 在问答区和在线研讨区回应教师提问; 开展校本课例研究及群组互评 2013年10月21日~11月29日 1.指导各研修组课例1.组织教师根据研究进程; 磨课计划分工完2.创建校本研修学习成课例研究任务; 园地第二期,设置话2。组织教师参与题1—-“观课研讨”;校本研修学习园话题2—-“问题追地第二期、第三期踪”; 的协同话题讨论; 3.创建校本研修学习3.组织教师浏览园地第三期,设置话校本研修课程简题1—-“评课议课”;报第二期、第三期话题2-—“磨课总并发表评论; 结”; 4.完成群组互评4.指导研修组完成群和自荐; 组互评和自荐 1.组织教师进行校本研修总结;2.撰写本组校本研修总结报告并上传至平台 1.按照区县教育局安排进行区县级优秀课例评选,推荐省级优秀参选课例(通过平台进行) 1。 创建校本研修课程简报第二期,主题是“观课研讨”和“问题追踪”; 3.创建校本研修课程简报第三期,主题是“评课议课”和“磨课总结” 4.指导各研修组的磨课进程; 5.在问答区和在线研讨区回应学员提问; 1.按照省项目办安排和有关通知,参与省级优秀课例研究评选; 2.撰写本学科校本课例研究评优与校本研修总结 2013年12参与校本研修月2日~总结 12月15日 2.指导教师小组完成区县校本研修总结
研修总结 5.校本课例研究合格及优秀标准
此处提供校本课例研究合格标准,由平台自动统计,占60分.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制作本学科校本课例研究优秀标准,占40分,包含具体的指标条目赋值。在校本研修结束后,由国培项目办成立评优专家组进行评比.
校本课例研究合格标准
1.课例研究所有流程和项目不能有缺项。
2.课例研究所有发帖、回帖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 3.研修组全体教师全过程参与. 具体项目要求如下: 项目 要 求 教学课题、目标任务、研讨问题、环节安排等要素完整,环节分工设置合理 磨课计划 全组教师都明确所承担的任务 备 注 本组教师群体参与程度、参与水平高,同伴互助效果显著 生成,即学生学习生成在备课中有预设、上课能实现、观课有检验、评课有分析、再次备课有改进。 “问题研讨区”能通过各环节的问题研讨一以贯之的追踪研究问题。 有基于个人经验、基于同伴互助和基于实践反思教学全程指向学生学习等三个教案 备课 备课有研讨,研讨有记录 研讨 全组教师对教案有点评或修改 有上课实录(视频和文本) 上课 课前有观课准备会记录,有明确的观课分工,所观课 有老师都有观课任务. 本组人人参加评课并发言,提交了评课会记录 课后评议 提交了各个维度的观课报告 上课老师有课后反思 问题追踪 在问题研讨区有对研究问题的追踪研讨 反映全组老师的所做所想所获的磨课文章每人磨课总结 不少于1篇 综合要求 以上12个基本项为合格项,缺一不可。 六、学科课程团队认为应该增加的其他内容
附件:课程专家团队工作计划总体参照样本:
2012年小学数学分散研修工作计划
2012年小学数学分散研修很快就要拉开序幕,为了使这次分散研修更具有序性与实效性,我们小学数学专家指导团队对研修的除对指导的地市明确职责以外,还对研修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分工,具体内容如下:
一、地市跟进式指导工作分工: 北京整体监控 吴正宪 女 市 北京市教科院 齐鲁师整体监控 郑庆全 男 院 齐鲁师院 省课程中心 朱良才 男 菏泽 巨野县大义镇中心学校 省体育局\\整体监控 烟台(307):一个组 招远(235—242)、栖霞、海阳、经济1徐大有 男 滨州 滨州市教研室教研员 区 莱州(157-191)、蓬莱、招远(221—234) 张 钰 女 枣庄 枣庄市实验学校 成玉丽 女 滨州 博兴县第一小学 龙口(79-106)、莱阳、莱州(151—156) 芝罘区、福山、牟平、莱山、长岛、龙郭卫峰 男 荷泽 东明县第二实验小学 口(78) 威海+日照=124+183=307:一个组 莒县(157—169)、日照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乳山(79—102)、高区、经济2于江美 女 临沂 临沂市教育局教科研中心 区、工业新区 陈永芹 女 德州 德州市德城区建设街小学 五莲(79-103)、莒县(104-156) 韩 琨 女 莱芜 莱芜钢城区教育局教研室 东港、岚山、五莲(73—78) 夏永瑞 男 临沂 临沂苍山县第二实验小学 环翠区、文登、荣成、乳山(78) 滨州+泰安=277+333=610:两个组 滨城、惠民、阳信(61—78) 3李秋焕 女 济南 历下区教育局 邹平(235-260)、开发区、高新区、北陆泽贵 男 济南 济南市教研室 海新区;肥城(313-333) 阳信(79-113)、无棣、沾化县(154—韩化靖 女 济南 济南友谊小学 156) 沾化县(157-169)、博兴、邹平(206刘晓萍 女 东营 东营实验 —234) 泰山区、岱岳(48—78) 4姚慧明 女 济南 市中区教育局 岱岳(79—107)、高新、宁阳(115-156) 李枝新 女 济南 章丘市福泰小学 宁阳(157—163)、东平、新泰(207—济南市纬二路小学 赵蕴丽 女 济南 234) 新泰(235—270)、肥城(271—312) 王 婷 女 济南 济南市胜利大街小学 青岛+济南=471+464=935:三个组 5潘桂华 女 威海 威海市教研中心教研员 章丘(391—455)、高新区 历下、市中区(48—78) 孙 鲁 男 济宁 济宁学院附小 李 景 女 济宁 吕洪芹 女 威海 6王 生 男 济宁 李东金 男 济宁 王成君 男 济宁 孔艳华 女 济宁 7张忠国 男 济宁 胡万影 女 济宁 秦淑萍 女 济宁 贾 涛 男 济宁 8李传英 女 淄博 于秀香 女 青岛 孙凤武 男 青岛 逄 东 男 青岛 9李 玲 女 青岛 解隽娜 女 青岛 范丽娟 女 青岛 王玉峰 男 济宁 10刘仍轩 男 青岛 梁青 女 青岛 董升将 男 烟台 李 艳 女 青岛 11李作昕 男 青岛 迟晓琳 女 青岛 阎 勇 男 济南 李起争 男 济南 12滕 云 女 日照 张 燕 女 日照 市中区(79—108)、槐荫、天桥(138济宁高新区黄屯镇中心小学 —156) 天桥(157—174)、历城、长清(234) 威海文登教研室 长清(235—279)、平阴、济阳(304—曲阜市实验小学 312) 济阳(313—322)、商河、章丘(363金乡县实验小学 —390) 济宁市中区教研中心 市南区、市北区、四方(67-68) 四方(79—94)、黄岛、崂山、李沧曲阜市书院街小学 (141-156) 李沧(157—165)、城阳、胶州(195—济宁汶上县南站镇六一小学 234) 济宁任城区教育局教研室 胶州(235-258)、即墨(259-312) 即墨(313—329)、平度(330-390) 济宁梁山县南关小学 济宁市北湖小学 平度(391—392)、胶南、莱西 潍坊+临沂=538+574=1112:四个组 潍城、寒亭、坊子区 淄博市教研室 奎文区、临朐 青岛南京路小学 青岛胶州市教体局教研室 昌乐、青州(178—229) 青州(230—241)、诸城(242—299) 青岛大枣园小学 诸城(300—328)、寿光(329—369) 北师大青岛附校 寿光(370—398)、安丘 青岛四方实验小学 高密、昌邑(481-505) 北师大青岛附校 昌邑(506—515)、滨海、经济、高新、峡山、济宁邹城市第二实验学 兰山(1—37) 青岛市普通教育教研室 兰山(38-81)、罗庄(82—107) 罗庄(108—124)、河东、沂南 青岛市市南 郯城、沂水(237—254) 烟台莱阳实验小学 青岛市南区教育研究指导沂水(255—286)、苍山(287—324) 中心 费县、平邑(375-394) 青岛市人民路第一小学 苍山(325—346)、中国教育学会青岛实验学平邑(395-421)、莒南(422—464) 校 莒南(465-476)、蒙阴、临沭(503—济南市天桥区师范路小学 514) 临沭(515—540)、高新、经济开发区、济南天桥 临港经济开发区 荷泽(347):一个组 牡丹区、曹县、单县(72-87) 莒县第四实验小学 单县(88—120)、成武、巨野(145—开发区教育局 176) 林凡红 男 日照 翟公珍 女 日照 13姚宗岭 男 泰安 彭 敏 女 泰安 李万江 男 泰安 吴忠诚 男 泰安 14刘万元 男 泰安 张志江 男 泰安 马广明 男 泰安 李慧静 女 泰安 15魏瑞霞 女 东营 李小玉 女 东营 李学奎 男 泰安 王爱萍 女 泰安 16孙 颖 女 潍坊 郑 旭 女 潍坊 张呈峰 女 潍坊 徐秀丽 女 潍坊 17何仲秋 男 聊城 战丽娜 女 烟台 杨建维 男 烟台 杜钦坤 女 烟台 日照市岚山区碑廓镇司田巨野(177-181)、郓城、鄄城(218-261) 小学 日照市莒县教育局教科所 鄄城(262-267)、定陶、东明、开发区 济宁+淄博+德州=500+193+207=900:三个组 山东省泰安师范学校附属淄川、张店、博山、临淄(77—78) 学校 山东省泰安师范学校附属临淄(79—104)、周村、桓台、高青、沂源(155学校 —156) 武城(157—172)、乐陵、禹城、运河、经济泰安市教研室 开发区 泰安岱岳区徂徕镇李家峪济宁市中区、任城、微山(73—78) 小学 微山(79—110)、鱼台、金乡(132-156) 泰安师范附属学校 金乡(157—161)、嘉祥、汶上(204泰安市北集坡一中 —234) 汶上(235—242)、泗水、梁山、曲阜泰安肥城市教学研究室 (310-312) 曲阜(313-357)、兖州(358—390) 泰安市第一实验学校 兖州(391—395)、邹城(396—468)、 东营市实验小学 德城、陵县、宁津、庆云、临邑、齐河东营市实验学校 (65—78) 沂源(157—178)、文昌湖、淄博高新区;邹城(469—490)、滨州高新、北泰安东平县教科研中心 湖度假 齐河(79—91)、平原、夏津、武城(156) 泰安宁阳县实验小学 聊城+东营=167+140=307:一个组 79-87)、胜利、教管、市直;聊潍坊市奎文区南湖小学 广饶(城开发区(157—167) 潍坊市奎文区幸福街小学 东营、河口、垦利、利津、广饶(63-78)潍坊高新区北海学校教师 东昌府、阳谷、莘县(69—78) 莘县(79—88)、茌平、东阿、冠县、潍坊市奎文区幸福街小学 高塘、临清、聊城开发区(154-156) 枣庄+莱芜=258+69=327:一个组 山东省茌平县实验小学 枣庄市中区、薛城 烟台市牟平区实验小学 峄城、台儿庄、山亭 烟台市芝罘区文化路小学 滕州 烟台莱州市双语学校 莱芜市(1—69) 二、专家指导工作项目分解 时间 内容 工作事项 研修组长 指导教师 课程团队 ♦组织研修组教师♦创建分散研修♦按照分工阅览、点评、推进行所选课例各学习园地第一荐作业、随笔感言; 第一周 课例学习10月一 15—21日 个环节的学习; ♦参与学习园地创建和课程简报阅览评论; ♦参与问答区的提问和应答; ♦与指导教师保持良好沟通。 ♦完成上述工作; ♦组织全组教师开第二周 课例学习会讨论磨课计划10月二 并在平台发布。 22-28开始制定♦在问题研讨区研日 磨课计划 究本课例要探讨的问题 期,根据所负责研修组的课例选择设置话题并引导话题讨论,加大力度退回无关发帖与重复发帖,使话题讨论能有效围绕主题展开. ♦ 回应问答区问题,推荐好问题、好答案。 ♦创建分散研修学习园地第二期,并完成上述其它工作; ♦指导各研修组研制磨课计划,尤其是目标任务和研究问题的确定和磨课环节设置,参与[计划—问题研讨] ♦督促指导教师办好学习园地,参与学习园地讨论,推荐好的发帖; ♦按照分工关注问答区,及时回应典型问题,将精彩问答梳理推荐给简报栏目负责专家; ♦办好分散研修课程简报第一期, 关注简报评论、做好回应; ♦参与本周专家QQ群例会和指导教师群会; ♦办好分散研修课程简报第二期并完成上述其它工作, 关注简报评论、做好回应; ♦指导各研修组研制磨课计划,尤其是目标任务和研究问题的确定和磨课环节的设置,及时纠偏,推荐优秀范例,在[计划-问题研讨]区及时跟踪指导; ♦根据大家的讨论和专家指导意见修改完善磨课计划; ♦督促上课教师完成第一次备课并上传(一定要保证第三周 课例打磨 备课原生态,不要10月完善磨课先开备课研讨再29日计划 上传第一次备—11备课1—备课); 月4日 课研讨 ♦组织研修组教师集中参加备课研讨会议,网上修改教案、对教案跟进评论、在研讨区参加备课阶段的问题研讨。 第四周 ♦指导上课教师根课例打磨 11月5据同伴讨论和专备课2-上—11家指导完成第二课 日 次备课并上传; ♦指导研修组完善磨课计划 ♦对第一次备课、备课研讨、网上教案修改等进行指导和评论 ♦创建分散研修学习园地第三期,并组织好话题讨论 ♦指导[备课:问题研讨] ♦对磨课计划进行指导和评论,推荐好的磨课计划进入课程简报 ♦办好分散研修课程简报第三期并关注简报评论、做好回应 ♦对第一次备课、备课研讨、网上教案修改等进行跟踪指导。 ♦重点进行[备课:问题研讨]区的指导 ♦对第二次备课进行指导和评论 ♦创建分散研修♦对第二次备课及备课研讨进行指导,推荐好的文章,选取典型文章进入课程简报 ♦组织上课并上传学习园地第四♦办好分散研修课程简报视频和上课实录; 期并组织好话第四期并关注简报评论、♦组织教师阅读上题讨论 做好回应 课实录 ♦指导观课准备♦对观课准备和课后评议和课后评议、关组织教师 进行指导,重点指导观课注观课过程、对♦参加观课准备维度、视角和观察点的确观课报告进行会;分工观课、发定以及观察工具的制作和点评,推荐好的布观课报告; 使用、观课报告的形成等 第五周 观课工具和观课例打磨 ♦对指向解决问题♦指导对观课维度、工具和11月课报告 观课—课的观课维度、工具方法的研讨,推荐好的研12-18♦参与并指导后评议 和方法的讨论 讨发帖 日 [课后:问题研♦参加课后评议♦办好分散研修课程简报讨] 会; 第五期并关注简报评论、♦创建分散研修♦在研讨区参加做好回应 学习园地第五[课后:问题研讨] ♦指导[课后:问题研讨],期并组织好话推荐好的观课报告 题评论 ♦督促研修组上传第三次备课并进行评论,对优秀的进行推♦对第三次备课进行指导、荐 ♦指导上课教师完推荐 ♦督促研修组做成第三次备课并♦指导总结反思,推荐优秀好总结反思并第六周 课例打磨 发布; 总结反思文章并选入简报 撰写上传总结11月备课3-总♦组织教师进行总♦办好分散研修课程简报反思文章,发表19-25结-群组互结反思、撰写并发第六期并关注简报评论、评论 日 评 布总结反思文章; 做好回应 ♦创建分散研修♦组织完成群组互♦指导群组互评,对优秀磨学习园地第六评 课课例做好记录,为优秀期并组织好话课例评选积累信息。 题讨论 ♦指导研修组及时客观地完成群组互评 注:指导教师在创建学习园地时一定要在链接标题中标明区县,比如:济南市历下区分散研修学习园地第一期,如果字数超限,可以省去“分散研修”、“市”、“区\"、“第\"、“期”等字。
三、研修环节项目分工:
研修环节包括研修简报、专家轮值、在线研讨、问答区跟进、新闻撰写、资讯管理等环节,具体分工如下:
1、简报分工:
郑庆全、朱良才总负责。
第一期1——3组:刘晓萍 陆泽贵 陈永芹 成玉丽 第二期4-—6组:吕洪芹 王生 赵蕴丽 第三期7--9组:李传英、张忠国、范丽娟 第四期10-—12组:董升将 翟公珍 李作昕 第五期13——15组:刘万元、彭敏、李小玉
第六期16、17组:何仲秋、郑旭、孙颖、杨建维 简报栏目设置:
卷首语、专家寄语、专家引领、研修动态、基层传真、研修花絮、研修故事、精彩问答、优秀随笔、在线互动(第四期)、温馨提示(第一期)、计划菜单(第一期)、优秀磨课计划范例(第二期第三期)、精彩备课研讨(第四期)、靓丽观课报告(第五期)、优秀总结反思(第六期).
简报报头统一格式:2012年山东省小学教师分散研修课程简报(数学)、主编、责编、期号、时间.
投稿邮箱:wd2012fsyx@163.com。
简报上传时间每周四晚上12点前必须上传。 2、每周专家轮值表 第一周1——3组:
周一、二:李秋焕、刘晓萍, 周三、四:韩化靖、夏永瑞 ,周五、六:韩琨、成玉丽,周日:郭卫锋
第二周4—-6组:
周一、二:王婷、姚慧明,周三、四:李景、王成君,周五、六:孔艳华、潘桂华,周日:李景
第三周7—-9组:
周一、二:王玉峰、秦淑萍,周三、四:胡万影、于秀香,周五、六:逄 东、解隽娜,周日:张忠国
第四周10-—12组:
周一、二:刘仍轩、张燕,周三、四:李起争、阎勇,周五、六:梁青、李艳,周日:迟晓琳
第五周13-—15组:
周一、二:姚宗岭、魏瑞霞,周三、四:吴忠诚、张志江,周五、六: 马广明、李慧静,周日:李学奎
第六周16、17组:
周一、二:孙颖、郑旭,周三、四:张呈峰、徐秀丽,周五、六:杨建维、战丽娜,周日:何仲秋
3、在线研讨时间确定和话题设置及分工 吕红芹总负责,在线研讨时间另行通知。 提供话题人:
1-—3组:李秋焕 4-—6组:吕洪芹 7—-9组:孙凤武 10——12组:滕云 13—-15组:李万江 16、17组:孙颖
每个小组出示一个话题团队,分散研修第三周的星期三前给吕老师,她要建
研讨房间,然后由第四组整理梳理加上专家点评录入课程简报。
4、问答区话题设置和分工: 教学目标:1——3组 教学内容:4——6组 教学方法策略:7-—9组
学生学习 、作业训练:10—-12组 师生关系: 13-—15组 教学评价:16、17组
5、新闻稿责任人:
王生总负责。写好后把新闻稿发给王老师。 第一周1—-3组:张钰
第二周4——6组:李枝新 孙鲁 李东金 第三周7—-9组:贾 涛
第四周10—-12组:林凡红 第五周13——15组:王爱萍 第六周16、17组:杜钦坤
6、专家群群会、指导教师群会:
预定于第二周与第五周左右分别召开专家组群会,时间另行通知;第一次专家群会召集人为李传英,第二次专家群会召集人为孙颖,请两位专家准备好内容,两次群会内容由王生老师整理并上传到学科资讯与对应课程简报。
指导教师群会由对应的专家进行安排,好的群会请积极推荐给简报组。 7、资讯与学科公告:朱良才、王生
8、组建2012年小学数学分散研修新闻和学术团队 (1)新闻团队—任务新闻稿 组长:王 生
队员:张钰、孙鲁、贾 涛、林凡红、王爱萍、杜钦坤 (2)新闻团队—审阅专家引领文章 组长:李传英
队员:徐大有、李万江、何仲秋、姚宗岭、刘仍轩、潘桂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