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6(总第69期) 对音 教畜专心 罩问题的 几点认 摘要: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的主要 微观的教学实践联系起来的一座桥梁。是实现培养目 标的重要手段,是高等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课程体系改革要从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建设来进 行。本文就高专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对课程改革目标、改革思路与实施中的关键问题作相关阐述。 关键词:课程体系;音乐教育;教学改革 一、关于音乐教育专业课 发展的形势变化和知识更新需要的接受 能力,即学习能力和发现问题、思考问 的,又较为特殊的特点与规律,而这些又 程体系改革目标的认识 在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中,其目标定 位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课 程结构、专业口径、人才培养目标乃至教 恰巧与国家颁布的新课程标准相吻合。 因此,高专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应掌握 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较高的人文艺术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为在专业视野下,进行课 程观、课程模式、课程目标、课程设置、教 学内容与教材、教学方法与手段及途径、 课程评价等多个层面的改革探索和实 践,由此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素养,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妥善处理教 学内容或教材内容的能力,以及对知识 的运用和创新能力等。 2.优化课程结构 育方法实施等问题。应当说,课程体系改 革的目标定位与高等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是吻合的。 1.当前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存在 的突出问题 二、关于音乐教育专业课 程体系改革思路的认识 1.重塑教育理念 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必须以新 课程标准为理论依据,真正做到专业培 养目标与学生能力结构相统一。 当前高校课程活动中,受学科专业 分割思想的影响,课程按学科领域的知 论叙述的详尽性、思想观点的统一性、结 音乐教育专业是基础音乐教师的职 前教育,是教师教育的一种。但当前音乐 教育专业却存在严重的培养目标错位问 题。即课程体系中指向教师职业能力培 养的课程缺乏或单调,指向单一艺术技 能获得的课程偏重,指向基础音乐教育 高等专科的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更。 重视学科的完整性、理 改革首先是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的变 识内容分类设置,教育部教体艺[2004]12号文件《全 构体系的严密性、教材编写的规范性。这 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 是一种凝固的、静态的课程,与教育创新 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颁布实施,明确高 等师范院校培养目标主要是为基础教育 教育的普及,部分城镇小学(尤其是经济 较发达地区)教师的学历已经提升到大 实施需要的综合能力培养的课程偏少, 而以学科为本位、实际运用几乎为零的 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为重技轻 艺、师范性不明显、学不致用。 2.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 和培养学生独立精神、创新能力、批判怀 疑精神的要求不相适应,尤其不适应高 整合课程模块,将以往单科课程设置整 课程长期存在…一综上所述,可将当前 培养合格的师资队伍。但随着我国大学 专强调的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需要。有机 合为以综合模块为主的教学体系,模块 的设立是把相关类别的课程综合起来, 在分科的前提下加强各学科之间的统合 与沟通,并与新课标下音乐教师应具备 学本科。由此,高专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 标的定位必须下移,锁定乡镇小学和幼 儿园,找准服务对象,才能够获得生存空 间。 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要 突出师范性,让高专音乐教育专业回归 教师教育;要强调学生对方法和工具的 的能力相结合,强调各学科的融合、交叉 和渗透,充分考虑各种知识形态之间内 在的逻辑联系。其模块分为四大模块:① 音乐基础理论课程,包括:基础乐理与视 掌握,以适应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具体 来讲要注意培养学生下列能力:第一,有 感染力的示范教学能力;第二,能适应基 础艺术教育需要的综合人文艺术素养; 第三,能深刻领会并能妥善处理教学内 容或教材内容的能力;第四,能适应不断 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的更新还体现 在培养什么样的人,也就是音乐教育专 业的毕业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能 力与素质,才能胜任幼儿园,或者乡镇小 学的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幼儿园和乡镇 唱练耳、中外音乐简史与名作欣赏。②音 乐表演技能课程,包括:声乐演唱与教 学、键盘演奏与教学、器乐演奏与教学、 小学的音乐教育教学活动有着一些共同 教改项目: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专科层次艺术师范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P页目编号:l90】。 作者简介:熊瑛(1975一),女,湖南长沙人,长沙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舞蹈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高专教育及儿 童艺术教育研究。 2010.6(总第69嗣) 舞蹈与创编、指挥基础(含合唱)、伴奏与 弹唱。③音乐教育技能课程,包括:儿童 艺术心理发展与教育、儿童音乐教学论、 童声训练、儿童钢琴教学、儿童动作教 学、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教育实习。④相 关艺术课程,包括:美术基础、儿童简笔 ‘重要的一门教学技能课程。这门课程将 并向全班同学推荐自己很有感触的音乐 即兴伴奏需要运用的一些和声知识融合 在伴奏技巧中讲解,理论与实践紧密结 作品;教育理论课程则可以就每一章节 的主要观点,组织辩论赛,让学生主动理 解、运用知识……各门课程学生都可以 主动参与而不只被动听讲,学生是课堂 的主体,教师要千方百计探索让学生主 合,学生学起来感觉容易又不枯燥。伴奏 与弹唱结合起来,训练学生的协调能力, 让课程内容实用又丰富。 (3)音乐教育技能课程板块:改革传 统的“教育学”“心理学”“教材教法”三大 画、手工制作、表演基础、儿童歌曲创编、 音乐剧赏析、电脑音乐制作、中外美术简 动参与的教学方法。 (2)采用多种课型,动态调整的教学 方式进行技能课程教学。例如声乐教学 可采用“大、中、小”三种课型,对声乐上 史与作品欣赏。在以上综合课程(模块) 中删除了学科痕迹重,而学生在实际工 课程的设置。在教学内容的整合上,对教 学对象和领域的指向性更强。例如“儿童 作中并不常用的课程,如和声、歌曲作 法、多声部音乐写作、小乐队配器等音乐 作曲理论类型课程,设置涵括了音乐教 育专业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幼儿园课 程标准内容相适应的,能培养师范学生 教学能力的所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符合现代的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规 格的要求。 3.调整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克服旧的唯 智主义知识观,在关注学科基础的同时, 强调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相联系,突出 实际应用,加强方法、应用、探究等方面 的内容以及各学科间的综合。 (1)音乐基础理论课程板块:其一将 传统的“乐理基础”与“视唱练耳”合并为 “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学生进校之前 已经完整学习过乐理基础知识,进校后 的乐理主要配合视唱练耳的需要进行知 识的系统梳理,进一步解决音高音准,培 养学生快速识谱、读谱能力,为培养自弹 自唱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其二将传 统的“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名作 赏析”三门课程整合为一门“中外音乐简 史与名作赏析”课程,目的为解决学生音 乐储存量的问题。以史为线索、为背景, 通过大量的作品赏析,让学生了解“史”, 学会“欣赏”,掌握大量的曲目,丰富对音 乐的感知和理解。 (2)音乐表演技能课程板块:其一将 传统的单一技能课学习与教学结合起 来,让学生在提高技能的同时,了解该项 技能的训练体系和训练方法。其二改革 传统的“合唱指挥”课为“指挥基础”课, 侧重解决如何指挥的问题,包含了乐队 指挥和合唱指挥,不再把课堂单纯当作 合唱队的训练,而是强调如何训练、如何 指挥的知识运用。其三开设综合技能课 “伴奏与弹唱”,这是作为音乐教师最为 艺术心理发展与教育”课程主要内容为 儿童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儿童的艺术心 理发展,以及儿童艺术教育的基本原则 与规律等。“儿童音乐教学论”课程主要 内容为儿童音乐课程教学的基本理论, 以及分课型、分领域的课程教学设计、教 学策略分析,以及教学技能的训练。“音 乐课程标准解读”课程则帮助学生了解 音乐教育改革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培养 初步的教育反思能力,形成正确的儿童 音乐教育价值观。“童声训练”“儿童钢琴 教学”“儿童动作教学”等课程是为音乐 教师承担本校“第二课堂”的教学任务, 或者校外文艺工作的组织、辅导和排练 工作的需要而开设。教育实习课程贯穿 全程,与教育类课程开设结合起来,分项 实习训练,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未来 的工作岗位、工作环境以及教育对象,真 正实现零距离上岗。 4.创新教学方法 现代世界的发展使我们越来越认识 到,一个学生只要掌握了“方法”和“技术 工具”,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所以在 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将重点由“博”“专” 的知识传授转向“方法”和“技术工具”的 能力掌握;要把其他学科,特别是现代自 然科学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手段介 绍给学生,培养学生迁移学习的能力。与 单一讲授知识相比,培养能力的教学更 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突出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1)注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性。 学生参与到“教”中。比如指挥课程,让学 生轮流当“指挥”,指挥“乐队”或“合唱 队”,体验成功与艰辛,而不是教师一味 站在讲台上指东画西;音乐简史与赏析 课程,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合作学习小组, 收集、整理某音乐流派或者著名音乐家 的相关资料,做成课件向班级进行介绍。 有发展潜质的学生用3人左右的小课, 较好的用lO人左右的中课,启蒙或一般 的用25人以上的大课。每学期期末考试 后,在每种课型人数比例不变的情况下, 根据学生个人学习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例 如开展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如有学生自 主的周末音乐会(声乐专场、器乐专场、舞 蹈专场);有展示学生单项技能最高水平 的一年一次的“三独比赛”(独唱、独奏、独 舞);也有比拼综合能力的一年一次音乐 教育全能比赛(演唱、演奏、弹唱、伴奏、指 挥、综合音乐素养),等等。还可以积极创 建大学生创新实验基地。学生在老师的支 持下,深入社会调查,深入田野采风,了解 本地区的音乐艺术资源,了解本地区的儿 童音乐教育状况等,在实践中锻炼能力, 在实践中理解、运用和创新所学知识与技 能。这些活动课程很好地发挥了学生主动 学习的能量,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 养他们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以及丰富 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艺术学习氛围方面发 挥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高专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的改革是人才模式改革的重点。是一项 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我们转变 观念,摈弃旧的教学模式,找到一个切实 可行的方案,以适应新世纪音乐教育发 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母小勇,薛红霞.后现代高校课程:回 到人类活动的“原点”[J].高等教育研 究,2004(4). 【2】魏小琳.后现代视野中的高校课程体 系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07(7). (作者单位:长沙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强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