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年3月第10卷第3期MMJC,Mar 2008,Vol 10,No.3 ・101・ 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 徐迎春王婵 1I3观察方法2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5天为1疗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常持续存在慢性呼吸衰 竭,临床上仅以常规鼻导管低流量持续吸氧及呼吸兴奋剂等 程,检测动脉血气分析,观察患者神志、呼吸频率、血压、胸闷 治疗,往往难以取得满意效果,常需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 机械通气治疗,给患者带来一定痛苦,同时并发症多,住院费 用及住院时间增加.患者及家属难以接受及配合此种治疗。 近年来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越来越多地应用于 临床.为纠正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我科自2003年以来对临床确诊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 呼吸衰竭的患者.采用BiPAP呼吸机经口面罩气道正压通气 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4年l1月至2006年12月.60例COPD 住院患者,其中男39例.女21例:平均年龄67.2岁(55~84 岁),根据病史、体征、X线及实验室检查,符合COPD H型呼 吸衰竭诊断标准l1l,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 l1例,平均年龄68.4岁。治疗组:共30例,男20例,女10 例.平均年龄66岁,两组病例入院时病情严重度基本一致。 治疗组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22例.嗜睡9例,昏睡8例, 昏迷5例: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21例,嗜睡8例, 昏睡7例,昏迷6例。 1.2方法对照组:常规予吸氧,抗感染,扩张支气管,化痰. 使用呼吸兴奋剂,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治疗 组:在使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国伟康公司的S厂I1一 D型BiPAP呼吸机进行无创通气治疗。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合 适的口鼻面罩及单向阀,选用工作模式为同步/时间(S/T)控 制.面罩旁孔给氧,氧流量3~4U分,吸气压(IPAP)为12~ 24cmH O,呼气压力(EPAP)为4~6cmH O,呼吸频率16~20 次/分,通气时间:只要患者能够耐受就尽可能长的使用,但每 天至少不小于12小时,可采用间歇通气,以利于排痰及进 食。白天时间少,夜间睡眠时通气时间长些,最好持续通气。 并连接湿化器,治疗期间监测血气分析及体表氧饱和度.根 据病情调节参数。行机械通气前,先稳定患者情绪.教会患者 如何呼吸。不合作的可间断15分钟再治疗。为了提高患者的 舒适性、依从性,根据患者耐受和舒适程度,辅助通气的压力 应从低水平开始,一般为10cmH O,逐渐增加气道压力至患 者感觉舒适为止。注意观察鼻面罩是否有漏气现象,患者通 气后是否有腹胀等。 作者单位:265600山东省蓬莱市人民医院 气促等临床症状及住院天数、插管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l1.0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数据 均以x ̄s表示.P<O.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临床症状的改善 治疗组:22例患者有意识障碍.在持续 人工通气5天后20例神志转清,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减轻, 心率减慢.血压基本无变化。2例气管插管。对照组:21例有 意识障碍,经呼吸兴奋剂治疗5天,神志转清有l1例,但呼 吸频率、心率仍高,血压无明显改善,呼吸困难无缓解。9例气 管插管,1例自动出院。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变化见表 1。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变化比较( ±s) 2.2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水平比较 治疗组经治疗后pH 值升高、PaCO 下降、PaO 和SaO 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1),对照组PaO2、SaO 升高(P<O.O1),有显著性差异。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比较 2.3两组患者气管插管率、住院天数治疗组共有2例行气 管插管,气管插管率6.7%;住院天数(13.9 ̄5.2)天。对照有9 例气管插管,气管插管率30%,住院天数(17.6 ̄6.8)天。治疗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02・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8年3月第1O卷第3期MMJC,Mar 2008.Vo1 1O。No.3 组气管插管率及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3讨论 通过BiPAP呼吸机治疗前后,从患者血气分析、生命体 征情况来看,除血压改变不大外,其动脉血氧分压 血氧饱和 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 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呼吸频 率明显下降,且患者呼吸困难改善,紫绀减轻或消失,与国内 外许多作者观察的结果相似。治疗组经治疗后pH值升高、 PaCO2下降、PaO2和S aO2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 明BiPAP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确实 有效 其工作机制在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由于气道阻力 增高和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的影响,使呼吸功耗增加, 产生呼吸肌疲劳。而常规药物治疗起效慢,效果不理想,对呼 吸肌疲劳改善作用不大,使用呼吸兴奋剂不仅效果不佳,而 且加速呼吸肌疲劳f1叫。机械通气疗效确切,气管切开或气管 插管因属有创性手段,患者及家属难以接受,且术后易发生 呼吸机相关肺炎、低血压等。而BiPAP呼吸机为无创性机械 通气.保留了上呼吸道生理湿化和免疫功能,无呼吸机相关 肺炎的发生.对循环系统影响不大。它治疗COPD1I型呼吸衰 竭的理论基础是:BiPAP呼吸机可提供压力支持通气,在其 吸气时提供一个较高水平的吸气压(/PAP),从而达到克服气 道阻力。轻松吸入气体,使肺膨胀改善通气的目的。同时,又 能在呼气时,给患者提供一个较低的呼气压(EPAP),使患者 轻松呼出气体,而EPAP又可起呼气末正压(PEEP)的作用, 以对抗内源性PEEP减少呼吸功,增加功能残气量,防止肺萎 缩,减少渗出,改善氧合和气体交换,从而提高PaO ,降低Pa— C02f2}。 BiPAP现已较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包括治疗各种呼吸 衰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心血管 疾患等。其优点为:@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具有无创性,呼 吸频率由患者自主呼吸控制,通气流速、送气时间和潮气量 取决于患者,吸气用力程度、气道阻力、呼吸系统顺应性和压 力支持水平,比其他模式更接近生理状态,不易出现过度通 气,使用方便,易被患者接受,医从性高;②连接方式简捷,治 疗时易观察,对环境影响小;③副作用小,一般不发生气压 伤.无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④不需作气道护理,护理工作量 减少;⑤避免了大剂量使用镇静剂;⑥具有同步性,自动漏气 补偿等性能。 我们在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 型呼吸衰竭的患者中,通过观察,总结出以下几点体会:①对 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患者应尽早上机,使用前向患者 说明使用BiPAP呼吸机的必要性及原理,使患者消除紧张情 绪,配合呼吸机同步进行呼吸,可提高其依从性,有效降低呕 吐等导致发生吸人窒息的危险性;②调节吸气压及呼气压应 从小到大逐渐上调直到患者能耐受,一般吸气压为l0~ 20cmH 0,呼气压不宜过大,为4~6cmH 0为宜,过高增加气 压伤及二氧化碳潴留。⑧根据患者的鼻型、脸型来选择合适 的鼻面罩及松紧需适度,以减少漏气,利于患者耐受;④呼吸 机疲劳和痰液引流不畅是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两个 主要原因 。所以呼吸道一定保持通畅,及时引流痰液;当患 者自主呼吸微弱,气道分泌物多而粘稠,咳嗽无力。BiPAP呼 吸机治疗无效,病情进一步恶化时,应及时改用气管插管或 切开的人工通气方法。⑤避免患者在仰卧时通气的胃胀气的 发生,应在饭后坐半小时;⑥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的不良 反应,主要有胃胀气,鼻梁部轻度充血、糜烂,并且有其局限 性:如无创通气机与患者之间没有密闭良好的人工气道相 连.无法保证患者有效的气道通畅和有效的呼吸支持,也不 能有效引流痰液等。所以注意观察病情,注意湿化,指导患者 间断咳痰,必要时纤维支气管镜冲洗吸痰,尽量用鼻呼吸,防 止咽干,腹胀,痰栓形成;⑦对于通气时间,只要患者能耐受 的情况下尽可能长,并且夜间睡眠持续通气,特别对COPD 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重叠综合征)患者夜间通气明显 改善夜间低血氧和高碳酸血症;⑧主要用鼻罩,除非患者病 情重时,且鼻罩使用后效果不佳,可选用面罩通气;⑨嗜睡和 意识障碍不是进行无创通气治疗的绝对禁忌证 ,即使对意 识障碍的患者,只要自主呼吸存在,保持呼吸道通畅,多数重 症病人可避免气管插管,有着良好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 疾病诊治指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2 蔡映云主编.机械通气与临床应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118—119 3 刘朝晖.钟南山.双相气道正压通气在ICU中的应用.中国危重 病急救医学,1997,9(10):611-613 4 曹志新.王辰.无创通气的应用范围及指征.中华结核和呼吸杂 志.2002,25(3):136 5 张波.准确把握无创正压通气的临床应用指征,世界急危重症医 学杂志,2005,2(3):676—677 (收稿:2008.O1.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