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论文、报告等形式考核专用) 二○一四~二○一五学年度第二学期
课程编号 0202680001 学 号
教师评语: 课程名称 制度经济学 主讲教师
马昀
评分
姓名
专业年级
第1页 共5页
题目:
道格拉斯•诺斯与新制度经济学
摘要:诺斯将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及早期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运用到经济史分析中\"成为新经济史学界的代表人物,而从经济史分析中归纳出的制度变迁理论更成为新制度经济学派的重要分支。本文以诺斯的文献为线索,研究其从新经济史到新制度经济学的经济思想变迁过程。
关键词:制度; 道格拉斯•诺斯; 新制度经济学; 制度变迁; 经济增长
1 制度的涵义
制度(Institution)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从原始部落的社会组织方式和风俗习惯,到现代社会的法律与政府制定的管制规则,都可以名之为“制度”。制度是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则。它抑制着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任意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制度是一种“公共物品”,它不能针对某一个人。制度为一个共同体所共有,并总是依靠某种惩罚或激励而得以贯彻,由此将人类行为导入可合理预期的轨道。制度为人们在广泛的社会分工中的合作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通过规范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减少信息成本和不确定性,从而促进了合作的顺利进行。
道格拉斯•诺斯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秩序、和行为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和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①“制度提供了人类相互影响的框架,它们建立了构成一个社会,或更确切地说一种经济秩序的合作与竞争关系。”②“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或更正式地说是人类设计的、构建人们相互行为的约束条件。”③
2 道格拉斯•诺斯的新制度经济学
道格拉斯•诺斯,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是新经济史的先驱者、开拓者,建立了包括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内的“制度变迁理论”。诺斯将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及早期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运用到经济史分析中,成为新经济史学界的代表人物。
作为一个经济史学家,引进制度的分析使诺斯在批评新经济史之时带来了新的建设。诺斯与蓝斯・戴维斯(Lance Davis)于1971年出版的《制度变动与美国经济成长》书中强调制度创新是造成美国经济成长的主因。在已有的制度之下,当获利机会不能充分被利用时,就面临制度改变的时机,成功的制度改变经过财产权的重新安排得以降低交易成本。戴维斯与诺斯利用美国的历史经验说明成功的制度变动如何提高效率促进经济成长。而后,1973年诺斯与汤马斯合著的《西方世界的兴起》这本书里,诺斯与汤马斯将制度的分析架构应用到十至十八世纪间欧洲的历史。他们比较英、法、荷兰与西班牙等国经济发展的过程,指出各个社会的资源丰寡虽然会影响经济成长,但是有效率的组织才是长期经济成长的关键。有效率的组织才能造就出有利于成长的制度与财产权,并且在条件改变时顺利促成制度的变动。这两本关于欧美经济史的论著开启了新经济史结合制度分析的先河。④
诺斯在他1981年出版的《经济史的结构与变迁》(The Structure and Change in Economic History)一书中展开了建构一套解释历史的制度理论的工作。诺斯的制度理论仍是以新古典理论为基础,加上交易成本的考虑。这个制度分析的架构下有三个支柱:经济组织、政府理论与意识形态。这三个部分一方面针对着经济活动、财产权与集体行动问题的分析,另一方面又处理了三者的互动所产生的历史意义。诺斯应用这个架构分析了人类自新石器文明以来
①②
道格拉斯·C·诺斯. 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226 道格拉斯·C·诺斯. 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226 ③
道格拉斯·C·诺斯. 新制度经济学及其发展.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2年05期 ④
参见道格拉斯·C·诺斯.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成就(导读). 台湾:时报出版社,1994
第2页 共5页
历史结构的稳定与变迁,为当代的经济史学界写下一本经典之作。⑤
紧接着,诺斯在《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效绩》一书不但延续了《经济史的结构与变迁》的脉络,而且提出了更富挑战性的架构。他所针对的问题是为何经济体制在长期会产生极为不同的结果。为了解释这个问题的答案,诺斯提出了更深入制度本质的见解,探讨制度如何维持、如何改变,及其历史的角色。制度与经济成就之间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形式的制度组合最能促进交换利益。而且,长期经济体制的成就是取决于制度变动的调适效率。对于制度变动的产生,诺斯在本书中强调制度与组织之间的互动。制度是行为的限制;组织则是设立来利用制度带来的机会,并由此造成经济体系的发展。制度一旦建立,就决定出政治与经济活动的各种机会与成本;组织不仅在制度提供的机会下降低成本促成交易,也会形成知识、新技术,甚至改变谈判力量而造成制度的变动。①
在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上,道格拉斯•诺斯创建了制度变迁理论。他认为,一种提供适当的个人激励的有效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而这种制度的产生是有代价的,除非其所带来的收益大于付出的成本,否则这种新制度不会出现。诺斯认为制度变迁的动因在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制度变迁的原因之一就是相对节约交易费用,即降低制度成本,提高制度效益。所以,制度变迁可以理解为一种收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收益较低的制度的替代过程。在看待经济增长中的技术因素时,诺斯认为技术的革新固然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但人们如果没有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的冲动,并通过一系列制度(包括产权制度、法律制度等)构建把技术创新的成果巩固下来,那么人类社会长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是不可设想的。
3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
正如诺斯在《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成就》中所说“我真正想要指出的是制度在社会中
②
更基本的角色,它们是决定长期经济成就的根本因素。”诺斯通过对制度变量的内生性分析,建立了其经济增长与发展模型。在1971年出版的《制度变动与美国经济成长》中,诺斯早就提出制度安排的发展是主要的改善生产效率和要素市场的历史原因。“我深信,在过去的25年里,经济学家们解释经济增长的努力使误入歧途。答案并不在于他们的资本形成的模型或各种现成的其他战略性变量的狭窄的经济范围中,答案取决于剧本制度环境的特征以及这些基本规则实行的程度。”接着,他指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是西方兴起的原因所在。有效率的组织需要在制度上作出安排和确立所有权以便造成一种刺激,将个人的经济努力变成私人收益率接近社会收益率的活动。③
诺斯将制度因素引入经济增长分析,把制度作为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来研究,说明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指出了制度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这使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更为成熟和完善,为人们思考经济的增长与发展问题开阔了更广阔的视野与更深刻的思路。
诺斯认为在经济增长中制度起决定性作用。在一个动态的经济系统中,现存的制度环境与制度安排决定交易机会与成本——收益结构,从而决定了经济增长的收入流以及速度。当外在性的变化或相对价格的变化进入经济系统,则改变了现有的经济条件及成本——收益结构,经济环境中就会出现一些新的潜在的收入流,在现存的制度安排之下,这些潜在的收入流不可能实现。只有进行制度创新,创立新的制度安排,在新的制度结构之下才有可能实现潜在利润,实现经济增长。即制度变迁决定了经济增长。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
对制度变迁动力的分析。诺斯模型认为,现有的制度结构——交易机会——成本收益结构,共同构成一个相对静态的经济系统。而外在性条件的改变随时会打破这种相对静态,并促成潜在利润的形成,诱致一种新的制度安排产生,从而构成制度变迁的动力源。可将这一系列问题归结为三类:其一是偶然性的完全不可预测的外在于经济系统的因素;第二类是对于诺斯的制度分析是外生的一系列经济因素的变动;第三类是技术变迁。
⑤
①
参见道格拉斯·C·诺斯. 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参见道格拉斯·C·诺斯.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② 道格拉斯·C·诺斯.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成就. 台湾:时报出版社,1994.127 ③ 道格拉斯·C·诺斯、罗伯斯·托马斯. 西方世界的兴起.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第3页 共5页
收入增长的实现途径。诺斯认为,技术和结构的外在变迁的来源如能被利用,便将导致一个更大的总收入。外在变迁将通过四种途径导致利润的形成,即规模经济、外部性、风险和交易费用。在现有的制度安排结构下,这些利润是无法获得的,只有通过一种创新性制度成功地将这些外部利润内在化,那么总收入就会增加,即会获得经济增长。(1)规模经济。企业的最有效规模和在行业中的企业数是技术和相应的市场规模的函数。当技术发生变迁时,企业的有效规模将可能改变,并为企业带来一种潜在利润。但现存的企业财产制度可能会成为规模改变扩大的障碍,如业主制或合伙制的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制度创新减小了对获取资本的限制,使得内含的潜在利润得以实现;(2)外部性内在化过程中的成本——收益变动所产生的收入增加也必须通过制度的再组织得以实现;(3)风险的盛行及其不可预测性是一个严重削减经济活动的因素,随着各种偶然性外部因素的增加,厌恶风险的程度也随之增强。厌恶程度的降低可提高收入,通过风险市场的发展以及各种保险制度的创新可降低风险,从而可提高总收入;(4)交易费用。随着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交易费用会随之而扩大,对相关的经济信息流的组织与增进会因避免市场不完善而引起可能的潜在利润。总之,由外部性、规模经济、风险和交易费用所引起的收入的潜在增加不能内在化时,一种新制度的创新可能允许获取这些潜在收入的增加,因此,制度变迁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决定性途径。
从诺斯的经济变迁理论出发,我提出以下几点评判。
内生性分析的评判标准。在诺思的制度变迁模型中,从外在性变化制度变迁到潜在利润的实现是一个不断重复的单向作用过程。其模型把长期的经济增长建立在不断变化的外部作用力基础上,经济系统中的制度框架会对外部作用力做出被动反应——制度变迁,从而引致经济增长。所以长期经济增长可被看作外部作用力效果的加总,但是整个经济系统不可能对这些外在性因素有所影响、有所作用,所以也无法解释这些因素,进而也无法通过经济系统本身解释制度及其变迁。因此一种单向的分析过程不能构成内生性分析的基础,诺思并未在完整的意义上将制度因素内生化。
对外在性因素的分类及检验。诺思将外在性因素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游离于经济系统之外的不可预测、无法控制的偶然性因素;第二类是被诺思称为相对价格的外在性变化因素。包括市场规模变动、价格变动、预期变动等因素。这些因素变动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完全由于外界偶然性因素引起的,如天气变化等,人力无法控制;其二是经济系统本身的动态所引起的反应,即用经挤系统内部的变化可以解释的因素。尽管其被诺思称为外在性变化,实质上仍属于内在性分析范畴。
技术变迁分析。诺思认为技术在较长的时期内是可以变迁的。他将技术变迁分为两类。第一种技术变迁是由于某些经济变量的变化所诱致的。这些经济变量的改变迫使企业在已知的可选择的菜单上选择一些新的技术流程,以改变它的技术结构,即企业会改变其要素组合。第二种技术变迁可能是一项新的发明创造的产物。当技术变迁更多地被看作是发明创造活动时,发明创造成果会影响经济系统,但经济系统却无法给予发明创造以影响,它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对于经济活动而言,技术变迁只能被称为偶然性活动。
参考文献:
[1] 道格拉斯·C·诺斯. 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2] 道格拉斯·C·诺斯、罗伯斯·托马斯. 西方世界的兴起.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3] 道格拉斯·C·诺斯. 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4] 道格拉斯·C·诺斯. 理解经济变迁的过程.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第4页 共5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