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医药2011年第51卷第47期 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用于老年2型 糖尿病患者效果观察 崔丽娟,王慧敏 (本溪钢铁集团总医院,辽宁本溪117000) 摘要: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口服降糖 药物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每日1次早餐前口服格殉美脲,每 晚22时注射甘精胰岛素1次;对照组每日早、晚餐前分别注射优泌林70/30。均以空腹血糖5.0—7.0 mmol/L、餐 后血糖6.0~10.0 mmol/L为治疗目标,共治疗16周;治疗期间根据血糖情况调整剂量。观察血糖水平及血清C肽 水平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l6周两组全天血糖谱均明显下降,C肽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 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用于老 组低血糖事件、胰岛素用量、体质量增加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年2型糖尿病不仅降糖效果好,且较为安全。 关键词:2型糖尿病,老年人;甘精胰岛素;格列美脲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266X(20i1)47-0084-02 2型糖尿病是进展性疾病,确诊时患者胰岛B 细胞功能往往已减退50%。胰岛素治疗是控制血 糖的重要方法。2009年11月一2010年7月,我们 mmol/L,2hPPG 6.0~10.0 rnmol/L);5~16周进入 胰岛素用量相对固定的治疗稳定期。 1.3观察项目 治疗0、16周分别测定血HbA C; 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行标准馒头餐试验(面粉净重 对5O例口服降糖药物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 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取得较好 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为100 g的馒头),测定空腹和餐后2 h血糖,空腹、 餐后1 h和餐后2 h C肽。记录低血糖(血糖≤3.9 mmol/L为低血糖,≤2.8 mmol/L或低血糖昏迷为 严重低血糖)发生情况(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尽量于 1.1 临床资料 同期收治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患 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病程3 加餐前测定即时血糖值)、胰岛素总量及体质量增 加值。HbA c测定采用NyeoCard 11型免疫层析试剂 盒;C肽测定采用德国Roche公司的电化学发光试 个月以上。主要纳入标准:①年龄60~80岁;②饮 食和运动基础上磺脲类单独或联合其他类口服降糖 药治疗至少3个月而血糖控制不佳;③空腹血糖7.0 14.0 mmoL/L;④体质量指数(BMI)≥19.0 kg/ m 。排除标准:①有胰岛素应用史;②谷氨酸脱羧 酶(GAD)抗体阳性或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病史;③ ~剂盒;末梢血糖监测采用强生稳步倍加型血糖仪。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 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 组内治疗前后差异,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两组间基线 及治疗后变化。两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比较采用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严重心、肺、肝、肾疾患病史;④慢性胰腺疾病或甲状 腺功能亢进等其他内分泌代谢病史。将100例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O例,两组一般资料有 可比性。 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完成治疗48例、47例,其 观察组:每日1次早餐前口服格列 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比较见表1、表2。观察组出现低 血糖3人次,未发生严重低血糖。对照组出现低血 1.2治疗方法美脲,起始剂量1 mg,根据血糖情况每周调整1次 剂量,每次增加1 mg,最大剂量4 mg;甘精胰岛素每 晚22时皮下注射1次,起始剂量0.2 IU/kg,根据血 糖7人次,其中严重低血糖1人次。观察组低血糖 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4.84)。 观察组及对照组胰岛素用量分别为(0.32±0.12)、 糖情况每3天调整1次剂量。对照组:每日早、晚餐 前30 min皮下注射优泌林70/30,起始剂量0.4 IU/ 根据血糖情况每3天调整1次剂量。两组治疗 目标为1~4周使血糖控制达标(FBG 5.0~7.0 ,(0.55±0.21)IU/(kg・d),体质量增加分别为(1.2 ±1.1)、(3.7±0.9)kg,P均<0.05。 3讨论 84 山东医药2011年第51卷第47期 表1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水平比较(mmoVL,x 4-s) 组别 观察组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n 早餐前 48 9.2±1.7 6.3±1.3 13.8±3.6 8.3±1.9 9.4±2.1 6.5±1.4 堕 ! ! 早餐后 午餐前 午餐后 14.5±2.9 8.9 4-2.2 晚餐前 9.6±2.7 6.2 4-1.7 晚餐后 15.1-4-2.5 8.6±1.7 睡前 11.2 4-1.9 7.5 4-1.4 47 9.1土1.6 13.9 4-2.7 9.6 4-1.9 14.7±3.1 9.4±3.0 14.9±2.2 11.4 4-2.1 治疗前 治疗后 6.5±1.4 8.4 4-1.7 6.1±1.1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P<0.05 表2两组治疗前后HbA c、C肽水平变化(x±s) 注:与l司组治疗前比较,’P<0.05 甘精胰岛素及预混胰岛素目前均广泛用于2型 糖尿病的治疗。预混胰岛素是将两种作用时问不同 的胰岛素预先混合,特点为双时相作用,即混合后两 种胰岛素各自发挥作用,相当于一次注射了短效和 中效胰岛素;不需临时配制,使用方便,每天只需注 射1~2次;适用于需注射短效加中效胰岛素的糖尿 病患者。甘精胰岛素为重组人胰岛素类似物,其作 用特点是平稳、无峰值、作用时间长,血药浓度可预 见;药理学研究证实其与人胰岛素的生物效价及半 衰期相同,一次注射后2~4 d达稳态血药浓度。格 列美脲具有生理性促胰岛素分泌的作用,与磺脲类 受体快速结合、快速解离,有效刺激胰岛素的I相、 Ⅱ相分泌,胰岛素分泌的量依赖于血糖浓度,既有效 降低餐后血糖,又不易发生低血糖…;其还可能通 过非受体酪氨酸激酶旁路激活胰岛素受体后途径, 增加脂肪和肌肉组织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体4 (GLUT4)表达 .3 J,通过胰外作用改善胰岛素抵抗。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全天血糖和HbA c均 明显降低,达到比较理想的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空 腹、餐后1 h和餐后2 h C肽分泌水平均明显升高, 即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有所恢复。证实两种治疗 方案均能有效降低血糖及改善胰岛功能。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血糖达标的 9.8±2.7 5.9±1.4 8.1 4-2.0 7.0-4-1.6 最大障碍 ]。尤其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 管病危险因素增加,低血糖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本研究观察组低血糖事件(尤其是严重低血糖事 件)明显少于对照组。可能原因为预混胰岛素中短 效、中效胰岛素比例固定,难以进行个体化调整,胰 岛素作用高峰不符合生理需要;而甘精胰岛素作用 平稳、无峰值,可提供基础胰岛素,有效降低空腹血 糖。本研究还发现,观察组胰岛素用量和体质量增 加明显少于对照组,证实甘精胰岛素可能有利于减 轻胰岛素抵抗、降低对心脑血管健康的不利影 响 。 综上所述,甘精胰岛素每Et 1次注射联合格列 美脲每日1次口服适用于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老 年2型糖尿病患者,其不仅降糖效果好,且较为安 全。 参考文献: [1]Del Gue ̄a S,Parentini C,Bracci C,et a1.Insulin release from iso— lated,human islets after acute Jr prolonged exposure to glimepiride [J].Acta Diabetol,2000,37(3):139-141. [2]MUller G.The molecular mechanism of the insulin-mimetic/sensiti— zing activity of the antidiabetic sulfonylurea drug amatyl[J].Mol Med,2000,6(11):907-933. [3]Mori RC,Hirabara SM,Hirata AE,et a1.Glimepiride as insulin sensitizer:increased liver and muscle responses to insulin[J 3.Dia- betes Obes Metab,2008,10(7):5964500. [4]Davidson JA,Garber AJ,DiMarchi RD,et a1.New advances in in— sulin treatment of diabetes:overcoming barriers[J].Endocr Prac— tice,1997,3(6):371-384. [5]Nathan DM,Buse JB,Davidson MB,et a1.Medical management of hyperglycemia in type 2 diabetes:a consensus algorithm for the initi— ation and adjustment of therapy:a consensus statement of the Ameri— 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nd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Diabetes[J].Diabetes Care,2009,32(1):193-203. (收稿日期:2011.11.12)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