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沟通之
作者:吴弟菊
来源:《地理教育·当代幼教》2018年第09期
深夜来电
那是在9月开学的第二天晚上11点半,我的手机响了。接通电话,原来是刚转入本园大班的瑶瑶爸爸打来的。他说由于他上班很忙,刚下班回家,因此现在才给我打电话。原因是她妻子今天到幼儿园接孩子时,觉得老师一点不负责任,心里很生气,而且开学这两天来他也感到班上老师的有些做法,让他们很不满意。家长的语气让我感到他确实挺生气。 我请家长把具体的情况讲一讲。他陈述了两件令他不满意的事。
第一件是他妻子今天下午到幼儿园接孩子比较晚,大概在6:15左右,看见孩子一个人在操场上玩,没有老师看管。老师看见家长后不理不睬的,并很不高兴地说幼儿园是5点半就接孩子,如果你们天天来得很晚的话,我们老师要下班了,孩子出了事谁负责任?
第二件事就是老师在开学前交流时不说清楚要准备什么东西,昨天给孩子说要准备跳绳之类的,他们很忙,没有时间去准备。而且以前幼儿园老师有什么要求都是写在本子上,现在老师怎么就这样给孩子说?小孩怎么记得住? 我的回应
听完家长的倾诉后,我感到有的可能是误会,有的可能是我们老师的工作方法欠妥。于是我回应说:
瑶瑶爸爸,首先我非常感谢你能够很坦率地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告诉我,把你不满意的地方向我反映,这样可以让我了解情况和改进工作。
第二,我非常诚恳的向你致歉,是我们的老师有做得不好或沟通不到位的地方,让你心里感到不舒坦、不暖和,你这么晚了还不能够放心的休息!
第三,听了你给我讲的这些事情,我觉得有的可能是老师做得不够好,有的可能是误会。对于你说到的第一件事,我想告诉你,我园有明确的规定下午放学时孩子没有接完,老师是不能离开的,更不能把孩子一个人扔在操场玩。瑶瑶班的李老师以前在家长和老师们看来一向是一个责任心挺强的老师,不知道今天她为什么会那样做、那样说,就你们今天所看到和感受到的,明天我会认真调查此事,把事情弄清楚了我们再沟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复,好吗? 对于你说的第二件关于买跳绳的事情,我想有可能是老师开学没有想周到,但也有可能是老师有意而为,因为孩子上大班了,老师要有意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你知道任務意识的培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孩子以后的学习和发展都是很重要的。有的孩子上小学后不知道完成作业,这就是任务意识缺乏的表现。
对于你提到的关于与家长沟通方式的问题,我想不同幼儿园或不同的老师、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采用的沟通方法是会有不同的,你以前幼儿园老师习惯用的是联系册,我们幼儿园老师通常喜欢用班级QQ群、电话、便条、黑板、家园栏或直接交谈等途径和方式交流,对于联系册幼儿园没有硬性规定,因为老师每天做教学活动准备需要大量的时间,如果每天给孩子写联系册,老师会花去很多精力和时间,有可能影响到教学准备和活动组织等。
因为你的孩子才转园过来,对老师的工作方法可能还不够了解和习惯,所以有一些想法和困惑,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你的这些想法和困惑都可以直接和李老师交流,我可以给你保证,我们的老师不会不高兴的,相反还会很乐意和你交流。因为只有多交流、多沟通才能够促进理解和配合,才能达成默契,是吧? 听了我的解释,瑶瑶家长终于平静了下来。 调查的结果
第二天,我和李老师作了交流,发现有些确实是老师交流技巧欠缺,有些却真是误会。对于瑶瑶放学时一个人在操场玩这个事件的真相是:在这之前,一直是瑶瑶爸爸出面和老师沟通交流,老师未同瑶瑶妈妈见过面。当瑶瑶妈妈第一次接孩子时,孩子在操场上玩,李老师在距离孩子2米左右的地方看着。由于李老师和瑶瑶妈妈彼此不认识,当时又有其他班上的家长在操场上看孩子玩,所以彼此可能都把对方当成了其他班家长,没有热情的打招呼,李老师并不是故意不理瑶瑶妈妈。而且由于不认识,瑶瑶妈妈也没能注意到李老师在一边看着孩子。 对于接孩子时间的事,李老师说瑶瑶妈妈告诉她每天都要6点一刻以后才能到幼儿园接孩子,所以老师就说了“如果是偶尔的,就没关系,如果是天天如此到就要想想办法,因为老师也要下班,不可能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幼儿园,出了事情可负不起责任。”
对于跳绳的事情,确实如我所想,李老师就是想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我问李老师,如果儿童没有把任务带回去怎么办?李老师说她会主动和家长沟通,就这个要求她在即将召开的开家长会上要给家长讲。 我的处理:
听了李老师的解释以后,我给李老师分析了她和家长交流出现问题的原因。建议她注意四个方面的问题: 1. 把握好沟通角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李老师和瑶瑶妈妈交流时,是站在对自身有利的角度来谈的。“如果是天天如此,就要想想办法,因为老师也要下班,不可能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幼儿园,出了事情可负不起责任。”老师谈的是对自身的影响而不是对孩子的影响,所以让家长感到老师是不负责任的,心里很不舒坦。如果我们换成对孩子有影响的角度谈,家长会欣然接受:“如果是天天如此,就要想想办法,因为天天让孩子最后一个走,时间长了可能会让孩子产生孤独感,甚至可能误认为爸爸妈妈不够爱她。对孩子心理产生不好的影响。”同样的目的,不一样的动机,效果会截然不同。 2. 把握好沟通时机。
很多事情事前沟通比事后沟通效果更好,如:幼儿在幼儿园发生了同伴纠纷、或者小挂伤、或者被老师批评教育后,如能提前沟通会让老师处于主动地位,家长能够充分了解事实真相或缘由,就能够理解、支持和宽容,如果在家长不理解后再做沟通,老师会处于被动地位,稍不注意家长还可能认为老师在狡辩、在掩饰。如前面提到的给孩子布置任务带回家的问题,老师和家长交流沟通方式的问题,如果老师和家长事前有沟通,就会避免上述误会。 3. 把握好沟通对象。
不同的沟通对象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对于班上来的插班生,尤其是从其他幼儿园或班级转入的学生,老师应注意在开学前一段时间和家长的沟通交流要更充分、更细致、更主动。老师可以向家长了解以前幼儿园哪些方面做得好的,哪些方面存在问题,与以前老师的沟通途径方式方法是怎样的等;然后介绍自己家园沟通的途径、方式方法,以及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及对孩子的培养要求等,多主动向家长谈及孩子的学习、生活、表现情况及班级常规习惯要求,使家长尽快熟悉本班老师的工作方式方法、教育理念,增进理解,达成默契,避免误会。
4.沟通消除误会。
请老师要理解、宽容家长因为磨合初期的不理解和误会。及时主动热情地和瑶瑶家长沟通交流,通过和瑶瑶家长个别交流及班级家长会等把自己的一些做法和原因给家长讲明白,以此获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最后见彩虹
“阳光总在风雨后”,通过李老师的主动沟通和交流,消除了误会,增进了理解,过了两天,我找到瑶瑶爸爸,问他怎么样,满意吗?他开心地笑着说:“挺好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