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鼻导管氧气吸入操作标准

来源:一二三四网
鼻导管氧气吸入

[目的]

1、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

动脉血氧含量。

2、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

[用物准备]治疗盘内备治疗碗2个(分别盛凉开水,通气管、纱布2块)、鼻导管或鼻塞、氧气表、湿化瓶(内盛无菌蒸馏水1/2-2/3满)、胶布、棉签、别针、弯盘、吸氧记录单、笔、扳手。另备氧气筒或管道氧气装置。 [指导内容]

1、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氧疗的重要性,指导正确使用氧疗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2、告知患者有关用氧安全的知识。

3、告知患者如感到鼻咽部干燥不适或者胸闷憋气时,及时告诉医护人员。 [注意事项]

1、用氧前检查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是否通畅。

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氧安全,切实做好“四防”,即防火、防油、防

热、防震。搬运时避免倾倒撞击,周围严禁烟火及易燃品,至少距明火5米,距暖气1米,以防引起燃烧。氧气表及螺旋口勿上油,也不能用带油的手装卸。

3、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后应用。停止用氧时,应先取下鼻导管,再关流 量表。如中途要调节氧流量时,先分离鼻导管与湿化瓶连接处,调节好流量 再连接。

4、氧气筒内的氧气勿用尽,压力表至少要保留5kg/cm2,以防灰尘进入筒内,再 充氧时引起爆炸。

5、氧气筒“空”“满”标识应清晰,以免急用时搬错而影响抢救。

6、持续吸氧的患者,应当保持管道通畅,每日更换湿化瓶和氧气管,双侧鼻腔交替插管。面罩吸氧时,注意检查面部、耳廓皮肤受压情况。

7、用氧过程中,应加强监测。新生儿吸氧应严格控制用氧浓度和用氧时间。 [相关知识]

1、氧浓度与氧流量的换算法: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2、氧疗的种类:低浓度氧疗,吸氧浓度小于40%;中浓度氧疗,吸氧浓度为40%-60%;高浓度氧疗,吸氧浓度在60%以上;高压氧疗,吸氧浓度为100%。 3、氧中毒的临床表现:呼吸加快,恶心、呕吐、烦躁、继续干咳。

4、氧中毒预防措施:避免长时间高浓度氧疗;经常做血气分析;动态观察氧疗效果。

鼻导管氧气吸入

[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流 程 1 职业符合护士职业规范要求 规范 操 作 要 求 分值 2 2 2 4 4 2 2 4 2 4 4 4 4 2 4 4 2 2 4 4 4 2 4 2 4 2 3 2 4 4 4 2 核对 查对医嘱 (1)护士洗手,核对、解释 3 评估 (2)了解患者年龄、病情、意识、治疗情况、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 (3)患者鼻腔有无肿胀、炎症、鼻中隔偏曲,息肉及鼻孔通气情况 (1)护士:洗手、戴口罩 4 准备 (2)用物:备齐并检查用物,放置合理 (3)患者:体位舒适、情绪稳定;了解吸氧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4)环境:安静整洁、室温适宜、光线充足、远离火源 (1)将氧气筒置于氧气架上,打开总开关,使小流量氧气从气门处流出吹尘,随即迅速关上(如为管道供氧,直接取下氧气孔塞) 5 装表 (2)将氧气表紧密置于氧气筒气门上,使氧气湿化瓶与地面垂直 (3)关流量开关,打开总开关,再开流量开关,检查氧气流出是否通畅,有无漏气,关紧流量开关,推至病房待用,必要时洗手 (1)携用物至床旁,核对,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2)湿棉签清洁双侧鼻孔 (3)鼻导管与湿化瓶的出口连接,调节氧流量 6 吸氧 (4)润滑鼻导管前端并检查氧气流出是否通畅 (5)将鼻塞轻轻插入患者鼻孔(鼻导管时为鼻尖到耳垂的1/2-2/3长) (6)必要时用胶布固定于鼻翼及面颊部 (7)再次核对,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7 指导 正确指导患者及家属 8 处置 用物、生活垃圾、医疗废弃物分类正确处置 9 洗手 流动水洗手 10 记录 给氧时间、氧流量、患者反应 (1)洗手、核对、解释 (2)缓慢取下吸氧管,擦净面部及胶布痕迹 (3)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 11 停氧 (4)关流量表→关总开关→开流量表放余气→关流量表(管道供氧:直接关流量表) (6)用物、生活垃圾、医疗废弃物分类正确处置 (7)核对,洗手,记录停氧时间及氧疗效果 12 评价 (1)操作规范、熟练,步骤正确,吸氧过程安全 (2)沟通有效,体现人文关怀,患者满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