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二数学八上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复习和常考题型练习

来源:一二三四网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基本定义:

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理解:①全等三角形形状与大小完全相等,与位置无关;②一个三角形经过平

移、翻折、旋转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③三角形全等不因位置发生变化而改变。

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基本性质:

⑴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理解:①长边对长边,短边对短边;最大角对最大角,最小角对最小角;②对

应角的对边为对应边,对应边对的角为对应角。

(3)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⑴边边边(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⑵边角边(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⑶角边角(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⑷角角边(AAS):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⑸斜边、直角边(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4.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

1

5.角平分线:

⑴画法: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4)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并且这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6.证明的基本方法:

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 ⑵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字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 ⑶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7.学习全等三角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不同含义; (2)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有三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4)中线倍长法、截长补短法证三角形全等。

常考例题精选 3.如图,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C=90°,AB=CD,请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 ,使得△EAB≌△BCD.

4.在Rt△ABC中,∠ACB=90°,BC=2cm,CD⊥AB,在AC上取一点E,使EC=BC,过点E作EF⊥AC交CD的延长线于点F,若EF=5cm,则AE= cm.

5.如图,点E,F在BC上,BE=CF,AB=DC,∠B=∠C.求证:∠A=∠D.

2

6.已知:如图,AD,BC相交于点O,OA=OD,AB∥CD.求证:AB=CD.

7.如图,点B在AE上,点D在AC上,AB=AD,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ABC≌△ADE(只能添加一个).

(1)你添加的条件是 .

(2)添加条件后,请说明△ABC≌△ADE的理由.

8.如图,点F,B,E,C在同一直线上,并且BF=CE,∠ABC=∠DEF.能否由上面的已知条件证明△ABC≌△DEF?如果能,请给出证明;如果不能,请从下列三个条件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条件,添加到已知条件中,使△ABC≌△DEF,并给出证明.提供的三个条件是:①AB=DE;②AC=DF;③AC∥DF.

3

9.如图,已知AB=CD,∠B=∠C,AC和BD相交于点O,E是AD的中点,连接OE. (1)求证:△AOB≌△DOC.(2)求∠AEO的度数.

10.如图所示,AB∥CD,E为AD上一点,且BE,CE分别平分∠ABC,∠BCD. 求证:AE=DE.

4

通关精选

1.如图,△ABC≌△EFD,且AB=EF,EC=4,CD=3,则AC=() A.3 B.4 C.7 D.8

,第1题图)

2.如图,AC=BD,AO=BO,CO=DO,∠D=30°,∠A=95°,则∠AOB等于()

A.120° B.125° C.130° D.135°

,第2题图)

3.如图,已知AB∥CD,AD∥CB,则△ABC≌△CDA的依据是() A.SASB.ASAC.AASD.SSS

,第3题图)

4.(2015·六盘水)如图,已知∠ABC=∠DCB,下列所给条件不能证明△ABC≌△DCB的是()

A.∠A=∠D B.AB=DC C.∠ACB=∠DBC D.AC=BD

,第4题图)

5.如图,△ABC和△EDF中,∠B=∠D=90°,∠A=∠E,点B,F,C,D在同一条直线上,再增加一个条件,不能判定△ABC≌△EDF的是()

A.AB=ED B.AC=EF C.AC∥EF D.BF=DC

,第5题图)

5

6.如图,在△ABC中,∠B=42°,AD⊥BC于点D,点E是BD上一点,EF⊥AB于点F,若ED=EF,则∠AEC的度数为()

A.60° B.62° C.64° D.66°

,第6题图)

7.如图,AD是△ABC的中线,E,F分别是AD和AD延长线上的点,且DE=DF,连接BF,CE.下列说法:①CE=BF;②△ABD和△ACD面积相等;③BF∥CE;④△BDF≌△CDE.其中正确的有()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第7题图)

8.如图,△ABC的三边AB,BC,CA的长分别为20,30,40,O是△AB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则S△ABO∶S△BCO∶S△CAO等于()

A.1∶1∶1 B.1∶2∶3 C.2∶3∶4 D.3∶4∶5

,第8题图)

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点O为圆心,适当的长为半径画弧,交

1

x轴于点M,交y轴于点N,再分别以点M,N为圆心,大于2MN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第二象限交于点P.若点P的坐标为(2a,b+1),则a与b的数量关系为()

A.a=b B.2a+b=-1 C.2a-b=1 D.2a+b=1

,第9题图)

10.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BAC,DE⊥AB于E,则下列结论:①AD平分∠CDE;②∠BAC=∠BDE;③DE平分∠ADB;④BE+AC=AB.其中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第10题图)

11.已知△ABC≌△DEF,且△ABC的周长为12 cm,面积为6 cm2,则△DEF

6

的周长为________cm,面积为_________cm2.

12.如图,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前提下,要使△AED≌△AFD,需添加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2题图)

13.如图,直线a经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A,分别过正方形的顶点B,D作BF⊥a于点F,DE⊥a于点E,若DE=8,BF=5,则EF的长为___________.

,第13题图)

15.如图,AB=AC,BD⊥AC于D,CE⊥AB于E,CE,BD相交于O,则图中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有___________对.

,第15题图)

16.如图,已知方格纸中是4个相同的正方形,则∠1+∠2+∠3=___________度.

,第16题图)

17.如图,已知相交直线AB和CD及另一直线MN,如果要在MN上找出与AB,CD距离相等的点,则这样的点至少有________个,最多有________个.

,第17题图)

18.如图,已知△ABC的三个内角的平分线交于点O,点D在CA的延长

7

线上,且DC=BC,若∠BAC=80°,则∠BOD的度数为________.

,第18题图) 19. (2015·昆明)如图,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A=∠D,∠B=∠DEF,BE=CF.求证:AC=DF.

20.如图,工人师傅要检查人字梁的∠B和∠C是否相等,但他手边没有量角器,只有一个刻度尺.他是这样操作的:①分别在BA和CA上取BE=CG;②在BC上取BD=CF;③量出DE的长为a m,FG的长为b m.如果a=b,则说明∠B和∠C是相等的,他的这种做法合理吗?为什么?

21.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CAB,DE⊥AB于点E,点F在AC上,BE=FC,求证:BD=DF.

22.如图,在△ABE和△ACF中,∠E=∠F=90°,∠B=∠C,BE=CF.

8

求证:(1)∠1=∠2;(2)CM=BN.

23.如图①,点A,E,F,C在一条直线上,AE=CF,过点E,F分别作ED⊥AC,FB⊥AC,AB=CD.

(1)若BD与EF交于点G,试证明BD平分EF;

(2)若将△DEC沿AC方向移动到图②的位置,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

24.如图,在△ABC中,∠B=∠C,AB=10 cm,BC=8 cm,D为AB的中点,点P在线段上以3 cm/s的速度由点B向点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以相同速度由点C向点A运动,一个点到达终点后另一个点也停止运动.当△BPD与△CQP全等时,求点P运动的时间.

25.如图,在△ABC和△ADE中,AB=AC,AD=AE,∠BAC=∠DAE

9

=90°.

(1)当点D在AC上时,如图①,线段BD,C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证明你的猜想;

(2)将图①中的△ADE绕点A顺时针旋转α角(0°<α<90°),如图②,线段BD,CE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