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望江南_高三作文

来源:一二三四网


望江南

望江南

北宋年间,襄阳望江楼。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少女清丽婉转的歌喉萦徊在望江楼内,大堂内一时人声俱寂,食客们专注地听着曲子,几位中年人微屈手指为她虚打着节拍,连黄口小童也放下了手中的食箸,学着周围大人的样子望向堂中的少女。

齐楚阁上,几位华服商人围桌而坐,上首是一位中年人,身着苏锦,手戴白玉扳指,略看去便知不是俗物,他有明显的胡人特征,身形高大,眉眼浓郁,隐隐透出凌厉阴沉,喜怒不辨。他下首是一位少年公子,不过十四五岁的年纪,青涩未去的脸上带着一种初生桀骜的锋锐,他的五官并不似中年人那般粗犷,而沾染了少许江南的温文秀气。雅阁中其余几位客人也身着锦缎,尽皆气度不凡。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大堂中不知是谁首先叫好,紧接着便听见一片的喝彩和掌声。少女腼腆地向众人行礼,当她盈盈起身时,阁上众人终于看清了

第1页 共23页

她的脸。

楼中各色灯烛火光明灭,为她的如雪肌肤镀上一层绯红,她的眼睛闪着跃动而温顺的光,面容姣好,虽只着一身蓝布衣裙,浑然不能掩去她曼妙风姿,天生丽质。她的脸淡淡地施了一层粉,也许是这粉太过廉价粗略,近看时生出一丝沧桑风尘之意,但在阁上远远看来,她的脸色仍旧是新鲜可爱的。

待得掌声零落地消散,少女回身看着她的父亲。老人衣着简朴,佝偻着脊背,坐在不远处拉一把音色凄怆的胡琴,满身烟尘,显得丑陋而卑微。

老人起身向周围的食客诉说父女俩一路南逃来的遭遇,希望能多讨些赏钱。大堂中有人感慨少女的飘零命运,亦有人调笑着猜测她是否是老人的亲生女儿,但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头,人们早已失去了初闻时的新鲜感,堂上一时又回到了最初人声鼎沸,击箸饮酒的场景。楼内的热闹喧嚣更衬托出了楼外的凛冽寒风,楼门口探进一个脏兮兮的脑袋,想要寻些暖意和人气,若觑见有小二的身影奔来,那脑袋便迅速而略带眷恋地消失。

东北角的桌上,有位书生感慨吟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邻座的孩子揪着母亲的衣衫,仰头问道:“娘,我们要去的地方叫江南吗?”仿佛不准备给母亲问答的间歇,补充道:“江南有红花和大江吗?江里是不是会有张三叔说的大鱼?”

他母亲完全忽略了他连珠炮似的问题,只怅怅地应了声“是”。 隔座的汉子探过身来:“小家伙,你想去江南吗?” “嗯。”孩子有些害怕母亲此时那样凄凄的神情,渴求般地询

第2页 共23页

问汉子江南美吗,江南有多美,有比那位姐姐的歌还美吗? “伯伯,你告诉我!”

汉子挠了挠头,不知道孩子形容的是曲子的内容还是少女的歌声,“有的吧,咱大半辈子都待在这襄阳城,正儿八经的江南可是去也没去过。不过,听伯伯的爷爷说,那里一年四季温暖如春,风调雨顺,那里的土地肥沃得能流油,他们不多费心耕作就可以有粮吃……”

孩子咯咯笑着:“土里怎么能流油呢?”

汉子也笑了:“还有啊,那里遍植桑树,绫罗绸缎满街都是,金玉珠宝更是稀松平常。江南人家都男耕女织,读书吟诗,生活安逸宁静……”

“江南美不美?”小儿显然是不满意汉子的答案,不耐烦于那些描述。

他拍了拍自己的大腿,心叹怎么同孩子讲起这些了,叹道:“美,当然美。那里有好多树,还有好多花,伯伯没念过书,也不知道叫什么,总之老人们都说江南那地方比仙境还美。”

“江南再美又有什么用呢?又不是自己家。”孩子的母亲幽幽插话。

“大哥也要去江南?”汉子朝着这桌的当家人说话。 “金狗是一天天逼近了,这襄阳城……我看也快待不下去了。” 汉子瞟了一眼不远处几桌换成便服的宋军残兵,有几个身上依稀还缠着绷带,厚厚地裹了一圈,其中几位正唾沫横飞地向周围的人讲述前方沙场凶险,极尽夸张金兵的势不可挡,负伤的几位脸上都犹带骄矜地保持着缄默,只是偶尔会忍不住替同伴补充

第3页 共23页

上几句。

有人在倾听,亦有人在叹息,此番金人来势汹汹,王现代戏贵族们纷纷南逃偏安,他们这些蝼蚁小民又能如何呢? 逃就是了!

堂上的气氛一时十分热烈,雅阁中却仍凝固着一种骇人的沉默。酒保已感觉有些不对头,这些客人听到楼下的讨论竟然一丝反应也无,他不由得多看了中年人一眼,不巧正撞上中年人扫来望江南

北宋年间,襄阳望江楼。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少女清丽婉转的歌喉萦徊在望江楼内,大堂内一时人声俱寂,食客们专注地听着曲子,几位中年人微屈手指为她虚打着节拍,连黄口小童也放下了手中的食箸,学着周围大人的样子望向堂中的少女。

齐楚阁上,几位华服商人围桌而坐,上首是一位中年人,身着苏锦,手戴白玉扳指,略看去便知不是俗物,他有明显的胡人特征,身形高大,眉眼浓郁,隐隐透出凌厉阴沉,喜怒不辨。他下首是一位少年公子,不过十四五岁的年纪,青涩未去的脸上带着一种初生桀骜的锋锐,他的五官并不似中年人那般粗犷,而沾染了少许江南的温文秀气。雅阁中其余几位客人也身着锦缎,尽皆气度不凡。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

第4页 共23页

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大堂中不知是谁首先叫好,紧接着便听见一片的喝彩和掌声。少女腼腆地向众人行礼,当她盈盈起身时,阁上众人终于看清了她的脸。

楼中各色灯烛火光明灭,为她的如雪肌肤镀上一层绯红,她的眼睛闪着跃动而温顺的光,面容姣好,虽只着一身蓝布衣裙,浑然不能掩去她曼妙风姿,天生丽质。她的脸淡淡地施了一层粉,也许是这粉太过廉价粗略,近看时生出一丝沧桑风尘之意,但在阁上远远看来,她的脸色仍旧是新鲜可爱的。

待得掌声零落地消散,少女回身看着她的父亲。老人衣着简朴,佝偻着脊背,坐在不远处拉一把音色凄怆的胡琴,满身烟尘,显得丑陋而卑微。

老人起身向周围的食客诉说父女俩一路南逃来的遭遇,希望能多讨些赏钱。大堂中有人感慨少女的飘零命运,亦有人调笑着猜测她是否是老人的亲生女儿,但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头,人们早已失去了初闻时的新鲜感,堂上一时又回到了最初人声鼎沸,击箸饮酒的场景。楼内的热闹喧嚣更衬托出了楼外的凛冽寒风,楼门口探进一个脏兮兮的脑袋,想要寻些暖意和人气,若觑见有小二的身影奔来,那脑袋便迅速而略带眷恋地消失。

东北角的桌上,有位书生感慨吟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邻座的孩子揪着母亲的衣衫,仰头问道:“娘,我们要去的地方叫江南吗?”仿佛不准备给母亲问答的间歇,补充道:“江南有

第5页 共23页

红花和大江吗?江里是不是会有张三叔说的大鱼?”

他母亲完全忽略了他连珠炮似的问题,只怅怅地应了声“是”。 隔座的汉子探过身来:“小家伙,你想去江南吗?” “嗯。”孩子有些害怕母亲此时那样凄凄的神情,渴求般地询问汉子江南美吗,江南有多美,有比那位姐姐的歌还美吗? “伯伯,你告诉我!”

汉子挠了挠头,不知道孩子形容的是曲子的内容还是少女的歌声,“有的吧,咱大半辈子都待在这襄阳城,正儿八经的江南可是去也没去过。不过,听伯伯的爷爷说,那里一年四季温暖如春,风调雨顺,那里的土地肥沃得能流油,他们不多费心耕作就可以有粮吃……”

孩子咯咯笑着:“土里怎么能流油呢?”

汉子也笑了:“还有啊,那里遍植桑树,绫罗绸缎满街都是,金玉珠宝更是稀松平常。江南人家都男耕女织,读书吟诗,生活安逸宁静……”

“江南美不美?”小儿显然是不满意汉子的答案,不耐烦于那些描述。

他拍了拍自己的大腿,心叹怎么同孩子讲起这些了,叹道:“美,当然美。那里有好多树,还有好多花,伯伯没念过书,也不知道叫什么,总之老人们都说江南那地方比仙境还美。”

“江南再美又有什么用呢?又不是自己家。”孩子的母亲幽幽插话。

“大哥也要去江南?”汉子朝着这桌的当家人说话。 “金狗是一天天逼近了,这襄阳城……我看也快待不下去了。”

第6页 共23页

汉子瞟了一眼不远处几桌换成便服的宋军残兵,有几个身上依稀还缠着绷带,厚厚地裹了一圈,其中几位正唾沫横飞地向周围的人讲述前方沙场凶险,极尽夸张金兵的势不可挡,负伤的几位脸上都犹带骄矜地保持着缄默,只是偶尔会忍不住替同伴补充上几句。

有人在倾听,亦有人在叹息,此番金人来势汹汹,王现代戏贵族们纷纷南逃偏安,他们这些蝼蚁小民又能如何呢? 逃就是了!

堂上的气氛一时十分热烈,雅阁中却仍凝固着一种骇人的沉默。酒保已感觉有些不对头,这些客人听到楼下的讨论竟然一丝反应也无,他不由得多看了中年人一眼,不巧正撞上中年人扫来望江南

北宋年间,襄阳望江楼。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少女清丽婉转的歌喉萦徊在望江楼内,大堂内一时人声俱寂,食客们专注地听着曲子,几位中年人微屈手指为她虚打着节拍,连黄口小童也放下了手中的食箸,学着周围大人的样子望向堂中的少女。

齐楚阁上,几位华服商人围桌而坐,上首是一位中年人,身着苏锦,手戴白玉扳指,略看去便知不是俗物,他有明显的胡人特征,身形高大,眉眼浓郁,隐隐透出凌厉阴沉,喜怒不辨。他下首是一位少年公子,不过十四五岁的年纪,青涩未去的脸上带

第7页 共23页

着一种初生桀骜的锋锐,他的五官并不似中年人那般粗犷,而沾染了少许江南的温文秀气。雅阁中其余几位客人也身着锦缎,尽皆气度不凡。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大堂中不知是谁首先叫好,紧接着便听见一片的喝彩和掌声。少女腼腆地向众人行礼,当她盈盈起身时,阁上众人终于看清了她的脸。

楼中各色灯烛火光明灭,为她的如雪肌肤镀上一层绯红,她的眼睛闪着跃动而温顺的光,面容姣好,虽只着一身蓝布衣裙,浑然不能掩去她曼妙风姿,天生丽质。她的脸淡淡地施了一层粉,也许是这粉太过廉价粗略,近看时生出一丝沧桑风尘之意,但在阁上远远看来,她的脸色仍旧是新鲜可爱的。

待得掌声零落地消散,少女回身看着她的父亲。老人衣着简朴,佝偻着脊背,坐在不远处拉一把音色凄怆的胡琴,满身烟尘,显得丑陋而卑微。

老人起身向周围的食客诉说父女俩一路南逃来的遭遇,希望能多讨些赏钱。大堂中有人感慨少女的飘零命运,亦有人调笑着猜测她是否是老人的亲生女儿,但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头,人们早已失去了初闻时的新鲜感,堂上一时又回到了最初人声鼎沸,击箸饮酒的场景。楼内的热闹喧嚣更衬托出了楼外的凛冽寒风,楼门口探进一个脏兮兮的脑袋,想要寻些暖意和人气,若觑见有小二的身影奔来,那脑袋便迅速而略带眷恋地消失。

第8页 共23页

东北角的桌上,有位书生感慨吟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邻座的孩子揪着母亲的衣衫,仰头问道:“娘,我们要去的地方叫江南吗?”仿佛不准备给母亲问答的间歇,补充道:“江南有红花和大江吗?江里是不是会有张三叔说的大鱼?”

他母亲完全忽略了他连珠炮似的问题,只怅怅地应了声“是”。 隔座的汉子探过身来:“小家伙,你想去江南吗?” “嗯。”孩子有些害怕母亲此时那样凄凄的神情,渴求般地询问汉子江南美吗,江南有多美,有比那位姐姐的歌还美吗? “伯伯,你告诉我!”

汉子挠了挠头,不知道孩子形容的是曲子的内容还是少女的歌声,“有的吧,咱大半辈子都待在这襄阳城,正儿八经的江南可是去也没去过。不过,听伯伯的爷爷说,那里一年四季温暖如春,风调雨顺,那里的土地肥沃得能流油,他们不多费心耕作就可以有粮吃……”

孩子咯咯笑着:“土里怎么能流油呢?”

汉子也笑了:“还有啊,那里遍植桑树,绫罗绸缎满街都是,金玉珠宝更是稀松平常。江南人家都男耕女织,读书吟诗,生活安逸宁静……”

“江南美不美?”小儿显然是不满意汉子的答案,不耐烦于那些描述。

他拍了拍自己的大腿,心叹怎么同孩子讲起这些了,叹道:“美,当然美。那里有好多树,还有好多花,伯伯没念过书,也不知道叫什么,总之老人们都说江南那地方比仙境还美。”

第9页 共23页

“江南再美又有什么用呢?又不是自己家。”孩子的母亲幽幽插话。

“大哥也要去江南?”汉子朝着这桌的当家人说话。 “金狗是一天天逼近了,这襄阳城……我看也快待不下去了。” 汉子瞟了一眼不远处几桌换成便服的宋军残兵,有几个身上依稀还缠着绷带,厚厚地裹了一圈,其中几位正唾沫横飞地向周围的人讲述前方沙场凶险,极尽夸张金兵的势不可挡,负伤的几位脸上都犹带骄矜地保持着缄默,只是偶尔会忍不住替同伴补充上几句。

有人在倾听,亦有人在叹息,此番金人来势汹汹,王现代戏贵族们纷纷南逃偏安,他们这些蝼蚁小民又能如何呢? 逃就是了!

堂上的气氛一时十分热烈,雅阁中却仍凝固着一种骇人的沉默。酒保已感觉有些不对头,这些客人听到楼下的讨论竟然一丝反应也无,他不由得多看了中年人一眼,不巧正撞上中年人扫来望江南

北宋年间,襄阳望江楼。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少女清丽婉转的歌喉萦徊在望江楼内,大堂内一时人声俱寂,食客们专注地听着曲子,几位中年人微屈手指为她虚打着节拍,连黄口小童也放下了手中的食箸,学着周围大人的样子望向堂中的少女。

第10页 共23页

齐楚阁上,几位华服商人围桌而坐,上首是一位中年人,身着苏锦,手戴白玉扳指,略看去便知不是俗物,他有明显的胡人特征,身形高大,眉眼浓郁,隐隐透出凌厉阴沉,喜怒不辨。他下首是一位少年公子,不过十四五岁的年纪,青涩未去的脸上带着一种初生桀骜的锋锐,他的五官并不似中年人那般粗犷,而沾染了少许江南的温文秀气。雅阁中其余几位客人也身着锦缎,尽皆气度不凡。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大堂中不知是谁首先叫好,紧接着便听见一片的喝彩和掌声。少女腼腆地向众人行礼,当她盈盈起身时,阁上众人终于看清了她的脸。

楼中各色灯烛火光明灭,为她的如雪肌肤镀上一层绯红,她的眼睛闪着跃动而温顺的光,面容姣好,虽只着一身蓝布衣裙,浑然不能掩去她曼妙风姿,天生丽质。她的脸淡淡地施了一层粉,也许是这粉太过廉价粗略,近看时生出一丝沧桑风尘之意,但在阁上远远看来,她的脸色仍旧是新鲜可爱的。

待得掌声零落地消散,少女回身看着她的父亲。老人衣着简朴,佝偻着脊背,坐在不远处拉一把音色凄怆的胡琴,满身烟尘,显得丑陋而卑微。

老人起身向周围的食客诉说父女俩一路南逃来的遭遇,希望能多讨些赏钱。大堂中有人感慨少女的飘零命运,亦有人调笑着猜测她是否是老人的亲生女儿,但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头,人们

第11页 共23页

早已失去了初闻时的新鲜感,堂上一时又回到了最初人声鼎沸,击箸饮酒的场景。楼内的热闹喧嚣更衬托出了楼外的凛冽寒风,楼门口探进一个脏兮兮的脑袋,想要寻些暖意和人气,若觑见有小二的身影奔来,那脑袋便迅速而略带眷恋地消失。

东北角的桌上,有位书生感慨吟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邻座的孩子揪着母亲的衣衫,仰头问道:“娘,我们要去的地方叫江南吗?”仿佛不准备给母亲问答的间歇,补充道:“江南有红花和大江吗?江里是不是会有张三叔说的大鱼?”

他母亲完全忽略了他连珠炮似的问题,只怅怅地应了声“是”。 隔座的汉子探过身来:“小家伙,你想去江南吗?” “嗯。”孩子有些害怕母亲此时那样凄凄的神情,渴求般地询问汉子江南美吗,江南有多美,有比那位姐姐的歌还美吗? “伯伯,你告诉我!”

汉子挠了挠头,不知道孩子形容的是曲子的内容还是少女的歌声,“有的吧,咱大半辈子都待在这襄阳城,正儿八经的江南可是去也没去过。不过,听伯伯的爷爷说,那里一年四季温暖如春,风调雨顺,那里的土地肥沃得能流油,他们不多费心耕作就可以有粮吃……”

孩子咯咯笑着:“土里怎么能流油呢?”

汉子也笑了:“还有啊,那里遍植桑树,绫罗绸缎满街都是,金玉珠宝更是稀松平常。江南人家都男耕女织,读书吟诗,生活安逸宁静……”

“江南美不美?”小儿显然是不满意汉子的答案,不耐烦于

第12页 共23页

那些描述。

他拍了拍自己的大腿,心叹怎么同孩子讲起这些了,叹道:“美,当然美。那里有好多树,还有好多花,伯伯没念过书,也不知道叫什么,总之老人们都说江南那地方比仙境还美。”

“江南再美又有什么用呢?又不是自己家。”孩子的母亲幽幽插话。

“大哥也要去江南?”汉子朝着这桌的当家人说话。 “金狗是一天天逼近了,这襄阳城……我看也快待不下去了。” 汉子瞟了一眼不远处几桌换成便服的宋军残兵,有几个身上依稀还缠着绷带,厚厚地裹了一圈,其中几位正唾沫横飞地向周围的人讲述前方沙场凶险,极尽夸张金兵的势不可挡,负伤的几位脸上都犹带骄矜地保持着缄默,只是偶尔会忍不住替同伴补充上几句。

有人在倾听,亦有人在叹息,此番金人来势汹汹,王现代戏贵族们纷纷南逃偏安,他们这些蝼蚁小民又能如何呢? 逃就是了!

堂上的气氛一时十分热烈,雅阁中却仍凝固着一种骇人的沉默。酒保已感觉有些不对头,这些客人听到楼下的讨论竟然一丝反应也无,他不由得多看了中年人一眼,不巧正撞上中年人扫来望江南

北宋年间,襄阳望江楼。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第13页 共23页

少女清丽婉转的歌喉萦徊在望江楼内,大堂内一时人声俱寂,食客们专注地听着曲子,几位中年人微屈手指为她虚打着节拍,连黄口小童也放下了手中的食箸,学着周围大人的样子望向堂中的少女。

齐楚阁上,几位华服商人围桌而坐,上首是一位中年人,身着苏锦,手戴白玉扳指,略看去便知不是俗物,他有明显的胡人特征,身形高大,眉眼浓郁,隐隐透出凌厉阴沉,喜怒不辨。他下首是一位少年公子,不过十四五岁的年纪,青涩未去的脸上带着一种初生桀骜的锋锐,他的五官并不似中年人那般粗犷,而沾染了少许江南的温文秀气。雅阁中其余几位客人也身着锦缎,尽皆气度不凡。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大堂中不知是谁首先叫好,紧接着便听见一片的喝彩和掌声。少女腼腆地向众人行礼,当她盈盈起身时,阁上众人终于看清了她的脸。

楼中各色灯烛火光明灭,为她的如雪肌肤镀上一层绯红,她的眼睛闪着跃动而温顺的光,面容姣好,虽只着一身蓝布衣裙,浑然不能掩去她曼妙风姿,天生丽质。她的脸淡淡地施了一层粉,也许是这粉太过廉价粗略,近看时生出一丝沧桑风尘之意,但在阁上远远看来,她的脸色仍旧是新鲜可爱的。

东北角的桌上,有位书生感慨吟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第14页 共23页

邻座的孩子揪着母亲的衣衫,仰头问道:“娘,我们要去的地方叫江南吗?”仿佛不准备给母亲问答的间歇,补充道:“江南有红花和大江吗?江里是不是会有张三叔说的大鱼?”

他母亲完全忽略了他连珠炮似的问题,只怅怅地应了声“是”。 隔座的汉子探过身来:“小家伙,你想去江南吗?” “嗯。”孩子有些害怕母亲此时那样凄凄的神情,渴求般地询问汉子江南美吗,江南有多美,有比那位姐姐的歌还美吗? “伯伯,你告诉我!”

汉子挠了挠头,不知道孩子形容的是曲子的内容还是少女的歌声,“有的吧,咱大半辈子都待在这襄阳城,正儿八经的江南可是去也没去过。不过,听伯伯的爷爷说,那里一年四季温暖如春,风调雨顺,那里的土地肥沃得能流油,他们不多费心耕作就可以有粮吃……”

孩子咯咯笑着:“土里怎么能流油呢?”

汉子也笑了:“还有啊,那里遍植桑树,绫罗绸缎满街都是,金玉珠宝更是稀松平常。江南人家都男耕女织,读书吟诗,生活安逸宁静……”

“江南美不美?”小儿显然是不满意汉子的答案,不耐烦于那些描述。

他拍了拍自己的大腿,心叹怎么同孩子讲起这些了,叹道:“美,当然美。那里有好多树,还有好多花,伯伯没念过书,也不知道叫什么,总之老人们都说江南那地方比仙境还美。”

“江南再美又有什么用呢?又不是自己家。”孩子的母亲幽幽插话。

第15页 共23页

“大哥也要去江南?”汉子朝着这桌的当家人说话。 “金狗是一天天逼近了,这襄阳城……我看也快待不下去了。” 汉子瞟了一眼不远处几桌换成便服的宋军残兵,有几个身上依稀还缠着绷带,厚厚地裹了一圈,其中几位正唾沫横飞地向周围的人讲述前方沙场凶险,极尽夸张金兵的势不可挡,负伤的几位脸上都犹带骄矜地保持着缄默,只是偶尔会忍不住替同伴补充上几句。

有人在倾听,亦有人在叹息,此番金人来势汹汹,王现代戏贵族们纷纷南逃偏安,他们这些蝼蚁小民又能如何呢? 逃就是了!

堂上的气氛一时十分热烈,雅阁中却仍凝固着一种骇人的沉默。酒保已感觉有些不对头,这些客人听到楼下的讨论竟然一丝反应也无,他不由得多看了中年人一眼,不巧正撞上中年人扫来 待得掌声零落地消散,少女回身看着她的父亲。老人衣着简朴,佝偻着脊背,坐在不远处拉一把音色凄怆的胡琴,满身烟尘,显得丑陋而卑微。

老人起身向周围的食客诉说父女俩一路南逃来的遭遇,希望能多讨些赏钱。大堂中有人感慨少女的飘零命运,亦有人调笑着猜测她是否是老人的亲生女儿,但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头,人们早已失去了初闻时的新鲜感,堂上一时又回到了最初人声鼎沸,击箸饮酒的场景。楼内的热闹喧嚣更衬托出了楼外的凛冽寒风,楼门口探进一个脏兮兮的脑袋,想要寻些暖意和人气,若觑见有小二的身影奔来,那脑袋便迅速而略带眷恋地消失。

东北角的桌上,有位书生感慨吟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

第16页 共23页

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邻座的孩子揪着母亲的衣衫,仰头问道:“娘,我们要去的地方叫江南吗?”仿佛不准备给母亲问答的间歇,补充道:“江南有红花和大江吗?江里是不是会有张三叔说的大鱼?”

他母亲完全忽略了他连珠炮似的问题,只怅怅地应了声“是”。 隔座的汉子探过身来:“小家伙,你想去江南吗?” “嗯。”孩子有些害怕母亲此时那样凄凄的神情,渴求般地询问汉子江南美吗,江南有多美,有比那位姐姐的歌还美吗? “伯伯,你告诉我!”

汉子挠了挠头,不知道孩子形容的是曲子的内容还是少女的歌声,“有的吧,咱大半辈子都待在这襄阳城,正儿八经的江南可是去也没去过。不过,听伯伯的爷爷说,那里一年四季温暖如春,风调雨顺,那里的土地肥沃得能流油,他们不多费心耕作就可以有粮吃……”

孩子咯咯笑着:“土里怎么能流油呢?”

汉子也笑了:“还有啊,那里遍植桑树,绫罗绸缎满街都是,金玉珠宝更是稀松平常。江南人家都男耕女织,读书吟诗,生活安逸宁静……”

“江南美不美?”小儿显然是不满意汉子的答案,不耐烦于那些描述。

他拍了拍自己的大腿,心叹怎么同孩子讲起这些了,叹道:“美,当然美。那里有好多树,还有好多花,伯伯没念过书,也不知道叫什么,总之老人们都说江南那地方比仙境还美。”

“江南再美又有什么用呢?又不是自己家。”孩子的母亲幽幽

第17页 共23页

插话。

“大哥也要去江南?”汉子朝着这桌的当家人说话。 “金狗是一天天逼近了,这襄阳城……我看也快待不下去了。” 汉子瞟了一眼不远处几桌换成便服的宋军残兵,有几个身上依稀还缠着绷带,厚厚地裹了一圈,其中几位正唾沫横飞地向周围的人讲述前方沙场凶险,极尽夸张金兵的势不可挡,负伤的几位脸上都犹带骄矜地保持着缄默,只是偶尔会忍不住替同伴补充上几句。

有人在倾听,亦有人在叹息,此番金人来势汹汹,王现代戏贵族们纷纷南逃偏安,他们这些蝼蚁小民又能如何呢? 逃就是了!

堂上的气氛一时十分热烈,雅阁中却仍凝固着一种骇人的沉默。酒保已感觉有些不对头,这些客人听到楼下的讨论竟然一丝反应也无,他不由得多看了中年人一眼,不巧正撞上中年人扫来望江南

北宋年间,襄阳望江楼。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少女清丽婉转的歌喉萦徊在望江楼内,大堂内一时人声俱寂,食客们专注地听着曲子,几位中年人微屈手指为她虚打着节拍,连黄口小童也放下了手中的食箸,学着周围大人的样子望向堂中的少女。

齐楚阁上,几位华服商人围桌而坐,上首是一位中年人,身

第18页 共23页

着苏锦,手戴白玉扳指,略看去便知不是俗物,他有明显的胡人特征,身形高大,眉眼浓郁,隐隐透出凌厉阴沉,喜怒不辨。他下首是一位少年公子,不过十四五岁的年纪,青涩未去的脸上带着一种初生桀骜的锋锐,他的五官并不似中年人那般粗犷,而沾染了少许江南的温文秀气。雅阁中其余几位客人也身着锦缎,尽皆气度不凡。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大堂中不知是谁首先叫好,紧接着便听见一片的喝彩和掌声。少女腼腆地向众人行礼,当她盈盈起身时,阁上众人终于看清了她的脸。

楼中各色灯烛火光明灭,为她的如雪肌肤镀上一层绯红,她的眼睛闪着跃动而温顺的光,面容姣好,虽只着一身蓝布衣裙,浑然不能掩去她曼妙风姿,天生丽质。她的脸淡淡地施了一层粉,也许是这粉太过廉价粗略,近看时生出一丝沧桑风尘之意,但在阁上远远看来,她的脸色仍旧是新鲜可爱的。

待得掌声零落地消散,少女回身看着她的父亲。老人衣着简朴,佝偻着脊背,坐在不远处拉一把音色凄怆的胡琴,满身烟尘,显得丑陋而卑微。

老人起身向周围的食客诉说父女俩一路南逃来的遭遇,希望能多讨些赏钱。大堂中有人感慨少女的飘零命运,亦有人调笑着猜测她是否是老人的亲生女儿,但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头,人们早已失去了初闻时的新鲜感,堂上一时又回到了最初人声鼎沸,

第19页 共23页

击箸饮酒的场景。楼内的热闹喧嚣更衬托出了楼外的凛冽寒风,楼门口探进一个脏兮兮的脑袋,想要寻些暖意和人气,若觑见有小二的身影奔来,那脑袋便迅速而略带眷恋地消失。

东北角的桌上,有位书生感慨吟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邻座的孩子揪着母亲的衣衫,仰头问道:“娘,我们要去的地方叫江南吗?”仿佛不准备给母亲问答的间歇,补充道:“江南有红花和大江吗?江里是不是会有张三叔说的大鱼?”

他母亲完全忽略了他连珠炮似的问题,只怅怅地应了声“是”。 隔座的汉子探过身来:“小家伙,你想去江南吗?” “嗯。”孩子有些害怕母亲此时那样凄凄的神情,渴求般地询问汉子江南美吗,江南有多美,有比那位姐姐的歌还美吗? “伯伯,你告诉我!”

汉子挠了挠头,不知道孩子形容的是曲子的内容还是少女的歌声,“有的吧,咱大半辈子都待在这襄阳城,正儿八经的江南可是去也没去过。不过,听伯伯的爷爷说,那里一年四季温暖如春,风调雨顺,那里的土地肥沃得能流油,他们不多费心耕作就可以有粮吃……”

孩子咯咯笑着:“土里怎么能流油呢?”

汉子也笑了:“还有啊,那里遍植桑树,绫罗绸缎满街都是,金玉珠宝更是稀松平常。江南人家都男耕女织,读书吟诗,生活安逸宁静……”

“江南美不美?”小儿显然是不满意汉子的答案,不耐烦于那些描述。

第20页 共23页

他拍了拍自己的大腿,心叹怎么同孩子讲起这些了,叹道:“美,当然美。那里有好多树,还有好多花,伯伯没念过书,也不知道叫什么,总之老人们都说江南那地方比仙境还美。”

“江南再美又有什么用呢?又不是自己家。”孩子的母亲幽幽插话。

“大哥也要去江南?”汉子朝着这桌的当家人说话。 “金狗是一天天逼近了,这襄阳城……我看也快待不下去了。” 汉子瞟了一眼不远处几桌换成便服的宋军残兵,有几个身上依稀还缠着绷带,厚厚地裹了一圈,其中几位正唾沫横飞地向周围的人讲述前方沙场凶险,极尽夸张金兵的势不可挡,负伤的几位脸上都犹带骄矜地保持着缄默,只是偶尔会忍不住替同伴补充上几句。

有人在倾听,亦有人在叹息,此番金人来势汹汹,王现代戏贵族们纷纷南逃偏安,他们这些蝼蚁小民又能如何呢? 逃就是了!

堂上的气氛一时十分热烈,雅阁中却仍凝固着一种骇人的沉默。酒保已感觉有些不对头,这些客人听到楼下的讨论竟然一丝反应也无,他不由得多看了中年人一眼,不巧正撞上中年人扫来望江南

北宋年间,襄阳望江楼。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少女清丽婉转的歌喉萦徊在望江楼内,大堂内一时人声俱寂,

第21页 共23页

食客们专注地听着曲子,几位中年人微屈手指为她虚打着节拍,连黄口小童也放下了手中的食箸,学着周围大人的样子望向堂中的少女。

齐楚阁上,几位华服商人围桌而坐,上首是一位中年人,身着苏锦,手戴白玉扳指,略看去便知不是俗物,他有明显的胡人特征,身形高大,眉眼浓郁,隐隐透出凌厉阴沉,喜怒不辨。他下首是一位少年公子,不过十四五岁的年纪,青涩未去的脸上带着一种初生桀骜的锋锐,他的五官并不似中年人那般粗犷,而沾染了少许江南的温文秀气。雅阁中其余几位客人也身着锦缎,尽皆气度不凡。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大堂中不知是谁首先叫好,紧接着便听见一片的喝彩和掌声。少女腼腆地向众人行礼,当她盈盈起身时,阁上众人终于看清了她的脸。

楼中各色灯烛火光明灭,为她的如雪肌肤镀上一层绯红,她的眼睛闪着跃动而温顺的光,面容姣好,虽只着一身蓝布衣裙,浑然不能掩去她曼妙风姿,天生丽质。她的脸淡淡地施了一层粉,也许是这粉太过廉价粗略,近看时生出一丝沧桑风尘之意,但在阁上远远看来,她的脸色仍旧是新鲜可爱的。

待得掌声零落地消散,少女回身看着她的父亲。老人衣着简朴,佝偻着脊背,坐在不远处拉一把音色凄怆的胡琴,满身烟尘,显得丑陋而卑微。

第22页 共23页

老人起身向周围的食客诉说父女俩一路南逃来的遭遇,希望能多讨些赏钱。大堂中有人感慨少女的飘零命运,亦有人调笑着猜测她是否是老人的亲生女儿,但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年头,人们早已失去了初闻时的新鲜感,堂上一时又回到了最初人声鼎沸,击箸饮酒的场景。楼内的热闹喧嚣更衬托出了楼外的凛冽寒风,楼门口探进一个脏兮兮的脑袋,想要寻些暖意和人气,若觑见有小二的身影奔来,那脑袋便迅速而略带眷恋地消失。

第23页 共23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