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习惯的几点做法
农村孩子热爱学习,主动学习的习惯始终是教师和家长最为头痛的事。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读书学习是既动脑又动手、费神劳心的双重劳动;二是社会学习气氛不浓,影响力、感染力不强;三是家长文化素质低,教育方法欠佳;四是家长对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五是现代“留守儿童”多数靠祖辈、外祖辈或其他监护人监管不到位;六是儿童心理特点“贪玩”所决定等。
鉴于上述的客观原因,我作为农村的小学教师,就要正确树立自己的教育观、人生观、价值观,倾注比城市教师更多的心血与汗水,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想方设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优化他们浓郁的学习习惯——也就是情感上激励,方法上灵活,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榜样效应
有人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在这方面的做法有两点:一是榜样启迪,一是树立榜样。榜样启迪是指用古今中外的(特别当地的)勤奋好学、成就大业的动人事例进行宣讲教育,并要求学生搜集阅读这方面的资料,从思想上实行启迪开化;树立榜样,是指在校内、班级内能热爱学习、主动学习、课外书籍资料拥有多者,知识储量比较大者,及时、适时对学生进行现身说教、表扬鼓励、发挥榜样影响、感染、促进作用。
二、发言、质疑,亲和鼓励
农村的孩子由于见寡识少,课堂上发言被动、搪塞比较普遍,质疑更是甚微。原因有三:一是怕说错了,别人笑话而不敢说;二是怕说的不好,自卑心理严重而不愿说;三是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差者而不会说。
针对这些情况,我平时和他们交朋友,促膝谈心、问寒问温、问忧问乐,使学生认为我有亲和感、有人格魅力,善于接近我。课堂发言中,我经常用“不怕说错,说错了不要紧;说的不好没关系,大家都还是学生吗!”等这些亲和的劝慰的激励的话语,使胆小自卑的学生敢说敢问;胆大善疑的会说,并逐渐说的更好质的更深;对个别差者进行举例示范,循循善诱,帮助提高。这样长此坚持,每个学生积极发言,勇于探究的习惯得到了锻炼提高。
有人说过:学起于思,源于疑。提一个问题胜于解答十个问题。为了加强质疑动机的培养,我除情感激励外还采用了制度强化。班内以小组为单位,每天统计每位同学质疑的次数,每周公布一次。这样可以激励多者,催进少者,形成习惯。
三、课外阅读,不拘一格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课外阅读,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我作为小学
高段教师,深知责任重大。为了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语感,加大积累,我的做法有四条:第一,在第一、二学段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第二,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定期举行“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介绍阅读的内容和体会,互相交流,共同享受阅读的果实;第三,阅读内容不统一指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定内容;第四,制度化落实。每学期开学初,把字数目标分解到每个周。实行以小组为单位,每周进行数据统计,半学期小结计算,学期末进行达标结算,但尊重学生个别差异。一个比、学、赶、超的课外阅读活动在我班蔚然成风。
(作者单位:725700陕西旬阳县构元王河小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