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市中等职技校 章建钧 杨颖
[内容摘要]
加强对职高学生日常应用文写作训练,提高职高学生日常应用文写作能力,应该加强校本教材的研究和开发,确立规范和科学的知识体系和训练序列;课外训练,应注重开放性和即时性,建立课内外训练相结合的日常应用文写作教学体系。
[关键词] 日常应用文写作 课内学习 课外训练 教学体系
日常应用文是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实用文体。台州市教研室把日常应用文写作作为职高学生应用性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纳入语文课程体系,这是联系学生生活,加强语文实践的一个重要举措。加强学生应用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切合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更是提升职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棘手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教材选择、师生认识、教学模式、学生基础等等方。通过近两年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探索和磨合,我们认为,加强日常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提高职高学生日常应用文写作能力,必须建立课内外训练相结合的日常应用文写作教学体系。
大凡写作,都是先有生活经历,有深刻的感受,进而产生冲动,缘感而发,才写作抒怀。日常应用文写作除了这一共性外,还有其独特的一面:应用文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实践,更强调其实用的本质,强调它与生活的紧密联结,其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学以致用,适应社会生活实践的需要,撰写应时之作,合时而用。因此写作教学必须顺应学科自身的过程和规律,变应付写作为应需写作,废止纯形式的写作教学,把社会生活作为应用写作的源泉与内容,建立起科学的日常应用文写作教学体系。
一、加强校本教材的研究和开发,确立规范和科学的知识体系和训练序列
应用文体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为基础,系统有序地传授日常应用文的写作知识,使之成为课外大量持续自由写作的规范;更要把生活引进课内,使之成为规范写作中的鲜活内容。
1、注重校本教材的研究和开发,进一步完善日常应用文写作知识体系
日常应用文本身就是一种交际工具,一种生活手段,任何一个生活于现代社会中的人或多或少都会使用到它。由于中职校各专业学生对日常应用文的需求不尽相同,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有明显差异,那么
1
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也必须作相应调整。应用写作课堂教学效果普遍反映不好,除教师的教学水平之外,教材内容欠合理,欠生动,范例内容缺乏时代性,过于陈旧,也是重要原因。因此,针对职高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教材的可读性和生动性研究,开发高质量的日常应用文校本教材,是完善日常应用文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校本教材的开发,我们学校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在编写的校本教材《日常应用文写作指导》这本书中,我们尽量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文章作为例文,有的文章则来源于学生习作;至于练习的选用和设计,我们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以及将要面对的情况去考虑,并结合了学校所开展的各项活动,同时适当增加了题量。我们减少了一些专业术语的陈述,在体例安排上,也相应地作了一些调整,有些文种的归类有别于其他教材。在内容上安排上,考虑到职高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有些文种,仅仅是截取了其中的一部分。
2、确立规范科学的训练体系,注重训练内容的针对性、序列性和可操作性
在课堂教学中,要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注意序列性和可操作性的有机结合。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际需要,结合专业特点,有选择并有序地加以训练。尽量减少理论教学环节,强调实践练习环节,注重课内学习效果。课内,也只能是课内,要给学生指导各类文体的基本模式,切实做好范文分析,同时把生活内容引进课内,旧瓶装新酒,这样做一则为课外自由练习写作提供文体写作的规范;二则以求日后对形式有突破和创新。
当然,课内训练不能随心所欲,杂乱无章,而要依据学生由易而难的认知规律,建立科学的训练序列,使思想感情、写作知识,思维能力、语言表达四位一体,形成知识分类、能力分层、文种分项的相互承接、逐步递进的训练阶梯。具体可根据学生一般的写作认识规律和课堂写作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对写作内容类别、文体形式、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作整体设计和精心安排,使训练序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以此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此外,还应注重日常应用文写作的修改,修改文章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过程性评价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修改的形式多样,可以是教师点评,可以分小组修改,也可以让学生上台演示,学生上台修改。课堂上注重应用文写作的修改,让班级同学共同参与评价,能够使学生及时 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同时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课堂修改,不仅是针对内容、形式的、语言的,而且还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手段。课堂上老师适时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成就感。 3、尽可能将生活引进课内,使之成为课内写作的重要内容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而要把生活通过文字语言规范地表达出来,则有赖于对生活的掌握、体验和理解。应用文难教、难写,关键在于学生没有活生生的生活素材,没有真切体会。因而学生对写作题,往往苦于难以找到己有的感知,只好把材料套在范文模式上。对此,在日常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力求把应用文学习与专业结合起来;把应用文学习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把应用文学习和
2
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把应用文学习和学生的择业就业结合起来。把具体的生活事件搬进课堂,创设一个个完整的生活情节,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形象地看清事情发生的每一个细节,利用所学的应用文写作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学习中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同时,练习的设计也力求生活化,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或者让学生了解所学内容都是以后将要面对的问题,如此不仅能激发学生写作学习的兴趣欲望,还可以一改课堂上沉闷的颓势。而且由于观察的真切细致,写作也就变得活泼。更可延伸到让学生尽可能多了解社会、理解生活,做好“入世”的准备。
把生活引进课内写作训练,把写作技能的训练和语文综合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其优势无异于给日常应用文写作教学干涸的池塘注入一股活水,为荒芜的大漠营造了一片绿洲,学生的写作方能充满生机。
二、课外训练,注重开放性和即时性
课内写作虽然注重了以生活为内容指导学生写作,但毕竟有许多训练目的仍是针对形式的。这与文章负载生活真实的信息仍有相悖之处。应用写作必须为实用而作,为交际而作,为必需而作,这种真正叙写生活的文章,只有在课外训练中才能完成。并且,写作水平高的学生都认为,写作能力的提高得益于课外大量的社会实践、阅读和写作,并且以阅读为前提。在课外写作训练中坚持以阅读为前提,读写实践同步地进行大量的写作,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1、全面开放,拓展学生生活空间,丰富写作素材的储积
社会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课外应用文写作训练都是以生活为内容,要学好应用文写作,就必须在立足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向社会生活开放。这种开放是多方面的。一是向社会生活开放,让学生关注、调查、分析、思考纷繁的社会现象和热点,了解这些热点对自身的学习、生活及未来的工作的影响;二是向各种传媒开放,让学生阅读大量高雅书报,积累语感,悟文析法;收听时事新闻,训练思维,写作时评、日记、读书笔记等。坚持全面开放,就拓展了生活空间,丰富了写作储积,从而拓展了写作的内容取向。学生就再也不会感到应用文写作之难了。 2、提倡课外自由写作,发挥学生的写作个性。
提倡课外自由写作,是促使学生多写,加大写作量,提高写作能力的可行办法。所谓自由写作,就是强调“自由”: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定文种,通知、知识小品、读书笔记、计划、日记、校园通讯等等。自由写作贵在“自由”,它丰富了和发展了学生的个性思维,撷取生动丰富的社会生活、写出缤纷斑斓、各具特色的文章,提高了写作能力。
3、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激发学生写作的内驱力。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和校园学生社团超越自我、班级、学校甚至更大范围的思想感情、写作才华、社会交际活动能力的交流和展示,是实现自我表现欲的途径。学生,总希望有更多机会和更广的天地表现
3
自我。校园学生社团活动尤其受到学生的欢迎。这种社团可以是班级的,也可以是学校的甚至跨越学校的。各种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应用文写作成为他们必需的项目,学生的写作的兴趣、热情就被激发出来。一旦写作的内驱力被激发出来,他们的眼睛里还有什么单调、枯燥和沉闷。日常应用文的各种文种的写作如海报、通知、启事、邀请书、通讯稿、活动策划等等,就成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在课堂上许多老师苦思而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迎刃而解。
建立课内外训练相结合的应用文写作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到无限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观察、实践、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在反复的人际交往和写作历练中训练思维、铸炼语言,那么学生的生活储积丰厚了、思维品质良化了,语言能力提高了,写什么都不再会写不出、写不清、写不好。于是,写作的症结化解了,效率提高了。所以,建立课内外训练相结合的应用文写作教学体系不失为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的主要出路之一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