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来源:一二三四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农斟教 石大立 叶玉琴 张立忠 内容提要: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职业教育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继续 强化农村“三教”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本文讨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存在的种种问题,试图探索农村职业教育 的特点和规律,并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广东农村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思路,供政府有关部门参考。 关键词:农村职业教育农科教农村剩余劳动力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 技创新越来越重要,而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速度 提出:职业教育要为解决“三农”问题服务,要 和效果也受到生产者素质的制约。例如一项先进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但是,农村职业教 技术在全国推广美国只需要1.5年,而在我国却 育发展尚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在讨论农村职业教 要6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育的重要作用和目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 就是我国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偏低。要提高农 构建广东农村职业教育网络体系的基本思路和对 民的素质就是要发展教育,包括农村基础教育、 策,并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为例来加以论证和 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简称“三教”。我国过去 说明。 对基础教育相对重视一些,对职业教育和成人教 育重视得不够,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农村 一、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推进社 职业教育有着迫切的需要。所谓职业教育就是在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新型农民的迫切 普通教育基础上,对广大劳动者所进行的专业知 需要 识、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的职前教育和在职培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培育和造就新 训,使其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严明的职业纪 型农民,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 律、熟练的专业技能,从而适应就业的个人要求 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这是把农村巨大人口压 和客观的岗位需要,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也是持续推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 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不论是发展 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 现代农业,还是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我国走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都离不开提高 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 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科 再就业的重大举措。《决定》强调要建设有中国 ・46・ 南方农村2006年第3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农斟教 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要为农村剩 余劳动力转移服务;职业教育要为建设社会主义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农村职业教育开始引起各省各级地 新农村服务,继续强化农村“三教”统筹,促进 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注,农民出现对文化、知 “农科教”结合。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 识、技能的渴求,但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社会经 大范围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要积 济发展要求尚有较大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问 极开展城市对农村的职业教育的对口支援工作, 这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内容。 广东省近几年对普通教育尤其是普通高等教 育十分重视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农村剩余劳动 力转移的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教育扶贫也 很有起色。但是总的来说,全省的农村职业教育 网络体系尚未健全,与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 化、城镇化建设的要求尚有差距,应受到政府和 全社会的更加重视和关注。在“十一五”期间,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应成为城乡统筹的重要内 容,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据统 计 ,2004年农村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中, 文盲与半文盲的占7.1%,小学程度的占36.8%, 初中程度的占46.3%,高中程度占8.5%,中专占 1.2%,大专及其以上程度的占0.1%,即初中以 下程度占90.2%,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占 94.8%;农村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中,文盲 半文盲占1.1%,小学程度的占14.4%,初中程 度的占63.4%,高中程度的占12.9%,中专程度 占6.4%,大专及以上程度的占1.8%,即初中以 下的占78.9%,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的劳动者占 75.1%。这就说明,全省农村劳力文化科技素质 总体偏低,但是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素质相 对高一些,也就是说,文化科技素质是农村剩余 劳动力转移的制约因素之一,这就充分说明了大 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广东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 发展的基本思路、建议 2005年《广东统计年鉴》2005年8月第一版 南方农村2006年第3期 题: 1.从投入角度来看,其财力保障机制缺 乏,经费投入不足。1998--2002年,广东省地 方财政对中等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经费投入逐年 下降,2001年用于中等职业教育支出为10.47 亿元,2003年跌至6.55亿元;2001年用于技工 教育支出为3.65亿元,2002年为2.8亿元, 2003年为1.75亿元,投资农村职业教育的经费 就更少了。 2.从管理体制角度来看,农村职业教育存 在多头管理、力量分散的缺陷,农村培训资源未 能有效整合和利用。目前,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 由农业、科协、教育、劳动等部门以及妇联、共 青团和乡镇政府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缺乏统一 规划,有限、分散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3.从培训机构层面来看,办学实体功能单 一,机制不灵活,培训方式单调。各类职业学校 一般是按单一学历层次设置的,办学功能单一, 与社会、经济实际需要上有脱节之处。技能型师 资缺乏, “双师型”教师供不应求。从事农村职 教工作的老师一般是学农的,或普教方面转行过 来,对二、三产业发展情况不熟悉。 4.从培训市场角度来看,有的是政府办 学,缺乏活力;有些是民间投资机构,但是相关 政策、法规不配套,培训项目混乱,乱收费,市 场竞争处于无序状况,不能满足农民的职业教育 的需要。 5.从地区对比角度来看,广东各地农村产 业结构状况、农村职业教育与就业状况相差很 ・4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农斟教 远,各地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需要因地制 职业教育网络体系,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为农 宜,分类指导。 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服务。具体从以下3条线索开 (二)广东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目标和基 展工作:一是组织好农村各类职业学校、成人文 本思路 化技术学校以及各级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充 “十一五”期间要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 分发挥它们的作用;二是以各类农业龙头企业为 市场经济体制、满足广大农民终身学习需要、与 依托,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三是以“专业 农村“三化”建设需要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的现 村”、“专业镇”为依托,搞好“产学研”结 代农村职业教育网络体系,建立和完善产学研结 合。 合、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结构合理 总之,农村职业教育属于政府、社会、企业 (高职教育、中职教育、初职教育与培训等多层 和个人的共同行为,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它属 次相结合)、具有广东特色的现代农村职业教育 于一种公共产品,要强调政府的责任。农村劳动 网络体系,促进“农科教”结合。在政府有关部 力的技能培训,是提高国民素质、产业竞争力和 门的统筹协调下,把隶属不同部门管理的农业、 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是改善劳动力就业状况的 科技和教育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使农村科技和教 “民心工程”。因此,农村职业教育应当纳入统 育事业的发展目标同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紧 筹城乡发展战略的范围,全省各级政府应当统筹 密地衔接起来,以振兴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中心, 规划,分类指导,加大投入,培育市场,分步推 以开展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手 进。同时,应当加强对农村职业教育的研究,健 段,以推广先进的实用技术为动力,把经济发 全法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鼓励民间资金投 展、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 入,以提供多规格、多层次、多门类、多形式的 强大的合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农村科技和 农村职业教育。 教育事业的整体功能和效益。 (作者单位:广东科贸职业学院 仲恺农业 “十一五”期间,应在广东省农业厅和省教 技术学院) 育厅等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建立、完善农村 (责任编辑:许宏大) 混合所有制就是“新公有制” 著名经济学家、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教授前不久在贵州省一个联谊会上指出,混 合所有制是中国经济今后发展的趋势。他将这种混合所有制定位为“新公有制”。他说,从长远来 看, “国进民退”绝非一种态势,中国经济应该是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并行发展,在这一过程 中,民营经济不断壮大,国有资产不断增值,除了极少数行业是国家独资和控股以外,混合所有制 是今后发展的趋势。他分析,所谓“新公有制”,即少数仍是国有和国家控股,大量存在混合所有 制,包括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的公众持股的股份制企业以及各种基金的所有制。 他同时指出,贫困地区尤其需要民营经济发展,民企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中去。 (平摘自《经济参考报》) ・48・ 南方农村2006年第3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