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卷 第12期 2011芷 截'I}机 MICR0MOTORS Vo1.44.No.12 Dec.2Oll l2月 永磁同步伺服控制系统死区效应补偿方法 刘 超,张摘军,刘世俊,葛 悦 201108) (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上海市空间飞行器机构重点实验室,上海要:对永磁同步电动机控制系统逆变开关的死区效应进行分析。利用平均电压误差补偿法来补偿死区效应,并 针对电流零位钳位现象,对平均误差电压补偿法进行改进,采用交、直轴电压来判断定子电流扇区并选择误差补偿 电压分量的方法来补偿死区效应产生的定子电流畸变。 关键词:永磁同步电动机;逆变器;死区效应补偿 中图分类号:TM341;TM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6848(2011)12-O060—04 A Novel Compensation Method of Dead-time Effect for PMSM Servo System LIU Chao,ZHANG Jun,LIU Shi-jun,GE Yue (Shanghai Key Laboratory ofSpacecra ̄Mechanism,Shanghai Institute of Aerospace System Engineering,Shanghai 201108,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d on the dead—time effect for the inverter of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motor servo system.A novel method was proposed for dead-time effect compensation basing on average error volt- age.The d—axis(direct)voltage and q-axis(quadrature)voltage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sector of the stator current,and compensated voltage was selected to compensate the stator current distortion causing by the dead—time effect. Key words:PMSM;inverter;compensation of dead—time effect 0 引 言 对于低速大力矩的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控制系 统,在低速运行时的力矩平稳性能是衡量系统是否 优秀的重要指标。假设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的反电 势为理想的正弦波、逆变器具有理想的开关特性, 此时控制逆变器的开关状态,可以使定子电压形成 正弦波或者马鞍形波形,进而控制定子电流形成理 流波形畸变和输出转矩的波动,直接影响了低速运 行状态下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系统的性能 _3J。目 前对于死区效应的补偿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 于平均误差电压补偿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易于实 现,缺点是对扇区判断不准确而引起对输出电压的 误补偿。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对时间来进行补偿,通 过改变开关管的导通时间来达到精确的补偿死区效 应的目的,但这种方法需要精确计算导通的时间, 在工程上难以实现 。 想的正弦波,从而获得恒定的输出转矩…。 但在实际情况中,逆变开关具有一定的开通和 关断时间,并且开通时间小于关断时间,为避免同 相桥臂的上下管同时导通而引发短路故障,通常会 将逆变器开关延时一段时间开通,这个时间就是死 本文在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的基础上, 分析了逆变开关死区效应和这种死区效应引起的定 子电压和电流的畸变,采用了平均电压误差补偿法 进行死区效应补偿,并针对电流零位钳位现象,利 区时间。逆变开关死区时间的存在使得逆变器的实 用坐标变换的基本原理,利用交直轴电流来判断定 子电流所在扇区,从而选择相应误差补偿电压分量 际电压输出波形产生畸变,进而引发电动机定子电 收稿日期:201l—o4一o7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委资助(10XD1422900) 作者简介:刘 超(1985),男,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永磁伺服电动机设计及伺服电机驱动控制。 张军(1966),男,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空间电子设备设计。 刘世俊(1985),男,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嵌入式软件设计及电力电子技术。 葛悦(1980),女,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动机驱动控制及空间电子设备设计。 12期 刘超等:永磁同步伺服控制系统死区效应补偿方法 ・6l・ 方法来补偿死区效应产生的电压畸变。 由图2可以看出,误差电压由一组幅值为 , 宽度为t 的脉冲组成,脉冲的极性于对应时刻电流 1死区效应分析 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控制系统是一个矢量控制 的极性相反。死区效应产生的一系列脉冲使得输出 电压与期望输出电压存在偏差,引发定子绕组电流 系统,基本原理是建立在坐标变换基础上,对旋转 坐标系中的直轴和交轴分量分别控制,从而达到既 控制定子电流的幅值,又控制其相位的目的。 因永磁同步电动机三相对称,取一相桥臂进行 分析,设死区时间长度为t ,图1为三相逆变器中 的畸变,降低系统控制精度;同时,还会导致零电 流箝位现象,使输出转矩发生波动。 若用绕组电流一个周期内的方波来等效这些误 差电压脉冲,假定电压偏差在时间上是等距的,则 可以表示为 的A相桥臂。 (a)f。>O (b)I <O 图l三相逆变器A相结构 假设电流流人电机绕组的方向为正。因为电机 绕组中含有感性分量,电机绕组中的电流不会突变, 当i。>0时,绕组中的电流通过二极管D 来续流, 则在死区时间t 内A相端电压被箝位在一 /2,相 当于在理想输出电压上施加一个幅值为 、时间长 度为t 的负脉冲电压;相应的,当i <0时,电流 通过二极管D 来续流,死区时间t 内A相端电压 被箝位在 /2,相当于在理想输出电压上施加了一 个幅值为 、时间长度为t 的正脉冲电压。图2为 图2死区效应对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影响 U,t, Uo = = (1) 』1 式中, 为调制周期, 为基波频率,T1=1 。 由式(1)可以看出误差电压与基波频率和死区 时间成正比,与期望输出电压无关。这样逆变器的 输出电压相当于在期望输出电压上叠加了一个方波。 当平均误差电压的幅值远小于实际输出电压的 幅值时,对控制系统的影响也很小。但其幅值若相 对于实际输出电压幅值的比值很大时,将会使系统 出现很大的波动,影响整个系统的控制精度。 2死区效应的补偿方法 将一相分析扩展到三相,每一相都可将误差脉 冲等效为180。导通的方波,对于三相互差120。电角 度的定子电流,这样就在电机绕组中产生6个误差 电压矢量,通过坐标变换可以获得两相静止坐标系 下的误差电压。误差电压矢量的方向由三相电流的 极性决定,定义电机电流流人电机绕组方向为正, 则可将两相静止坐标系分成六个扇区,这六个扇区 是按照三相电机定子电流的极性划分的。图3为误 差电压矢量与扇区关系。 A △U l \\/,, 、、 -、\2夕/ 区// 自 、 、 ,, △ △ 一 ‘ ’, ‘~,,、、 // 5扇馐 6螭区 、、、、 、、 △ 。 △U I 图3误差电压矢量与扇区关系 平均电压误差补偿法来补偿死区效应,可以根 据电流极性产生一个与误差电压矢量大小相等而方 向相反的电压矢量,来抵消死区畸变电压的影响。 这种死区效应补偿方法依赖于对电流极性的准确判 ・62・ 'I}籼 44卷 断。在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控制系统中都会存在电 流检测元件,但是这种电流检测电路由电流传感器、 两相坐标系,来补偿死区效应产生的误差脉冲。图 5为死区补偿模块。 低通滤波器和A/D电路构成,还需要必要的软件滤 波环节,这些都会出现检测出多个过零点的现象。 同时,死区效应产生的零电流箝位现象也影响对定 子电流所在扇区的判断。特别是在低速轻载运行时, 若电流检测会出现多个零电流点,将不能准确判断 电流极性而导致误补偿现象的出现,引起更大的电 流畸变。 图5死区补偿模块 图4为定子电流矢量于静止和旋转坐标系之间 选取永磁同步电动机仿真模型参数如下:R= 的角度关系,电机的直轴和交轴电流i i。是缓慢 变化的直流量,可由滤除高次谐波后的i 。来判 断三相定子电流极性。依据i i。可以计算出电流 矢量i 与d轴夹角 ,加上电机位置角度 就是死 区补偿算法中电流矢量的角度。对于i =0控制,实 际上电流矢量就位于9轴,即 = 。则其与a轴 二 的角度可以表示为 + q-f,根据电流矢量角度,并 二 由表1来补偿电压矢量。 l I。 / d. 图4电流矢量角度 表1误差补偿矢量与扇区对应关系 3仿真分析与实验结果 根据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基本原 理在Maflab中建立仿真模型,如图5所示。SVPWM 模块产生信号的死区依靠Discrete On/Off Delay模块 来产生。死区补偿模块通过转子位置角来判断电流 所在的扇区,利用s函数可以通过扇区来选择补偿 的电压矢量,并通过坐标变换将其分别施加于定子 5.46 Q,Ld=Lq=6.35×10一H, f=0.175 Wb, J=1.02×10~kg・rll ,粘滞摩擦系数B=0.0001 Nms,极对数P =4,额定转速 =200 r/min,逆 变器开关频率为10 kHz。图6为未经过死区补偿的 三相定子电流波形,图7为经过死区效应补偿的三 相定子电流波形,从仿真结果可见,死区效应能够 引起定子电流产生明显的畸变,并在电流过零点处 出现电流箝位现象。而经过平均电压误差补偿法对 死区效应进行补偿后能够有效的消除定子电流波形 的畸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的补偿死区效应引 起的电流畸变。 图6不带死区补偿的PMSM三相定子电流 图7包含死区补偿的PMSM三相定子电流 利用TMS320F2812搭建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矢 量控制平台。电动机的额定电压为5O V;额定电流 为15 A;每相定子电阻为6.4 Q;额定转速为40 r/rain;连续堵转力矩≥60 Nm,峰值堵转力矩≥ 200 Nm。 对于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控制系统,死区时间 的加入势必会引起定子电流的畸变,尤其对于长期 工作在0.5~5 r/min的低速状态,死区效应更加明 12期 刘超等:永磁同步伺服控制系统死区效应补偿方法 ・6_3・ 显。因此首先需要对死区效应进行补偿。图8、图9 分别为轻载状态下、给定转速为5 r/min时未进行死 区补偿和进行死区补偿后的A相定子电流波形。由 4 结 论 本文对永磁同步电动机矢量控制系统的逆变开 图中可以看出,平均电压误差矢量补偿法在一定程 度上能够补偿因死区带来的电流畸变。 关的死区效应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死区效应采用平 均电压误差矢量补偿方法来削弱死区畸变电压的影 响。利用坐标变换的基本原理,采用交直轴电流来 判断定子电流所在的扇区选择相应的误差补偿电压 分量补偿死区效应对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控制系统 ~ 、 ̄ m I、 1 ., j }一, ‘0 f/ ■{ 曲 赫■ | \ f l 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孙立志.PWM与数字化电动机控制技术应用[M].北京:中国 电力出版社,2008:182—190. [2] 吴茂刚,赵荣祥,汤新舟.正弦化和空间矢量PWM逆变器死区 效应分析与补偿[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6,26(12):101 —揩铺 - 憾 图8未进行死区补偿A相定子电流波形 105. [3] 刘栋良,贺益康.交流伺服系统逆变器死区效应分析与补偿新 , i J f | , j 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8,28(21):46—49. ≮ 二/ 揩皇II 蛐 ■ 、 ■l fIlI 曲■ [4] Seung Gi Jeong,Min-Ho Park.The Analysis and Compensation of Dead—time Effects in PWM Inverters[J].IEEE Trans.on IndustriM Electronics,1991,38(2):108—114. 图9死区补偿后A相定子电流波形 [5] 刘军锋,李叶松.死区对电压型逆变器输出误差的影响及其补 偿[J].电工技术学报,2007,22(5):117—122. (上接第40页) 3.3改进调压电路后电磁敏感性试验 在发电机控制器调压电路的基准电压源电路中增加 一此次试验在发电机控制器电磁敏感性试验的基 础上采取了若干措施:在做CS106项目时,将发电 机控制器的普通电连接器换为滤波电连接器,对基 准电压源的输出靠近比较器同相端的部位增加一个 小电容,其电容值为600 pF级。在做10 kHz一40 GHz电场辐射敏感度项目时,除了采用滤波电连接 器、比较器同相端增加此电容之外,又在比较器反 个滤波电容,并采用滤波电连接器,重新进行电 磁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发电机控制器调 压电路顺利通过国军标所要求的敏感度测试,大大 减少由于飞机发电机电磁兼容性过低而造成的主电 源系统误保护致使主电网断电的飞行故障发生,从 而提高了正常飞行的安全性与任务完成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严东超.飞机供电系统[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相端加了200 pF级电容,六项敏感度测试均顺利 通过。 [2]张林昌.发展我国的电磁兼容事业[J].电工技术学报,2005, 20(2):23—25. 4 结 论 首先对发电机控制器做了电磁敏感性试验,根 据试验结果判断调压电路为敏感电路;然后通过调 压电路的原理分析,确定四个敏感点,再经电磁敏 感性仿真得出基准电压源电路是最敏感的一个点。 [3] 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GJB 151A一97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 射和敏感度要求[S].北京:国防科工委军标出版发行 部,1997. [4] 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GJB 152A一97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 射和敏感度测量[S].北京:国防科工委军标出版发行 部,1997. 随后重点对基准源的敏感性进行了仿真,所确定的 敏感频率与试验相符,因此本文判断调压电路为敏 感电路是正确的。然后对基准电压源电路增加滤波 电容之后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滤波效果明显。最后 [5]Agrawal A.Transient Response of Muhiconduetor Transmission Lines Exited by a Nonuniform Electromagnetic Field[J].IEEE Trans. Electromagn.Compar..1980,22(2):11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