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完成领导层的世代交替后,会不会启动重大改革?这曾是国内外高度关注的问题。各界关注改革的原因很简单,中国的很多问题到了不改革就无法推进的程度。经济学家张维迎曾表示,新的领导核心可能是具有使命感和敢担当的政治家,这为改革提供了难得的时间窗口。但安邦的看法却没有这么乐观。
安邦首席研究员陈功曾在《战略观察》报告中,提出了判断重大改革发生的七个重要表征,分别是:(1)国家权力结构是否分裂?(2)理论舞台是否出现变异?(3)经济基础是否出现重大困难?(4)有无来自青年阶层的压力?(5)农村社会的秩序是否稳定?(6)是否存在外部环境的刺激?(7)在科技推动社会透明度方面有无重大突破?
这七大社会表征是观察当今中国社会变革最关键的观察窗口。这七大社会变革表征的存在,不但符合以往的变革逻辑和事后总结,而且它们并未随着时间消失或变化。以这个框架来考察当今的中国社会,陈功认为,中国社会尚未具备发生重大变革的可能性和基本条件。
首先,中国的权力结构依旧稳定的,目前没有发生分裂的迹象。领导班子的新老交替正常进行,所有冲突和矛盾都被小心翼翼的回避,这些情况说明权力结构的稳固性。虽然权力结构中也表现出意见和分歧,但它们在很多时候被夸大了,中国的权力结构在核心利益面前仍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
1
其次,中国当今理论舞台的兴奋远未达到发生变革的程度,更重要的是缺乏具有勇气和学术水平的领军人物。环顾当今中国大部分学者和社会精英,要么满足于充当技术型幕僚,望文生义或是望题生义,搞各种报告;要么游离于社会,以市场性收入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他们均属于地位疲软而且缺乏号召力的人物。
第三,当前阶段中国经济运行存在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土地经济、债务问题、国企改革、社会保障、成本上升、市场垄断以及财税过高、支出过大和冗员过多等问题上,根本问题是缺乏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制度已经不适应发展的需要。虽然当前经济方面存在若干严重的困难,但尚不至于导致重大变革的发生。
第四,青年阶层的压力在中国比较大,一是因为城市化速度过快,二是代际矛盾严重。现在的青年一代虽然在民族主义等各种思潮方面释放了相当部分的改革能量,对社会腐败等问题也相当不满,但他们自身的追求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缺乏社会变革所需要的足够的理性。
第五,农村社会是中国社会的根本基础,现在的“涉农”问题极为突出,社会矛盾频繁激化,中国农村社会走向无序化。这使得中国农村社会成为发生变革的支持性因素。农村社会经济问题成为中国社会未来的重大风险所在。
第六,外部环境的刺激因素,这个因素发挥作用的关键主要在外部世界。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全球化以及中国制造业的地位,全球利益分享的大格局已经确定,平衡的局面不会被轻易打破。在和平发
2
展的主旋律不发生改变的条件下,外部环境实际并不支持变局的发生。
第七,科技的推动是促成社会变革的重要因素。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带给社会重大变化,但是,科技为本的互联网时代还仅仅处于民意表达的阶段,远未达到凝聚、主导社会力量的程度。在舆论开放的同时,相互平衡的特征也很明显,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进步,尚并不满足作为变革主要表征的条件。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总体来看,在七大社会变革的主要表征当中,不支持发生重大变革的表征占据主导地位,因此重大改革在中国现阶段还不可能发生,尤其是真正意义上的政治改革不可能发生。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