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城镇建设背景下的黄华镇产业规划探索
作者:李青青 高希孔
来源:《小城镇建设》2018年第07期
摘要:在快速城镇化时代背景下,特色小镇建设成为各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突破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形成有特色、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是当前小城镇发展面临的首要任务。本文通过对河南省林州市黄华镇建设特色小镇背景下的产业发展规划模式构建进行全面阐述,总结特色小镇产业发展规划路径,为同类地区提供具有启发意义的经验。
关键词:近郊;特色小镇;产业发展;策略
doi:10.3969/j.issn.1002-8439.2018.07.016 中图分类号:TU984;F292 文章编号:1002-8439(2018)07-0113-07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on Industrial Planning of Huanghua Tow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aracteristic Small Town Construction LI Qingqing, GAO Xikong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apid urbaniz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layer in promoting new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 various regions. It is a rare historical opportunity to break through the tradi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l,And the first task facing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is to form a unique and competitive industrial cluster.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lanning model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town in Huohua town of
Linzhou city of Henan provinc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path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characteristic town, and provides enlightening experience for the same area. [Keywords] suburbs; characteristic small tow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引言
十八大以來,城镇化工作受到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乃至各省市层面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推动特色小镇的建设,一时间掀起了特色小镇的建设热潮。产业发展是特色小镇的重要支撑和发展驱动,创新特色产业是小城镇实现转型和跨越发展的重要手段,打造特色鲜明和具有持续竞争力的独特产业集群是激活小镇经济的首要之重。在特色小镇如火如荼发展的今天,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国中西部地区小城镇面临的缺乏产业支撑或产业体系单一零散等产业发展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研究。
现有文献对于特色小镇产业发展的研究多集中在特色产业的选择及培育、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主导产业发展等方面。一是特色小镇产业选择和培育。如林峰从定位“特色”产业的角度,提出了六大原则引导的多层指标选择体系,并提出“集中突破”的产业链发展思维和“规模优势”的产业集群发展思维来培育特色产业[1]。于新东从特色小镇项目及产业化运作角度,提出用产业链思维运作建设项目,以此构建支撑特色小镇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3]。二是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郑四渭等以岛石镇的山核桃产业为例,提出了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镇的发展理念和应对策略[4]。张丛等以微山县为例,提出微山县应选择产业转型的复合模式,并实施稳定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的产业发展战略[5]。三是特色小镇主导产业发展。蒋莉莉通过分析我国小城镇主导产业发展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小城镇主导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6]。陈晓蓁以云栖小镇为例,提出通过建立主导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构造主导产业选择模型[7]。纵观现有研究成果,多通过个案分析或经验总结等方式,从单一视角探讨小城镇产业培育和发展对策,鲜有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包括产业选择路径、产业发展策略、产业体系构建及产业空间布局的完整产业发展思路。本文借黄华镇总体规划项目编制的契机,基于产业转型升级视角,研究城市近郊特色小镇产业规划的方法和路径。 1 研究区概况 1.1黄华镇概况
2016年3月,林州市委市政府通过人大常委会会议作出决定,撤销城郊乡、设置黄华镇。黄华镇位于太行南段东麓、林州城市西部的近郊地区,既是林州市区与太行山、红旗渠联系的重要枢纽,又便于接受市区的辐射带动,区位和交通条件十分优越(见图1)。 黄华镇下辖30个建制村,2016年全镇总人口约5.7万人,镇域西部及周边区域山水风景雄秀,拥有八百里太行最秀美的风光。文物古迹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原文化、三晋文化、燕赵文化三重文化交汇处,同时又是红旗渠精神发祥地,是河南省百强乡镇之一。 1.2产业发展现状
西部山地、东部平原的地形条件造就了黄华镇东强西弱和现代化程度较低的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以传统粮食种植为主,西部山区结合地形条件逐步做大坡地经济。近几年,在全域旅游发展背景下,农业开始了转型发展之路,以现代经营理念和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的集文化、旅游、休闲、体验等为一体的服务型农业初具规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相比农业的转型之路,工业发展则相对低迷,多为小型企业,门类多样,发展参差不齐,规模化效益不高。产业类型与黄华镇打造山水人文小镇的发展目标背道而驰,逐渐退出产业结构体系。
第三产业以旅游业和商务商贸服务业为主。旅游业经营模式较为粗放,景区资源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新开发的体育休闲、观光农业等旅游项目处于起步阶段,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商务商贸服务业除国家863红旗渠科技产业园外,规模小、类别单一,虽借助“互联网+”等手段,初具新型产业发展模式,但未形成完整的结构体系。
从产业空间布局来看,镇域西部地区独特的自然资源条件决定了西部以生态休闲旅游为主,东部平原地区以现代化水平不高的农业生产和农业观光为主,林州市区周边区域则以工业加工和地产开发为主,产业分化明显。 2 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2.1优势
2.1.1?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林州市地处晋、冀、豫三省交汇处,拥有广阔的旅游市场腹地。黄华镇紧邻林州市区,城市主要干道贯穿镇域,使得黄华镇与林州市区交通联系十分便利,一体化发展趋势明显。镇域范围内有南林和安林两条高速,对外联系畅通便捷。 2.1.2?旅游资源品质较高,类型丰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黄华镇拥有两大世界级旅游资源:号称“八百里太行之魂”“北雄风光最盛处”的林虑山风景区和新中国两大奇迹之一的“人工天河”红旗渠风景区。此外,镇域范围内还有历史遗迹、特色民俗村、黄华寺和天平寺等宗教旅游资源及国际滑翔基地、通用机场等特色体育休闲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2.1.3?特色产业集聚态势凸显,产业发展起点高
在全域旅游发展背景下,黄华镇政府转变产业发展思路和观念,破除小农经济思维,调整产业结构,以旅游业为主的“旅游+农业”“旅游+生态”“旅游+体育”“旅游+航空”等“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初现端倪,初步形成了以红色文化、生态观光、体育休闲为特色的红绿蓝旅游产业,奠定了良好的旅游发展基础。 2.2劣势
2.2.1?经济总量不高,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黄华镇镇域内现状产业多为一产和三产。一产基础较为薄弱,产业发展现代化程度较低,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不高。虽然形成了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特色三产,但旅游资源价值仍未得到充分挖掘,旅游业发展未形成规模体系,产业链条不完整,产业结构亟待优化。 2.2.2?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薄弱
与大城市相比,小城镇在资金、技术与人才等方面一直处于劣势地位,黄华镇也不例外,雖然拥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但产业发展模式仍然以粗放式外延扩张为主,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其对于资金流、信息流、人才流等经济发展要素的吸纳能力具有天然的弱质性,这也是制约小城镇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2.3?机遇
2.3.1?国家关于全域旅游和特色小镇的政策支持
随着国家“建设全域旅游目的地”战略部署的落实,林州市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之一,荣膺“国际生态休闲示范城市”,新兴业态迅速发展。此外,林州将打造“世界人文山水城市”作为城市发展目标。在此背景下,依托近郊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黄华镇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同时,国家及河南省政府对特色小镇培育的重视为黄华镇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条件。 2.3.2?休闲旅游度假需求快速兴起
中国正在步入大服务、大消费时代,休闲度假旅游正快速兴起。消费结构从为生存转变到求享受、求发展;消费内容呈现以体现生活质量的教育、体育、旅游、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服务业为主的特征,势必带来巨大的休闲旅游度假市场及急剧增加的投资置业需求,为黄华镇建设旅游特色小镇提供了很大契机。 2.4?挑战
2.4.1?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
资源的破坏和生态环境的退化会严重威胁到旅游产业的发展。未来黄华镇将进入旅游快速发展的时期,游人数量的增长,将增加生态环境和古迹资源的保护压力。因此,加强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是十分必要的,必须把资源环境的保护放在首位,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4.2?周边城镇的挑战
黄华镇北侧的石板岩镇旅游资源同样品质高、类型丰富,拥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 4A级旅游区——太行大峡谷景区,作为河南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其旅游业发展颇具规模。南侧的合涧镇具有依山傍水的独特资源优势。资源和产品的同构竞争给黄华镇旅游发展带来很大挑战。
3产业发展目标、思路与定位 3.1发展目标
黄华镇发展目标确定为环境宜居宜业、协调发展,产业多元融合、创新发展,生态山水相依、绿色发展的世界山水人文旅游小镇。产业发展目标为培育以旅游产业为核心,集科技创新、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产业于一体的多元现代化产业体系,将黄华镇打造为豫晋冀交界地区首选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服务中心,林州市创新产业和幸福产业集聚区。 3.2产业选择路径
特色小镇产业选择首先应满足适应、特色、关联、需求四大原则,其次在产业发展目标和全域旅游发展思路引领下,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和文化底蕴,寻求产业创新活力,结合市场需求统筹考虑,充分挖掘自身潜力,从资源优势出发,科学确定主导产业,合理引导产业集聚。 3.2.1基于区域发展需求的旅游度假和高端服务业的打造
区域发展需求是产业生存、发展和壮大的重要条件。精准对接区域发展需求才能为特色小镇产业提供强大的生存环境和持续的发展动力。
(1)依托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条件,发展生态、文化、休闲度假旅游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前述分析,黄华镇是一个旅游资源相当丰富的小镇,且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特色鲜明,旅游业发展基础雄厚。从林州市所处三省交界的区位来看,旅游市场潜力巨大,黄华镇可充分运用自身优势,强化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红色文化等旅游产品,打造以自然资源和民俗风情为依托的绿色休闲度假旅游和红色文化旅游,将旅游业作为全镇的战略带动产业和先导产业。
(2)结合市场需求和旅游吸引力,发展高端服务业
黄华镇紧邻林州市区的区位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提供了全镇第三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和高端服务业发展的市场需求。同时,快速发展中的国家863红旗渠科技产业园是河南863科技產业园在县市级唯一布点,是省市级重点项目。黄华镇可利用产业园服务平台的建设,发展为周边地区配套的商务会展、教育培训、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企业总部等高端服务业,打造三省交界地区高端服务业基地。
3.2.2基于自身发展诉求的休闲运动、观光、养生产业的培育 (1)突出先驱优势,丰富高端休闲运动产业
黄华镇拥有亚洲一流的滑翔基地,其多项空中观光项目填补了豫北地区高端休闲观光旅游的空白。在建中的中宇通航航空主题运动公园,也是集航空运动、飞机娱乐、飞行培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区。黄华镇可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航空运动资源和深厚的产业基础发展高端航空运动,将生态、文化旅游与航空运动相结合,打造国家级航空之乡,塑造“蓝色”旅游品牌。
(2)强化规模效益,壮大休闲观光农业
镇域目前已有品绿高效农业生态园、黄华村玫瑰种植园、桃园村核桃栽植园等各类农业产业园,休闲观光农业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可继续做精做深,与林州市其他相似农业园进行对比分析,差异化发展,规避同质竞争。 (3)坐拥天然氧吧,发展绿色康养产业
连绵的太行山、优美的黄华河和桃源河是黄华镇得天独厚的生态要素,孕育了丰富的健康养生资源,可借此发展休闲养生、健康养老等朝阳产业,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4)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培育特色商贸业
多肉花卉、玫瑰系列产品、核桃系列产品等几大农业园区的材料和产品是黄华镇目前的商贸业发展基础,市场需求较大,可由观光农业延伸产业链,重点发展特色产品展示交易、旅游文化产品展销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3产业定位
结合前述SWOT分析及产业选择路径分析,黄华镇产业体系建构将突出绿色、人文、运动三大主题,优化产业结构,从当前的旅游业、农业为主转变为全域旅游引领下的以通航服务业、旅游业和高端服务业为重点,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商贸业和地产业的第三产业为主。 4 产业发展策略与产业布局 4.1?产业发展策略
针对产业选择和产业定位,将黄华镇未来产业发展划分为传统产业、特色产业和机遇产业,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提出各类产业的产业体系构建内容,强调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及产业链条的完整打造。
4.1.1?传统产业(农业、商贸业)发展策略:融合升级
合理发展特色农业,实现农业与商贸业融合发展,解决供求矛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满足市场发展需求,是黄华镇传统产业继续生存的不二选择。因此,规划提出,以“农游合一”为导向,借助高科技农业设施,发展高品质有机蔬菜、精品花卉、高档观赏植物种植,打造都市观光型农业,推动传统农业种植、铸造为主的低附加值产业体系向特色农产品展示销售和旅游产品开发的高附加值特色商贸业升级。促进一二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形成农业与加工业、服务业、旅游业的互动发展(见图2)。 4.1.2?特色产业发展策略:优化提升
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要素在于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黄华镇特色产业选择应避免大而全,具体来说,应结合区域历史人文环境基因,明确特色与资源优势,集聚通航服务业、旅游业、运动业等核心旅游产业,通过优化提升,重塑产业链,推动相关产业集聚发展,提升价值链,开发具有市场主导权的旅游产品。 (1)通航服务业:延伸产业链
依托轿顶山国际滑翔基地和中宇通航航空主题运动公园的产业基础,延伸产业链,扩展航空运动旅游项目,重点发展通用航空下游产业,主要包括航空体育休闲运动、观光旅游、体育赛事、公务航空、私人飞行、通航教育培训、航空摄影等,同时由通航服务业吸附相关商务金融、教育科技、健康文化、文娱休闲等协同发展,推动“互联网+航空运动”,整合航空运动上下游资源,构建黄华镇航空运动产业新生态圈(见图3)。 (2)旅游业:完善服务体系、丰富旅游产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深入挖掘特色优势资源,整合区内景点,完善基础配套,发展多元旅游产品,优化旅游产品结构,丰富旅游体验。重点推进旅游宾馆、餐饮、交通、信息、娱乐、购物等基础与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支撑体系。依托天平山和黄华山景区,着重扩大山地观光、山地体育运动和生态休闲旅游项目体系;依托红旗渠的知名度和王母祠、天平寺等宗教活动场所,进一步扩展红色教育观光、民俗文化和宗教朝拜等旅游项目;以现状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大力发展田园游憩和乡村体验。
在旅游产品结构上实现由“观光型为主”向旅游观光与爱国主义教育、生态休闲、人文艺术感悟、乡风民情体验相结合的形式转变。形成以红色文化、山地观光和生态休闲、田园游憩和乡村体验、山地体育运动、滨水游憩、民俗文化和宗教朝拜等内容为主的旅游项目体系,构建红、绿、蓝三色旅游品牌(见图4)。 (3)运动产业:突出产品创新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逐步实施,大众体育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全民健身已成为新的产业业态,促进了以航空和山地运动为代表的体育休闲产业蓬勃发展。黄华镇拥有开展航空和山地户外运动的丰富资源禀赋,且发展趋势良好,依托山、水、林等自然资源及航空运动产业基础和浓厚的体育文化,大力拓展结合本地资源要素的特色山地户外和航空运动等体育休闲项目,突出产品创新,打造体育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和航空、山地户外运动基地群,承办大型体育赛事,推动“体育+”休闲旅游的融合发展(见图5)。 4.1.3?机遇产业发展策略:积极培育
集聚区域高端要素,大力吸引与传统产业、特色产业相关的创新企业、研发机构、服务机构等,促进新兴机遇产业在黄华镇的培育,进而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节点,全面提升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 (1)高端服务业
充分发挥国家863红旗渠科技产业园的产业优势,借助通航产业吸附相关商务金融、信息服务、研发服务、旅游会展、教育培训、生命健康等协同发展,由飞行和旅游带动高端服务业发展。着力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及景观环境的建设,营造交通便捷、配套齐全、景观优美的高端服务业发展环境(见图6)。 (2)特色地產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底蕴深厚的文化环境,以及高端服务业和旅游业适当发展特色地产业。结合当地特色、建筑风貌及不同功能片区形成特色地产。重点发展为旅游服务的度假、养生、养老、休闲低密度住宅地产和文化、商业、酒店地产(见图7)。 4.2?产业空间布局
将各类产业结合资源条件和需求条件进行统一部署和项目落位,形成“两带、四区、两组团”的产业空间结构(见图8)。
“两带”:结合山前的农家乐等乡村休闲度假项目和红旗渠一干渠形成山前民俗体验及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带;在镇域东部的林州市区西侧布局环城农林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区”:依托现状景区,通过在镇域内结合现状资源条件合理布点各类产业项目,将镇域划分为四大产业功能区。即高端服务业发展区:依托镇区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国家863红旗渠科技产业园的产业基础及通航服务业发展需求,布局各类相关服务业设施,发展高端服务业。山地生态旅游区及林下经济产业区:依托黄华神苑景区、天平山景区所形成的旅游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山地观光、生态休闲、山地体育运动等山地生态旅游;依托西部山区的坡地经济基础,继续做大森林旅游、林下种植、林产品采集等林下经济,在西部山区形成山地生态旅游区及林下经济产业区。都市休闲农业区:以现状各类农业园为基础,探索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在镇域北部和南部布局特色观光农业园、林果采摘园、家庭农园等都市休闲农业项目,形成南北两大都市休闲农业区,提供休闲、娱乐、体验、观光等多种功能,让游客参与乡土特色旅游,体会农业生态,品味农家气息,了解民俗文化,感受民俗风情。
“两组团”:依托中宇通航航空主题运动公园和轿顶山滑翔基地形成两大航空产业发展组团。 5 结语
本文通过深入剖析黄华镇现状产业基础、自然资源优势、区位条件等因素,认为特色小镇产业发展规划应抓住发掘资源底蕴、寻找创新活力、结合市场需求等要点,产业选择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是区域发展需求,依托临近城市的区位优势,重点考虑城市功能疏解的需要,同时结合国家、省市产业发展大趋势,选择适合小城镇能落地生根的新型产业类型;二是自然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诉求,主要对现状产业基础和自身的可开发资源进行透彻的分析,筛选现状产业,选择发展潜力大、前景可观、可持续且与国家政策、国家产业发展趋势相吻合的产业类型,同时结合城镇自身优势资源,引进相关创新产业,对现状潜在产业进行优化提升,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兴手段,延伸产业链,迎合未来发展需求。结合重点产业分类,本着差异化竞争的原则,打造特色项目体系,制定符合地方实际、可操作性强的产业发展策略。充分考虑镇村体系规划及产业现状,明确产业空间布局及具体项目布点。 参考文献:
[1]林峰.特色小镇的“生命力”之产业的选择、培育与导入[J].中国房地产,2017(8):20-23.
[2]于新东.特色小镇的产业选择机制[J].浙江经济,2015(21):19. [3]于新东.以产业链思维运作特色小镇[J].浙江经济,2015(11):17.
[4]郑四渭,邵玉珍,彭百友,等.小城镇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探讨——以“中国山核桃第一镇”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4(30):48-51.
[5]张丛,张道华.资源型小城镇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2(2):94-97.doi:10.3969/j.issn.1002-8439.2012.02.055.
[6]蒋莉莉.小城镇主导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2):8-9. [7]陈晓蓁.我国特色小镇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济南:山东建筑大学,2017. [8]赵俊利.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小镇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7. [9]周晓虹.产业转型与文化再造:特色小镇的创建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17(4):12-19.
[10]张洪兴.建设特色小镇核心:打造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7,19(1):26-27.
[11]赵佩佩,丁元.浙江省特色小镇创建及其规划设计特点剖析[J].规划师,2016,32(12):57-62.
[12]许益波,汪斌,杨琴.产业转型升级视角下特色小镇培育与建设研究——以浙江上虞e游小镇为例[J].经济师,2016(8):90-92.
[13]陈建忠.特色小镇建设重在打造特色产业生态[J].浙江经济,2016(13):9-1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4]盛世豪,张伟明.特色小镇: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J].浙江社会科学,2016(3):36-38.
[15]孙奇,杨国胜.特色小镇建设重在谋划特色产业[J].浙江经济,2015(6):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