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3分,共75分) 1、有关护国政体性质的表述正确的是
A、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B、君主立宪政体
C、资产阶级共和国政体 D、资产阶级性质的军事独裁政体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查理一世挑起内战②纳西比战役 ③光荣革命 ④斯图亚特王朝复辟⑤克伦威尔派兵征服爱尔兰和苏格兰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③ C、①②⑤④③ D、②①④⑤③ 3、《独立宣言》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主要因为它
A、最早阐明了天赋人权的政治纲领 B、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C、是争取民族独立战争胜利的旗帜 D、与法国人权宣言的目标一致
4、1796年在离职前的《告别词》中,华盛顿总统提出的“两个星球”和孤立主义理论成为20世纪以前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础,其决定因素是当时美国
A、致力于独霸西半球 B、经济实力不及欧洲列强 C、两种经济制度矛盾激化 D、致力于北美领土扩张 5、恩格斯在《法国状况》中说:“他把他的法典带到被征服的国家里,这个法典比历来的法典都优越得多”,文中“法典”根本的贡献在于 A、体现了在法律上公民平等的原则
B、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以法律形式巩固下来 C、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 D、保证农民在革命期间取得的小块土地 6、“因为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所以,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是正义的。”这个“前提—结论”式推理属于下列哪一种情况?
A、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B、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C、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D、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7、.新、旧三民主义的最大区别在于
A.是否反对民族压迫 B.是否反对封建统治
C.是否反对军阀统治 D.是否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8、“从伟大到荒谬只差一步”是拿破仑远征他国,遭遇严寒,被迫撤退途中对部下说的。拿破仑这次远征的国家是
A、俄国 B、普鲁士 C、意大利 D、埃及
9、英国革命中出现了克伦威尔任护国主的军事独裁统治,法国大革命后出现了拿破仑称帝,这主要是由于 ( )
A、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 B、资产阶级民主发展不充分 C、稳定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 D、防止封建王朝复辟的需要 10、1835年,印度总督本丁克决定:“英国政府的伟大目标应该是在印度本地人中间提倡欧洲的文艺和科学,所拨出的一切教育经费最后完全用的英语教育上。”这表明英国当局力图 A.将英语教育融入印度本土教育 B.以行政手段促进印度基督教化
C.在印度大力推行西方文化 D.推进英国文化与印度文化结合
11、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
12、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临时约法》的目的之一是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体现这一目的的规定是
A.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13、 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 14、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15、宋庆龄在回忆第一次国共合作时说:“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宋庆龄在此所说的“国际局势”和“内部条件”分别指的是
A.外国武装干涉辛亥革命和袁世凯复辟帝制 B.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共对孙中山的真诚帮助 C.日本侵略加深和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D.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和蒋介石集团背叛革命 16、有人这样描写甘地:“他有宗教家十二厚的胸怀,革命家雄浑的魄力,凭着一把盐,几部纺织机„„成为顶天立地的‘圣雄’。”这里所说的“凭着一把盐”的背景是 A.英国殖民当局制定和颁布食盐专营法 B.英国制造阿姆利则惨案
C.英国殖民当局取缔国大党 D.甘地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要求 17、1905年夏,孙中山曾指出:“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这表明孙中山
A.认识到清朝的覆亡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B.已感到建立统一资产阶级政党的迫切性 C.已成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公认领袖 D.看到了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 18.护国运动的真正结果是
A.推翻了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B.维护了民主共和 C.消灭了封建帝制 D.推翻了封建统治
19、 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自创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这体现了
A.教权高于王权 B.王权与教权平等 C.王权高于教权 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
20、历史学家汤恩比认为,英国是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驱。这是因为英国“光荣革命”后产生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 )
A. 第一部成文宪法 B. 多党制的议会 C. 总统制 D. 君主立宪政体
21、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
A. 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 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 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D. 议会权力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22、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对英国人民说:“我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判决,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她能做的事情有
①代表国家对外宣战、媾和 ②任命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 ③决定英国的重大政策 ④任免内阁大臣和高级文官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23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一个唯一的稳固的轴心——一 个帝国首相(宰相)。联邦会议„„处于这样一种地位,这种地位使其他责任行政权成为不可能,可能的只有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因而使帝国责任大臣无法存在。”材料中“帝国首相的责任行政权”表现为 A.宪法赋予首相国家最高权力 B.帝国首相拥有内阁的控制权 C.帝国首相只对联邦会议负责 D.内阁大臣均由帝国首相任命
24、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 A.1787年美国宪法 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C.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5、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 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 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 二、非选择题(26题25分,2题25分,任选一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拿破仑是《拿破仑法典》的热忱宣传者;这部法典是一只船,它把法国革命的行政的和社会的原则输送出去,远达伊利里亚(亚得里亚海东岸地区)和波兰„„拿破仑并没有预见到:扫除旧制度的垃圾只会促使潜伏着的民族主义的种子勃然萌发。 ——C.W.克劳利《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拿破仑法典》在有些国家里被接受为母法,并通过其子法现今正在那里发生效力。 ——汉译世界名著《拿破仑法典》
甘地始终是一个谜:他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印度民族独立事业,却多次支持英帝国主义的不义战争;他受过西方现代教育,却诅咒西方现代文明;在一些人看来,他是“民族之父”,而在另一些人看来,他无异于“群众性民族解放运动的叛徒”。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三:对于英国把印度拖入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印度民族主义力量绝大部分持支持态度,希望在英国困难时候给予帮助,以换取它允诺战后给予印度自治。”„形势的演变把甘地进一步推向前进,„_他得出结论说,英国当局行动如此“不谨慎、不道德、不正义”,再不配享有印度人民的好感„„ ——林承节《印度史》
材料四:我们在经济和工业生活中严重地背离了经济自给自足。假如我们不曾引进外国的产品,那么今天,印度将满地流淌着牛奶和蜂蜜。„„西方民众正在唯物(物质)主义这个魔鬼和怪物的铁蹄下呻吟。他们道德的发展已经落后。今天,他们用英镑、先令和便士来衡量他们的进步。 ——1916年12月甘地在阿拉哈巴德“经济学协会”上的演说
材料五:甘地还把纺车当做印度摆脱对英国纺织业依赖的工具。他认为,印度可以放弃大多数进口产品。„„因此对甘地而言,恰尔卡(纺车)是自治的象征。 ——海默〃劳《甘地传》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法国革命的行政的和社会的原则”主要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主义的种子勃然萌发”的原因。 (7分) (2)如何理解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综述之。(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甘地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态度发生了什么根本性变化?促成这一根本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6分)
(4)据材料四、五,甘地为什么要“诅咒西方文明”?(6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司马光)批评青苗法的执行,……令“贫富相兼,共为保甲”,贫者得钱后无力偿还,“吏督之急”则逃散四方,“富者不去则独偿数家所负”。……推行青苗法的提举官以多贷为有功,不问民之贫富,强行“抑配”,各级官吏则假新法之名而徇私舞弊,与民争利,搞得“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李存山《王安石变法的再评价》
材料二 中国传统士大夫对聚敛之臣素所轻视,至于政府经商(均输、市易)、放利(青苗),更认为不成体统。……一般地主奸商,因奸利被夺,亦推波助澜,更增反对的声浪。……当时所有的名臣……或被告排斥,或自动求去。他(指王安石)全力提拔的吕惠卿却是暗中伤他、只求得保一己权位的奸
人。 ——李定一《中华史纲》
材料三 (青苗法)与今世银行所营之业相近,青苗则农业银行之性质也,……夫笼天下之货而司以官吏,……以国家为唯一之资本家,为唯一之企业家,更无第二者以与之竞争。……然其果可行与否,犹未敢断言也。……现今之经济社会,惟有听其供求相调剂,而自至于平。所谓自由竞争者,实其不可动之原则也。……国家为唯一之兼并者而莫与抗焉,则民之憔悴,更安得苏也。 ——梁启超《王安石传》
(1)青苗法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据材料一、二指出,青苗法为什么会招致社会议论和反对。(12分)
(2)据材料一、二,你认为确保社会改革措施顺利贯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8分)
(3)据材料三,梁启超认为青苗法有什么缺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提出这些言论的主要目的。(5分)
第四周历史训练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CCBDD 6-10 ABDCB 11-15 CBDAC 16-20 BDADD 21-25 DCCBA 26-30 CCBCD 26、【答案】 (1)依法行政;倡导人民主权和自由平等。拿破仑后期的对外战 争具有侵略性质,激发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民族意识。(7分)
(2)《拿破仑法典》继承发扬了罗马法;巩固了大革命的成果,废除了封建特权,为发展资本主义奠定法律基础;成为近代以来许多国家制定民法的蓝本。(6分)
(3)变化:从合作到不合作。因素:英国殖民当局的暴行;甘地对英国殖民当局的失望。(6分) (4)西方文明诸多弊端(物质进步而道德沦丧);英国的侵略使印度变成它的商品市场;破坏了印度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6分)
27、[答案] (1)作用:增加政府财政收入。(4分)
原因:青苗法在推行过程中,富户为贫者担保,损害地主的利益;各级官吏强行摊派,徇私舞弊,增加农民的负担;统治集团内部认识不一;王安石用人不当。(8分)
(2)改革要兼顾各方利益;执政者要廉洁奉公、团结一心;用人要德才兼备;措施落实要到位。(8分)
(3)缺陷:国家把持借贷,与民争利。(2分) 目的:借鉴历史经验教训,宣传维新变法。(3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