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着眼教师队伍建设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来源:一二三四网
着眼教师队伍建设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近年来,雷河镇中心学校着力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师徒结对、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培养、“双培养”、送教下校暨基层体验等五大工程,促进教师素质大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学校扎实落实每年的师德教育月活动,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师德规范,与教师签订师德承诺书。先后组织开展向省市市师德楷模及身边的师德典型学习活动和“不忘初心,立德树人,做‘四有’好老师”“贯彻十项准则,争做‘四有’好老师”主题演讲比赛,并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师德剖析,撰写心得体会,教育引导全体教职工规范师德行为。两年来有21名教师在全镇师德演讲比赛中获奖,2名老师获得市、市级师德演讲比赛一二等奖,73名教师分别被市政府、市教育局、镇党委政府评为“十佳师德标兵”“师德楷模”“ﻪ优秀教育工作者”“ 优秀教师”“ 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实施“青蓝工程”。针对马良镇青年教师逐年增多,师资力量青黄不接的现象,充分发挥现有名师、骨干教师及市实验小学、市熊绎中学交流教师的力量和优势,在全镇开展“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活动。为近三年新上岗教师指定指导老师,实行师徒结对,辅导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和常规落实。学校教导室把师徒结对活动纳入课表形成制度,进行巡查和指导,让师徒共成长,大大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能力。通过“青蓝工程”,侯俊芳 、李祥、王延沛等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在教学中当起了排头兵,甚至走上了教学管理岗位,先后有19名青年教师在全市“新上岗教师教学基本功大比武”中获得优异奖项。

实施“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工程。加强骨干队伍建设,建立分梯级、成序列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和名师名校长队伍。建立全镇各级教学名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优质课奖获教师、管理能手等人才库,并根据不同对象的专业特点、个性特长等实际情况,因人施策,加强跟踪培养与管理,打通专业发展、职业上

升通道,鼓励他们成为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学校管理的行家里手。加强业务培训和校本研修,两年有216人次参加国家、省市市各级各类培训,全体教师参与校本培训,参训率达100%。在2017年“一师一优课”评选中,2人获部级优课,7人获省级优课奖,160人次教师论文、教学设计、课件等在各级获奖或发表。目前,全镇共有“隆中名师”2人,市级名师名校长6人,名师培养对象4人,镇级名师名班主任11人,名师名校长人数居全市前列。

实施“双培养”工程。“双培养”即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的骨干。旨在以基层组织建设为平台,通过双向培养,切实发挥共产党员和优秀骨干教师两支队伍的模范带头和示范带动作用。学校建立培养对象台账,完善跟踪培养制度,建立总支抓支部、支部管党员、党员干部带群众的“一抓一管一带”机制,实行支部委员与党员、与非党骨干教师、党员与教学业务骨干“结对子”的方式进行联系帮带、谈话教育和业务指导。对非党骨干教师,开展党的基础知识和党的基本理论培训,安排他们听党课,列席“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参加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等,帮助其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对党员对象进行业务培训,组织参加教研交流和课堂教学竞赛等,帮助他们提高教学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两年来新发展党员3名,培养积极分子10名,5名党员教师成长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骨干。

实施送教下校暨基层体验工程。针对全镇地域面积较广、所属学校位置偏远、自然条件差等实际,结合青年教师基层教学经历少、缺乏艰苦环境磨炼等特点,定期组织开展青年教师送教下校和基层体验活动。活动包括讲课说课、体验生活、座谈交流等环节ﻪ。2017年秋季以来,先后组织活动四次,覆盖近几年新上岗的60多名青年教师,足迹遍布镇内旦江、云旗、水田、五虎、重阳等山村偏远学校。以亲身实践、互动体验,号召青年教师向长期扎根偏远学校、不畏艰辛、默默奉献的教师学习,培养青年教师爱岗敬业、潜心育人、积极向上的工作品质和终身从教的信仰。通过综合施策,全镇教师队伍凝聚力和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在2017、2018连续两年全市教学教研考核中,镇中心学校、镇小学、中心幼儿园、重阳幼儿园等校均以优异成绩获奖,全镇31名教师获全市教学成果奖,奖获人数创历史新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