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非林业项目工程对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产生的影响与对策

来源:一二三四网
第4期 河北林业科技 2012年8月 非林业项目工程对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产生的 影响与对策 陈桂萍,袁新利 (河北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河北蔚县075700) 摘要:该文以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为例,粗浅探讨了各类非林业工程,如:风电项目、高压线项目和高速公路建设等 项目对保护区森林资源的自然生长、繁衍及演替等自然规律产生的影响,并就此提出一些科学、合理、快速有效的弥补、 挽救和恢复森林生态系统的对策。 关键词:SE程项目;森林资源;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75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356(2012)04-0035-02 津及其周围地区的生态屏障,充足而洁净的水源保证了本 地区人民生产生活的稳定。 自然保护区的类型有多种,就林业上的自然保护区而 言,担负的职能和发挥的作用是不可替代和估量的,其对 陆地生态系统、天然湿地、野生动物种群和高等植物群落 1.1.4丰富的生物资源小五台山有野生高等植物1 18 起到了最有效的保护,成为林业生态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 护的主体,并成为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但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其它领域 科527属1387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野大豆、黄 菠萝、水曲柳、钻天柳;有野生陆生脊椎动物4纲18目49 科137种,其中国家I类保护动物有褐马鸡(2400只左 右)、金钱豹、金雕、白肩雕、大鸨5种,国家Ⅱ类保护动物 有鸢、苍鹰、雀鹰、白尾鹞、鹊鹞、大篱、燕隼、红隼、勺鸡、雕 鹗、纵纹腹小鹗、长耳鹗、豺、兔狲、斑羚l5种,河北省重点 的工程项目,如风电工程、高压线项目和高速公路建设等不 可避免地波及、影响、甚至占用自然保护区的林地,这样极 大程度的影响到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的多样性及其 变化,涉及从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区域等不 同的时空尺度,其中交织着相当复杂的生态学过程。保护 区原来的经营内容和管理模式不足以满足森林资源的全 面保护和健康发展,这样必须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营林技 术和管理模式以快速、有效的弥补、挽救和恢复生态系统 保护动物41种;昆虫有24目202科2000余种,其中有 450余种为河北新纪录;分布有真菌和粘菌135属468 种,其中新种7个,国内新记录种36个,新组合种1个。 1.2保护价值与功能 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属于“自然生态系统类别”中的 “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保护区,是以保护森林与野生动物 及其生境共同形成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宗旨的。该区因其起 源古老、地形复杂多样,故而造就了种群特殊,具有物种多 和环境,确保森林资源安全,为人类继续发挥其特殊作用。 现以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为例,粗浅探讨各类工程项 目对“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的影响及 对策。 1保护对象与职能价值 1.1保护对象 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的特点,是华北地区为数 不多的存有极其珍贵的原生林和次生林的完整森林生态 系统,是珍贵的物种基因库,且是世界珍禽褐马鸡主要分 布区和生存栖息地。物种本身具有巨大的保存价值,丰富 的生物多样性遗传资源又具有极大的潜在经济价值,同时 也是科研工作者研究华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 森林演替、动植物区系、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 1.1.1植被类型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十分 丰富,森林生态系统完好,是华北地区典型的森林生态系 统,生态系统具有典型性、稀有性、多样性和自然性的特 点。植被垂直带谱明显而完整,几乎包括了华北境内所有 的植被类型。主要植被类型海拔从高到低依次分为:亚高 山草甸、亚高山灌丛带、针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阔叶林 带、次生灌丛带、农田林果带7个林带。 与生物多样性相互依从关系等相关科学研究不可多得的 天然实验室,具有很高的科研和学术价值。因其不可替代 的众多特点和优势,决定了它的生态战略位置十分突出, 已被纳入北京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范围。 2森林资源动态现状 2.1植物群落多样且稳定 1.1.2世界珍禽 因其独特的地形地貌造就了环境各异 的生态类型,所以养育了不同需求的各种动植物,其中最 有代表性的世界珍禽、濒危物种——褐马鸡就分布在保护 区内。 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有效的保护,保护区形成了 保护区充沛的降水和对水源的强大 1.1.3水源涵养地自低海拔到高海拔依次为农田果林带、次生灌草丛带、落 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针叶林带、亚高山灌草丛带和 亚高山草甸带7个植被类型。每个植被类型都有各自不同 涵养功能,是永定河、桑干河、拒马河的重要水源头,是京 收稿日期:2012—05—20 的优势树种和林下灌木,在地面上的枯枝落叶层,为地表 一35— 第4期 河北林业科技 2012年8月 和地下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和生存环境。在每一个植被类 型群落中都具有典型的4个层次,即乔木层、灌木层、草本 层和地被层。目前这种群落构成和植被分布是多年来自然 选择和种问竞争的结果,是比较稳定的群落组成,几乎成 为现有自然条件下的顶极群落。 2.2动物种类与分布较固定 陆生脊椎动物、鸟类、昆虫、地下种类等在各自的栖息 地和分布区域比较固定、合理,生存、繁衍、扩大等规律循 环有序。这些动物与植物群落构成了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的共同体,构成相对稳定、和谐的森林生态系统,发挥着巨 大的生态功能,起着不可替代的生态作用。 2.3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完整 经过多年来的演替和进化,现存森林生态系统有着最 完整的结构,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最旺盛,因而生物生产 力最高,生态效应最强。 3非林业工程对森林资源产生的影响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使得各个领域都在重整和扩建。 近2a来,给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直接带来严重 影响的项目有风电项目、高压线项目和高速公路建设项 目,这些项目需要征占林地,而且根据其行业的特点,在建 成运营后仍然对保护区周边的动植物资源存在长期乃至 永久的影响。 (1)各类工程项目的启动,将完全改变原来的地形地 貌,同时使现存的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不复存在,对当地 的生态环境格局、景观格局和生物格局造成极大的影响。 (2)生态学过程不能正常循环。如生物过程中的种群 动态、种子或生物体的传播、捕食者一猎物相互作用、群落 演替、干扰传播等等;非生物过程中的水循环、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干扰等等。这些生态过程由于受到工程的干扰 和破坏不能进行正常循环。 (3)现存的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 结构多样性、食物链、食物网等特点,并具备了分层、分支 和交汇的复杂的网络特征,各类工程项目一旦开工,这种 生态格局将被彻底破坏,以此为栖息地和食物摄取地的动 物将失去家园,到那时种群数量会大大减少,有的物种甚 至会灭绝,给整个保护区物种的再恢复造成极大困难。 (4)该区域现有生态系统一旦被改变,对当地不但起 不到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吸烟滞尘、改变区域水热状况等方面的突出作用,而且高 速通车后的噪音、振动、光污染、尾气污染以及维护、维修 等人为活动对周围的森林生态系统也构成一定的负面影 响,也将会减少物种种类和数量,给保护区造成不可修复 的后果。 (5)各类工程,特别是高速公路的修建,完全改变了现 在的地形地貌,将破坏地下水系的积累、分流、循环等特 点,必然会失去自我调节功能,使当地水文出现水量不足, 甚至断流,给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用水以及动植物生存造 成严重危机。 (6)各类项目工程的启动和建设,植被群落被破坏,使 得在此栖息和生存的野生动物失去了家园,为了弥补此项 一36一 目所造成的巨大资源损失,我们将加大恢复植被力度,为 赖依生存的各类野生动物寻找和创建适合其生存和繁衍 的场所,即异地保护,这样就要加大投资力度,增加监测设 施、设备,在经济上给我们造成极大的负担。 (7)高速公路的修建和开通,车辆和人流量增大,防火 边线延长,出人口增多等等,这些客观因素给周边森林防 火和资源保护带来巨大隐患,森林安全得不到保证。 4应对措施 面对当前社会各个行业正处于空前的项目大建设,大 投入阶段,涉及到保护区的项目将越来越多,保护区森林 资源受到的影响和威胁是不可避免的,为了应对这种现 状,尽量减少损失,快速弥补和恢复,我们必须采取科学有 效的营林手段和管理模式,确保森林资源安全,使自然保 护区的功能和作用得到最大发挥。 4.1加速植被恢复 各类工程的建设,势必破坏地上植被,根据保护区的 服务宗旨,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将植被恢复起来,宜林则林, 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混宜混;或分步实施,即当年种草, 次年植树;撒播与植苗因地制宜,尽快将裸地变成绿地,逐 步恢复原来的自然生态环境。 4.2人为提供动物生存场所 模拟原生存环境,人为修建动物廊道,放置庇护、遮掩 物,人工投放食料等,为动物提供生存条件和空间,以防止 减少种群数量,维护生态平衡。 4_3异地保护 将保护价值高、特有、濒危珍稀等物种,如国家l、 Ⅱ级、省重点以及保护区特有种等,通过迁移进行异地保 护,以减少损失。 4.4建立监测体系 经过一个工程项目的建设,整个生态体系发生了重大 变化,各类生态数据和指标都在改变,为了准确掌握森林 生态系统的变化程度和恢复进度,必须建立完善的监测系 统,以随时掌握各种数据和指标,为合理营林和科学管理 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4.5完善管理模式 各项目的建设运营,给保护区的有效管理提出了新的 要求,如高速公路修建通车后,人流量增加,公路行业的维 修管理也在开展,高压线路和风电的输通等,对森林资源的 安全都构成威胁,为此我们要及时调整自身的管理模式以 适应和配合各行业的特点,确保自然保护区资源的安全。 5结语 森林生态系统是森林群落与其环境在功能流的作用 下形成一定结构、功能和自调控的自然综合体,一旦受到 外界因素的干扰和破坏,其格局和生态功能过程将随着现 存条件转入重新建立和修复阶段,所以我们在不能改变和 阻止各种工程建没现状的情况下,根据自然规律和人为能 力,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措施和高效快速的管理模式对工 程区域及周边的森林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重建,使之成为 适应新自然条件的稳定、高效的生物群落,最终达到顶极 群落,更好的发挥其功能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